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病毒性心脏病心肌能量代谢变化

陈建斌;饶帮复

关键词:病毒性心脏病, 心肌能量, 扩张型心肌病, 病毒性心肌炎, 组织学改变, 功能状况, 代谢变化, 病毒感染, 相关性
摘要:病毒性心脏病(VHD)是指与病毒感染有关的心脏病,包括病毒性心肌炎(VMC)及部分扩张型心肌病(DCM).其预后与组织学改变的好转或加重并无相关性,而与心脏功能状况关系密切[1].本文就VHD能量代谢变化的研究加以综述.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误诊为流行性出血热13例临床分析

    1992年1月~1998年7月,我院共收治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败血症185例,其中13例入院时误诊为流行性出血热(EHF).本文总结分析误诊原因,现报道如下.

    作者:罗安云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甲型肝炎合并面瘫1例

    患者女,22岁,因乏力、纳差、尿黄两周,肤目黄4天入院.患者两周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发热,测体温39℃,伴有头昏、乏力,食纳下降为正常时的1/3,厌油恶心及呕吐,为胃内容物日2~6次,尿黄如茶,大便正常,经服用感冒通及螺旋霉素三天体温降至正常.入院前4天发现皮肤及双眼发黄并逐渐加深而入院.体检T37.1℃,R20次/分,P90次/分,BP14/9kPa,神清,皮肤巩膜中度黄染,腹平软,肝脾肋下未扪及,肝区无叩痛,腹水征(-).实验室检查:TP68g/L,AIb34g/L,TB120μmol/L,DB92μmol,ALT>200u,AST39u,GGT94/L,ALP187u/L,LDH227u/L,抗HAVIgM(+),HBsAg、抗HEV、抗HCV均为阴性,PT14.3秒(正常12秒),尿pH6,GLU(-),PRO+-,BLD0.6mg/L,KET200mg/L,BIL17.1μmol/L,URO5.1μmol/L.B超提示肝脾大,心电图示窦性心律,逆钟向转位,胸透心肺无异常.入院诊断病毒性肝炎甲型急性黄疸型,给予10%GS500ml、Vitclg、门冬氨酸钾镁30ml、10%氯化钾 10ml、支链氨基酸250ml,每日一次,口服肝炎一号(中药),蒂达胶囊等支持治疗.患者入院当日体温升高达39.3℃,给予柴胡4ml肌肉注,次日体温降至正常,于入院第20天晨起突然出现右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眼裂开大闭合不全,面部运动被牵向左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不能皱眉、露齿、鼓腮、噘嘴等动作,不伴有面部感觉障碍,无上下肢感觉和运动障碍,无发热、头痛及呕吐.即到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神内科就诊,诊断为右侧面神经炎,给予地塞米松10mg、10%GS250ml,静脉输入以及能量合剂VitB1100mg,VitB120.5g肌肉注射每日一次,甲氰米呱0.4g每日三次口服,患者症状逐渐好转,在入院第34天复查肝功TB12μmol/L,DB4μmol/L,ALT及AST均正常,面神经瘫痪明显好转出院,出院后一月复查肝功正常,面瘫已完全恢复正常.

    作者:何西林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神奇贴泻停佐治婴幼儿腹泻50例疗效观察

    我院于1997年9月至1998年3月应用贵州神奇制药有限公司研制的神奇贴泻停佐治婴幼儿秋、冬季腹泻5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余华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ENA多肽抗体谱在检测风湿类疾病的应用及临床意义

    抗可溶性核抗原抗体是针对核内可提取性核抗原(ENA)的一种自身抗体.抗ENA多肽抗体谱的检测常用于风湿类疾病(即结缔组织病)的诊断.测定抗ENA抗体的个别成份,可提高诊断的特异性及有利于对病情的分析.我们对风湿病专科病人常规进行ENA多肽抗体谱的检测,避免了以往对风湿类疾病仅作RF检测,而忽略了对ENA抗体的检测,这样就减少了以往对风湿类疾病检测项目不全所造成的漏诊及误诊.本室于1995年4月至今对一组疑为风湿类疾病的患者进行了常规抗ENA系列的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黄江渝;王传英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卵巢畸胎瘤腹腔种植1例

    患者,54岁,因发现下腹部包块1年多于1995年4月13日入院.1年多前发现下腹包块,自觉生长缓慢,伴下腹隐痛不适.近两月出现稀大便,每日二次,无阴道流血及流液.7年前已绝经,现白带少,G4P3,足月分娩3次,人工流产1次.既往于1992年6月8日因卵巢囊肿蒂扭转行左卵巢囊肿切除术.术中见腹腔渗液约200ml,左侧卵巢有一8cm×5cm×5cm大小囊肿,灰白色,壁光滑,无粘连,肿瘤逆时针扭转180°,切除肿瘤见囊内含脂肪及毛发,子宫正常,右附件处仅见残迹.病检结果为左卵巢皮样囊肿.

