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赖德源
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及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持续增高。由于其多发病突然,病情较重,致死率高,因此心血管疾病护理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Orem自理理论(theory of self-care)强调护理对象的自我照顾需求,包括3个学说院自理学说、自理缺陷学说及护理系统学说。该理论现已被广泛应用于指导临床护理实践。
作者:姚菲;高美芳;黄晓莉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了解医院合并扩建后护理人力资源构成与特点,制定相应的管理对策。方法统计某院现有1090例护理人员的年龄、学历、职称结构等基本情况。结果护理岗位人力配备不足;护理人员年轻化,高学历、低职称人员比例较高,其中35岁以下人员占75.94%,本科以上学历占59.54%,初级职称护理人员占83.12%;梯队建设缓慢,队伍不稳定,管理方式不完善,临床学科间交流受限等因素影响护理事业发展。为加强管理,应当采取根据护理人员结构制定合理的招聘计划,加强对年轻护士的培训及对合同制护士的关注,完善护士长选拔任用办法等相应的措施。结论通过对护理队伍的有效管理,可以加强护理队伍的稳定性,提高整体护理质量,促进医疗安全。
作者:唐国一;吕回;张静容;陈岱岚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采用护理干预机制的作用和效果。方法分别选取我院手术室接收的未采用护理安全干预的对照组患者300例和采用护理安全干预的观察组患者250例,对比两组患者医疗事故发生率及对护理满意度。结果将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应用于手术室安全管理后,观察组的250例患者其医疗事故发生率较对照组患者低,而护理满意度较高。结论将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应用于手术室安全管理中,能有效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因此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张亚琴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与自然分娩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10月在我院进行自然分娩的产妇10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经过一段时间护理后对两组产妇的三个产程时间、总产程时间、流血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流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三个产程时间以及总产程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护理在产妇自然分娩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帮助产妇调节心理状态,降低剖宫产率,从而增加顺产比率。
作者:汤庆辉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PBL教学法在消化内科临床见习带教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4月~6月在消化内科见习的护理本科学生124名为研究对象,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按PBL教学要求,学生按自学寅病史采集寅小组讨论寅教师总结四个步骤进行。自制PBL教学法评价表,问卷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PBL教学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取得了良好效果。结论PBL教学法有助于提高消化内科临床见习护生的带教效果,有利于护生从学生到护士顺利的角色转变,值得在临床带教中广泛推广。
作者:饶玉霞;艾青霞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急诊外科危重患者在抢救过程中护理部对家属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8月我院急诊科接诊的108例因车祸、高处坠落危重患者在抢救过程中护理部对家属的护理。结果本组108例患者中,均开通急诊绿色通道,抢救成功并转入手术科室105例,抢救室死亡3例。在抢救过程中,家属无一例发生意外及医疗纠纷。结论急诊外科危重患者在抢救过程中对家属的有效护理,可以大程度的争取有效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刘静;周定耕 刊期: 2014年第13期
近年来,随着外科学、麻醉学和护理学的不断更新发展及融合,加速康复治疗作为一个新兴的围术期理念越开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可在术前、术中及术后应用各种已证实有效的方法以减少手术应激及并发症,加速患者术后的康复,如快通道麻醉等。快通道麻醉作为实施加速康复治疗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以采取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和麻醉药物,术毕尽早气管拔管,缩短机械通气和在监护室停留时间,降低医疗费用的同时促使患者尽早康复等措施加速患者的康复。因此,本文综述了快通道麻醉护理在加速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特别是外科,旨在为外科围术期护理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作者:李琪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分析产房舒适护理对助产质量和产房内感染的影响。方法收集在我院诊治的孕产妇6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产房舒适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助产效果和产房内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助产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产房内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房舒适护理能有效提高助产质量,降低产房内感染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邹晓霞 刊期: 2014年第13期
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生物指标,本文旨在了解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杨楠;承欧梅 刊期: 2014年第13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3期
