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音乐疗法在消化内镜检查中的应用及其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赵振中;谢中华;汪铁军;郑元秀;王珠美

关键词:音乐疗法, 消化内镜, 焦虑, 抑郁
摘要:目的:观察音乐疗法在消化内镜中的应用及其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对需要行消化内镜检查的102例急诊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7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于内镜检查前常规干预,实验组在检查前给予音乐放松疗法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SAS评分、HAMD评分变化。结果干预后,实验组 SAS评分、HAMD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音乐疗法有助于缓解消化内镜检查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因素及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老年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因素,并探讨相关护理对策。方法随机从我院神经内科病房抽取脑卒中患者131例,经检测发现41例患者并发肺部感染,分析老年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因素,并探讨相关护理对策。结果通过研究发现老年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因素有自身因素、误吸、长期卧床、脱水剂应用呼吸道侵入性操作等。结论针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因素,在相关护理过程中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可降低感染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弋;陈孋孋;唐雪敏;徐海华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浅析舒适护理在肿瘤放疗患者的临床应用

    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应用在肿瘤放疗患者临床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4年6月收治的肿瘤放疗患者88例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从心理、生活舒适、疼痛以及饮食等方面对患者施行舒适护理方法。结果通过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调查显示,全部患者对本院采取的舒适护理满意程度达到96%。结论对肿瘤放疗患者实施全面有效的各方面舒适护理,可以有效减轻患者心理上的负担,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各方面的质量,为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提供保障。

    作者:雷洁洁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MPCNL联合输尿管镜治疗肾结石并输尿管结石体会(附52例报告)

    目的:评价MPCNL联合输尿管镜治疗肾结石合并输尿管结石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优越性。方法我院于2010年10月~2013年10月采用 MPCNL联合输尿管镜治疗52例肾结石合并输尿管结石。其中同侧输尿管结石19例,异侧输尿管结石33例。输尿管中段结石18例,下段结石34例。结果本组52例中41例一期成功碎石,5例二期成功碎石,6例残石尊重患者意见随访或日后行ESWL治疗。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50~140min,平均80min。术后5~7d复查B超及腹部平片,5例二期手术清除残留结石。结石完全清除46例(88.46%)。术后住院时间6~10d,平均8d。结论 MPCNL联合输尿管镜治疗肾结石合并输尿管结石是安全的、高效的,同时具有一次性解决输尿管结石和肾结石的优越性。

    作者:张健全;王志向;陈铁英;黄炳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智能学习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病理生理学是医学教育中的一门重点难点课程,如何提高病理生理学学习效果对医学生尤为重要。作者通过构建智能学习平台,帮助学生高效智能的吸收课堂知识,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作者:周琴;黎勇;蒙艳斌;谢明;李坚;汤银娟;邓华菲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1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药学监护

    目的:通过临床药师对1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药学监护,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方法临床药师对1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全程用药进行监护,提出合理化建议。结果患者经过医生治疗及药师监护后,血糖控制平稳,手足麻木症状缓解。结论临床药师开展药学监护服务,有利于提高药学服务质量。

    作者:李建强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超选择栓塞结节型肝癌对乙肝病毒活性的影响观察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采用超选择肝动脉栓塞治疗后乙型肝炎病毒活性度改变。方法收集102例原发性肝癌分别在行超选择肝动脉栓塞治疗前、后观察乙肝病毒活性度,表面抗原及肝功能变化。结果原发性肝癌超选择栓塞治疗后病毒活性度、表面抗原及肝功能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超选择栓塞原发性肝癌后乙肝病毒活性度无显著性改变。提倡超选择栓塞减少并发症.同时有必要控制病毒活性。

