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岩斜区脑膜瘤的治疗

吕安康;钟东

关键词:岩斜区脑膜瘤, 完全切除, 显微手术技术, 肿瘤综合治疗, 治疗及预后, 桥小脑角区, 损伤, 术后生存, 手术入路, 生长缓慢, 颅神经, 毗邻组织, 脑干, 动脉系统, 椎基底, 切除率, 海绵窦, 综述, 诊断, 粘连
摘要:岩斜区脑膜瘤位于颅底深部,紧邻脑干、Ⅲ~Ⅻ对颅神经、椎基底动脉系统,常常侵犯桥小脑角区、海绵窦及脑干腹侧,手术完全切除十分困难。岩斜区脑膜瘤生长缓慢,且常与血管、神经形成紧密粘连或包裹,剥离肿瘤时往往容易损伤毗邻组织,手术常常带来较为严重的损伤。近几十年来,手术入路不断改进,显微手术技术逐渐发展普及大大提高了岩斜区脑膜瘤的切除率。而随着人们观念的逐渐改变,不再一味的强调肿瘤的完全切除,提高患者术后生存治疗已成为包括岩斜区脑膜瘤在内的肿瘤综合治疗的主要目标。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岩斜区脑膜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综述如下。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导管室护士在AMI急诊介入治疗术中的护理配合

    目的观察导管室护士在AMI急诊介入治疗术中的护理配合过程,探究导管室护理的护理配合意义。方法选取120例在我院急诊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需要急诊介入治疗的患者,给予他们介入治疗的同时,观察导管室护士在介入治疗过程中的护理配合,总结护理配合的方式和意义。结果120例患者均接受了急诊介入手术治疗,治疗效果良好,120例患者共植入支架158个,平均每例患者植入支架数为1.32个,术中室颤患者3例(2.5%),术中低血压患者14例(11.6%),所有发生手术并发症的患者,经过医生抢救和导管室护士的护理配合,均成功完成手术并获得治愈,没有死亡的患者。结论导管室护士在AMI急诊介入治疗术中的护理配合是十分重要的,保证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作者:闻钰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护理现状

    笔者通过对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进行综述,以期望使患者的疼痛减轻,日常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作者:杨惠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液相芯片技术在国内的发展现状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生物芯片已在全球进行应用,其初用于基因序列分析、基因表达谱和基因突变体的检测等,主要用于基因分析,故又称为基因芯片或DNA芯片。而随着其被广泛应用于免疫反应、受体结合等领域,出现了蛋白芯片、细胞芯片和组织芯片等[1-2]各种生物芯片。液相芯片是在20世纪90代中期发展起来的,又被称为xMAP技术,集流式细胞技术、激光、数字信号处理系统和传统化学技术为一体的,具有新型通量大、灵活性好,灵敏度高、动力学范围广等优点[3-4]。

    作者:曹红艳;建芬;肖春红;陈盈(综述);喻海忠(审较)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浅谈婴幼儿腹部手术中低体温的预防与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婴幼儿腹部手术中低体温的预防与护理措施。方法以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10例腹部手术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低体温发生原因实施综合护理措施,包括术前、术中、术后的一系列护理干预,观察护理效果。结果110例患儿均顺利手术,术中核心体温维持在36.5益以上,未出现体温过低现象,围手术期体温变化范围(0.52±0.16)益。结论基于原因分析展开的综合保温措施有利于保持腹部手术婴幼儿体温正常,对于预防婴儿术中低体温具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张雯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刍议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救与护理措施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措施,评价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于2012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急救、护理经验。结果本组消化道出血患者经过及时的治疗及有效的护理,取得了较好临床效果,显效和好转率达90.6%。结论通过对上消化出血患者的急救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情况以及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降低死亡率。

    作者:谢满香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健康教育路径在小儿急性阑尾炎护理中的运用分析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小儿急性阑尾炎护理中的运用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根据健康教育路径实施护理,并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大于对照组(93.3%VS70.0%),且<0.05。结论健康教育路径在小儿急性阑尾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缩短患儿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朱雪霞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精细化管理在心血管内科病房的应用

    目的探讨通过精细化管理提升护理质量。方法我们从护理管理、护理质量控制、护理技术、护理服务这4个方面进行评估、制定实施措施、有效落实、护士长跟踪评价,然后进行总结分析,再制定整改措施,采取PDCA管理循环进行监控和质量管理。结果护理质量得到不断的提高,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明显减少,患者及家属满意提高。结论应用精细化护理管理,取得显著成效,病房管理规范了,护理质量提高了,护理不良事件减少了,护士工作热情增高了,患者及家属更加满意了。

    作者:杜杰;王巍;吴琼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中药黄芪各部分γ-氨基丁酸含量的差异

    测定膜荚黄芪中降压活性成分酌-氨基丁酸含量,确定根、茎、叶各部分含量差异。用蒸馏水作为溶剂振荡4h提取GABA,酌-氨基丁酸能与苯酚在次氯酸钠作用下形成蓝绿色化合物,通过比色法在645nm处测定溶液的吸光度鉴定其含量。比色法测得膜荚黄芪根、茎、叶及全株的酌-氨基丁酸含量平均值为茎<全株<根<叶片。

