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67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护理

王丽君

关键词:上消化道大出血, 临床观察, 护理
摘要:目的总结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探讨其价值,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收治我院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67例,痊愈64例,死亡3例。分析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护理对预后的关系。结果有效的临床临床观察及护理可以降低上消化道大出血严重并发症,减少住院时间,降低死亡率。结论严密临床观察与合理有效的护理方法,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胎盘植入的诊疗新进展

    胎盘植入是由于Nitaluch界面、蜕膜海绵层缺失、缺陷导致的一种疾病,患者出现胎盘的异常侵袭性种植。且由于分娩过程中不能完全地剥离,导致患者大量出血。临床调查研究发现,胎盘植入的死亡率会达到7%左右,并会与DIC、输尿管损伤、泌尿系损伤、感染、ARDS、肾功能衰竭有明显的关系。胎盘植入患者的平均出血量达到3000ml以上,且是导致剖宫产手术中子宫切除的一项主要原因,严重的患者还会发生自发性的子宫破裂、腹腔内出血及失血性休克等。因此,提高胎盘植入的诊断及治疗是临床研究的关键。本文总结分析了目前临床对胎盘植入的诊疗新进展,以供临床参考和借鉴。

    作者:莫海燕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强直性脊柱炎应用功能锻炼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功能锻炼护理措施在强直性脊柱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我院42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功能锻炼护理指导,比较两组患者枕墙距、胸廓扩张度、晨僵时间及疼痛评分等四项指标改善情况的差异。结果给予功能锻炼护理指导的观察组上述四项指标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而言,功能锻炼护理干预是一项效果显著的辅助治疗措施,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孙小棉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护理

    腹腔镜手术是利用现代光电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将盆腔、腹腔脏器显示在电视屏幕上,由于电视屏幕显示的手术视野比肉眼视野放大4~8倍,术中手术切口小,损伤轻,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优势,但是由于手术的隐蔽性,也可发生一定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1.2%。本文着重探讨了有关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如院气腹及注气引起的并发症(皮下气肿、胃损伤)、套管插入器械直接损伤(腹腔出血、术后腹壁血管出血)、肩部疼痛、腹胀、胃肠道反应、咽喉部不适、下肢静脉栓塞、术后尿潴留等。

    作者:魏仙萍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

    全髋关节置换术目前已成为一项技术成熟的技术,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下肢深静脉血栓作为其手术并发症,虽然发病率不高,但是有极高的死亡率及致残率。因此,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意义显得尤其重要。本研究主要针对人工关节置换的高危患者,采取预防性用药,物理预防及系统性功能锻炼,从而达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本研究纳入123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有23例发现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8.70%。但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细致、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即使已经发生血栓,也可以避免形成严重的并发症。

    作者:周秋弟;王艳艳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FloTrac/Vigileo系统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局限性

    FloTrac/Vigileo监测系统是通过分析外周动脉压力波形监测循环指标的新型技术,它相对于传统的监测循环指标的漂浮导管属于微创技术。目前的研究证明,在低动力循环或正常循环条件下或在血管弹性变化不剧烈时Vigileo系统能够可靠的用于临床监测,但在高动力性循环时即使新版本的Vigileo系统也不能保证监测的准确性。本文对Vigileo监测系统作一综述以及讨论它临床应用的局限性。

    作者:裴树俊;米卫东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60例小儿腹泻的护理措施探讨

    目的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快速提高小儿腹泻疾病的治愈。方法回顾我院自2013年1月~9月在我院儿科进行腹泻疾病治疗的60例患儿,应用抛硬币的方式,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的患儿给予儿科腹泻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模式。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评价。结果经治疗,实验组的显效14例(46.67%)、有效16例(53.33%)、无效0例,对照组显效11例(36.67%)、有效15例(50.00%)、无效4例(13.33%),实验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86.67%,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儿科腹泻患儿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模式能有效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韦芳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快通道麻醉护理在加速康复外科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外科学、麻醉学和护理学的不断更新发展及融合,加速康复治疗作为一个新兴的围术期理念越开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可在术前、术中及术后应用各种已证实有效的方法以减少手术应激及并发症,加速患者术后的康复,如快通道麻醉等。快通道麻醉作为实施加速康复治疗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以采取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和麻醉药物,术毕尽早气管拔管,缩短机械通气和在监护室停留时间,降低医疗费用的同时促使患者尽早康复等措施加速患者的康复。因此,本文综述了快通道麻醉护理在加速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特别是外科,旨在为外科围术期护理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作者:李琪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舒适护理在剖宫产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妇产科的护理水平,提高患者及患者家属满意度,本文就舒适护理在剖宫产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1年9月~11月接受舒适护理的120例剖宫产产妇作为观察组,选择我院自2012年9月~11月接受常规护理的120例剖宫产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对我院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以及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非常满意率为60.83%,总满意率为98.33%;对照组患者非常满意率为35%,总满意率为92.5%,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产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剖宫产手术室护理中的效果十分显著,有效的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林丽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股骨颈骨折的治疗进展

