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酚妥拉明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

丰志才

关键词:酚妥拉明, 治疗, 病毒性肝炎, 门脉血流量, 急性肝损害, 氧摄取率, 氧摄取量, 研究报告, 血管阻力, 临床效果, 供氧量, 脉压, 动物
摘要:有研究报告酚妥拉明能显著降低急性肝损害动物门脉血管阻力(PVR)、门脉压(PVP);明显增加门脉血流量(PVF)、门脉供氧量(DPVO2)、肝氧摄取量(VO2)及氧摄取率[1].据此我院自1994年1月至1997年12月用酚妥拉明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29例,本文报道酚妥拉明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临床效果.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早期诊断

    近来,笔者对21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安庆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肝硬化腹水利尿治疗中高血钾症伴心源性休克2例

    例1:患者,女性,76岁,因肝区不适3年,反复腹胀1年加重1月于1997年4月23日入院,入院诊断为肝硬化腹水,child-pughC级.入院后口服安替舒通40mg一日三次,双氢克尿塞25mg一日三次,10%氯化钾合剂20ml一日三次利尿效果差,3天后双氢克尿塞改为速尿20mg一日三次,安替舒通增加为80mg一日三次口服.4月28日上午11时30分突然神志不清,呼之不应,血压测不出,颈动脉、股动脉扪不到,心音极弱,心率100~200次/分,心律不齐,呼吸呈叹气样,双肺闻及湿罗音.EKG提示心室纤颤;急查血钾8.0mmol/L、钠104mmol/L、氯104m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16.1mmol/L、尿素氮21.5mmol/L、肌酐353mmol/L,诊断为高血钾症,代谢性酸中毒,心源性休克.立即给予利多卡因50mg静脉滴注、肾上腺素1mg静脉注射等抢救治疗,并停用安替舒通保钾利尿药,予以胰岛素20u、10%葡萄糖酸钙10ml、5%碳酸氢钠100ml等排钾治疗,于5月1日血压恢复到16/10kPa,血钾下降到4.5mmol/L,EKG提示窦性心律,心率65次/分.病情逐渐好转,于5月9日出院.

    作者:余慧青;李伟道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糖尿病败血症误诊死亡2例

    例1:患者,女,50岁.糖尿病史10年.腹痛、恶心、呕吐4天,呕吐咖啡色样液体1天入院.6年前因中上腹疼痛胃肠钡餐检查诊断为胃粘膜脱垂.查体:体温36.8℃,脉搏110次/分,血压16/12kPa,重病容,消瘦,轻度脱水貌,皮肤、巩膜无黄染、无皮疹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腹软,肝脾未及,中上腹深压痛.辅助检查:血红蛋白13.7g/L,红细胞4.04×1012/L,白细胞18.3×109/L,中性粒细胞0.88,血小板176×109/L,血糖17.4mmol/L,血钾4.28mmol/L,血钠137mmol/L,血氯104mmol/L,血气分析:pH7.38,HCO223mEq/L,血肌酐89.6mmol/L,尿素氮4.90mmol/L,尿糖(),酮体(+),尿蛋白(-),大便隐血实验(),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入院诊断:(1)胃粘膜脱垂伴上消化道出血,(2)2型糖尿病.入院后给予输血(合计输血1200ml),及立止血、凝血酶等止血药物治疗,消化道出血不止,持续反复小量呕吐咖啡样液体,入院后第4天逐渐出现意识障碍,昏迷、血压下降、代谢性酸中毒,终因抢救无效死亡.血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

