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晓梅
拔除T管所致的胆汁性腹膜炎并非少见.它是胆道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自1982年1月至1996年12月,作者医院施行总胆管探查术981例,拔除T管后发生胆汁腹膜炎5例,占0.5%.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31~76岁,5例均为原发性总胆管结石合并急性胆管炎,急诊行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术后T管引流14~24天,平均17天.5例患者拔管后即刻出现上腹部疼痛,且疼痛逐渐加重,瘘口有胆汁溢出,5小时至3天后出现腹膜刺激征,2例呈全腹膜炎表现,剖腹探查见腹腔内胆汁1000ml以上,再度T管引流,一月后拔除T管,治愈出院.另外3例为局限性腹膜炎表现,其中2例由瘘道放入引流管,引流半月后拔管;另1例行右下腹穿刺置引流管,引流12天后拔管,均治愈出院.
作者:向征;张才全 刊期: 1999年第02期
我院于1997年9月至1998年3月应用贵州神奇制药有限公司研制的神奇贴泻停佐治婴幼儿秋、冬季腹泻5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余华 刊期: 1999年第02期
有研究报告酚妥拉明能显著降低急性肝损害动物门脉血管阻力(PVR)、门脉压(PVP);明显增加门脉血流量(PVF)、门脉供氧量(DPVO2)、肝氧摄取量(VO2)及氧摄取率[1].据此我院自1994年1月至1997年12月用酚妥拉明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29例,本文报道酚妥拉明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临床效果.
作者:丰志才 刊期: 1999年第02期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发现了多种癌基因和肿瘤抑制基因.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的过程中,癌基因的激活和肿瘤抑制基因的失活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而加深对肿瘤发生分子机制的认识.现已公认肿瘤是一种基因性疾病,多种癌基因和肿瘤抑制基因协同作用而导致肿瘤的发生发展.FHIT基因是1996年才被分离出来的一种新的候选肿瘤抑制基因,已在多种肿瘤中发现它有异常改变.
作者:黄平;姚榛祥 刊期: 1999年第02期
近来,笔者对21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安庆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糖尿病黎明现象(Diabetes Mellitus Dawn Phenomenon,DMDP)普遍存在于Ⅰ型糖尿病(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IDDM)患者中,资料表明99%以上的IDDM患者高血糖为黎明现象,仅1%以下为Somogyi现象[1].它的发生可能与胰岛素分泌不足,在此基础上睡眠引起的生长激素(GH)增加及清晨皮质醇分泌高峰有关.赛庚啶(cyproheptadine,CPH)是一哌啶类化合物,可阻断组胺H1受体和5-HTS2受体,有明显的抗胆碱和中枢抑制作用.利用CPH抗组胺及5-羟色胺(5-HT)抑制垂体分泌GH及促糖皮质激素(ACTH)的作用,从80年代起,国内外学者开始用CPH治疗糖尿病黎明现象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我们在采用此方法的同时,选择了2例脆性糖尿病患者进行随访,经过2~7年的观察,对CPH治疗糖尿病黎明现象的利弊提出一些看法.
作者:孟萍 刊期: 1999年第02期
例1:患者,女,50岁.糖尿病史10年.腹痛、恶心、呕吐4天,呕吐咖啡色样液体1天入院.6年前因中上腹疼痛胃肠钡餐检查诊断为胃粘膜脱垂.查体:体温36.8℃,脉搏110次/分,血压16/12kPa,重病容,消瘦,轻度脱水貌,皮肤、巩膜无黄染、无皮疹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腹软,肝脾未及,中上腹深压痛.辅助检查:血红蛋白13.7g/L,红细胞4.04×1012/L,白细胞18.3×109/L,中性粒细胞0.88,血小板176×109/L,血糖17.4mmol/L,血钾4.28mmol/L,血钠137mmol/L,血氯104mmol/L,血气分析:pH7.38,HCO223mEq/L,血肌酐89.6mmol/L,尿素氮4.90mmol/L,尿糖(),酮体(+),尿蛋白(-),大便隐血实验(),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入院诊断:(1)胃粘膜脱垂伴上消化道出血,(2)2型糖尿病.入院后给予输血(合计输血1200ml),及立止血、凝血酶等止血药物治疗,消化道出血不止,持续反复小量呕吐咖啡样液体,入院后第4天逐渐出现意识障碍,昏迷、血压下降、代谢性酸中毒,终因抢救无效死亡.血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
