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的影响因素分析

陈征

关键词:精神障碍, 社区康复, 影响因素
摘要:精神障碍患者可能会导致人格衰退、社会功能缺陷,出现继发精神残疾,社区康复治疗对这类患者有着积极深远的影响。康复期精神病患者由于长期住院导致社会功能和认知功能衰退,随着新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精神病患者症状得以控制重返于社区,但单纯的药物治疗很难改善患者独立生活能力及社会功能。并且由于种种原因,精神病患者的病情常反复发作,为此患者往往缺乏生活、学习和工作等社会技能而滞留在医院中,回到社区后,往往因为种种因素不能融入到社区生活中。总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不仅仅是依靠药物的治疗,更重要的患者回归社会后的社区康复训练,使其心理康复和对原有健康社会功能的重建,只有这样,患者才能够较好地完成其社会角色,重新回归社会,达到佳的康复效果。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的管理与使用

    1绪论1978年9月,WHO(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在Alma-Ata 举办基层健康照护国际研讨会(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rimary Health Care),会中表达了世界各国政府、健康工作者及社区保护并促进全球人民健康的行动需求,并发表了著名的Alma-Ata 宣言;该宣言将会议结论归纳十点,其中之一为:基层健康照护是必要的健康义务,奠基于实务、科学和社会可接受的方法与技术;在社区中,对个人和家庭具有可近性,其基本精神是激发社区居民的自觉及自我信赖。由此可见,社区导向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世界各国的发展趋势。

    作者:翁丽芳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静脉丙种球蛋白对不完全川崎病与典型川崎病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对不完全川崎病与典型川崎病治疗的效果差异,探讨两者的佳治疗方案。方法将86例住院川崎病患儿分为观察组(不完全川崎病41例)和对照组(典型川崎病45例),两组患儿均常规使用阿司匹林治疗,同时予IVIG1g/kg单次静脉滴注,5~6h滴完。观察治疗过程中患儿的热退时间、其他临床症状、及冠状动脉病变的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的热退时间、其他症状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病程1个月观察组冠状动脉病变(Coronary artery lesions,CAL)为4.87%(2/41例),对照组CAL为11.11%(5/4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CAL为0/41例,对照组CAL为4.44%(2/4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IVIG1g/kg治疗不完全川崎病短期疗效优于典型川崎病,对冠状动脉病变的恢复,不完全川崎病恢复亦较好,提示不完全川崎病应用IVIG1g/kg疗效较好,典型川崎病疗效次于不完全川崎病,提示典型川崎病病情较不完全川崎病更重,治疗时间更长,用药剂量更大。

    作者:石晓莉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PBL教学法在精神科临床学习中的模式探讨

    目的:对PBL教学法在精神科临床学习中的模式探讨。方法在2013学年5年制本科班学生中随机抽取8个班,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院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结果实验组学生PBL带教组可以提高临床学生的综合能力,对学生主动学习、思维、沟通、参与、表达等能力有着积极提升作用,分别认为有效的是92%、88%、87%、93%、88%。结论PBL教学能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了学生逻辑思维、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与水平。同时,使精神病学理论学习更生动活泼,富有学习情趣。

    作者:傅松年;党海红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我院89例中药注射剂致过敏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致过敏反应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我院2011~2013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上报的报表,共89例,对其进行汇总、分析。结果过敏反应发生的年龄分布集中在41~50岁,引起过敏反应的中药注射剂共9个品种,发生过敏反应频率高的药物是参麦注射液。3例严重过敏反应均表现为过敏性休克。结论需严格掌握中药注射剂的适应症和禁忌症,过敏体质患者避免使用,滴注前30 min内应严密监视患者表现,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作者:李云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泌尿外科老年患者手术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

