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国才;王秀琼
1997年1月以来,我院对80例尿毒症患者,肾移植术中颈内静脉置管对术中及术后的液体及静脉置管的管理,取得一定经验.现介绍如下.
作者:康平;李黔生;方玉华;万江华 刊期: 1999年第02期
我院在1996年2月至1998年2月间,对善得定治疗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作了较详细的观察,并与传统的垂体后叶素作对比.
作者:张攸龄;黄庆山;何祥盛 刊期: 1999年第02期
脑血管病(CVD)是当前危害人类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CVD呈逐年上升趋势.我们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加中药治疗脑梗塞患者40例,并设对照组观察,结果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袁富花 刊期: 1999年第02期
患者,男,39岁,体重86kg,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入院后进行了禁食、胃肠减压、营养支持、抗炎等治疗,36天后合并胰腺周围脓肿,病情依然危重,但建立外周静脉极为困难.为此,经右侧颈部前路(胸锁乳头肌中点内侧)以导丝引导法置入国产三腔管,导管末端分别以肝素帽封闭.白色端专用于输入血液制品,褐色端用于补液,蓝色端用于测压.每天使用完毕,以25u/ml肝素注入管腔抗凝.使用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每日常规消毒创口2次以上.病情稳定后于出院前拔除导管,导管尖端无血凝块,共留置25天.在此期间未发现不明原因发热、寒颤等细菌或霉菌感染征象,创口周围无明显炎症表现;白细胞计数波动在12.4×109~7.6×109之间;普通血培养无菌生长.
作者:陶国才;王秀琼 刊期: 1999年第02期
腺病毒(AdV)是人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1],也可作为基因工程疫苗载体[2].1990年以来,我们与首都儿研所进行合作,对成都地区人群腺病毒中和抗体进行调查,为本地区呼吸道感染病因和基因工程疫苗载体制备轮状病毒的口服疫苗、预防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提供了流行病学资料.
作者:邱练芬;胡开华;赵锦铭 刊期: 1999年第02期
患者,男,36岁.因肢端肥大外貌改变伴性欲减退1年,于1992年3月15日入院.查体仅见肢端肥大外貌.血小板、出凝血时间检查正常.在CAG示虹吸张开,眼动脉及上颌动脉粗大.脑CT示鞍区高密度占位.诊断为垂体肿瘤.
作者:周玮;徐小川;刘科;郑履平 刊期: 1999年第02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老龄化,糖尿病的发病率正以惊人的速度上升,现已成为老年人的常见病之一.临床用药稍有不当,则引起低血糖昏迷导致临床误诊.为了减少发生率,现将我院1992年至1997年共收治的20例老年糖尿病伴低血糖报告如下.
作者:袁永贤 刊期: 1999年第02期
丝虫病合并血性胸水者甚少报导,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报告于后:
作者:赵芝蓉 刊期: 1999年第02期
复治肺结核是目前临床治疗的难题,为了解力克肺疾治疗复治肺结核的疗效,本文对1996年6月~1997年6月住院复治肺结核应用含力克肺疾抗痨方案治疗32例,并与含力排肺疾抗痨方案治疗33例做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尊杰 刊期: 1999年第02期
例1:患者,女性,76岁,因肝区不适3年,反复腹胀1年加重1月于1997年4月23日入院,入院诊断为肝硬化腹水,child-pughC级.入院后口服安替舒通40mg一日三次,双氢克尿塞25mg一日三次,10%氯化钾合剂20ml一日三次利尿效果差,3天后双氢克尿塞改为速尿20mg一日三次,安替舒通增加为80mg一日三次口服.4月28日上午11时30分突然神志不清,呼之不应,血压测不出,颈动脉、股动脉扪不到,心音极弱,心率100~200次/分,心律不齐,呼吸呈叹气样,双肺闻及湿罗音.EKG提示心室纤颤;急查血钾8.0mmol/L、钠104mmol/L、氯104m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16.1mmol/L、尿素氮21.5mmol/L、肌酐353mmol/L,诊断为高血钾症,代谢性酸中毒,心源性休克.立即给予利多卡因50mg静脉滴注、肾上腺素1mg静脉注射等抢救治疗,并停用安替舒通保钾利尿药,予以胰岛素20u、10%葡萄糖酸钙10ml、5%碳酸氢钠100ml等排钾治疗,于5月1日血压恢复到16/10kPa,血钾下降到4.5mmol/L,EKG提示窦性心律,心率65次/分.病情逐渐好转,于5月9日出院.