    作者:李正芳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甲型肝炎合并面瘫1例

    患者女,22岁,因乏力、纳差、尿黄两周,肤目黄4天入院.患者两周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发热,测体温39℃,伴有头昏、乏力,食纳下降为正常时的1/3,厌油恶心及呕吐,为胃内容物日2~6次,尿黄如茶,大便正常,经服用感冒通及螺旋霉素三天体温降至正常.入院前4天发现皮肤及双眼发黄并逐渐加深而入院.体检T37.1℃,R20次/分,P90次/分,BP14/9kPa,神清,皮肤巩膜中度黄染,腹平软,肝脾肋下未扪及,肝区无叩痛,腹水征(-).实验室检查:TP68g/L,AIb34g/L,TB120μmol/L,DB92μmol,ALT>200u,AST39u,GGT94/L,ALP187u/L,LDH227u/L,抗HAVIgM(+),HBsAg、抗HEV、抗HCV均为阴性,PT14.3秒(正常12秒),尿pH6,GLU(-),PRO+-,BLD0.6mg/L,KET200mg/L,BIL17.1μmol/L,URO5.1μmol/L.B超提示肝脾大,心电图示窦性心律,逆钟向转位,胸透心肺无异常.入院诊断病毒性肝炎甲型急性黄疸型,给予10%GS500ml、Vitclg、门冬氨酸钾镁30ml、10%氯化钾 10ml、支链氨基酸250ml,每日一次,口服肝炎一号(中药),蒂达胶囊等支持治疗.患者入院当日体温升高达39.3℃,给予柴胡4ml肌肉注,次日体温降至正常,于入院第20天晨起突然出现右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眼裂开大闭合不全,面部运动被牵向左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不能皱眉、露齿、鼓腮、噘嘴等动作,不伴有面部感觉障碍,无上下肢感觉和运动障碍,无发热、头痛及呕吐.即到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神内科就诊,诊断为右侧面神经炎,给予地塞米松10mg、10%GS250ml,静脉输入以及能量合剂VitB1100mg,VitB120.5g肌肉注射每日一次,甲氰米呱0.4g每日三次口服,患者症状逐渐好转,在入院第34天复查肝功TB12μmol/L,DB4μmol/L,ALT及AST均正常,面神经瘫痪明显好转出院,出院后一月复查肝功正常,面瘫已完全恢复正常.

    作者:何西林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酚妥拉明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

    有研究报告酚妥拉明能显著降低急性肝损害动物门脉血管阻力(PVR)、门脉压(PVP);明显增加门脉血流量(PVF)、门脉供氧量(DPVO2)、肝氧摄取量(VO2)及氧摄取率[1].据此我院自1994年1月至1997年12月用酚妥拉明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29例,本文报道酚妥拉明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临床效果.

    作者:丰志才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普瑞博思改善糖尿病患者消化道症状30例报道

    促胃肠动力药普瑞博思(西沙比利、Cisapridel)是一种新型全胃肠促动力剂,它通过非多巴胺,非血清素能通路选择性作用于肠肌间神经丛,促进乙酰胆碱释放,从而诱导和刺激胃窦和十二指肠蠕动,加速胃排空,恢复结肠推进性蠕动[1].本研究旨在观察普瑞博思对糖尿病伴胃肠功能紊乱患者消化道症状的疗效.

    作者:徐秋;杨刚毅;邓华聪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经蝶垂体瘤摘除术后迟发性难治性鼻衄1例

    患者,男,36岁.因肢端肥大外貌改变伴性欲减退1年,于1992年3月15日入院.查体仅见肢端肥大外貌.血小板、出凝血时间检查正常.在CAG示虹吸张开,眼动脉及上颌动脉粗大.脑CT示鞍区高密度占位.诊断为垂体肿瘤.

    作者:周玮;徐小川;刘科;郑履平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一氧化碳与胃肠保护

    一氧化碳(nitric oxide,NO)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神密的信使分子,具有多重生理功能.体内多种组织细胞均可合成释放NO,它可激活靶细胞中的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GC),使细胞中cGMP含量增加,在神经传导、胃肠保护、内分泌调节和宿主防御机制中起重要作用,1992年被Nature杂志评为明星分子.大量研究表明,NO与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临床病理之间存在广泛的联系.用还原性辅酶Ⅱ黄递酶(NADPH-DIAPHORASE,NDP)组化、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syn-thase,NOS)免疫组化及NOS原位杂交等形态学方法发现许多哺乳动物的胃肠组织中均有NOS分布,它广泛分布于胃肠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浆膜层以及壁内神经丛,粘膜下层小动脉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中也有NOS分布[1].NOS在胃肠道的广泛分布,说明NO与胃肠生理功能密切相关.

    作者:彭曦;冯晋斌;汪仕良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新生儿21-三体综合征合并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1例

    患儿,男,12小时,G1P1,足月孕.因其母B超提示胎盘老化,胎儿右侧胸腔积液剖腹娩出,产时啼哭,但面色略青紫,呼吸急促,阿氏评分8′,因生后少哭,吃奶困难入院.查体:新生儿貌,体温不升,反应较差,哭声低直且不连贯,愚型面容,眼距宽,双眼裂外侧上斜,鼻梁低平,耳小而圆.皮肤花斑状,凉且湿,眼睑略浮肿,轻微鼻阻、鼻扇,口唇微绀,轻度吸气性三凹征,气管无偏移,双肺呼吸音粗,闻及少量中粗湿罗音,心腹阴性,双下肢非凹陷性水肿,两大腿外侧轻微硬肿,四肢关节松软,阴茎短小,尿道口至阴囊正中线间有皮脊,原始反射尚能引出.实验室检查:母晚孕期B超及生后患儿胸部B超均提示有右侧胸腔少~中量积液.膝关节χ片示未见骨化中心.T3 0.5nmol/L,T4 40.6nmol/L,TSH 27.8mv/L,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阴性.染色体核型分析:47,XY+21,G带分析为21三体.患儿父母非近亲结婚,均在30岁以下,居住非克汀病发病区,母亲无甲亢病史.诊断①21-三体综合征;②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③新生儿吸入综合征;④新生儿硬肿症(轻度);⑤右侧胸腔积液.给予甲状腺片治疗,因患儿病情重,进展快,出现全身粘液性水肿,呼吸困难,先后一周死于呼吸衰竭.

