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护理

谭朝晖

关键词:咳嗽变异性哮喘, 干预治疗
摘要:目的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护理方法,并就其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提高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护理质量。方法通过系统随机选取,回顾性地研究分析近些年来我院收治的6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肺功能改变的患儿,咳嗽变异性哮喘肺功能改变的患儿在入院治疗期间进行抗感染、吸氧、雾化吸入、应用支气管扩张剂、对症等综合治疗及全方位的综合护理模式。结果患儿的哮喘症状控制效果良好。患儿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减少。结论护理对患有咳嗽变异性哮喘肺功能的患儿有很大的影响,其临床效果良好,对提高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的生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将2010年~2012年收治病例中随机挑选60例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肺功能改变的临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介入治疗用于前置胎盘中期妊娠引产的观察及护理

    介绍了中期妊娠胎盘前置的原因及分类,并较为系统的阐述了介入治疗用于前置胎盘中期妊娠引产的观察,后还从各个方面对介入治疗用于前置胎盘中期妊娠引产的护理进行了科学合理的探究,给探讨介入治疗英语前置胎盘中期妊娠引产的观察及护理带来了积极的指导意义。

    作者:尹丽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浅谈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

    现代护理技术的发展,将护理对象的心理研究与护理学相结合,发展成为护理的心理学。心理护理作为现代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在当下护理工作中起取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作者:翟艳;董新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关于药学专业人体解剖生理学的教学初探

    针对药学专业人体解剖学和人体生理学两门课程融为一门人体解剖生理学,该课程内容繁杂、抽象、难理解,且总学时偏少、教学内容偏多的矛盾日益突显,通过对该门课程教学的探索,发现了一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自己的一些粗浅体会。

    作者:侯良绢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结合一般临床资料与方法,对预见性护理在骨科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对照组我们采取的是常规的护理法,护理人员在患者接诊后后,对患者的一般信息进行采集,给他们安排住院的床位等工作。结果很多的疾病在治疗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其它症状的出现,有些是可以预料到的,有些也许预料不到。但是不管是能预料到的还是不能预料到的,做好预见性的护理都是很重要的,预见性护理对于疾病的控制和患者病程的减少有着重要意义,在临床上护理已经不仅仅只是正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理,更多的是趋向于一种预防性的护理。结论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病痛的经济负担。

    作者:陈娟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急性阑尾炎临床护理干预效果

    目的探究对急性阑尾炎患者应用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本院2011年~2013年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100例,以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治疗基础上应用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事件概率。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更具优越性,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约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事件发生概率相对对照组要低很多,两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约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优于对照组患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约0.05)。结论对急性阑尾炎患者在治疗基础上应用针对性护理,能够更好的保障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值得推广。

    作者:曾江梅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β1-、β2-肾上腺素受体的研究进展

    作为交感神经递质的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内分泌激素的肾上腺素(Epinephrine,E)以及进入体内的儿茶酚胺类药物,参与体内多数器官功能的调节。而这些调节都要通过靶器官上的肾上腺素受体(Adrenergic Receptor,AR)来实现。肾上腺素受体广泛参与外周血液循环、肌肉收缩、代谢调控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活动。并且,在所有与G蛋白藕联的膜表面受体中,肾上腺素受体是目前了解相对清楚的一种,因而肾上腺素受体又可作为研究整个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的一个理想模型。因此,研究肾上腺素受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肾上腺素受体可以分成α1,α2与β三大类。其中β-肾上腺素受体(β-adrenergic receptor,β-AR)中的β1-AR和β2-AR两种亚型对机体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综述近年来β1-AR和β2-AR研究的进展,主要包括β1-AR和β2-AR的分子生物学特征、信号转导通路、重要脏器中β1-AR和β2-AR的分布状况及生理调节效应。

    作者:李华贤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155例开放性骨折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目的总结155例开放性骨折护理经验。方法对收治的155例开放性骨折患者的抢救及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伤口一期愈合102例;换药、再次清创缝合及植皮后愈合39例,二期皮瓣转移修复愈合14例,53例小切口引流伤口,12~14d全部愈合,无骨筋膜室综合症发生。所有合并伤患者经保守及手术治疗后恢复顺利。结论制定周密的护理计划,进行细致的术前、术后观察与护理,对疾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效淑莲;吴建伟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假体隆胸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隆胸患者术前术后心理变化及康复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2013收治的28例小乳症患者行假体隆胸术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加强假体隆胸术围手术期相关知识宣教,重视求美者的心理护理,指导正确的康复锻炼。结论合理用药,防止感染是护理的关键。

