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的近期疗效分析

王雁军;王青兵;张勇;黄天臣;肖建安

关键词:腹腔镜, 直肠癌根治术,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的近期临床效果,评价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0月间收治的106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组与传统开腹手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淋巴结检出数目、术后并发症、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较开腹手术组时间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淋巴结检出数目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腹腔镜组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在近期疗效与开腹手术相当,安全性高,住院时间短。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12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并发乳糜胸的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临床实践分析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并发乳糜胸疾病的临床护理措施及应用价值。方法在临床护理研究中选取本院心外科2012年3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12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并发乳糜胸疾病患者,通过给予具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探讨分析临床护理对患儿治疗的影响。结果经过临床保守治疗与护理之后7d后,胸腔引流量减少至10~23ml/d;12例患儿均治愈出院,3个月后随诊未发现胸腔积液现象。结论通过给予患儿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辅助临床治疗提升疗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章文娴;蔡榕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复方大血藤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复方大血藤(CDXT)对前列腺炎的防治作用,并探讨白细胞总数与卵磷脂小体密度与前列腺炎的关系。方法给予SD雄性大鼠CDXT连续7 d后,于大鼠前列腺腹叶注射角叉菜胶复制急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动物模型,术后24 h,处死大鼠,检测前列腺液中白细胞总数和卵磷脂小体密度。结果 CDXT能抑制角叉菜胶所致大鼠前列腺炎症反应,使前列腺液中白细胞总数减少、卵磷脂小体密度增加。结论 CDXT对前列腺炎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可减轻前列腺炎症组织的炎症反应。

    作者:汪克蕾;赵汴霞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B/S架构《医疗设备在线报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本设计首先是对当前医院设备报修维修现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其次针对医院医工部维修业务流程,分析了数据处理流程,设计适合的医疗设备在线报修管理系统供医院医工部使用。并对整个系统的设计实现进行了阐述,终通过医疗设备在线报修管理系统,有效地加强对医院维修工作的统一管理和安排,加强对整个维修过程的全程监控,节省维护人员的时间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率。本系统具有在线提交报修信息、查看报修处理情况、公告发布管理等功能。

    作者:钟志龙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跨文化视域下《黄帝内经》两个译本比较研究

    翻译本身是一种文化活动。翻译不仅涉及两种语言,更多涉及两种文化。从文化角度研究翻译成为翻译领域的前沿课题,为翻译理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由于中医的特殊性,在翻译中两种文化的碰撞更为突出。通过对中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两个英译本的分析,旨在说明文化因素在中医翻译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张莉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PBL教学法在精神科临床学习中的模式探讨

    目的:对PBL教学法在精神科临床学习中的模式探讨。方法在2013学年5年制本科班学生中随机抽取8个班,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院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结果实验组学生PBL带教组可以提高临床学生的综合能力,对学生主动学习、思维、沟通、参与、表达等能力有着积极提升作用,分别认为有效的是92%、88%、87%、93%、88%。结论PBL教学能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了学生逻辑思维、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与水平。同时,使精神病学理论学习更生动活泼,富有学习情趣。

    作者:傅松年;党海红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细节管理在康复科住院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康复科住院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3年1月起在康复科实施细节管理,比较实施前后康复科住院患者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前后康复科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患者的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则显著高于实施前。结论将细节管理引入康复科住院患者护理安全管理实践中,能够显著降低住院患者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吴爱群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老年消化道疾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对90例消化道疾病老年患者行手术治疗,针对其特点认真评估,充分准备,积极控制合并症;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持续氧气吸入,做好疾病的护理,对诱发的各种并发症,逐一强化护理,效果满意。

    作者:赵晓华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石河子地区5所医院不同人群对男护士认知态度调查

    目的:了解医生、护士、护士长和患者对男护士的认知态度对男护士的认知态度状况,为促进护理学科的全面发展提供依据。方法以典型抽样的方式在石河子市选择有男护士的5家医院,随机选择部分医生、女护士、护士长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调查不同人群对男护士的认知态度。结果本研究共调查医生152例、女护士261例、护士长44例、患者129例;医生、女护士、护士长、患者4类人群对男护士的认知态度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01),医生、女护士、护士长对男护士的认知、接受态度为积极,均高于85%。急诊科、手术室、监护室是4类人群均认为需要男护士的科室。结论医生、女护士、护士长对男护士职业认知程度较高;急诊科、手术室、监护病房的工作岗位更适合男护士。

