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强直性脊柱炎应用功能锻炼的临床护理分析

孙小棉

关键词:功能锻炼, 强直性脊柱炎, 临床护理
摘要:目的分析功能锻炼护理措施在强直性脊柱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我院42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功能锻炼护理指导,比较两组患者枕墙距、胸廓扩张度、晨僵时间及疼痛评分等四项指标改善情况的差异。结果给予功能锻炼护理指导的观察组上述四项指标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而言,功能锻炼护理干预是一项效果显著的辅助治疗措施,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及护理分析

    目的对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以及护理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在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妇产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个组别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以及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感染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对妇产科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以及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和普及。

    作者:安四兰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支气管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研究现状

    支气管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均属于阻塞性气道疾病,支气管哮喘患者因病程过长,特别是对于长期吸烟的患者易导致不可逆的气流受限症状,而在COPD患者中也有部分病例通过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出现可逆的气流受限表现,上述征象干扰了临床医师对相关疾病的辨别与诊断。本文从支气管哮喘与COPD的鉴别、自然病史、危险因素、气道特点、气道重塑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两种疾病的研究现状,为开展临床诊疗及两病的防治工作提供有效参考。

    作者:莫剑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磁共振增强检查的护理

    磁共振成像(MRI)增强扫描是经静脉注射造影药物后再次扫描,对病变的定性诊断及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而进行的特殊检查。做好MRI增强扫描的护理工作,对保证受检者的安全及增强效果至关重要。笔者主要通过对MRI的工作原理,增强扫描的适应证、禁忌证,近年来在MRI增强扫描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对特殊人群、不同检查部位护理配合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李燕奎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是什么?我的回答是院人才队伍建设和基础架构建设。没有一支适应信息化发展需求的人才队伍,是不可能建设好、维护好医院信息系统的。同样,没有一个符合国家标准的、具有良好安全性、稳定性的网络体系也是无法保证医院整个网络系统长期、安全、稳定地运行的。只有打好基础,才能保证医院信息系统安全、稳定、可持续地发展。

    作者:许鹤;马端骏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河南省预防接种单位建设及管理历程

    预防接种是控制传染病经济、有效的措施,包括预防接种门诊、村级接种点、产科接种点等在内的预防接种单位是提供预防接种服务,完成预防接种操作直接、关键、核心的机构,是预防接种工作的基本单元。维持无脊灰、消除麻疹、加速乙肝控制等目标的实现以及预防接种工作措施的终落实均依靠预防接种单位工作的开展。规范、加强预防接种单位的管理,是提高预防接种工作水平与质量,加强免疫规划工作,实现相关疾病控制的基础与关键。河南省预防接种单位建设和管理始于20世纪80年代,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综述如下。

    作者:张延炀;路明霞;王长双;王燕;马雅婷;张肖肖;肖占沛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急诊外科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对家属的护理

    目的探讨急诊外科危重患者在抢救过程中护理部对家属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8月我院急诊科接诊的108例因车祸、高处坠落危重患者在抢救过程中护理部对家属的护理。结果本组108例患者中,均开通急诊绿色通道,抢救成功并转入手术科室105例,抢救室死亡3例。在抢救过程中,家属无一例发生意外及医疗纠纷。结论急诊外科危重患者在抢救过程中对家属的有效护理,可以大程度的争取有效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刘静;周定耕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我院首例非体外循环下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并食管癌切除术患者的术后护理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并食管癌切除术患者的术后护理。方法2011年1月16日我院成功实施首例食管大部分切除,主动脉部分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护理组按护理程序给予积极的术后护理。有效的实施各项护理措施。结果术后护理效果良好,患者无术后并发症发生,顺利康复出院。

    作者:倪弘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浅谈医学检验报告网上查询

    患者在医院门户网站通过个人信息注册后,可上网查询和打印医学检验报告。网上查询系统给患者和医护人员带来便利,节省就医成本,降低医院内交叉感染;但网上查询打印的检验报告因无医生签章而不能被认可和实现结果互认,互联网的开放性使患者隐私可能泄漏。随着全实验室自动化、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和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系统的发展,完善的检验报告网上查询系统将发挥其作用。

    作者:徐鲁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熏洗治疗混合痔术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中药

    目的采用中药熏洗坐浴,配合基础治疗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的疗效观察。方法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外科住院患者90例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进行中药熏洗,并配合健康教育、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护理措施。结果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进行中药熏洗坐浴的患者,没有1例发生术后感染,出院时患者肛门部伤口均愈合良好。结论中药熏洗以防治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术后并发症有效,可显著促进创面愈合,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早日康复。