作者:李正芳 刊期: 1999年第02期
患者,男性,37岁,因上腹胀满不适20年,双下肢水肿20天,进行性加重,于1996年4月10日收住院.体检:发育正常,营养良好,心肺功能正常,腹部隆起,以右上腹为明显,右上腹可触及巨大囊性包块,大小约18.0cm×14.0cm,双下肢中度水肿.CT扫描:右上腹可见巨大囊性低密度块影,大小约15.23cm×10.13cm×11cm,密度均匀,边缘光滑,肝脏受压上抬,右肾向右上移位积水,下腔静脉、小肠及结肠受压移位.B超检查:右上腹可探一19.6cm×12.7cm无回声区.壁薄,内壁光滑.术前诊断:胰头巨大囊肿.手术发现,进腹后见右上腹有20cm×15cm×15cm上下呈椭圆形囊性包块,表面光滑,有血管网包绕,囊肿将右肾及肝脏向上推移,结肠肝曲、十二指肠及胰头与囊肿紧密粘连,切开囊壁,吸出微黄清亮液体,量约1500ml,化验报告:白细胞5~10个/高倍镜,胰淀粉酶500单位.吸净囊液,扩大囊肿切口,在囊腔内探查,见内壁光滑,未见明显结节,囊肿周围淋巴结无肿大.由于囊壁与大血管、重要脏器粘连紧密无法切除囊肿,剪除可能剪除的囊肿壁组织送病检,用5%碘酒棉球轻轻涂擦未能切除的囊肿内壁,将大网膜填入,用细线缝合固定数针.术后第二天双下肢水肿开始消退,术后病愈出院.病理诊断:先天性中肾管囊肿.随诊3个月,病人无何不适.
作者:谭祥荣 刊期: 1999年第02期
腺病毒(AdV)是人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1],也可作为基因工程疫苗载体[2].1990年以来,我们与首都儿研所进行合作,对成都地区人群腺病毒中和抗体进行调查,为本地区呼吸道感染病因和基因工程疫苗载体制备轮状病毒的口服疫苗、预防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提供了流行病学资料.
作者:邱练芬;胡开华;赵锦铭 刊期: 1999年第02期
1992年1月~1998年7月,我院共收治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败血症185例,其中13例入院时误诊为流行性出血热(EHF).本文总结分析误诊原因,现报道如下.
作者:罗安云 刊期: 1999年第02期
小儿白血病瘤细胞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简称MDR)是对抗癌药物耐药的主要机理.本文采用简便、快捷的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儿童白血病瘤细胞P-糖蛋白含量,受检细胞染色使细胞膜有红色标记的为阳性细胞,计算阳性细胞百分率,阳性等级判断,根据细胞膜、细胞浆是否染色及染色深浅分为4个等级.
作者:徐酉华;王珊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病毒性心脏病(VHD)是指与病毒感染有关的心脏病,包括病毒性心肌炎(VMC)及部分扩张型心肌病(DCM).其预后与组织学改变的好转或加重并无相关性,而与心脏功能状况关系密切[1].本文就VHD能量代谢变化的研究加以综述.
作者:陈建斌;饶帮复 刊期: 1999年第02期
患者,男,39岁,体重86kg,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入院后进行了禁食、胃肠减压、营养支持、抗炎等治疗,36天后合并胰腺周围脓肿,病情依然危重,但建立外周静脉极为困难.为此,经右侧颈部前路(胸锁乳头肌中点内侧)以导丝引导法置入国产三腔管,导管末端分别以肝素帽封闭.白色端专用于输入血液制品,褐色端用于补液,蓝色端用于测压.每天使用完毕,以25u/ml肝素注入管腔抗凝.使用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每日常规消毒创口2次以上.病情稳定后于出院前拔除导管,导管尖端无血凝块,共留置25天.在此期间未发现不明原因发热、寒颤等细菌或霉菌感染征象,创口周围无明显炎症表现;白细胞计数波动在12.4×109~7.6×109之间;普通血培养无菌生长.
作者:陶国才;王秀琼 刊期: 1999年第02期
患者,男,36岁.因肢端肥大外貌改变伴性欲减退1年,于1992年3月15日入院.查体仅见肢端肥大外貌.血小板、出凝血时间检查正常.在CAG示虹吸张开,眼动脉及上颌动脉粗大.脑CT示鞍区高密度占位.诊断为垂体肿瘤.