    作者:史晓梅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氢化可的松致过敏反应1例

    患儿,女,11岁.因全身皮肤荨麻疹6小时,收入门诊观察室.发病前无确切的致敏原因,但近两年内曾有类似发作3次,每次发作也未追问出确切诱因.体检:体温36.5℃,呼吸20次/分,脉博98次/分.神情安祥,呼吸平稳,面部、躯干、四肢皮肤散在荨麻疹样皮疹,痒感明显,心肺无异常发现.诊断为过敏性荨麻疹.给予氢化可的松100m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中静脉滴注.15分钟后(液体输入约50ml),患儿全身荨麻疹迅速增多,全身皮肤发红,并出现口唇浮肿现象.立即撤下该组液体,给予地塞米松10mg稀释后静推,10%葡萄糖酸钙10ml稀释后静推,肌注非乃根20mg,以及维生素C3g加入葡萄糖液250ml中静滴.10分钟后口唇浮肿及皮肤发红现象消退,皮疹也明显减少.次日再次应用氢化可的松时,又出现皮肤发红及皮疹增多现象,经更换液体及地塞米松、非乃根及大剂量维生素C的应用,症状改善,第3日皮疹完全消退而未再用药.追问病史,患儿过去数次类似荨麻疹发作时,经用地塞米松及维生素C治疗均可缓解,从未用过氢化可的松.

    作者:余冰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阴道前壁平滑肌瘤1例

    患者40岁,已婚,住院号92332.因发现阴道前壁包块4年,不规则阴道流血2+月,于1998年12月3日入院.患者4年前偶然发现阴道前壁有一块物突出,在当地医院诊断为阴道前壁膨出未予处理.4年来自觉包块逐渐长大,但无下腹坠胀及其它不适,大小便正常,性生活正常.近2月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量时多时少,16(5)/(30)天,孕3产3,已结扎.

    作者:熊正爱;李志凌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的治疗

    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肝癌破裂)是肝癌严重并发症之一.国外报告,肝癌破裂占同期住院病例8%~14.5%,国内为4.85%~25.7%,我所为6.5%.肝癌破裂发病突然,病情凶险,治疗棘手,预后较差.但如能及时诊断,紧急适当治疗,预后可有改观.肝癌破裂主要疗法有3大类:内科保守治疗,外科和肝动脉栓塞治疗.

    作者:陆东东;顾公望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经尾后路肛门成形术治疗高位肛门闭锁6例报告

    我院1988年~1997年共收治先天性肛直肠闭锁21例,其中高位闭锁6例,对高位闭锁患儿,均行尾后路正中矢状切口Ⅰ期肛门成形术,收到了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雷令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糖尿病败血症误诊死亡2例

    例1:患者,女,50岁.糖尿病史10年.腹痛、恶心、呕吐4天,呕吐咖啡色样液体1天入院.6年前因中上腹疼痛胃肠钡餐检查诊断为胃粘膜脱垂.查体:体温36.8℃,脉搏110次/分,血压16/12kPa,重病容,消瘦,轻度脱水貌,皮肤、巩膜无黄染、无皮疹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腹软,肝脾未及,中上腹深压痛.辅助检查:血红蛋白13.7g/L,红细胞4.04×1012/L,白细胞18.3×109/L,中性粒细胞0.88,血小板176×109/L,血糖17.4mmol/L,血钾4.28mmol/L,血钠137mmol/L,血氯104mmol/L,血气分析:pH7.38,HCO223mEq/L,血肌酐89.6mmol/L,尿素氮4.90mmol/L,尿糖(),酮体(+),尿蛋白(-),大便隐血实验(),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入院诊断:(1)胃粘膜脱垂伴上消化道出血,(2)2型糖尿病.入院后给予输血(合计输血1200ml),及立止血、凝血酶等止血药物治疗,消化道出血不止,持续反复小量呕吐咖啡样液体,入院后第4天逐渐出现意识障碍,昏迷、血压下降、代谢性酸中毒,终因抢救无效死亡.血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

    作者:李正芳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肝硬化腹水利尿治疗中高血钾症伴心源性休克2例

    例1:患者,女性,76岁,因肝区不适3年,反复腹胀1年加重1月于1997年4月23日入院,入院诊断为肝硬化腹水,child-pughC级.入院后口服安替舒通40mg一日三次,双氢克尿塞25mg一日三次,10%氯化钾合剂20ml一日三次利尿效果差,3天后双氢克尿塞改为速尿20mg一日三次,安替舒通增加为80mg一日三次口服.4月28日上午11时30分突然神志不清,呼之不应,血压测不出,颈动脉、股动脉扪不到,心音极弱,心率100~200次/分,心律不齐,呼吸呈叹气样,双肺闻及湿罗音.EKG提示心室纤颤;急查血钾8.0mmol/L、钠104mmol/L、氯104m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16.1mmol/L、尿素氮21.5mmol/L、肌酐353mmol/L,诊断为高血钾症,代谢性酸中毒,心源性休克.立即给予利多卡因50mg静脉滴注、肾上腺素1mg静脉注射等抢救治疗,并停用安替舒通保钾利尿药,予以胰岛素20u、10%葡萄糖酸钙10ml、5%碳酸氢钠100ml等排钾治疗,于5月1日血压恢复到16/10kPa,血钾下降到4.5mmol/L,EKG提示窦性心律,心率65次/分.病情逐渐好转,于5月9日出院.