    目的:分析探究泌尿外科老年患者手术护理的安全隐患和护理干预对策及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老年手术患者56例,以安全护理干预对策实施时间作为临界点,把患者分成两组各28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管理措施,观察组应用防范预警和干预的护理管理措施,比较两组护理质量。结果通过护理干预,观察组护理缺陷的发生率明显减少,护理质量的评分显著提高,护理缺陷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及家属对护士满意度大大提升。结论泌尿外科老年患者手术护理存在生理、病理和疾病因素等安全隐患,在手术前和手术后进行严密的护理干预对策,可以给患者提供高效优质、安全和谐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施峻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89Sr治疗多发性骨转移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89Sr治疗多发性骨转移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69例恶性肿瘤患者肘静脉一次注射89SrCl2,剂量为148MBq/例次,观察疗效。结果止痛总有效率为79.7%,疗效维持时间12~24w,治疗后21例全身骨显像随访,按病灶评价标准,1级占42.9%,2级占38.1%,3级4例,占19.0%。其中有47.6%有新增病灶出现。治疗后患者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89Sr治疗多发性骨转移癌止痛疗效确切,且毒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邬恒夫;林伟;邓力平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大蒜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10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大蒜素注射液治疗ACI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大蒜素组(100例)和川芎嗪组(60例)。大蒜素组采用大蒜素注射液60mg静脉滴注,川芎嗪组采用川芎嗪注射液80mg静脉滴注,均1次/d,2w为1疗程。观察两组疗效,并检测血液流变性、MDA含量、脑血流量、白细胞流变性等指标。结果治疗2w时,大蒜素组总有效率80.0%,显著高于川芎嗪组的60.0%(<0.05);治疗2w、4w后,大蒜素组神经功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优于川芎嗪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DA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0.01);治疗3w时,大蒜素组MDA含量较川芎嗪组明显降低(<0.01)。治疗前后,大蒜素组脑血流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白细胞滤过指数明显改变(<0.05)。结论大蒜素注射液不仅可改善血液流变性、增加脑血流量,而且可以清除自由基、改善脑功能、减轻急性脑梗死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大蒜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优于川芎嗪注射液。

    作者:许秀梅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啶虫脒急性农药中毒1例抢救成功的急救护理体会

    目的:回顾总结1例啶虫脒急性农药中毒患者的急救护理。方法1例啶虫脒急性农药中毒患者经洗胃、导泻、吸附及对症支持治疗进行抢救。结果患者口服啶虫脒急性农药中毒出现多脏器功能损伤经抢救治疗后好转。结论在抢救啶虫脒急性农药中毒重症患者方面我们应医护充分默契配合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吴娟;熊国凤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矽肺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学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通过对矽肺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学特点及其耐药性进行分析,了解矽肺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学特点和耐药现状。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11年12月~2013年11月在我科住院的矽肺合并下呼吸道感染473名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分离培养及药物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473名患者中细菌学培养阳性者315例,培养阳性率66.60%,共培养菌株32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为98株,革兰阴性菌为176株,真菌为50株。致病菌中常见的病原体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4.81%)、鲍曼氏不动杆菌(13.89%)、铜绿假单胞菌(12.35%)、白色念珠菌(11.42%)、肺炎克雷伯氏菌(10.49%)等。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提示:矽肺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对大多数常用抗菌药物耐药,而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对所分离的革兰氏阳性菌100%敏感,碳青霉烯类对除鲍曼氏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以外的革兰阴性菌抗菌活性较高,头孢哌酮舒巴坦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革兰阴性菌也有较高的抗菌活性。结论矽肺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体发生了变化,一些病原体如不动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成为重要的条件致病菌;临床分离的细菌对大多数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多重耐药菌较为常见。

    作者:白黎峰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论医院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主要内容,即把卫生知识教给群众,培养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对公众保健的责任感,从而纠正不良习惯,排除不良因素,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与健康行为及增强自我保健和家庭保健的能力,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的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健康是不但没有躯体疾病,而且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由此可见,健康教育者不能单方面的从躯体方面入手,而要从心身两方面进行教育[2]。医院在健康教育方面有它独特的有利条件;医院是医疗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实力机构,有住院及就诊的患者,他们愿意接受健康教育,也有一定的受教育实践;医院可根据防治工作的实例,卫生防病统计数字机流行病调查结果充实宣教内容;医护人员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树立起可依赖的保健威信;医院有检查、化验、治疗、护理的技术作为后盾,受教育者可以得到健康验证及咨询服务;医院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有条件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可取的事半功倍的效果。随着科学的发展,护理学扩大了内涵,它不亲限于对患者的护理,而且在预防疾病、促进健康、防止病残等方面都开展了护理工作,护士接触患者的时间长,护理工作与患者休养康复关系密切,护理技术和护士的表率作用使患者和群众信赖。能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教育和健康保护作为未来卫生工作发展方向,护士的角色不仅仅是照顾患者,同时还是教育者。由此可见,护士在医院教育中承担重要的角色。

    作者:王玉玲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老年性高血压临床特征及治疗进展

    对流行病学资料分析表明,人体内血压会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高血压疾病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高,约占老年人群的50%左右,是造成老年人群出现脑卒中、心力衰竭、冠心病、主动脉硬化等情况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发病率及致死率较高的疾病,对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健康都造成严重的影响。本文简要探讨了老年性高血压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治疗方法,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保证老年患者晚年健康、幸福。

