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秋弟;王艳艳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乳腺癌术后潜在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近年来,DVT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了解乳腺癌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加强术后早期预防,早期观察,早期发现,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减少DVT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
作者:陈丹娟;姚雪英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糖尿病是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之一,临床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糖尿病根据病因及发病机制不同可分为4类。其中发病率高的是2型糖尿病,其基本特征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茁细胞功能下降[1]。而1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并破坏自身胰岛茁细胞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2]。其他还包括妊娠期糖尿病及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有糖尿病视网膜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终可导致失明、肾功能衰竭、脑卒中、心血管事件等,增加死亡率和(或)致残率。预计到2035年,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将增涨至5.29亿(来源于2013年国际糖尿病联合会)。届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将会是全人类健康的严重威胁。因此,对糖尿病预防及治疗的探索需不断进行。
作者:张敬红;邓华聪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服务应用在急诊科患者中对患者满意度影响情况。方法选择我院急诊就诊的患者16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人性化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焦虑和抑郁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模式应用在急诊科可以提高就诊患者临床满意度,减轻患者就诊过程中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赖小荣 刊期: 2014年第13期
支气管哮喘是肥大细胞、嗜酸粒细胞、T淋巴细胞与慢性呼吸道炎症,引发的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严重,出现紫绀等症状,好发于晨起或夜间。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很难根治、容易反复发作的肺部疾病。不适宜长期住院治疗和护理,开展有效的家庭护理是预防和控制哮喘发作的目的。因此,对患者进行健康干预是被证实除药物以外的一项重要措施,使患者提高保健意识,建立良好的生活起居和遵医服药的习惯,提高了生活质量。
作者:冯霞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在心内科实行优化住院环境,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药物护理,对患者实施切实可行的人性化护理。结果护理全程体现人性化,增加了患者的舒适感,促进康复,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整体形象和素质,使护患关系更加融洽。结论人性化护理的实施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康复,提高了心内科患者对医院和科室的满意度,让医院赢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谷春丽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对气管插管全麻术后苏醒期躁动情况的小儿患者进行观察,并总结其躁动的经验,为日后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到我院行各类气管插管全麻手术的小儿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对患儿在拔管前后的躁动情况进行评分,同时观察患儿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及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患儿拔管前与拔管后的躁动比较=98.0149(=0.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AED评分比较=1.5625(=0.2113);VAS评分轻度疼痛比较=0.2116(=0.6455);中度疼痛比较=0.2785(=0.5977);重度疼痛比较=0.0260(=0.8719)差异不显著。结论患儿在气管插管全麻后的苏醒期发生躁动的比例较高,严重时可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对患儿苏醒期给予一定的正确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儿的性命安全。
作者:朱进;屈倩倩 刊期: 2014年第13期
分子靶向治疗是指针对参与肿瘤发生、发展过程的细胞信号转导和其他生物学途径的治疗手段,具有高效和低不良反应的特点。随着近年来肿瘤相关研究的不断进步,在恶性肿瘤的个体化治疗和靶向治疗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本文主要针对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研究进展进行概括总结。
作者:官川博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前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在妊娠期受到广泛关注,尤其是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它们与妊娠不良结局关系密切。本文就近年来甲状腺自身抗体与妊娠不良结局的关系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作者:刘利华(综述);徐勇(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总结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探讨其价值,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收治我院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67例,痊愈64例,死亡3例。分析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护理对预后的关系。结果有效的临床临床观察及护理可以降低上消化道大出血严重并发症,减少住院时间,降低死亡率。结论严密临床观察与合理有效的护理方法,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作者:王丽君 刊期: 2014年第13期
