学术投稿

金城江区在园儿童龋齿情况调查

韦花雪

关键词:在园儿童, 龋齿, 发病率
摘要:目的 为了解我区在园儿童龋齿的发生情况,做好我区儿童的口腔保健,保障儿童的身体健康.方法 按国家龋齿统一标准规定,凡乳牙龋齿、因龋而失、补均做龋齿统计,按年龄、性别、民族进行逐项比较分析.结果 2012年我区在园儿童龋齿情况,共调查3200名儿童,患龋1230例,患病率38.44%,总龋齿数3876个,受检者龋均1.21个,患者龋均3.15个,随年龄的提高患病率及严重程度均呈上升趋势.结论 我区在园儿童龋病发病率较高,儿童口腔保健不容忽视,因此应把儿童口腔保健工作作为我区今后托幼保健工作中的重点.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剖宫产术28例的护理分析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剖宫产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措施.结果 单胎26例,双胎2例.术后出现腹部疼痛12例,寒战6例,低血压4例,发热3例.均痊愈出院.结论 科学的护理使患者处于佳心理状态有利于早日康复,从而缩短了住院日.

    作者:俞海霞;芮勤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经腹腹膜代阴道成形术围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经腹腹膜代阴道成形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 回顾12例先天性无阴道患者行经腹腹膜代阴道成形术的手术方式,总结护理要点.结果 经腹腹膜代阴道成形术手术效果满意,人工阴道有正常阴道外观特点,可容纳2~3指,深约9~10cm,表面光滑、柔软、湿润、弹性好.结论 护理人员正确及恰当的护理,指导患者出院后正确使用模具是保证人工阴道成形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杨凤雄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COPD急性加重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前白蛋白(PA)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诊断、疗效观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65例,分别测定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的血hs-CRP和PA,并和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COPD患者的血清hs-CRP、PA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而急性加重期的血hs-CRP、PA较缓解期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RP和PA 检测对COPD 急性加重期感染的诊断及疗效观察、预后判定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意义.

    作者:曹敏霞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持续声门下吸引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 分析持续声门下吸引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8~2012年我院神经重症监护治疗病房的符合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的30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145例,治疗组1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预防VAP的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持续声门下吸引治疗.观察两组间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有无影响.结果 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在性别、年龄、APACHE II评分、入住ICU时间、住院时间及预后等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中50例患者发生VAP,发生率为34.48%;治疗组中35例患者发生VAP,发病率为22.58%.对照组患者上机时间为(7.8±1.2)d,而治疗组为(5.2±1.4)d.两组间患者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和上机时间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持续声门下吸引可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缩短呼吸机治疗时间.

    作者:王朝阳;王力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浅谈医院后勤档案管理

    后勤档案是医院档案形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涉及方方面面,在医院档案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医院档案管理逐步完善、规范,后勤档案的管理愈显重要.结合工作实际,笔者就我院后勤档案管理做以下探讨.

    作者:庄甸珍;杨亦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手足口患儿的护理体会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在东北地区5~9月份为高峰期.多发生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小儿手、足、口腔及臀部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并发心肌炎、呼吸道感染、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手足口病主要通过污染的手及污染物经粪口传播、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通过空气飞沫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可造成传播,可在集体、托幼机构和学校流行.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常见.

    作者:韩淑杰;张东波;杨华;于连卉;马艳平;徐秀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108例急性毒蕈中毒的急救及护理

    目的 回顾108例急性毒蕈中毒的急救及护理,提高对毒蕈中毒的认识,识别毒蕈中毒的临床表现.方法 用温开水口服催吐或洗胃,同时运用解毒药立即进行抢救及精心护理.结果 108例中毒患者103例治愈,3例未愈,2例死亡.结论 急性毒蕈中毒的机理复杂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迅速进行抢救是降低死亡率,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赵应芬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减轻夫西地酸钠致静脉疼痛的护理

    目的 如何减轻夫西地酸钠致静脉疼痛.方法 抽取观察对象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干预组各60例.观察比较综合干预防护对减轻静脉疼痛的影响.结果 干预组静脉疼痛发生率显著减少(P<0.01).结论 采用综合防护措施能有效减轻静脉疼痛,提高了护理质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治愈率.

    作者:周慧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手术室优质护理工程初探

    本文探讨了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的实施步骤,重点对术前访视、术中支持、术后随访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证、归纳,旨在提高手术室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能力,提高患者满意度,避免缺陷和差错的发生.并通过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达到了打造人性化、系统化、规范化优质护理服务的目的.

    作者:寇明英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炎琥宁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炎琥宁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并与常规治疗进行对比.方法 选取78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与炎琥宁静脉滴注,观察治疗后疗效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48%,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在止泻、止吐、退热和脱水时间上,治疗组均较对照组疗效快,其中,经过1d治疗后,治疗组71.42%退热,对照组46.15%退热,可见使用治疗组在退热时间上优于对照组.结论 使用炎琥宁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能够明显减少腹泻情况,加快退热,增加疗效,且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冯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对医院药学服务的分析与探讨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药学正经历着从传统药品供应到以患者为中心,强调改善患者生命质量的药学服务阶段的转变,这是时代赋予药师的使命,同时也是药师们所面临的新的挑战.本文综合分析了我院药学服务在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药品服务中存在的不足.而如何实行我院优质的药学服务是改善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迫切需求,同时体现出了时代赋予现代医院药师的使命

    作者:章纪登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结肠损伤Ⅰ期修复治疗探讨

    目的 探讨结肠损伤急诊Ⅰ期手术方式,结肠损伤的早期诊断.方法 回顾分析结肠损伤Ⅰ期手术的治疗方式的临床价值及相关并发症.Ⅰ期手术将裂口修补缝合或肠段切除吻合.结果 Ⅰ期手术56 例,并发肠漏2例.结论 外伤性结肠破裂患者早期诊断,手术探查,行Ⅰ期手术治疗是安全可靠的,并发症低.