作者:余慧青;李伟道 刊期: 1999年第02期
颈部烧伤疤痕挛缩畸形的病儿很多,据我科从1990年至1997年统计,颈部占烧伤后身体各部畸形的15%.
作者:余文玉 刊期: 1999年第02期
患者40岁,已婚,住院号92332.因发现阴道前壁包块4年,不规则阴道流血2+月,于1998年12月3日入院.患者4年前偶然发现阴道前壁有一块物突出,在当地医院诊断为阴道前壁膨出未予处理.4年来自觉包块逐渐长大,但无下腹坠胀及其它不适,大小便正常,性生活正常.近2月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量时多时少,16(5)/(30)天,孕3产3,已结扎.
作者:熊正爱;李志凌 刊期: 1999年第02期
小儿白血病瘤细胞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简称MDR)是对抗癌药物耐药的主要机理.本文采用简便、快捷的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儿童白血病瘤细胞P-糖蛋白含量,受检细胞染色使细胞膜有红色标记的为阳性细胞,计算阳性细胞百分率,阳性等级判断,根据细胞膜、细胞浆是否染色及染色深浅分为4个等级.
作者:徐酉华;王珊 刊期: 1999年第02期
患者,男,64岁,退休工人.因烦渴、多饮、多尿13年,视物模糊10多天于1998年1月3日入院.查体:体温37℃,脉搏8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9/10kPa,神清,左眼视力下降,外展不能,复视,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心肺腹部无阳性体征发现,双下肢肌力感觉均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辅助检查:空腹血糖14.42mmol/L,血脂、肝肾功,电解质均正常,尿糖,心电图、脑电图、胸片、头颅CT均未见异常.入院后经眼科会诊示:左侧眼球水平内斜约10°,外展不能,双侧视网膜未见异常.入院诊断糖尿病性外展神经麻痹.入院后先控制饮食,辅以口服达美康,拜糖平同时给予Vitβ1、Vitβ12、VitC,复方丹参注射液等扩血管改善神经营养代谢药物,治疗一月后,空腹血糖降为6.0mmol/L,尿糖(-),眼部症状有所好转后出院.随访半年,患者,左眼球活动恢复正常.
作者:肖蓉 刊期: 1999年第02期
近来,笔者对21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安庆 刊期: 1999年第02期
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肝癌破裂)是肝癌严重并发症之一.国外报告,肝癌破裂占同期住院病例8%~14.5%,国内为4.85%~25.7%,我所为6.5%.肝癌破裂发病突然,病情凶险,治疗棘手,预后较差.但如能及时诊断,紧急适当治疗,预后可有改观.肝癌破裂主要疗法有3大类:内科保守治疗,外科和肝动脉栓塞治疗.
作者:陆东东;顾公望 刊期: 1999年第02期
患者,54岁,因发现下腹部包块1年多于1995年4月13日入院.1年多前发现下腹包块,自觉生长缓慢,伴下腹隐痛不适.近两月出现稀大便,每日二次,无阴道流血及流液.7年前已绝经,现白带少,G4P3,足月分娩3次,人工流产1次.既往于1992年6月8日因卵巢囊肿蒂扭转行左卵巢囊肿切除术.术中见腹腔渗液约200ml,左侧卵巢有一8cm×5cm×5cm大小囊肿,灰白色,壁光滑,无粘连,肿瘤逆时针扭转180°,切除肿瘤见囊内含脂肪及毛发,子宫正常,右附件处仅见残迹.病检结果为左卵巢皮样囊肿.
