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清;廖念权;肖友平
目的:分析胃镜室内护理方法,对风险管理进行分析及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分析2010年7月~2014年4月收治的422例胃镜检查患者,对胃镜室的风险进行评估,从医院、医务人员、药物、患者自身进行分析。结果胃镜护理风险防范措施主要包括加强院内管理,建立健全胃镜室管理制度,加强医务人员的专业培训。加强麻醉药物及急诊药物管理,规避药物风险。患者因素方面,需对患者进行病情相关教育,临床有效监控病情变化,以规避风险。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可提高医务工作者的内镜风险防范意识和评估风险的能力。以减少并发症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护理安全。
作者:陈琳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究开腹手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两种方式治疗胆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2012年9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胆结石患者共200例,将他们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经开腹或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术,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数据显示,观察组的手术时间(48.6±5.0)min、术中出血量(39.9±10.8)ml、术后排气时间(9.9±5.5)h、和住院天数(5.5±2.3)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79.6±11.9、71.2±16.8、26.0±8.9、9.0±1.8),<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比例(7.00%)明显低于对照组(34.00%),<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操作简便、切口小且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优越于开腹手术,适于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王劲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分析颈动脉狭窄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21例颈动脉狭窄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护理,总结颈动脉狭窄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措施。结果21例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正常出院。结论综合护理对预防颈动脉狭窄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陈福英;贺远嫱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预测评分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防治效果。方法选自2011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产妇120例,根据对产妇进行产后预测评分的方法,将120例产妇分成两组,命名为低危组和高危组,每组60例,并且将同期未进行产后出血预测评分的产妇60例命名为对照组。对三组产妇的产后出血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低危组产妇产后出血量以及产后出血率低于高危组,高危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及产后出血率低于对照组。低危组产妇产后宫缩强度高于高危组,高危组产妇产后宫缩强度高于对照组。导致产妇出现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胎盘早剥、年龄、流产史、宫缩乏力。结论采取产后出血预测评分的方式能够正确的评估产妇产后出血率,并且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能够减少产妇产后出血率。
作者:胡海燕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高危儿母亲应对方式影响。方法将53例高危儿母亲作为观察组,53例正常新生儿母亲为对照组,给两组调查对象发放简易应对方式自评量表;根据观察组调查结果,实施护理干预,1w后再次发放简易应对方式自评量表,比较干预前后应对方式情况。结果干预前观察组积极应对维度平均分(1.32±0.43分)、消极应对维度平均分(2.01±0.69分)分别与对照组(1.78±0.47分、1.58±0.62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1)。干预后观察组积极应对方式维度平均分明显提高,消极应对方式维度平均分明显降低,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5.80,3.48,<0.01)。结论对高危儿母亲实施护理干预,能提高她们积极应对能力,自觉调整负性情绪,主动应用积极应对方式对待不良事件。
作者:何青春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酒依赖与焦虑障碍之间的共病特征,以发病率为切入点进行深入分析。方法选取某院精神科收治的58例焦虑障碍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当中的研究组,另外选取58例具有酒依赖现象的焦虑障碍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发病率进行对照比较。结果从性别方面来看,女性焦虑障碍患者在酒精使用障碍方面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另外两组患者之间进行对比,治愈难度具有明显的差异。结论酒依赖与焦虑障碍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目前绝大多数的精神障碍共病特征均与酒精使用的情况直接相关,因此对于焦虑障碍患者的治疗当中应将予以酒依赖现象改善的措施作为治疗的主要方向,进而使得患者恢复至健康的精神状态。
作者:高营;刘娟 刊期: 2014年第33期
为深入探讨骨折患者钢板去除术后伤口的感染预防与护理措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有效提升护理质量,作者随机筛选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骨折钢板去除术患者100例,不考虑患者性别、年龄等因素的影响,随机将其分为感染预防组(50例)和普通护理组(50例)。感染预防组在对患者进行逐个评估后,根据评估结果进行针对性的感染预防;普通护理组实行常规的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伤口感染率和满意率。结果显示院感染预防组有1例感染病例发生,患者满意率98%;普通护理组发生感染病例11例,患者满意率仅为72%。对患者采取先评估、再进行针对性的感染预防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康复几率,降低伤口感染的可能性,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吴琼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HICH)手术治疗时机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我院高血压脑出血(HICH)手术治疗的86例临床案例,按照进行治疗时出血时间长短分为三组:<7h为A组,7~24h为B组、>24h为C组;分析三组死亡率、术后再出血率及恢复情况,总结手术时机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A、B、C三组,恢复良好的病例所占比率分别为54%,38%;17%;死亡率分别为院4%,13%,33%。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再出血概率分别为院14.6%,9.4%和0。结论在HICH的早期进行手术治疗,致死率和致残率低于晚期手术治疗,但是出血时间越短,术后再出血的风险越高。
作者:李进良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观察胸腔闭式引流后注入香菇多糖联用博来霉素及单用博来霉素治疗晚期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以及毒副反应。方法选择120例晚期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的住院患者,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内置管及引流胸液,胸腔内分别注入香菇多糖和博来霉素及单用博来霉素。结果香菇多糖联和博来霉素有效[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率为81.6%,明显优于单用博来霉素组48.3%(P<0.05)。结论胸腔闭式引流并灌注香菇多糖联和博来霉素治疗晚期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优于单用博来霉素,效果确切。
作者:廖敏;陈燕 刊期: 2014年第33期
