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患者的护理

羊丽娟;刘亚男

关键词:糖尿病, 护理, 健康指导, 饮食, 运动
摘要: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一种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蛋白质、脂肪和继发性水、电解质紊乱,临床上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症状,严重的有可能发生血管、神经等系统或部位的慢性并发症以及酮症酸中毒等急性病发症。因此,了解糖尿病的危害和掌握糖尿患者的护理非常重要。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整体护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生存质量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整体护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生存质量产生的影响,及为治疗此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我院于2010年3月~8月收治的7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个组,对照组36例,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36例,实施整体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的消化道症状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而且实验组在护理之后的HAMA、HAMD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约0.05)。结论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时候,适当的给予整体护理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治疗。

    作者:王津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医学素质教育中教师主导作用的思考与探索

    医疗、教学和科研是大学附属医院的三项中心任务。其中,医学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充分发挥医学生的潜能。在21世纪医学教育模式中,教育工作者充分发挥好教师在素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将有益于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对学生今后成为一名优秀医生的培养至关重要。本文结合附属医院学生教学工作情况,从教师人格魅力、教育观念、德育教育、第二课堂设置等4个方面进行讨论,探讨在大学附属医院的医学素质教育中临床教师的主导作用。

    作者:张梦;张静;高源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1例PICC导管引起CRBSI的案例分析与预防

    目的调查我院肿瘤病房一起嗜麦芽寡养食单胞菌引起的血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暴发的原因,为预防和控制感染提供依据[1]。方法我科于2012年7月~2013年11月有1例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发生CRBSI,立即采取措施,并拔出PICC导管。结果并经抗感染治疗后症状好转。 PICC导管并予送检导管末端化验,结果示嗜麦芽寡养食单胞菌。结论院在临床护理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严格操作规程,才能有效控制和预防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拔出导管后症状好转就该提高警惕CRBSI发生,及早作相关检查,得出诊断,就可以避免CRBSI案例发生。

    作者:李张;李满娥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骨质疏松症患者强化内固定稳定的研究进展

    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在脊椎外科领域应用逐步广泛,传统上对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治疗采用普通的内固定方法,缺少针对性的处理措施,由于骨质疏松患者骨骼变脆弱,锚着力和骨的支撑力不够坚固,术后承载过大的负荷,内固定-骨界面间的弹性模量较大,造成微骨折和内固定松动、拔出,导致内固定失败,假关节形成[1];影响椎弓根钉把持力的因素主要有螺钉的直径、长度[2],螺纹结构[3]、置钉位置[4]、椎体骨密度以及术后承载负荷等,其决定因素是钉-骨界面的强度。对于骨质疏松症患者,如何提高钉-骨界面强度己成为骨科临床医生所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针对这一项的研究,总结国内外的新报道做一综述。

    作者:韩晓辉;韩永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嗅觉传导通路形态学研究现状

    嗅觉是人体十分重要的感觉功能,具有辨别气味、识别环境等作用,嗅觉功能的障碍会造成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甚至可以造成精神上的压抑或者忧郁。但是,迄今为止人们对嗅觉结构与功能的了解和研究较视觉、听觉和触觉相对滞后。近年来随着MRI硬件设备与软件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利用MRI对嗅球和嗅束以及嗅觉相关区域的脑皮质体积进行测量,以探讨嗅觉的传导通路。

    作者:沈健;刘奕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0例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实施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科30例实施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临床治疗和积极有效的护理,术后痊愈者12例,肢体有不同程度偏瘫者16例,治疗无效死亡者2例。结论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清除颅内血肿,手术对患者损伤小,术前、术后、术中实施科学有效地护理措施,可有效的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存活率。

    作者:张骥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结核病临床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及其规避措施和方法

    目的对结核病护理工作存在的安全隐患及规避措施进行探索。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对我市18名在职结核病护理人员进行调查,了解她们在结核病护理工作中防护意识和方法。结果14名防护意识有待加强,占77.78%,13名护理人员认为防护意识管理存在缺陷,占72.22%,10名防护措施落实不到位,占55.56%,7名认为结核病区建筑卫生学硬件存在缺陷,占38.89%,另有1名护理人员认为压力过大、精神疲劳也是导致易感染的主要原因,占5.56%。结论结核病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意识淡薄、人体免疫力、暴露时间均高危因素,故加强护理人员防护意识,保证充足的休息以及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是规避护理人员感染的重要方法。