作者:史晓梅 刊期: 1999年第02期
我院急诊外科接受创伤需要进行伤口冲洗清创缝合的患者,1997年为3211例,占全年急诊外科患者7171例的44.9%,成为急诊外科的重要工作.为了提高治疗质量,降低伤口感染率,我科自行设计了用于扩创冲洗的治疗车.在1997年临床应用中证明该车具有清创冲洗彻底可靠,能减少感染,在扩创缝合3211病例中,感染仅2例,感染率0.062%,其中手指压伤开放性骨折284例中感染仅1例,感染率为0.35%.比在1996年195例同类病例采用旧法冲洗者,伤口感染共5例,感染率为2.51%明显降低.从临床应用结果证实该车的优点①提高治疗质量.②提高工作效率,缩短抢救时间.③节省人力.现计划对该车在行充实完善、并将1997年一年临床实践病例进行总结.
作者:陈丽慈;刘志云 刊期: 1999年第02期
近年来,慢性大肠血吸虫病可诱发大肠癌的观点已逐渐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本文收集我院1989~1996年经纤维结肠镜检出的大肠血吸虫病169例,其中合并大肠癌22例,占13.0%.由于对大肠血吸虫病合并大肠癌认识不足,误诊率较高,现就其特点及误诊原因作一分析.
作者:王清秀 刊期: 1999年第02期
患者女,22岁,因乏力、纳差、尿黄两周,肤目黄4天入院.患者两周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发热,测体温39℃,伴有头昏、乏力,食纳下降为正常时的1/3,厌油恶心及呕吐,为胃内容物日2~6次,尿黄如茶,大便正常,经服用感冒通及螺旋霉素三天体温降至正常.入院前4天发现皮肤及双眼发黄并逐渐加深而入院.体检T37.1℃,R20次/分,P90次/分,BP14/9kPa,神清,皮肤巩膜中度黄染,腹平软,肝脾肋下未扪及,肝区无叩痛,腹水征(-).实验室检查:TP68g/L,AIb34g/L,TB120μmol/L,DB92μmol,ALT>200u,AST39u,GGT94/L,ALP187u/L,LDH227u/L,抗HAVIgM(+),HBsAg、抗HEV、抗HCV均为阴性,PT14.3秒(正常12秒),尿pH6,GLU(-),PRO+-,BLD0.6mg/L,KET200mg/L,BIL17.1μmol/L,URO5.1μmol/L.B超提示肝脾大,心电图示窦性心律,逆钟向转位,胸透心肺无异常.入院诊断病毒性肝炎甲型急性黄疸型,给予10%GS500ml、Vitclg、门冬氨酸钾镁30ml、10%氯化钾 10ml、支链氨基酸250ml,每日一次,口服肝炎一号(中药),蒂达胶囊等支持治疗.患者入院当日体温升高达39.3℃,给予柴胡4ml肌肉注,次日体温降至正常,于入院第20天晨起突然出现右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眼裂开大闭合不全,面部运动被牵向左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不能皱眉、露齿、鼓腮、噘嘴等动作,不伴有面部感觉障碍,无上下肢感觉和运动障碍,无发热、头痛及呕吐.即到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神内科就诊,诊断为右侧面神经炎,给予地塞米松10mg、10%GS250ml,静脉输入以及能量合剂VitB1100mg,VitB120.5g肌肉注射每日一次,甲氰米呱0.4g每日三次口服,患者症状逐渐好转,在入院第34天复查肝功TB12μmol/L,DB4μmol/L,ALT及AST均正常,面神经瘫痪明显好转出院,出院后一月复查肝功正常,面瘫已完全恢复正常.
作者:何西林 刊期: 199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