    作者:龚琼艳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产房舒适护理对助产质量和产房内感染的影响

    目的分析产房舒适护理对助产质量和产房内感染的影响。方法收集在我院诊治的孕产妇6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产房舒适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助产效果和产房内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助产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产房内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房舒适护理能有效提高助产质量,降低产房内感染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邹晓霞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地中海贫血基因诊断研究

    地中海贫血是一组因珠蛋白肽链合成障碍而导致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目前对地中海贫血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基因诊断是通过对受检者某一特定基因(DNA)或某转录物(mRNA)进行分析来诊断遗传病的技术,已成为为普遍的地中海贫血常规检测方法,又被称为是诊断地中海贫血的金标准。本文综述了地中海贫血基因诊断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孜孜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ICU病房常见的护理风险及防范对策

    目的探究ICU病房中常见的护理风险及防范对策。方法把130例ICU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则结合常见的护理风险采取针对性的综合护理。结果实验组护理风险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通过对相关的护理风险进行分析,可加强护理人员对风险的认识,从而可结合护理风险提出相关的防范措施,进而可使护理差错及纠纷的发生得到一定减少,并使护理质量得到一定提高。

    作者:李锦;吴建玲;罗春花;邓小超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的研究

    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应用给医院的档案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医院档案管理者要审时度势,不断创新管理理念、制度和手段,提升医院档案管理水平,以便更好的服务于医院和患者双方。

    作者:李凤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衣原体、支原体性宫颈炎采用干扰素栓联合阿奇霉素治疗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干扰素栓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衣原体、支原体性宫颈炎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2年8月在我科进行治疗的116例宫颈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展开探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复发率为5.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8%,复发率为17.2%,两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栓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衣原体、支原体宫颈炎效果肯定,且复发率低,是首选的治疗手段。

    作者:林棠棠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简析红外光谱法在中药材鉴定的应用

    随着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我国很多的文献都对红外光谱法在中药材鉴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归纳和整理。目前在医学界将红外光谱法看做是对中药材进行鉴定的重要的手段之一,应该进行大面积的推广使用,充分的发挥红外光谱的特点和优势来为临床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韦湘鸿;李如敏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刮宫术后大出血治疗与护理

    目的探讨引产刮宫术后大出血的治疗护理。方法选择本院自2013年12月收治的1例由外院引产术后胎盘残留伴高热患者,给予合理的急救护理措施并观察护理效果。结果经过合理的急救护理,患者抢救成功,康复出院。结论针对引产刮宫术后大出血的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有效控制病情,能够减少并发症。

    作者:汪智丽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脊柱骨折伴截瘫临床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脊柱骨折伴截瘫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0月收入的脊柱骨折伴截瘫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对其在住院期间临床护理方法及护理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评价其住院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以及运动功能评分(FMA)。结果本组患者在出院时均好转,其中ADL评分出院时为(93.2±2.3),明显高于住院前的(35.8±6.7),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MA运动积分出院时平均为(92.3±3.8),也明显高于住院前的(43.5±5.4),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脊柱骨折伴瘫痪患者规范化的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病情,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运动能力,保障出院后的生活质量,这种护理模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江燕;张承姣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产科失血性休克危重症的护理

    目的观察探讨产科失血性休克危重症护理效果,总结护理方法。方法对收治产科失血性休克孕产妇61例,行急救小组急救护理,统计患者结局及相关指标。结果61例患者2例死亡,成功率96.72%;产前死亡2例,死亡率3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均输血(1650±530)ml;院内患者确诊至开始急救时间(4.98±0.13)min,院外患者得到报告至开始急救时间(45.3±12.6)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抢救小组抢救成功效率较高,但针对院外产前出血,因至抢救时间间隔较长,风险较大。

    作者:茅婷婷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及造影剂过敏的护理干预分析

    目的就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及造影剂过敏护理干预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取了近几年在我院实施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100例,总结并分析在全脑血管造影术以后可能会出现的各种并发症与相关原因,并且针对造影剂过敏采取了相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在本次研究中,100例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其手术顺利,在手术以后,其中有3例患者产生足背动脉搏动减弱以及皮温下降,造影剂过敏与脑血管痉挛各为1例,尿潴留为10例,并发症的发生率是15%,同时全部患者均未发生感染、颅内出血以及动脉栓赛等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在行使全脑血管造影术以后,针对所出现的并发症,通过有效且合理护理措施的实施,有效降低了术后其他严重并发症的产生,使患者的痛苦得到了有效地减轻,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全脑血管造影术成功率得到了提高。

    作者:沈红婴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Orem自理理论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及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持续增高。由于其多发病突然,病情较重,致死率高,因此心血管疾病护理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Orem自理理论(theory of self-care)强调护理对象的自我照顾需求,包括3个学说院自理学说、自理缺陷学说及护理系统学说。该理论现已被广泛应用于指导临床护理实践。

    作者:姚菲;高美芳;黄晓莉 刊期: 2014年第13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