    作者:宋春玲;李新辉;万歧江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高频超声对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价值的分析

    目的:评价高频超声镜在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方面的临床价值和应用意义。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并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导管内乳头状瘤51例,经高频超声进行检查,分析超声图像表现及特点,探讨超声对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结果51例患者中,10例超声误诊,6例漏诊,35例超声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相符。结论超声对检出及诊断不同临床表现的导管内乳头状瘤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阳;陈霞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CEA及CA125对中晚期肺腺癌化疗疗效的预测及护理措施

    目的:观察中晚期肺腺癌患者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化疗后,肿瘤标志物CEA及CA125对疗效的评价价值。方法56例经病理证实的初治中晚期肺腺癌患者,化疗前CEA及CA125中至少有一种高于正常值,给予培美曲塞联合顺铂(PP)方案一线化疗,于治疗开始前及化疗第一、第二周期后抽取患者静脉血,检测患者血清CEA及CA125的浓度。化疗期间给予有效地护理。结果第1周期化疗后CEA或CA125下降者,第2周期复查CEA或CA125可能继续下降,第1周期化疗后上升者可能继续升高。血清CEA及CA125的表达稳定组明显低于进展组患者(<0.05)。结论中晚期肺腺癌患者血清CEA及CA125的变化与PP方案化疗疗效有关,可以通过监测肿瘤标志物水平的改变协助判断化疗疗效。

    作者:齐晋;李兆元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不同治疗方法在儿童慢性鼻-鼻窦炎保守治疗的疗效分析

    儿童慢性鼻-鼻窦炎(CRS)是一种常见病,由于儿童鼻腔鼻窦狭窄,鼻窦发育不全,鼻腔鼻窦黏膜脆弱,免疫防御功能较差,对变态反应原、细菌感染较成人更加敏感,且鼻窦窦口相对较大,位置相对较高等特征均使儿童易患鼻窦炎症。有关儿童CRS的保守治疗方法目前还存在很大争议。本研究主要探讨目前常用的不同治疗方法在儿童CRS保守治疗的疗效分析。

    作者:陈其国;汪琼;孙群;李小虎;李浩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卫生院护理人员心理压力分析及解决方法

    目的:分析卫生院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探讨解决方法。方法以我院及相邻三个乡镇卫生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28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心理压力自评量表对上述对象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价,自行设计问卷调查造成心理压力的来源,根据结果采取对应的解决方案,评价实施后护理人员的心理变化。结果实施解决方案前过度压力3例(10.71%),重度压力8例(28.57%),中度压力15例(53.57%),轻度压力2例(7.14%),心理压力平均得分(21.6±3.2)分;调查结果提示造成心理压力的因素包括医院因素、职业因素、社会因素和自身因素;解决方案实施后心理压力平均得分(13.2±2.6)分,同实施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职业因素和医院因素是护理人员心理压力产生的主要原因,加强护理人员关怀保障可有效缓解其身心压力,利于医疗服务质量。

    作者:刘庆霞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临床见习安排技巧

    目的:解决临床见习安排困难,减轻床旁见习压力。方法临床见习安排多样化院增加模型见习与患者角色扮演相结合的辅助手段,增加集中见习与课后见习相结合的灵活安排,增加视频观摩与床旁观摩相结合的数字方法。结果提高临床见习课程的教学效果。结论临床见习中的困难可以借助传统手段与数字化手段结合、个人与小组合作、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结合等方式解决。