    作者:骆江红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免疫分型与病理特征的关系

    目的: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特定蛋白的表达并进行免疫分型,探讨不同的免疫分型与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用 EnVision二步法检测9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ER、PR、HER-2和CK5/6,根据结果进行免疫分型。结果9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ER、PR、HER-2和 CK5/6的阳性病例为64例、45例、24例、23例。免疫分型:管腔 A型54例、管腔 B型20例、HER-2过表达型7例、基底细胞样型9例和无法分类型8例。病理特征指标为肿块大小、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免疫分型与组织学分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分型与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的差异具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进行免疫分型,方法简便可行,对于评估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吴建农;尤敏;赵小辉;龙卫国;李梅;付先利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亚低温治疗新生大鼠HIE的远期疗效的研究

    目的:新生HIE大鼠进行亚低温治疗,通过水迷宫实验评价大鼠记忆功能,探讨亚低温治疗对 HIE大鼠神经保护作用的远期疗效。方法建立新生 HIE大鼠模型,并于6h内进行亚低温(31℃)治疗和对照(37℃)48h,干预后28d行水迷宫实验以评价学习记忆功能。结果28d行水迷宫实验,治疗组与加手术组无明显差(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新生大鼠HIE早期压低温治疗对新生大鼠HIE的远期学习记忆能力有明显的提高。

    作者:李明超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类风湿关节炎的心理护理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类风湿关节炎与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患者情绪的评估,并给予护理干预,包括康复患者建立个人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功能锻炼集体指导,健康教育,个别患者的心理咨询,治疗,护理干预前后得分。结果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有焦虑抑郁症状明显,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P<0.01)。结论多层次,全方位的护理干预,科学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改善焦虑抑郁心理。

    作者:谢树英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参与个体化治疗高血压1例

    探讨具有有效的个体化药学服务模式。对同一患者长达6个月的药学服务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影响个体化治疗效果的具体因素。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建立互信,是有效咨询及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的前提。

    作者:车法亮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老年患者内镜下胃肠道息肉切除术的护理

    无痛胃肠镜作为检查胃肠道为直观的检查项目,因其无痛苦、安全等优点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已逐渐被大多数人所认可[1]。但由于胃肠镜检查是一种侵入性操作,镜身插入体内的刺激往往会让老年患者在检查的时候存在着一些恐惧或焦虑心理。同时由于身体机制较弱,又常常伴随有多种合并症,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更易出现风险的应急反应。作为病房护士我们对56例老年患者的无痛胃肠镜检查进行了观察和总结,反馈得出以下结论:术前做好心里护理,饮食指导,胃肠道准备,器械准备,术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有无躁动症状和配合插镜检查,术后做好病情监测与护理,能保证内镜下胃肠道息肉切除术的安全和有效。

    作者:冷杨婷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骨盆骨折合并伤患者的术前观察及护理

    骨盆骨折由于高能量创伤,不仅导致骨折本身的严重损伤,而且常伴有复杂严重的合并伤,死亡率较高[1]。2010年1月~2014年5月,我院共收治骨盆骨折合并伤患者33例,经积极抢救、密切观察、准确评估并给予及时处理,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3例,男25例,女8例,年龄18~58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24例,高处坠落伤6例,砸伤3例;入院时休克31例,其中重度休克4例。合并脾破裂6例,肝破裂2例,肾挫伤2例、破裂1例,结肠损伤4例,直肠损伤2例,膀胱破裂10例,后尿道损伤6例,其中2例为膀胱、后尿道同时损伤,阴道撕裂伤2例。经积极救治和护理,本组抢救成功32例,死亡1例(死于严重休克)。

    作者:戴国珍;李小珍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静脉输注英夫利西单抗出现过敏性休克1例

    类克与体内各种形式的肿瘤坏死因子均能结合,其稳定性高,用药间隔时间长,因此抑制 TNF-α生物活性成为治疗的新方法。在输注时必须安排有经验的护士操作,能熟练掌握操作流程,能独立执行并配合抢救工作,并且严格无菌操作,输注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同时鼓励患者主动诉说不适,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此例患者出现过敏反应,可能与体内的抗体有关系,还需进一步的探讨。相信认真做好健康教育及护理,消除因价格昂贵以及可能出现过敏反应的顾虑和焦虑情绪,用药过程中的密切监控以及患者的积极配合,应用类克还是比较安全的。