    股骨颈骨折是指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髋周肌肉群退变、反应迟钝或年轻人遭受严重外伤所致的股骨颈断裂,是临床常见多发的骨折之一,约占全身骨折的3.85%,占髋部骨折的54%[1],多发于老年人,年轻人多为严重创伤所致。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交通等创伤的增加,股骨颈骨折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股骨头颈血供、解剖关系的特殊性常给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生率分别高达10%和10%~20%。治疗不当会给患者带来功能障碍或致残,影响生活质量,甚至死亡。因此,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十分重要。

    作者:侯建思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1例心梗合并肝挫伤患者漂浮导管的护理

    目的探讨心梗合并肝挫伤患者漂浮导管使用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1例急性广泛前壁心梗合并肝挫伤患者漂浮导管使用的护理措施。结果该例患者为急性广泛前壁心梗合并肝挫伤的患者,因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予以床边置入漂浮导管,经过积极的治疗与护理,患者病情稳定。结论准确及时的监测导管的各项指标,做好穿刺后患者的各项护理,能够有效的帮助患者康复。

    作者:张如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过敏性紫癜的护理

    目的讨论小儿过敏性紫癜的护理,为提高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我科于2011年10月~2014年1月共收治21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依据不同类型采取不同护理措施。结果15例治愈出院,5例好转出院,1例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结论适当的护理措施可减轻患儿的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使过敏性紫癜患儿早日康复。

    作者:李艳林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个性化护理措施对肝胆外科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个性化护理措施对肝胆外科患者在围手术期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6月196例肝胆外科围手术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个性化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肝胆外科患者围手术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肖慧蓉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股骨头坏死机制及早期治疗现状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Ischmie Neciosis of the Femoil Head简称陨晕云匀)是骨科常见病,是骨的活性成分(骨细胞、骨髓造血细胞和脂肪细胞)死亡所引起的病理过程。近年来,由于外伤、大量饮酒、高凝血状态、长期服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药物等,该病发病率日渐增高。股骨头坏死早期病程可以逆转,而且周期很长,进展至退行性髋关节病变晚期需3~5年。目前,临床上对于这种疾病还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法,且患者治疗后会造成患者股骨头塌陷[1-4]。而当患者股骨头塌陷后,又会造成患者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引发其他功能障碍,严重患者将造成关节病废。对于少数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但是这种治疗方法又会引起患者进行多次翻修手术,也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因此,寻找一种更为安全、高效、经济的治疗方法,是当前骨科医师的重大职责之一。

    作者:朱江龙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医院药学实习生带教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为提高医院药学实习生带教质量提供参考。以笔者带教经验为基础,探讨更好的带教模式。应注重带教前期工作准备,规范实习期带教各个环节,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训练,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实习生专业能力,对带教中发现的存在问题进行总结,提出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以求提高带教质量。

    作者:陈怡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脊柱骨折伴截瘫临床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脊柱骨折伴截瘫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0月收入的脊柱骨折伴截瘫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对其在住院期间临床护理方法及护理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评价其住院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以及运动功能评分(FMA)。结果本组患者在出院时均好转,其中ADL评分出院时为(93.2±2.3),明显高于住院前的(35.8±6.7),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MA运动积分出院时平均为(92.3±3.8),也明显高于住院前的(43.5±5.4),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脊柱骨折伴瘫痪患者规范化的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病情,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运动能力,保障出院后的生活质量,这种护理模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江燕;张承姣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探究炎症性肠病内科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在炎症性肠病内科护理中实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在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炎症性肠病患者中的90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45例为观察组,另外45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无论是护理满意度还是治愈率都比对照组高,其分析结果在统计学上有意义。结论针对炎症性肠病患者,应该进行全面性的干预护理,从而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作者:吴锦花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护理人员人文精神的培养

    通过对护理工作内涵的了解使护理人员对护理人文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深入分析了护理人员具备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怎样建立护理工作中的人文精神以及怎样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等,营造出好的人文环境,造就出新时代下美的护理天使。

    作者:马盈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1例阑尾术后真菌性肠间隙脓肿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消化道手术后发生医院内真菌性腹腔感染,增强其诊断和治疗,提高临床治愈率。方法选取1例阑尾术后真菌性肠间隙脓肿临床资料,结合患者慢性基础病、留置腹腔引流管、抗菌药物使用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二重感染院真菌性肠间隙脓肿。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消化道手术后体温下降后再度畏寒高热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无效的,应警惕真菌性腹腔感染。

    作者:韦小荣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护理干预对脑外伤术后患者恢复的影响观察

    目的观察系统护理干预对脑外伤术后恢复期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外伤术后患者60例,全部患者均处于术后恢复期,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34例,对照组26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实验组系统护理,观察两组术后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认知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94.1%,高于对照组的76.9%,此外,实验组患者的AD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总分、躯体生活能力评分、工具使用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脑外伤的术后护理效果更佳,系统护理模式具有较高的医学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王芹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儿科护理细节中引起护理纠纷的原因与防范对策

    目的探讨儿科护理细节中引起护理纠纷的原因与防范对策。方法回顾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20例患儿及家属问卷调查,分析儿科护理细节中引起护理纠纷的原因并总结防治对策。结果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院护士因素,患儿家属因素,医院制度、环境以及社会因素等均会引起儿科护理纠纷。结论儿科护理纠纷的防治,要从细节入手,以提升服务质量,降低医患纠纷率,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

    作者:罗彦芬 刊期: 2014年第13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