    作者:余慧青;李伟道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赛庚啶治疗糖尿病黎明现象的利弊

    糖尿病黎明现象(Diabetes Mellitus Dawn Phenomenon,DMDP)普遍存在于Ⅰ型糖尿病(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IDDM)患者中,资料表明99%以上的IDDM患者高血糖为黎明现象,仅1%以下为Somogyi现象[1].它的发生可能与胰岛素分泌不足,在此基础上睡眠引起的生长激素(GH)增加及清晨皮质醇分泌高峰有关.赛庚啶(cyproheptadine,CPH)是一哌啶类化合物,可阻断组胺H1受体和5-HTS2受体,有明显的抗胆碱和中枢抑制作用.利用CPH抗组胺及5-羟色胺(5-HT)抑制垂体分泌GH及促糖皮质激素(ACTH)的作用,从80年代起,国内外学者开始用CPH治疗糖尿病黎明现象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我们在采用此方法的同时,选择了2例脆性糖尿病患者进行随访,经过2~7年的观察,对CPH治疗糖尿病黎明现象的利弊提出一些看法.

    作者:孟萍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普瑞博思改善糖尿病患者消化道症状30例报道

    促胃肠动力药普瑞博思(西沙比利、Cisapridel)是一种新型全胃肠促动力剂,它通过非多巴胺,非血清素能通路选择性作用于肠肌间神经丛,促进乙酰胆碱释放,从而诱导和刺激胃窦和十二指肠蠕动,加速胃排空,恢复结肠推进性蠕动[1].本研究旨在观察普瑞博思对糖尿病伴胃肠功能紊乱患者消化道症状的疗效.

    作者:徐秋;杨刚毅;邓华聪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小儿白血病瘤细胞P-糖蛋白含量与复发及预后的关系

    小儿白血病瘤细胞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简称MDR)是对抗癌药物耐药的主要机理.本文采用简便、快捷的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儿童白血病瘤细胞P-糖蛋白含量,受检细胞染色使细胞膜有红色标记的为阳性细胞,计算阳性细胞百分率,阳性等级判断,根据细胞膜、细胞浆是否染色及染色深浅分为4个等级.

    作者:徐酉华;王珊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丝虫病合并血性胸水1例报告

    丝虫病合并血性胸水者甚少报导,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报告于后:

    作者:赵芝蓉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一氧化碳与胃肠保护

    一氧化碳(nitric oxide,NO)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神密的信使分子,具有多重生理功能.体内多种组织细胞均可合成释放NO,它可激活靶细胞中的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GC),使细胞中cGMP含量增加,在神经传导、胃肠保护、内分泌调节和宿主防御机制中起重要作用,1992年被Nature杂志评为明星分子.大量研究表明,NO与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临床病理之间存在广泛的联系.用还原性辅酶Ⅱ黄递酶(NADPH-DIAPHORASE,NDP)组化、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syn-thase,NOS)免疫组化及NOS原位杂交等形态学方法发现许多哺乳动物的胃肠组织中均有NOS分布,它广泛分布于胃肠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浆膜层以及壁内神经丛,粘膜下层小动脉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中也有NOS分布[1].NOS在胃肠道的广泛分布,说明NO与胃肠生理功能密切相关.

    作者:彭曦;冯晋斌;汪仕良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结节性痒疹的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

    结节性痒疹(Prurigo nodularis,PN)是以四肢发生结节并发重要瘙痒为主要特征的皮肤病.尽管有人认为,昆虫叮咬后引起的迟发性变态反应是PN的部分病因,但总的来说,它的病理发生机制并不清楚,所以目前治疗,包括抗组胺药物常不能取得满意疗效.本文仅就该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孙仁山;刘荣卿;叶庆佾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硫酸镁对52例PSVT的疗效分析

    我科自1995年6月~1997年10月应用硫酸镁静注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并与目前治疗PSVT有效的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建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过熟期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2例报告

    例1:患者,女,75岁,左眼失明数月入院.眼科检查:视力2分,光定位佳,角膜水肿等,瞳孔4mm,欠圆,光反应差,晶体皮质混浊,核下沉,眼后段看不进.眼压10/2.5~7.29kPa,诊断为左过熟期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入院后经控制眼压等治疗,10天后手术,术前讨论认为可根据术中情况作人工晶体植入.手术中情况较好,无晶体脱位,后囊完整,故置入单凸人工晶体.术后恢复好,视力达4.3,晶体位置正,眼压正常,眼底视盘色淡.

    作者:崔永弘;李民建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病毒性心脏病心肌能量代谢变化

    病毒性心脏病(VHD)是指与病毒感染有关的心脏病,包括病毒性心肌炎(VMC)及部分扩张型心肌病(DCM).其预后与组织学改变的好转或加重并无相关性,而与心脏功能状况关系密切[1].本文就VHD能量代谢变化的研究加以综述.

    作者:陈建斌;饶帮复 刊期: 1999年第02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