    作者:周兵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实验性大鼠萎缩性胃炎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研究

    目的 为了研究建立稳定、经济、快速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动物模型.方法 20mmol/L的脱氧胆酸钠,每日空腹灌胃以及0.02%~0.1%的氨水溶液供动物自由饮用,配合饥饱失常法,刺激Wistar大鼠胃粘膜8w.通过对比氨水浓度寻找适中的造模药物浓度.结果 0.05%氨水模型组大鼠较0.02%氨水模型组、0.1%的氨水模型组死亡率低成模率高且模型病变程度适中.结论 20mmol/L的脱氧胆酸钠配合0.05%氨水饮用及饥饱失常等多因素联合作用8w能建立良好的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且成本低.稳定性强.

    作者:聂芳敏;周语平;刘光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放疗联合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疗效观察

    骨转移、周身疼痛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症状,相当大的程度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放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对减轻疼痛,改善生存质量等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有效率仅在70%~80%左右,且对生存没有提高.为了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我院自2008起利用放疗联合吉非替尼肺骨转移,取得了一些成果,现汇报如下.

    作者:徐晓东;燕丽萍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咪达唑仑复合丙泊酚预防颈丛阻滞高血压反应效果观察

    目的 研究分析咪达唑仑复合丙泊酚预防颈丛阻滞高血压反应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经颈丛阻滞麻醉行甲状腺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治疗期间的用药方式不同,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治疗,观察组40例,采用咪达唑仑复合丙泊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舒张压、收缩压和、心率变化,以及患者的临床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入室后、术中的心率、低和高血压之间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咪达唑仑复合丙泊酚预防颈丛阻滞高血压反应疗效明显,呼吸抑制的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赖廷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剖宫产手术中输胶体液对产妇出血的影响

    目的 对剖宫产手术中输胶体液对产妇出血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80例在我院进行剖宫产手术的妇女,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患者,给予输入羟乙基淀粉胶体溶液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输入乳酸林格氏液的方法进行治疗.通过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期间心率、动脉血压的变化及术中患者不良反应的情况,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而对剖宫产手术中输胶体液对产妇出血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结果 观察组40例孕妇,术前与术后心率比较,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40例孕妇在麻醉15min后及胎儿分娩出时,心率有突然加快的现象,术前与术后心率变化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40例孕妇手术前后血压变化不明显,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40例孕妇在麻醉15min后和分娩胎儿时,血压突然下降,且手术结束后血压较手术前变化明显,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人数少于对照组,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剖宫产手术中输入一定的胶体溶液,可以患者在整个手术过程血压、心理处于平稳状态,与手术前变化不明显,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覃彩细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骨质疏松症的放射学研究进展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系统性骨病,我国骨质疏松症患者人数正随人口老龄化的加深而不断上升,对骨质疏松症的深入研究与分析是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首要前提.作为一家三级甲等中西结合骨科医院,我院相关科室近年来对骨质疏松症的研究不断深入,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放射学研究之上.本文结合我院近年来研究成果,参照国内外骨质疏松症相关放射学研究资料,探讨了DR、X线吸收法、QCT及pQCT法等方面骨质疏松症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国内外其他先进骨质疏松症研究进展.

    作者:张中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40例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治疗及复发观察

    目的 观察地塞米松与甲强龙治疗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的疗效及复发率对比.方法 对临床活动期及非活动期的TAO患者40例分别进行静脉地塞米松治疗及甲强龙静脉治疗,观察改善情况及病后复发率.结果 经过地塞米松治疗,TAO患者地塞米松冶疗有效率为100 %,甲强龙治疗有效率为95%,眼球突出疗效明显.结论 地塞米松、甲强龙对TAO治疗效果显著.但复发率甲强龙显著高于地塞米松.

    作者:凌兴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小儿血液细菌培养及药敏性分析

    目的 对小儿血液细菌培养以及药敏性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在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败血症小儿病例205例,对其展开血液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组205例患儿的血液进行细菌培养结果共获得菌株256株,其中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检出率高(45.31%);所得菌株对万古霉素、头孢哌酮、头孢唑啉等抗生素存在显著的耐药性.结论 小儿血培养所得菌株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检出率高,对多种抗生素存在显著耐药性.

    作者:张咏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外科护理技术与院内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院内感染与外科护理技术相关影响因素,为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在我院做外科手术的患者进行术后流行病学调查,共获得病历718例.结果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了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医院住院的外科手术后的患者718例为调查对象,发现发生手术后感染30例,感染率为4.18%.在我院外科术后并发感染泌尿道系统系统疾病占36.67%、呼吸道系统疾病占30.00%、消化道系统疾病占23.33%、其它系统疾病等占10%.外科院内感染影响因素是外科护理技术、感染并发部位、手术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种类等.结论 外科护理技术与院内感染相关因素关系密切,规范各项相关护理操作技术,加强各个环节质量控制监管,可有效降低外科院内感染率,可以大限度的预防和减少外科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王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