    作者:王雨辰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磁敏感成像在脑微出血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磁敏感加权成像是一个新的神经影像技术,它利用不同组织间磁敏感的差异,例如血液、铁、钙化,而产生图像对比。磁敏感加权成像作为传统MR成像的重要补充,在诊断脑内早期微小出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作者:王俊波(综述);郭兴华(审校)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浅谈提高药师药学服务质量的措施

    在当前医患关系敏感的情势下,提高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水平是关键问题。药师提高药学服务质量也是迫在眉睫的事务。本文从提高药学服务质量的必要性入手,详细探讨了药师提高药学服务质量的一系列措施。以期对医院整体服务质量的提高有所裨益。

    作者:洪向云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照片档案对医院文化建设的作用

    本文阐述了医院照片档案在医院文化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探讨如何通过加强照片档案管理来加强医院文化建设。

    作者:吴琼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信息化网络前移管理提高医疗安全意识

    目的探讨信息化网络前移建设管理,提高医务人员安全意识,减少医疗纠纷发生。方法领导重视信息化网络平台超前建设,构建一批信息化网络技术性强、业务过硬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员。网络管理遍布临床、医技各部门,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减少了医疗纠纷。结果近3年新型信息化网络平台的建设管理医疗安全提高,杜绝了医疗、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使医疗、护理质量大大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投诉减少30豫。结论信息化网络前移管理是重要的、必要的,是杜绝防范医疗不良事件好手段之一。

    作者:曾炜;付路易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融入人文关怀,推进优质护理服务

    将人文关怀理念融入到术前访视、术中关怀、术后随访的点滴细节中,对手术患者提供个性化而温馨的优质护理服务,密切了护患关系、提升了护理质量,推进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

    作者:龚俊铭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髋关节前脱位手法复位后患者死亡2例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创伤性髋关节前脱位手法复位后患者死亡的原因分析。方法对曾经收治的2例创伤性髋关节前脱位手法复位后患者死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例患者因创伤致髋关节疼痛入院,行髋关节拍片检查示院髋关节前脱位,髋关节周围无骨折征象,入院时时间均超过10h,入院后即在连硬外麻醉下行闭合复位,复位均成功,复位后30min内患者突然出现大面积肺栓塞表现,猝死。结论创伤性单纯性髋关节前脱位手法复位后可引起患者肺栓塞死亡。

    作者:詹义兵;王敏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优质护理在慢性牙周炎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研究探讨对牙周炎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我医院就诊的牙周炎患者50例,并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为对照组,第二组为观察组,第一组仅进行常规临床牙周炎治疗,第二组在常规临床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3个月后对两组患康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第一组患者康复15例,康复率60%,第二组患者25例全部康复,康复率100%。结论对牙周炎患者进行优质护理有利于患者康复,在对牙周炎患者临床治疗时,我们应当推广优质护理对常规治疗的配合治疗,早日解除牙周炎带给患者的痛苦。

    作者:原鑫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96例临床护理

    目的研究分析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的护理措施,为其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方法本次研究于2012年6月~2014年1月开展,研究中共入选研究对象96例,均为该阶段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临床期间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方式治疗,根据患者治疗期间接受的不同护理措施将96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临床期间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临床期间加强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采用满意度测评量表评估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经临床观察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100%,对照组为81.3%,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具有较大的手术风险,加强其治疗期间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重视和推广。

    作者:张平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1例结肠ESD术后肠穿孔患者的护理

    内镜粘膜剥离术(ESD)是由内镜下切除术(EMR)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技术,它不仅能将大块病灶完整切除还具有创伤小、且安全等有点,其治疗效果不仅与外科手术大致相同,还避免了传统手术的风险[1],因此,近年来学者成功的采用ESD切除胃肠道粘膜下肿瘤,明显降低肿瘤的残留和复发[2,3]。我科于2013年12月收治1例降结肠隆起性病变行ESD,术后患者出现了肠穿孔、痛风等并发症,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后患者病情稳定,顺利出院,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玲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神经损害的3例报告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以外分泌腺炎性细胞侵润为主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除涎腺和泪腺等外分泌受累外,可同时合并其他系统损害,其中神经系统损害约占10~30%,即可有周围神经损害,也可有中枢神经损害,以周围神经系统损害常见。本文报告2013年本院住的两例神经系统损害为首发症状pSS的临床特点并结合文献复习。

    作者:周静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循证护理在儿科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和分析循证护理模式在儿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优势。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2014年1月这1年时间内收治的180例患儿,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90例患儿。对照组采用儿科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循证理论为依据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儿疾病康复情况。结果采用循证护理的观察组在护理效果方面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治疗有效率高且处于显效的比例更多。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0.05)。结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患儿实施循证护理,能够有效地改善促进患儿的治疗和康复,有利于和谐护患关系,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吴春凤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观察社区饮食干预护理在糖尿病控制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社区饮食干预护理在糖尿病控制中的应用。方法资料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我社区收录的糖尿病患者86例,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社区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社区饮食干预护理,并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护理后,两组SBP、DBP、BMI、WHR与护理前比较无明显差异(跃0.05);但护理后,两组FPG、PG2h均呈明显下降,且研究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满意度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1.40%,比较均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社区饮食干预护理在糖尿病控制中的效果较为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郭传芳 刊期: 2014年第26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