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牙科恐惧症患者修复治疗的护理干预

罗玲;鲁喆

关键词:牙科恐惧症, 修复治疗, 护理干预
摘要:牙科恐惧症又称牙科焦虑症,是患者因对牙科诊治过程某些环节的害怕而呈现出紧张、焦虑的心理反应。修复牙科恐惧症发生的主要因素有患者的主观因素、治疗过程及医源性因素这三个方面。本文对这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介绍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初步探讨口底癌术后并发口底瘘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目的对口底癌之术后口底瘘并发的原因、预防及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对17例行口底癌术患者的病情进行全程观察,同时在术前进行口腔准备以及在术后注意保持患者口腔的清洁等相关护理措施对口底瘘的产生进行预防。结果本次研究共17例患者(15例患者没有出现并发症),其中2例在术后有口底瘘出现,在进行抗生素更换以及换药后均痊愈并出院。结论在患者行口底癌术之前充分进行口腔准备,并在术后使口腔保持清洁,引流充分,对体温、引流液等变化仔细观察,都会对口底瘘有效预防以及尽早发现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组17例患者均终痊愈并出院。

    作者:祝青;潘曦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循证护理在创伤骨折患者术后压疮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和分析循证护理在创伤骨折患者术后压疮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用了我院在2012年9月~2013年9月接收的78例创伤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了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中的患者只进行了常规的护理工作,而实验组中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循证护理。护理一段时间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满意度评价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压疮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且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创伤骨折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可以有效的降低术后压疮并发症的出现,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芳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护理现状

    笔者通过对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进行综述,以期望使患者的疼痛减轻,日常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作者:杨惠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浅谈剖腹产术后疼痛护理的几点体会

    术后疼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这种症状随着患者手术后时间的不断推移其疼痛得到缓解,随着剖腹产手术方式的普及、人们对于无痛分娩方式的依赖和一些社会因素的干预,剖腹产手术成为产科常见的一种手术治疗手段。科学的术后护理,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效果和患者机体的恢复。因此,临床上探讨积极有效的护理方法显得至关重要。

    作者:努尔扎达·托呼塔尔汗;玛丽亚木汗·索里坦拜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甲状旁腺术中辨认的研究

    在甲状腺全切及淋巴结清扫术中准确辨认甲状旁腺是保护甲状旁腺、避免误切的关键。目前术中定位甲状旁腺主要有两种基本思路,一是利用亚甲蓝、抗甲状旁腺抗体BB5-G1耦合Cibacron Blue、5-ALA、99Tcm-MIBI联合酌探头特异性地标记甲状旁腺,另一种思路是用纳米碳等淋巴示踪剂标记出甲状腺的引流淋巴结,从而负染色地标记出甲状旁腺。本文对这些方法分类叙述。

    作者:吴孟闱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对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妇产科患者86例,将其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人性化的护理,并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护理后,研究组HAM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护理满意度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3.72%,比较均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给予妇产科患者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张敏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培养医疗社会工作者开创医院发展新局面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和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群众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代医院的医疗模式已经不能仅仅只停留在治疗疾病和保持生理机制运行协调的阶段上。疾病也应该从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层面来认识,这包括了疾病的预防、公共卫生政策的宣传,患者的心态的调适以及医患关系的处理等。所有的这些问题单纯依靠医务工作者根本无法解决,此时,推行专业的医疗社会工作者介入医疗服务领域,展开医疗社会工作实践,将会顺应时代潮流,开创医院发展的新局面。

    作者:曾祥腾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岩斜区脑膜瘤的治疗

    岩斜区脑膜瘤位于颅底深部,紧邻脑干、Ⅲ~Ⅻ对颅神经、椎基底动脉系统,常常侵犯桥小脑角区、海绵窦及脑干腹侧,手术完全切除十分困难。岩斜区脑膜瘤生长缓慢,且常与血管、神经形成紧密粘连或包裹,剥离肿瘤时往往容易损伤毗邻组织,手术常常带来较为严重的损伤。近几十年来,手术入路不断改进,显微手术技术逐渐发展普及大大提高了岩斜区脑膜瘤的切除率。而随着人们观念的逐渐改变,不再一味的强调肿瘤的完全切除,提高患者术后生存治疗已成为包括岩斜区脑膜瘤在内的肿瘤综合治疗的主要目标。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岩斜区脑膜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综述如下。

    作者:吕安康;钟东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急诊留观谵妄及其护理进展

    谵妄可以发生在任何患者身上,在急诊留观患者中尤为多见。及早对急诊留观患者的谵妄进行动态、客观的干预,可以及时地预防和治疗谵妄,降低并发症,提高生存率,降低医疗费用,促进患者康复出院。

    作者:陈欣琼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严重胸部损伤患者的急救护理

    胸部损伤(chest t rauma or thoracic t ranma)根据损伤暴力性质不同可分为钝性伤和穿透伤;根据是否造成胸膜腔与外界沟通,可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胸部损伤[1]。胸部严重损伤时常有严重的合并症,如出血性休克、血气胸、呼吸衰竭等危重症。患者来急诊科就诊时往往来势凶猛、病情危急、生命征不稳定,需要紧急抢救。在抢救治疗和护理中,如何积极正确地抗休克、稳定生命征治疗,加强生命体征、反常呼吸的观察,合理应用机械通气等措施。现将我们救治的80例严重胸部损伤患者的抢救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作者:黄洁;陈热花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12例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护理