抽搐是指局部或全身骨骼肌发作性的不自主的抽动、强直、痉挛的一组症状群,不是一种疾病。常见于神经系统的感染、肿瘤、外伤、血管性或变性病变;高热、惊厥、子痫、高血压脑病、肺脑综合症、中毒性代谢性疾病,发病不受年龄限制[1]。抽搐来之较急,大多到急诊室就诊,可见于多种疾病,且多为严重阶段,平时需要我们熟记能引起抽搐的各个系统疾病及其他们的抽搐特点、伴随症状,全面有序的进行各个系统检查,尽早做出病因诊断[2]。异常的肌肉收缩来自肌肉、周围部位或非神经系统任何水平的障碍,单纯来自肌肉的收缩一般指发生于局部肌束的颤动而无关节的运动,如肌束颤动、肌肉颤动。
作者:张辉 刊期: 2014年第13期
本文首先从科技发展对血源档案规范化的影响角度对血源档案管理的发展进行系统的讲解,其次从保护血源档案作用的方面来探讨血源档案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意义,后从采供血血源档案保护的强大力度等方面做深入阐释,终在血源档案规范的前提下使献血者勇于献血、患者安全用血。
作者:陈瑚;汤旭明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高职高专产科实验室对幼童(学龄前儿童)开放进行性及生殖健康教育的意义。方法根据幼儿园对性及生殖健康教育的需求,整合学院实验实训资源,有计划的有组织地安排幼童进入产科实验室,通过模型演示、观察标本、图片展示、观看多媒体及老师生动形象地讲解,结合幼童好动好模仿的特点,进行现场角色扮演及互动等方法进行教学。结果通过教学使幼童能直观真实地了解性及生殖现象,理解性的自然属性,男女两性的特征及生育生殖过程。解答幼童提出的各种与性及生殖生育相关的问题,纠正幼童存在的常见性问题。结论高职高专产科实验室对幼童开放进行性及生殖生育健康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学前教育中对幼童性教育的重要补充,值得推广。
作者:袁素华;竹艳芳;王静;廖书娟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应用细化护理版临床路径指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健康教育及其优点。方法通过随机法将10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俩组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案,观察组应用临床路径的方法,进行系统、有目的、有计划的临床护理,及时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心理护理与健康宣教。使其具有良好的心态应对疾病,乐观生活。结果观察组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很快康复出院。结论该方法可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护理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提高患者健康知识的掌握。
作者:曾慧兰 刊期: 2014年第13期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对于血栓和止血检验研究已经获得了很大的突破。其中,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有该疾病的学科、止血机制以及凝血机制等。实际上,实验室检验的用处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可以指导抗凝治疗患者如何用药;可以评价易栓症;可以诊断出某些出血性疾病;可以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又叫做DIC,进行实验诊断;可以预测血栓前状态等。因此,开展血栓与止血检验研究在临床方面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笔者就自身的从医经验以及查阅相关资料,对血栓与止血检验研究进展情况进行分析,希望能对相关研究起到参考作用。
作者:谢可亮 刊期: 2014年第13期
原发性输卵管癌是一种罕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其发病率约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0.14%~1.8%,患者平均就诊年龄约52~57岁,2/3发生在绝经后[1],而双侧占10~26%。由于输卵管肿瘤缺少典型及特异的症状和体征,该病术前确诊率较低,预后多不理想。我科于2012年4月8日收治1例原发性输卵管癌患者,在我科医务人员的不懈努力下,手术顺利,患者平安,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李小菲 刊期: 2014年第13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分析妇产科护理工作护理纠纷发生的原因及相应的防范对策。方法收集我院妇产科2010年1月~2013年12月4年发生的护理纠纷事件4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纠纷发生的原因及相应的防范对策。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导致护理纠纷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护理人员的态度问题,共计16例,占总数的40.0%;技术不合格所致共12例,占30.0%;护理人员工作的失职和不负责任导致共计5例,占总数的12.5%;另外还包括护理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记录书写发生差错而引起护理纠纷,共计5例,后是环境因素2例。结论导致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发生护理纠纷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护理人员的态度,因此在预防对策上主要是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进行有效防范,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从而改善护患关系,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
作者:兰燕 刊期: 2014年第13期
医院感染控制是预防感染传播的关键所在。在新形势下,医院该如何提高医院感染控制力度,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本文主要根据当前医院感染控制情况,对医院感染控制提出建议,以及管理对策,以便于未来医院感染控制能够更加有效的开展。
作者:冯霞 刊期: 2014年第13期
我科近2年来共收治眼外伤住院患者67例,其中小儿眼外伤19例,占眼伤患者总数的28℅。入院后通过紧急处理、治疗及精心护理,除1例患者病情严重转上级医院治疗外,其余患儿都康复出院。
作者:肖习静 刊期: 2014年第13期
我国于09年10月1日起在事业单位和卫生医疗机构推行绩效工资制,至此正式宣告结束了医院工资分配大锅饭的年代。但也向医院管理者提出管理上的新挑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出,完善分配激励机制,实行以服务质量及岗位工作量为主的综合绩效考核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有效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基本工资执行国家统一工资政策和标准;突出服务质量、数量,注重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因此,通过合理、公平拉开分配差距,如何建立医院绩效管理体系,推行适合的绩效管理已经成为医院目前的当务之急。
作者:谢希 刊期: 2014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