    作者:管利英;谢坚;杜继宇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国产三腔管1例

    患者,男,39岁,体重86kg,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入院后进行了禁食、胃肠减压、营养支持、抗炎等治疗,36天后合并胰腺周围脓肿,病情依然危重,但建立外周静脉极为困难.为此,经右侧颈部前路(胸锁乳头肌中点内侧)以导丝引导法置入国产三腔管,导管末端分别以肝素帽封闭.白色端专用于输入血液制品,褐色端用于补液,蓝色端用于测压.每天使用完毕,以25u/ml肝素注入管腔抗凝.使用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每日常规消毒创口2次以上.病情稳定后于出院前拔除导管,导管尖端无血凝块,共留置25天.在此期间未发现不明原因发热、寒颤等细菌或霉菌感染征象,创口周围无明显炎症表现;白细胞计数波动在12.4×109~7.6×109之间;普通血培养无菌生长.

    作者:陶国才;王秀琼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小儿白血病瘤细胞P-糖蛋白含量与复发及预后的关系

    小儿白血病瘤细胞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简称MDR)是对抗癌药物耐药的主要机理.本文采用简便、快捷的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儿童白血病瘤细胞P-糖蛋白含量,受检细胞染色使细胞膜有红色标记的为阳性细胞,计算阳性细胞百分率,阳性等级判断,根据细胞膜、细胞浆是否染色及染色深浅分为4个等级.

    作者:徐酉华;王珊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先天性中肾管囊肿1例

    患者,男性,37岁,因上腹胀满不适20年,双下肢水肿20天,进行性加重,于1996年4月10日收住院.体检:发育正常,营养良好,心肺功能正常,腹部隆起,以右上腹为明显,右上腹可触及巨大囊性包块,大小约18.0cm×14.0cm,双下肢中度水肿.CT扫描:右上腹可见巨大囊性低密度块影,大小约15.23cm×10.13cm×11cm,密度均匀,边缘光滑,肝脏受压上抬,右肾向右上移位积水,下腔静脉、小肠及结肠受压移位.B超检查:右上腹可探一19.6cm×12.7cm无回声区.壁薄,内壁光滑.术前诊断:胰头巨大囊肿.手术发现,进腹后见右上腹有20cm×15cm×15cm上下呈椭圆形囊性包块,表面光滑,有血管网包绕,囊肿将右肾及肝脏向上推移,结肠肝曲、十二指肠及胰头与囊肿紧密粘连,切开囊壁,吸出微黄清亮液体,量约1500ml,化验报告:白细胞5~10个/高倍镜,胰淀粉酶500单位.吸净囊液,扩大囊肿切口,在囊腔内探查,见内壁光滑,未见明显结节,囊肿周围淋巴结无肿大.由于囊壁与大血管、重要脏器粘连紧密无法切除囊肿,剪除可能剪除的囊肿壁组织送病检,用5%碘酒棉球轻轻涂擦未能切除的囊肿内壁,将大网膜填入,用细线缝合固定数针.术后第二天双下肢水肿开始消退,术后病愈出院.病理诊断:先天性中肾管囊肿.随诊3个月,病人无何不适.

    作者:谭祥荣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米索前列醇用于足月妊娠引产

    米索前列醇(以下简称米索)作为抗早孕药物应用已久,但其用于足月妊娠引产近几年才开始研究.国内外现已公认米索前列醇用于足月妊娠引产有效.我们应用米索前列醇对41例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进行引产,并与催产素引产40例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史晓梅;黄宇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小儿糖尿病误诊2例报告

    例1:患者男,5岁,1990年9月17日入院,腹胀,口渴,神萎20天,发烧,腹泻1天.检查:体温38.8℃,神志清、唇樱红,双肺呼吸音粗,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8mmol/L.入院诊断:①小儿肠炎,②上呼吸道感染.经抗炎,补液,补碱治疗,病情无好转,患者逐渐昏迷,呼吸深大,急促,入院后第三天查血糖29mmol/L,尿糖,尿酮+,CO2-CP4mmol/L,追问病史有多饮,多食,多尿等症状,用胰岛素治疗,患者意识逐渐清醒,好转出院.