骨科住院患者大多数为突发性损伤导致肢体活动障碍或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步态行走不稳或无力行走,是住院患者发生跌倒较多见的临床科室。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不仅增加自身痛苦,也影响了科室的信誉度,并给医院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而因此引起的医疗纠纷屡见不鲜,因此,防范住院患者意外跌倒是护理质量管理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我科自2012年以来共发生5例患者跌倒事件,事后立即进行不良事件分析并采取相应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春来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纠正患者注射致敏性药物后不配合留院观察30min的不良遵医行为的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选取200例需连续注射苄星青霉素的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试验组除进行常规的护理宣教外,还采取让患者签字确认必须在注射后继续留院观察30min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试验组100例中有100例配合留院观察30min后离开,对照组100例中有85例配合留院观察,试验结果经χ2检验有差异性(﹤0.01)。结论采取让患者签字确认必须留院观察30min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提高患者对发生药物过敏的认知度,有效纠正了患者不配合留院观察30min的不良遵医行为,从而减少了可能发生药物过敏造成伤害的风险。
作者:黄明珠;何观深;傅慧芳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IMRT)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热疗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2008年10月~2011年9月对45例Ⅲ、Ⅳa期胰腺癌患者进行调强放疗,1次/d,5次/w,高强度聚焦超声热疗,隔日1次,共3~6次。评估肿瘤的缓解率,1年和2年生存率,临床受益率及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CR+PR)分别为73.3%,中位生存期14.2个月,1、2年生存率为53.3%、26.7%,毒副作用: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结论调强放疗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热疗对局部晚期胰腺癌有一定疗效,副作用少,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朱海文;陈龙云;侍红泰;裴冬;毛义翔;陈斌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观察与探讨盐酸氨溴索对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2014年6月所治疗的10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男女各50例,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常规临床治疗,例如静脉注射抗感染药物、辅以止咳化痰平喘药物等;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并且记录和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两组患者均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均无明显不良反应;试验组的治疗情况以及有效率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以及有效率75%,两组<0.05,具有可比性。结论盐酸氨溴索对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具有显著有效的临床效果。
作者:陈峰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探讨SU-11248对CYP3A4、CYP2C9和CYP2D6酶活性的影响,为其在临床与其他药物的联合应用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指导。方法采用BD公司的人重组P450酶抑制剂筛选试剂盒,测定Su11248对上述三种P450同工酶的体外活性抑制50%的药物浓度(IC50)。结果 SU-11248对CYP3A4的IC50=11.85μM,对CYP2C9的IC50=7.74μM,对CYP2D6的IC50>50μM。结论 Su11248对CYP2C9酶活性有中等程度的抑制作用,对CYP3A4和CYP2D6酶活性无明显抑制作用。
作者:钟毅;幸世玉;罗建华;陈伟伟;田原僮 刊期: 2014年第33期
面对社会越来越趋向于对传统医学模式的需要,在针灸学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往往过于强调针灸专业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专业素质的培养与针药结合应用的重要性,为培养新世纪创新型复合型针灸人才,此文提出对于加强针灸专业学生和教师双层次素质与能力培养的新型模式,并为推进针灸专业双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进行展开了一些思考。
作者:邹伟;程伟;王珑;于学平;张迪;孙晓伟;蒋希成;滕伟;戴晓红;田旭升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对护理干预在腰椎骨折手术患者术后的应用与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对术后30例腰椎骨折患者的具体护理措施与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同时随访患者6个月,并对其预后效果进行总结。结果30例患者中有4例发生并发症,其中1例尿潴留,1例压疮,2例腹胀,共为13.33%的并发症发生率。随访6个月,可独立行走患者有25例(83.33%),可扶拐行走的患者有5例(16.67%)。结论术后给予腰椎骨折患者规范且系统的护理可使其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同时可恢复其行为功能,并使其预后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周彩瑛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共43例45眼DME患者进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佳矫正视力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的变化,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43例45眼DME患者CMT与视功能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0d、1个月、3个月视力均明显提高(P<0.05),CMT显著降低(<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访6~10个月,无特殊不良反应。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DME疗效显著,可明显减轻黄斑水肿,改善视力,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书林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胃手术后不留置胃管的临床护理方法及其护理效果。方法对来我院诊治的568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实验组采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及其不留置胃管的护理要点。结果实验组95%治疗效果理想,高于对照组(85%)(P<0.05);实验组95%对我院治疗总体满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切除手术是临床常见的手术,患者手术后多数患者不留置胃管,临床上对患者手术后进行综合护理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闫迪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研究内分泌科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自2010年8月~2011年5月入我院治疗的300例患有内分泌疾病的患者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实验组。观察组实行基础常规性的护理,实验组则相对实行优质护理服务。并终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满意度评判。结果采用优质护理的实验组终效果及满意度明显高于观察组。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内分泌科的临床应用中,成效良好,值得进行大规模应用。
作者:陈丽莎;朱金虎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血浆Leptin和血清CA724、NPY含量测定在胃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CA724检测应用电化学发光法、血浆Leptin和NPY水平检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41例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进行检测,并与40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手术前胃癌患者血浆Leptin和血清CA724、NPY水平均显著地高于对照组(正常人组)(<0.01)。手术切除3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性差异(P>0.05),经计算比较得出Leptin水平与CA724、NPY水平呈正相关(则=0.4832、0.5164、<0.01)。结论检测血浆Leptin和血清CA724、NPY水平的变化对胃癌患者手术效果评价和病情预后监测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兰亚 刊期: 2014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