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观察社区饮食干预护理在糖尿病控制中的应用

郭传芳

关键词:社区饮食干预, 糖尿病, 控制
摘要:目的观察社区饮食干预护理在糖尿病控制中的应用。方法资料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我社区收录的糖尿病患者86例,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社区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社区饮食干预护理,并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护理后,两组SBP、DBP、BMI、WHR与护理前比较无明显差异(跃0.05);但护理后,两组FPG、PG2h均呈明显下降,且研究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满意度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1.40%,比较均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社区饮食干预护理在糖尿病控制中的效果较为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门诊输液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得到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新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患者静脉用药的机会也日益增多,注射药物的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也逐年增多。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合格的药物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或停止用药后机体所发生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对机体有伤害的反应[1]。临床表现一般是局部皮肤、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免疫系统等症状。药物不良反应给患者造成新的痛苦,也增加医疗费用,已经成为当今一项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2-3],门诊输液室由于输液患者集中,年龄跨度大、用药多且缺乏连续观察,ADR时有发生,如何有效地防止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一直是护理同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笔者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再加上所学的专业知识,现将有效地防止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赖玲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视网膜脱离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视网膜脱离为眼科常见而严重的致盲性眼病之一。该病治疗的关键是通过手术封闭裂孔,使网膜复位。术前,应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并做好术前相关准备。术后,应做好患者饮食、体位、疼痛等方面的护理工作。1术前护理1.1入院介绍在患者入院时,主管护士详细询问有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病史外,还应积极主动的介绍病区环境、规章制度、主管医生、护士等,并且多于患者沟通,尽可能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舒适、整洁的就医环境,尽量避免外界的打搅,使其有一个安静的休息空间,使患者体验到家的感觉。

    作者:李静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精细化管理在心血管内科病房的应用

    目的探讨通过精细化管理提升护理质量。方法我们从护理管理、护理质量控制、护理技术、护理服务这4个方面进行评估、制定实施措施、有效落实、护士长跟踪评价,然后进行总结分析,再制定整改措施,采取PDCA管理循环进行监控和质量管理。结果护理质量得到不断的提高,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明显减少,患者及家属满意提高。结论应用精细化护理管理,取得显著成效,病房管理规范了,护理质量提高了,护理不良事件减少了,护士工作热情增高了,患者及家属更加满意了。

    作者:杜杰;王巍;吴琼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16例心肌梗死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康复护理

    目的研究心肌梗死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对16例心肌梗死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康复护理措施。结果经过细心照料,16例患者全部痊愈出院,随访患者生存质量良好。结论心肌梗死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情比较复杂,治疗的难度也较大。在治疗之后,采取有效的康复护理措施,可以取得满意的护理效果。

    作者:钟艳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发挥政府职能,推进医改政策落实

    目的通过对发挥政府职能,推进医改政策落实相关问题的思考,希望能够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做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尝试,从而使新疆医药卫生服务理论更加丰富和系统。方法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结论加大财政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做好顶层设计,拓宽就医渠道;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医改工作,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处理好医改政策落实工作的难点问题。

    作者:杜相品;庄平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虫类活血化瘀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药理作用机制

    本文根据近年来有统计学意义的资料,对虫类活血化瘀药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机制进行综述与评价,显示了虫类活血化瘀药物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肯定作用。

    作者:郭咏梅;张帆;蔡定芳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探讨全方位护理对哮喘患者肺功能和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全方位护理对哮喘患者肺功能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把我院于2009年10月~2013年11月收治的86例哮喘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43例患者只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3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全方位护理,对两组患者在出院以后进行为期3个月的访问,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出院以后3个月内的肺功能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PaCO2、PaO2以及FEVl指标分别为(33.57±4.08)、(94.38±2.92)以及(44.38±3.07),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肺功能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3.02%,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69.77%,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比两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哮喘患者实施全方位护理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肺功能情况和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降低患者的疾病复发率,有利于患者的身体康复,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芳;毕宇冰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内固定联合封闭负压吸引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内固定联合封闭负压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效果及护理。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5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作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采取一期常规清创、外固定及二期手术内固定及创面修复治疗,观察组采取内固定联合封闭负压吸引技术。结果观察组全部患者创面修复以及骨折愈合良好,对照组有4例骨折延迟愈合。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缩短了住院时间及二期创面修复时间,减小了创面感染率,(<0.05)。结论内固定联合封闭负压技术治疗腓骨骨折,可减少住院时长,减小感染率,可在临床推广。

    作者:高杉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临床药师在吸入制剂用药教育实践的体会

    通过总结临床药师在日常工作中对患者进行吸入制剂用药教育的实践,探讨临床药师提升用药教育服务、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的方法。除了加强正确步骤的引导外,还需更加充分解释疗效与不良反应,提高家长对不良反应的认知与处理能力。