    作者:郭彦琼;郭海涛;刘刚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预防昏迷患者鼻饲并发腹泻的护理干预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预防昏迷患者鼻饲并发腹泻的护理干预及效果观察。方法将90例昏迷鼻饲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5例,给予对照组常规的鼻饲,干预组则予调节营养液的温度、输注速度,减少输注的量,降低营养液的浓度,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口腔护理等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腹泻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腹泻的发生率为40.0%,干预组发生率为11.1豫,比较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0.01)。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降低腹泻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童鑫鑫;邵小平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下肢手术运用气囊止血带后血液流变学变化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下肢手术运用气囊止血带后血液流变学变化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性。方法将120例接受择期下肢手术的患者分为止血带组(抗凝组)、止血带组(安慰组)、非止血带组(抗凝组)、非止血带组(安慰组)四组,分别术前1d,术后7d、14d行常规凝血检测,同时考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情况。结果止血带组在应用气囊止血带后,各考察指标均较术前显著升高或延长,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0.05),非止血带组也基本表现出同样的变化,但各指标的改变程度明显不及止血带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0.05);此外安慰组的指标改变程度也明显较抗凝组更大,组间比较也具有统计学意义(<0.05);术后14d内,组间比较以止血带组(安慰组)DVT的发生率高,与其他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0.05),之后以此为非止血带组(安慰组)、止血带组(抗凝组)和非止血带组(抗凝组)。结论止血带组(抗凝组)既能较好发挥电动气囊止血带的术中优势,也能将DVT的发生率控制在相对较理想的范围,为理想方案,建议推广应用。

    作者:刘次云;肖绍升;张斯怡;马胜;毕峻铭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直肠给药与口服治疗小儿热性病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直肠给药(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热性病的效果。方法将240例热性病患儿随机分为口服组(对照组)和保留灌肠组(观察组)各120例,对照组给予中药口服,观察组给予中药保留灌肠。结果观察组疗效及治愈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0.01)。结论中药保留灌肠不仅作用快,疗效显著,同时也提高了小儿中药治疗的舒适度。

    作者:王早琼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消化道造影与胃镜检查诊断胃粘膜脱垂的对比

    目的:对消化道造影和胃镜检查诊断胃粘膜脱垂的优缺点进行对比,以提高胃粘膜脱垂诊断率。方法选取4w消化道造影人员和1w胃镜检查人员当次检查及历史记录图像回顾,得出阳性率,进行对比总结。结果消化道造影阳性率16.9%,明显低于胃镜检查44.8%的阳性率。结论胃粘膜脱垂影响人们的生活,诊断胃粘膜脱垂以消化道检查为首选,但射线量大,检出率低,胃镜检查敏感,检出率高,但无统一标准。

    作者:来卫忠;吴二丰;延晋丰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探讨舒适护理在老年性哮喘患者护理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和分析舒适护理在老年性哮喘患者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间接收的76例老年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76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依从性及对护理的满意度均明显,对照组患者的高,比较具有差异性,实验组患者的舒适度也明显高于患者,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均有差异性,P<0.05。结论针对老年性哮喘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有助于增加患者的舒适性,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及满意度。

    作者:吴绍红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基于多视图模式的医学影像动态学习平台的构建探索

    随着医学现代化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教学已成为医学影像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辅助手段。基于多视图模式的医学影像动态学习平台适应当前医学及科技的发展,能够提高医学影像的学习效率,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平台适用于学生及医学工作者,为医学工作提供更多、更为丰富的学习、交流的途径。

    作者:杨燕;赵伟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大蒜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10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大蒜素注射液治疗ACI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大蒜素组(100例)和川芎嗪组(60例)。大蒜素组采用大蒜素注射液60mg静脉滴注,川芎嗪组采用川芎嗪注射液80mg静脉滴注,均1次/d,2w为1疗程。观察两组疗效,并检测血液流变性、MDA含量、脑血流量、白细胞流变性等指标。结果治疗2w时,大蒜素组总有效率80.0%,显著高于川芎嗪组的60.0%(<0.05);治疗2w、4w后,大蒜素组神经功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优于川芎嗪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DA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0.01);治疗3w时,大蒜素组MDA含量较川芎嗪组明显降低(<0.01)。治疗前后,大蒜素组脑血流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白细胞滤过指数明显改变(<0.05)。结论大蒜素注射液不仅可改善血液流变性、增加脑血流量,而且可以清除自由基、改善脑功能、减轻急性脑梗死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大蒜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优于川芎嗪注射液。

    作者:许秀梅 刊期: 2014年第22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