支气管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均属于阻塞性气道疾病,支气管哮喘患者因病程过长,特别是对于长期吸烟的患者易导致不可逆的气流受限症状,而在COPD患者中也有部分病例通过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出现可逆的气流受限表现,上述征象干扰了临床医师对相关疾病的辨别与诊断。本文从支气管哮喘与COPD的鉴别、自然病史、危险因素、气道特点、气道重塑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两种疾病的研究现状,为开展临床诊疗及两病的防治工作提供有效参考。
作者:莫剑 刊期: 2014年第13期
胃癌(gastric.cancer)是常见的胃部恶性肿瘤,占消化系统癌肿的第1位,其死亡率在我国位居恶性肿瘤的首位。胃癌的发病情况,与地区有明显的特征。我们所处的东北地区发病率较高。此病大多见于男性,多发生于较高年龄。
作者:王玉霞 刊期: 2014年第13期
通过对1例乳腺癌化疗致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1例乳腺癌化疗致急性胰腺炎的护理。护理重点包括院加强心理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有效控制疼痛,加强营养支持,做好饮食指导,重视出院指导。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恢复良好,14d顺利出院。
作者:郑小青 刊期: 2014年第13期
全髋关节置换术目前已成为一项技术成熟的技术,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下肢深静脉血栓作为其手术并发症,虽然发病率不高,但是有极高的死亡率及致残率。因此,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意义显得尤其重要。本研究主要针对人工关节置换的高危患者,采取预防性用药,物理预防及系统性功能锻炼,从而达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本研究纳入123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有23例发现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8.70%。但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细致、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即使已经发生血栓,也可以避免形成严重的并发症。
作者:周秋弟;王艳艳 刊期: 2014年第13期
对我国6种药学英文科技期刊的国际化指标包括国际合作、编委会、稿件处理系统、稿源和国际著名检索系统收录情况等进行分析,了解药学英文科技期刊的国际化现状。发现6种杂志都不同程度实现编委会、稿件处理系统、稿源的国际化,5种期刊与国际知名出版集团合作出版网络版,3种期刊被SCI收录。提出期刊存在的不足和发展前景。
作者:邱芬;国荣;胡爱玲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高职高专产科实验室对幼童(学龄前儿童)开放进行性及生殖健康教育的意义。方法根据幼儿园对性及生殖健康教育的需求,整合学院实验实训资源,有计划的有组织地安排幼童进入产科实验室,通过模型演示、观察标本、图片展示、观看多媒体及老师生动形象地讲解,结合幼童好动好模仿的特点,进行现场角色扮演及互动等方法进行教学。结果通过教学使幼童能直观真实地了解性及生殖现象,理解性的自然属性,男女两性的特征及生育生殖过程。解答幼童提出的各种与性及生殖生育相关的问题,纠正幼童存在的常见性问题。结论高职高专产科实验室对幼童开放进行性及生殖生育健康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学前教育中对幼童性教育的重要补充,值得推广。
作者:袁素华;竹艳芳;王静;廖书娟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微创介入手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3月~2013年10月收治的6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优31例,良21例,差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5.24%,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微创手术介入进行临床治疗获得较为明显的效果,采取围手术期护理措施给予干预,能够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加快患者疾病康复速度。
作者:张莉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主要分析和研究计划生育手术对象焦虑程度的评估方法和护理对策。方法对2011年3月~2012年10月我站收治的74例育龄妇女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将其分成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术前和术后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而对照组未采取任何护理措施。结果经过本院严谨认真的数据统计,手术前,观察组患者的焦虑程度平均分为25.7,对照组为24.5,无统计学意义;而手术后,观察组的焦虑程度平均分为11.5,对照组为19.8,具有统计学意义。较之对照组,术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程度偏低,减轻了患者的精神压力。结论对手术对象的焦虑程度进行评分,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减轻手术对象紧张、焦虑的情绪,保证手术对象的身体健康。
作者:康晓霞;邱习倩 刊期: 2014年第13期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女性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2011年,中华医学会制定PCOS的诊断标准。在治疗上,西医主要通过降低血雄激素水平、改善PCOS的胰岛素抵抗和诱发排卵等治疗改善症状,中医辨证论治改善机体的内在环境,重建正常月经周期,提高受孕率。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可以发挥中医和西医的互补优势,提高临床疗效,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者:管淑琴;曲艺;张丽艳 刊期: 2014年第13期
恶性肿瘤患者存在营养不良的状况已被研究者确认,癌症患者中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范围从8%~84%[1],世界卫生组织定义营养状态为躯体摄入、吸收和利用营养素的条件和其对病理生理状态的影响[2]。多达20%的癌症患者死于营养不良,而非肿瘤本身[3]。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不良可由多种因素引起,肿瘤本身和后续治疗等均是产生营养问题的原因。晚期肿瘤患者,大部分都存在着营养不良,即恶病质状态。肿瘤恶病质脂肪代谢活性增强;肿瘤组织消耗机体大量氮,肝脏合成蛋白质减少,出现负氮平衡;糖利用下降,糖酵解增强。根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报告,饮食是治疗癌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合理的膳食营养能够帮助患者感觉更加舒适和保存自身体力。现结合文献对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综述如下。
作者:张昊;丛庆学 刊期: 2014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