    作者:蒙秀艳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PDCA循环在精神科临床型研究生培养管理中的应用

    精神科临床型研究生培养的基本任务是对研究生进行严格的临床工作基本训练,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目标为使受训者成为合格的精神科住院医师,应用PDCA循环改进培养管理的各个环节,能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临床带教水平和临床研究生综合素质。

    作者:唐妮;刘翰林;尹同良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脑缺血所致头晕的识别及处理

    目的:探讨脑缺血所致头晕的识别及西药结合处理预后。方法脑缺血所致头晕患者5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选择法舒地尔进行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100.0%和84.0%,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0.05)。治疗后两组的基底动脉与椎动脉血流速度明显高于治疗前,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明显(<0.05),同时上述值在治疗后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0.05)。结论脑缺血所致头晕采用西药结合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其作用的发挥与恢复脑动脉血流速度有关。

    作者:单睿君;刘启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对心脏介入手术患者产生恐惧心理的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护理干预方法缓解心脏介入手术患者心理恐惧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心脏介入手术患者920例,按照入院顺序号随机分成对照组(460例)与研究组(4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实施全程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前失眠率为11.5%,显著低于对照组(<0.05);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约7分的人数比例为53.5%,明显高于对照组(<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0.05)。结论全程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心脏介入手术患者的恐惧心理,改善患者情绪,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李杰云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外科护理的实践与讨论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资料选取该院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310例,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55例。对照组实行普通护理管理,研究组实行风险护理管理。从一般资料、护理效果、护理后患者出血、感染、褥疮的情况这3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比较中,研究组护理有效率为98.7%,患者满意度为96.7%,无护理纠纷案例发生;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92.9%,患者满意度为8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风险管理应用于外科护理管理中,效果比较明显,患者满意度高,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作者:李晓燕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不完全断肢(指)再植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分析不完全断肢(指)患者采用再植术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与效果。回顾性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总结了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与效果。主要包括我院2011年1月~2013年4月接待的不完全断肢患者24例,全部采用再植术治疗,24例患者经过围手术期精心的护理后,除了1例患者由于合并颅脑外伤而死于脑疝之外,其余患者皆未出现并发症现象,并且全部在术后2~6w痊愈出院。术后皆给予>6个月的随访,随访结果显示所有手术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比较理想,肢体被动活动情况良好。认为加强不完全断肢(指)再植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术前伤口清创、迅速止血,严格无菌操作,术后加强感染预防、血象观察及康复指导等,可以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同时提高再植术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董华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64例前置胎盘剖腹产手术观察

    目的:研究前置胎盘剖腹产手术观察与出血处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3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4例行剖腹产的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患者的剖宫产手术治疗情况。随机将患者平分为两组,每组各32例病例,观察组在剖宫产术中利用止血带止血,对照组在剖腹产术中采用常规止血处理,,比较两组患者止血时间、术中出血量、子宫切除、术后24h出血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出血量、止血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子宫切除率为3.1%,对照组子宫切除率为9.4%。观察组子宫切除率低于对照组,对比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中有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率为6.3%。对照组中有7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率为21.9%,观察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剖宫产手术实施的同时,通过使用止血带止血,有利于合理控制产妇术中出血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白成蓉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96例婴幼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目的:总结婴幼儿重症肺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96例重症肺炎患儿给予吸氧、抗感染、强心、血管扩张剂、激素、利尿剂、能量合剂等治疗,同时建立静脉通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等。结果本组患儿痊愈92例,转上级医院继续治疗2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2例,无1例死亡。结论加强重症肺炎患儿的护理有利于病情预后。

    作者:李霞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与分析

    目的:观察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应用于阑尾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阑尾炎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进行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治疗,对照组进行传统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切口大小、住院时间及切口感染发生率等,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切口小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各指标对比均有差异(P<0.05)。结论采用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疗效确切。

    作者:柳宽河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甲状腺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对临床护理路径在甲状腺手术患者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选取从2011年3月~2014年3月采取甲状腺手术的120例患者,随机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60)与护理组(60),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护理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将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满意度等进行对比。结果在住院费用、总住院时间、术前住院时间以及KAP评分方面,护理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满意度为95.83%,对照组满意度为83.33%,护理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甲状腺手术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效果理想。

    作者:杨秀萍 刊期: 2014年第22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