作者:周玮;徐小川;刘科;郑履平 刊期: 1999年第02期
近年来,慢性大肠血吸虫病可诱发大肠癌的观点已逐渐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本文收集我院1989~1996年经纤维结肠镜检出的大肠血吸虫病169例,其中合并大肠癌22例,占13.0%.由于对大肠血吸虫病合并大肠癌认识不足,误诊率较高,现就其特点及误诊原因作一分析.
作者:王清秀 刊期: 1999年第02期
例1:患者,女性,76岁,因肝区不适3年,反复腹胀1年加重1月于1997年4月23日入院,入院诊断为肝硬化腹水,child-pughC级.入院后口服安替舒通40mg一日三次,双氢克尿塞25mg一日三次,10%氯化钾合剂20ml一日三次利尿效果差,3天后双氢克尿塞改为速尿20mg一日三次,安替舒通增加为80mg一日三次口服.4月28日上午11时30分突然神志不清,呼之不应,血压测不出,颈动脉、股动脉扪不到,心音极弱,心率100~200次/分,心律不齐,呼吸呈叹气样,双肺闻及湿罗音.EKG提示心室纤颤;急查血钾8.0mmol/L、钠104mmol/L、氯104m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16.1mmol/L、尿素氮21.5mmol/L、肌酐353mmol/L,诊断为高血钾症,代谢性酸中毒,心源性休克.立即给予利多卡因50mg静脉滴注、肾上腺素1mg静脉注射等抢救治疗,并停用安替舒通保钾利尿药,予以胰岛素20u、10%葡萄糖酸钙10ml、5%碳酸氢钠100ml等排钾治疗,于5月1日血压恢复到16/10kPa,血钾下降到4.5mmol/L,EKG提示窦性心律,心率65次/分.病情逐渐好转,于5月9日出院.
作者:余慧青;李伟道 刊期: 1999年第02期
一氧化碳(nitric oxide,NO)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神密的信使分子,具有多重生理功能.体内多种组织细胞均可合成释放NO,它可激活靶细胞中的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GC),使细胞中cGMP含量增加,在神经传导、胃肠保护、内分泌调节和宿主防御机制中起重要作用,1992年被Nature杂志评为明星分子.大量研究表明,NO与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临床病理之间存在广泛的联系.用还原性辅酶Ⅱ黄递酶(NADPH-DIAPHORASE,NDP)组化、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syn-thase,NOS)免疫组化及NOS原位杂交等形态学方法发现许多哺乳动物的胃肠组织中均有NOS分布,它广泛分布于胃肠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浆膜层以及壁内神经丛,粘膜下层小动脉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中也有NOS分布[1].NOS在胃肠道的广泛分布,说明NO与胃肠生理功能密切相关.
作者:彭曦;冯晋斌;汪仕良 刊期: 1999年第02期
例1:患者,女,75岁,左眼失明数月入院.眼科检查:视力2分,光定位佳,角膜水肿等,瞳孔4mm,欠圆,光反应差,晶体皮质混浊,核下沉,眼后段看不进.眼压10/2.5~7.29kPa,诊断为左过熟期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入院后经控制眼压等治疗,10天后手术,术前讨论认为可根据术中情况作人工晶体植入.手术中情况较好,无晶体脱位,后囊完整,故置入单凸人工晶体.术后恢复好,视力达4.3,晶体位置正,眼压正常,眼底视盘色淡.
作者:崔永弘;李民建 刊期: 1999年第02期
患者,54岁,因发现下腹部包块1年多于1995年4月13日入院.1年多前发现下腹包块,自觉生长缓慢,伴下腹隐痛不适.近两月出现稀大便,每日二次,无阴道流血及流液.7年前已绝经,现白带少,G4P3,足月分娩3次,人工流产1次.既往于1992年6月8日因卵巢囊肿蒂扭转行左卵巢囊肿切除术.术中见腹腔渗液约200ml,左侧卵巢有一8cm×5cm×5cm大小囊肿,灰白色,壁光滑,无粘连,肿瘤逆时针扭转180°,切除肿瘤见囊内含脂肪及毛发,子宫正常,右附件处仅见残迹.病检结果为左卵巢皮样囊肿.
作者:史晓梅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米索前列醇(以下简称米索)作为抗早孕药物应用已久,但其用于足月妊娠引产近几年才开始研究.国内外现已公认米索前列醇用于足月妊娠引产有效.我们应用米索前列醇对41例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进行引产,并与催产素引产40例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史晓梅;黄宇 刊期: 199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