    作者:马庆阳;周捷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下肢血管介入治疗糖尿病足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目的探讨下肢血管介入治疗糖尿病足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提高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8月在我院行下肢血管介入治疗的46例糖尿病足患者,通过术前、术中和术后的中西医结合护理,评价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46例患者经血管介入治疗患者开展中西医结合护理,术后患肢缺血症状明显改善,局部溃疡愈合时间缩短。结论通过中西医结合护理,可有效保证下肢血管介入治疗糖尿病足手术效果,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作者:郭春梅;张雪芳;张武彪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增强医院实习管理力的实践与探索

    临床实践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实践教学的水平直接影响医学教育目的实现,即培养全面医学人才的达成。医院实习管理的水平直接影响教学水平。文章总结了目前中医临床实践教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作者:张媛媛;孙颖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牙科恐惧症患者修复治疗的护理干预

    牙科恐惧症又称牙科焦虑症,是患者因对牙科诊治过程某些环节的害怕而呈现出紧张、焦虑的心理反应。修复牙科恐惧症发生的主要因素有患者的主观因素、治疗过程及医源性因素这三个方面。本文对这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介绍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作者:罗玲;鲁喆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浅谈基层医院临床带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的规范临床护理带教方法,提高护生带教质量,使护生通过临床实践顺利从学校走向工作岗位。方法分析基层医院临床带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结果临床教学管理工作趋于制度化、规范化,带教老师的自身素质和带教水平显著提高。结论针对实习带教中存在问题,制定合理有效的对策,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和护生的教学质量。

    作者:王宝珍;邓雪萍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髋关节前脱位手法复位后患者死亡2例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创伤性髋关节前脱位手法复位后患者死亡的原因分析。方法对曾经收治的2例创伤性髋关节前脱位手法复位后患者死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例患者因创伤致髋关节疼痛入院,行髋关节拍片检查示院髋关节前脱位,髋关节周围无骨折征象,入院时时间均超过10h,入院后即在连硬外麻醉下行闭合复位,复位均成功,复位后30min内患者突然出现大面积肺栓塞表现,猝死。结论创伤性单纯性髋关节前脱位手法复位后可引起患者肺栓塞死亡。

    作者:詹义兵;王敏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艾滋病病毒检测方法研究

    艾滋病病毒会对人体免疫系统造成较为严重的侵袭,使得人体出现较多的疾病。而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就在于正确地诊断出HIV感染[1],只有确定了传染源,才能够对艾滋病传播进行更好的控制。而只有通过检测HIV的病毒分离培养、核酸、抗原、特异性抗体等之后,才能够确诊是否感染HIV [2],从目前来看,实验室检测HIV的主要方法依旧是血清学实验。本文就艾滋病病毒检测方法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作者:陈翔宇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PDA系统在护理工作中的相关应用分析

    随着以PDA系统(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为基础的手持终端执行系统引进护理工作,临床的护理管理和执行流程得到了规范,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和减少了护理行为过失,但是PDA系统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着不足,影响了它的临床应用扩展和深入。本文将对PDA系统在护理工作中的相关应用进行分析,以期在今后使用中得到改进。

    作者:王鑫;林雪梅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护理现状

    笔者通过对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进行综述,以期望使患者的疼痛减轻,日常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作者:杨惠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护理需求干预方案对住院艾滋病患者短期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

    目的研究护理需求干预方案对住院艾滋病患者短期生存质量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到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艾滋病患者60例,选用自制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以及婚姻状况、月收入情况、住院次数、医药费支付情况以及感染情况等做出相关调查研究。将患者进行随机均分,分别为30例实验组和30例对照组,对实验组实行干预护理,对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结果在对两组病患进行相关的护理治疗后,实验组的生存质量各领域方面的得分均要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艾滋病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对其进行相关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患者提高其生存质量,值得在实际临床中进行推广。

    作者:李康花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探析

    目的对住院精神病患者的优质护理服务的探讨。方法随机选取于我院就诊的10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将其分成两组,分别是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人。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在护理的过程中,患者发生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满意度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暴力、出走、自伤以及住院的实践明显较少。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等较高,<0.05。结论优质的护理服务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好转,不仅有利于患者得到良好的治疗,还有利于医院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形象。

    作者:刘秋兰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的ICU护理

    目的总结分析73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的ICU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入院治疗的73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严密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加强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观察护理结果和总结经验。结果经术后ICU护理后,73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护理总有效70例,总有效率为95.89豫。结论加强ICU病房的基础和专科护理,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良好的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陈勇 刊期: 2014年第26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