    作者:乔惠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胃癌辅助化疗方案临床研究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5年生存率低于20%[1]。胃癌的治疗手段中,除手术外,其他治疗方法一概被称作辅助治疗。胃癌辅助化疗的经验来源于晚期胃癌的化疗[2]。术后辅助化疗的目的在于消灭亚临床转移灶或手术无法清除的残余癌,以达到根治肿瘤的效果。有大量研究结果显示,与单独手术相比,术后进行辅助化疗的3年生存率、无进展生存期和复发率均有改善趋势[3-4]。自从5-氟脲嘧啶出现后,新的化疗药物不断推出,化疗方案不断更新,学者们对各种单药、多药联合方案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虽然胃癌辅助化疗已有一定的历史,但对其效果一直存有争议。就现状而言,辅助化疗目前仅仅是对根治性手术的辅助治疗,实际效果亦未明确。

    作者:张建;赵迎喜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PBL教学法在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护士规范化培训是指护理专业院校的毕业生在完成基础教育后,接受规范的护理专业化培训,是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人才梯队培养的重要任务之一[1]。对低年资护士,在从事专业的早期进行系统,规范的培训,是非常必要的[2]。在护士规范培训中增加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有助于培养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

    作者:王金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项目管理探析

    随着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进一步深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原有的工作管理模式已不适应社会发展和体制改革的需要,参照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将项目管理方法渗透进去,将有效利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已有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非常有效地增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效率和有关效益。

    作者:朱忠英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行动谈药剂科管理

    为了贯彻落实《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促进医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有效的改善细菌的耐药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开展了一次抗菌药物专项整治行动,活动中主要对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并对药剂科管理工作进行技术指导,活动之后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得到有效的改善,多项指标符合相关要求。本次活动为我院今后抗菌药临床使用和药剂科管理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赵志刚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剖宫产手术的心理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过程的产妇心理护理方法。方法总结、探讨剖宫产手术的护理配合体会和经验。结果对剖宫产孕妇主动热情、语言亲切、态度和蔼、关心体贴的精心护理,给予生理和心理支持,尽快让孕妇情绪稳定,适应手术环境,以佳心理状态接受手术。结论通过对产妇进行周到的心理护理,给予产妇无微不至的关怀,使产妇对手术医生、麻醉师和护士产生完全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使产妇对剖宫产有更好的理解,更好的配合手术的进行,减少手术中和手术后的并发症,确保手术成功。

    作者:王琴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胃溃疡并出血患者的饮食护理

    通过对本院内科病房51例胃溃疡并出血患者的护理,认识到饮食护理是预防胃溃疡并出血患者再次出血而加重病情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护理胃溃疡并出血患者过程中,要严格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酌情给予不同饮食,由禁食、流质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软食、普食,还要严格控制饮食的温度和量。

    作者:陈春梅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儿童及青少年多发性硬化患者治疗的研究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免疫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变。儿童及青少年MS患者在18岁前经历首次发病,在临床特征、疾病进展及治疗预后等方面与成人患者仍有差别。此类患者多表现为复发缓解病程,复发频率高于成人,发展到残疾的时间较成人晚,易出现认知功能的损害。基于伦理学等多方面原因,虽然目前没有大规模的随机对照试验,但已有部分研究将针对成人MS患者的治疗方法运用于儿童及青少年MS患者。

    作者:袁潇(综述);秦新月(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营养护理对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营养护理模式对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积极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自2013年4月~2014年2月接诊的120例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营养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经干预措施前后的生活质量变化,以评分为准。结果观察组经过营养护理干预,在生理职能、情绪职能、认知职能及心理健康方面的评分较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约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干预后营养水平对比,观察组保持营养状况正常的患者数量较多,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约0.05)。结论针对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实施营养护理干预措施,对提升其生活质量、降低病痛感,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采用。

    作者:章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185例晚期血吸虫病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是晚期血吸虫病(以下简称晚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晚血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临床实践中,及时开展有针对性地护理工作,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我院2005~2011年共收治晚血患者524例。其中185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在开展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积极进行心理辅导和健康教育,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肖秀兰;张娟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Gamma钉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

    股骨转子间骨折指股骨颈基底至小转子水平以上部位所发生的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又称股骨粗隆间骨折,多为老年人,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老年骨质疏松疾病的日益严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逐渐增多。随着手术内固定的广泛开展,许多围手术期的护理问题相继出现。我院采取目前国际主流的的治疗方法运用Gamma钉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其优点是微创,中心固定牢固,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深得患者及家属满意。自2012年12月~2013年11月我科共收治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52例,通过加强入院宣教,术前宣教,术前准备,术后护理,疼痛指导,功能康复训练,心理护理等,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作者:廖小莹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诊断的临床意义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是血液系统中恶性度较大的疾病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无效的造血及病态造血。因此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对于MDS的诊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从骨髓各系细胞形态学检查出发,阐述了MDS的形态学特点以及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在MDS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梁伟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中医护理干预对胃痛患者的疗效影响

    目的探讨运用中医护理常规对胃痛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6例胃痛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8例。治疗组患者采取本科优势病种中医护理常规,运用辩证施膳、情志调适、中医护理技术:艾灸、中药膏外敷、耳穴埋豆及用药护理、健康指导等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从两组的护理效果分析,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2.5%;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痛患者采用中医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中运用。

    作者:肖霞 刊期: 2014年第14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