    作者:张前明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误诊为流行性出血热13例临床分析

    1992年1月~1998年7月,我院共收治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败血症185例,其中13例入院时误诊为流行性出血热(EHF).本文总结分析误诊原因,现报道如下.

    作者:罗安云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卵巢畸胎瘤腹腔种植1例

    患者,54岁,因发现下腹部包块1年多于1995年4月13日入院.1年多前发现下腹包块,自觉生长缓慢,伴下腹隐痛不适.近两月出现稀大便,每日二次,无阴道流血及流液.7年前已绝经,现白带少,G4P3,足月分娩3次,人工流产1次.既往于1992年6月8日因卵巢囊肿蒂扭转行左卵巢囊肿切除术.术中见腹腔渗液约200ml,左侧卵巢有一8cm×5cm×5cm大小囊肿,灰白色,壁光滑,无粘连,肿瘤逆时针扭转180°,切除肿瘤见囊内含脂肪及毛发,子宫正常,右附件处仅见残迹.病检结果为左卵巢皮样囊肿.

    作者:史晓梅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氢化可的松致过敏反应1例

    患儿,女,11岁.因全身皮肤荨麻疹6小时,收入门诊观察室.发病前无确切的致敏原因,但近两年内曾有类似发作3次,每次发作也未追问出确切诱因.体检:体温36.5℃,呼吸20次/分,脉博98次/分.神情安祥,呼吸平稳,面部、躯干、四肢皮肤散在荨麻疹样皮疹,痒感明显,心肺无异常发现.诊断为过敏性荨麻疹.给予氢化可的松100m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中静脉滴注.15分钟后(液体输入约50ml),患儿全身荨麻疹迅速增多,全身皮肤发红,并出现口唇浮肿现象.立即撤下该组液体,给予地塞米松10mg稀释后静推,10%葡萄糖酸钙10ml稀释后静推,肌注非乃根20mg,以及维生素C3g加入葡萄糖液250ml中静滴.10分钟后口唇浮肿及皮肤发红现象消退,皮疹也明显减少.次日再次应用氢化可的松时,又出现皮肤发红及皮疹增多现象,经更换液体及地塞米松、非乃根及大剂量维生素C的应用,症状改善,第3日皮疹完全消退而未再用药.追问病史,患儿过去数次类似荨麻疹发作时,经用地塞米松及维生素C治疗均可缓解,从未用过氢化可的松.

    作者:余冰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赛庚啶治疗糖尿病黎明现象的利弊

    糖尿病黎明现象(Diabetes Mellitus Dawn Phenomenon,DMDP)普遍存在于Ⅰ型糖尿病(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IDDM)患者中,资料表明99%以上的IDDM患者高血糖为黎明现象,仅1%以下为Somogyi现象[1].它的发生可能与胰岛素分泌不足,在此基础上睡眠引起的生长激素(GH)增加及清晨皮质醇分泌高峰有关.赛庚啶(cyproheptadine,CPH)是一哌啶类化合物,可阻断组胺H1受体和5-HTS2受体,有明显的抗胆碱和中枢抑制作用.利用CPH抗组胺及5-羟色胺(5-HT)抑制垂体分泌GH及促糖皮质激素(ACTH)的作用,从80年代起,国内外学者开始用CPH治疗糖尿病黎明现象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我们在采用此方法的同时,选择了2例脆性糖尿病患者进行随访,经过2~7年的观察,对CPH治疗糖尿病黎明现象的利弊提出一些看法.

    作者:孟萍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40例观察

    脑血管病(CVD)是当前危害人类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CVD呈逐年上升趋势.我们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加中药治疗脑梗塞患者40例,并设对照组观察,结果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袁富花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自制扩创冲洗缝合治疗车

    我院急诊外科接受创伤需要进行伤口冲洗清创缝合的患者,1997年为3211例,占全年急诊外科患者7171例的44.9%,成为急诊外科的重要工作.为了提高治疗质量,降低伤口感染率,我科自行设计了用于扩创冲洗的治疗车.在1997年临床应用中证明该车具有清创冲洗彻底可靠,能减少感染,在扩创缝合3211病例中,感染仅2例,感染率0.062%,其中手指压伤开放性骨折284例中感染仅1例,感染率为0.35%.比在1996年195例同类病例采用旧法冲洗者,伤口感染共5例,感染率为2.51%明显降低.从临床应用结果证实该车的优点①提高治疗质量.②提高工作效率,缩短抢救时间.③节省人力.现计划对该车在行充实完善、并将1997年一年临床实践病例进行总结.

    作者:陈丽慈;刘志云 刊期: 1999年第02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