    对12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术前充分准备,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规范功能锻炼,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及预防。手术均获成功,切口均一期临床愈合;早期无股骨颈骨折、感染、关节脱位、血管神经损伤、深静脉栓塞、假体脱位等并发症。提示应用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临床效果满意,全方位的护理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张雪容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脑室-腹腔分流加颅骨修补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加颅骨修补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方法。方法对25例外伤性脑积水患者行脑室-腹腔分流加颅骨修补术,术后病房护理,严密观察,及时发现并发症,对症处理。结果25例术后患者中,发生并发症5例,切口感染1例,呕吐1例,分流管堵塞3例。术后并发症包括院皮下积液、切口感染、皮瓣坏死、钛网外露、脑脊液分流不当、分流管堵塞、颅内出血、癫痫等。对并发症患者经临床处理,严密观察病情,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所有患者均平稳度过手术期。平均随访6个月,临床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疗效满意。结论脑室-腹腔分流加颅骨修补术后采用严密观察病情并加强术后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可以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作者:申青仙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血液学科SCI源期刊投稿方向分析

    目的分析血液学科SCI4期刊,为血液学科向SCI4期刊投稿提供数据依据。方法利用JCR的期刊数据,以及SCI自带的分析功能,分析血液学科SCI4期刊的影响因子、年载文量和出版频率、所属学科、期刊国别和语种、作者来4等数据。结果筛选了适合中国作者投稿的血液学科SCI4期刊。结论分析SCI4期刊数据,对本学科论文投稿方向有显而易见的参考作用。

    作者:胡坚;陈小萍;邢美园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不可避免压疮的护理研究

    压疮(pressure ulcer, PU)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低氧,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1],是长期卧床患者中的一种常见的并发症,是护理工作需要攻克的顽症,目前其在基层医院的发生率为3%~14%[2]。压疮的发生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3],而且给治疗和护理带来困难,还给患者家属带来了经济负担和生活负担。压疮定义和分期按照美国压疮顾问小组(National Pressure Ulcer Advisory Panel, NPUAP)推荐的4级分期标准[4]。临床上针对不同分期的压疮有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于院外发生的和不可避免发生的压疮,护理人员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查阅了相关文献,现将结果综述如下。

    作者:田羽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浅谈婴幼儿腹部手术中低体温的预防与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婴幼儿腹部手术中低体温的预防与护理措施。方法以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10例腹部手术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低体温发生原因实施综合护理措施,包括术前、术中、术后的一系列护理干预,观察护理效果。结果110例患儿均顺利手术,术中核心体温维持在36.5益以上,未出现体温过低现象,围手术期体温变化范围(0.52±0.16)益。结论基于原因分析展开的综合保温措施有利于保持腹部手术婴幼儿体温正常,对于预防婴儿术中低体温具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张雯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探讨儿科护理中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目的通过观察分析我院儿科护理中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对2012年4月~2014年4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患儿645例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结果通过对患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后,患者家属投诉例数减少,满意程度提高。结论通过对儿科护理中危险因素的分析,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能提高患儿护理效果,减少医患纠纷。

    作者:熊佳兰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快速康复护理在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快速康复护理在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情况。方法从2013年1月~9月这段期间的围手术期结肠癌患者中,随机抽取128例患者作为样本,按治疗时间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4例,分别命名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采用快速康复护理方案,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康复护理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胃管和导尿管留置时间进行观察记录,发现试验组数据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0.05),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进行统计整理,得出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0.05)。结论与传统护理方案相比,快速康复护理方案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护理效果更加显著,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李春梅;时红云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医院人事管理的运行机制及方式选择

    在医院人事管理中,正确有效的运行机制是提高医院管理水平,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增加医院效益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分析探讨医院在绩效考核,培养人才等方面的方式及机制,旨在为增加人事管理的合理性,实现医院的效益大化,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作出指导。

    作者:陈敏辉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术前肝硬化评分对原发性肝细胞癌病人预后的影响

    原发性肝癌是恶性程度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且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原发性肝癌的病因分为: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黄曲霉毒素以及其他原因。国内原发性肝癌主要见于长期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的慢性感染及其导致的肝硬化。正常肝脏有巨大的储备功能和再生能力,即使切除80%的肝组织,余肝再生之后可维持机体的需要[1]。原发性肝癌病人术后主要的死亡原因是肝功能衰竭[2],而肝硬化患者是肝脏的储备功能降低,导致肝癌治疗适应症缩小。对于原发性肝癌,人们更多关心患者的预后,而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的主要因素为:肿瘤大小、门静脉转移、肝硬化程度、术前肝功能评分。随着肝脏外科手术技术的提升,人们越来越关心手术后患者的生存率。因此,术前肝硬化评分以及肝功能分级有可能使患者的手术适应症扩大,并为患者选择佳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王霆;杜成友 刊期: 2014年第26期

  • 1例多发颅内复杂动脉瘤夹闭术及动脉搭桥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报告了对1例右侧大脑中动脉M2段远端梭形动脉瘤,采用自体颞浅动脉移植、行血管搭桥及对前交通动脉瘤行夹闭术的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认为术前应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做好基础护理,控制血压,防止动脉瘤破裂。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及瞳孔的变化,严防颅内出血;注意有无感觉障碍、失语或偏瘫等缺血性脑损害的表现,尽早发现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防止吻合血管血栓形成;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本例患者在住院期间未发生护理并发症。

    作者:于欢;吴娟;童孜蓉 刊期: 2014年第26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