    作者:赵艳;杨兆琼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人本管理在医院管理应用的探究

    加强医院员工的管理对促进医院的长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围绕人本管理展开探究,分析医院如何更好地从实际出发,运用人本管理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促进医院管理水平的提升、促进医院的平稳、健康发展。

    作者:周珠鸣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依帕司他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和付作用。方法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依帕司他(依帕司他:弥可保=1:1)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结果3个月后,依帕司他能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自觉症状及体征,疗效与弥可保相似。结论依帕司他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李娟;冯晋光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老年患者开胸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的护理干预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老年开胸术后呼吸道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科2010年5月~2014年5月来我科就诊的100例开胸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加围手术期护理干预以及呼吸道护理干预。结果对照度发生呼吸道并发症15例,观察组发生呼吸道并发症3例,同时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优于对照组(85%),并且观察组的住院天数和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以及呼吸道护理干预是预防和降低老年患者胸部手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作者:曹玉仙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心血管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风险及细节管理对策

    心血管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救治机会和风险是并存的,只有规范转运流程,制定一系列护理风险管理措施,从细节入手加强转运中的安全管理,才能切实保证院内转运的安全。在护理工作中注重不安全的因素,提高护理人员抗风险意识和对风险事件的处理能力,能够有效的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

    作者:黄玲玲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的护理

    目的:探讨PICC在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的应用及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方法置管过程严格无菌操作。拍胸部正位片确定导管尖端位置。在患者携 PICC化疗过程中观察并发症,以便及时预防和治疗。对相关并发症均进行了及时有效的处理。结果122例患者PICC置管留置时间为14~310d,保证了化疗顺利完成。结论 PICC操作方法简单,穿刺成功率高通过有效的维护及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解决了化疗药物对外周血管的损害及反复穿刺对患者带来的痛苦。

    作者:吴江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一起食物中毒的急救护理

    目的:探讨群体性食物中毒患者的急救护理。方法对2012年5月21日收治的19例食物中毒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经过对患者进行催吐、洗胃、补液、抗炎等抢救治疗后,所有患者全部治愈出院。结论严密有序的组织管理是抢救群体性食物中毒的保障,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是群体性食物中毒患者的抢救关键。

    作者:曹香;卿明翠;严海燕 刊期: 2014年第29期

  • NSD1与NSD2在神经干细胞发育过程中的不同角色

    NSD (nuclear receptor binding SET domain containing)蛋白家族是一组较新发现的组蛋白甲基化转移酶,有三个成员:NSD1,NSD2(又名 MMSET和 WHSC1)和 NSD3(又名WHSC1L)。在很长一段时间里,NSD蛋白家族受人们瞩目的焦点是它们与疾病的密切联系。NSD1,NSD2的单倍体不足分别导致了儿童期巨脑畸形综合征(Sotos syndrome)与沃尔夫综合症(Wolf-Hirschhorn syndrome),这些儿童分别有脑部生长过大,和过小的特征,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发育不全,神经系统的发育紊乱在这些疾病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研究建立了小鼠胚胎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成神经干细胞的体系。并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 NSD1,NSD2在胚胎干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变化,观察到 NSD1, NSD2蛋白在小鼠胚胎干细胞中表达量极低,在RA诱导的神经干细胞形成过程中,表达量大幅度升高,其中 NSD1持续上升而 NSD2先升后降,这些结果与 NSD1, NSD2在神经系统发育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相反的作用效果一致。另外,二者的蛋白水平与mRNA水平均有差异,尤其是NSD1的蛋白水平可能主要受到基因转录之外的机制调节。这个细胞体系对进一步研究 NSD1与 NSD2在神经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郇通;潘云;李艳 刊期: 2014年第29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