    作者:王贞菊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PBL教学在骨科临床课教学的应用

    目的 PBL教学在骨科临床课教学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6月在我院实习的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员,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以传统的讲授加上多媒体,试验组以传统的讲授加上多媒体再加上病例式PBL教学。采用理论考试成绩、学生课程评价表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试验组平均分为(86.0依5.9)分,对照组为(78.2依5.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病例分析题统计结果院试验组平均分为(17.40依2.4)分,对照组为(12.9依3.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0.05);试验组在理论联系实际性,知识获得性,临床思维能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各方面试验组比对照组分值明显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BL教学摸索阶段应结合传统教学模式,大程度的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张云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支气管扩张症的治疗进展

    支气管扩张症,简称支扩,多见于儿童和青年,大多继发于急、慢性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阻塞后,反复发生支气管炎症、致使支气管壁结构破坏,引起支气管异常和持久性扩张。临床表现主要为慢性咳嗽、咳大量脓痰和(或)反复咯血[1]。随着抗生素及百日咳、麻疹等疫苗的广泛应用,支扩的发病率在逐渐下降。支气管扩张的病因为支气管肺组织感染与支气管阻塞相互促进,形成恶性循环。不同病因所致支气管及其周围组织发生慢性炎症,中性粒细胞产生的自由基及炎性因子和弹性蛋白酶,使管壁弹力纤维、平滑肌和软骨受到破坏,管壁变形和扩张,而炎症致支气管黏膜肿胀,黏液分泌增多,加重支气管堵塞,另外扩张的支气管黏膜上的纤毛运动障碍,使分泌的黏液不能排出体外,加重局部的感染,这样有利于更多的细菌滋生,使感染更加严重,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治疗应从支气管扩张发生发展的各个环节着手,取得了可喜进展,现综述如下。

    作者:汤建华;项保利;项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散光的治疗进展

    散光(astigmatism)是眼屈光系统的角膜和晶状体各屈光面中,互相呈直角的主要径线弯曲度不同,光线进入眼内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焦点,而在空间形成互相垂直的二条焦线。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近视患病率已从全球的第4位跃居到第2位。本文就治疗散光的方法做一简要的综述。

    作者:杜娟娟;吴西西;刘洪斌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胃癌环境流行病学研究现状及进展

    胃癌是全球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世界癌症中居第四位,死亡率居第二位,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2008年全世界的胃癌新发病例约989600人,其中超过70%的新发病例来自发展中国家[1]。国内研究显示,我国胃癌发病率居我国恶性肿瘤第二位,死亡率居我国恶性肿瘤第三位。因此了解与胃癌相关的风险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胃癌的发病机制。

    作者:吴俊麒(综述);燕速(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致泻性大肠杆菌的流行特征及耐药现状研究

    致泻性大肠杆菌(DEC)为常见的一种细菌性腹泻病原菌,主要包括肠聚集性大肠杆菌(EAEC)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产肠毒素型大肠杆菌(ETEC)、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还有近期研究发现的肠产志贺样毒素、侵袭力较强的大肠杆菌(ESIES)。以婴幼儿中发生DEC感染率较高。近年来,在成人人群中的腹泻患者DEC检出率有所增高,成为部分地区细菌性腹泻的主要致病菌,治疗难度较大,耐药情况较为严重,临床上受到高度的重视与关注。

    作者:文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研究

    近几年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多,为了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分析探究,相关研究人员查阅了近几年来许多家医院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治疗的一些成果资料。在临床上,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根据将疾病的判断与辩证的观点相结合在一起的方法,将对疾病进行整体治疗作为指导的关键所在,运用了不同种类的方法对疾病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但在其治疗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待解决的问题,值得广泛关注。本文首先介绍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致病因素以及临床表现,其次介绍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用药以及治疗的优点,后表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问题及展望。

    作者:周巍;佟晓琳;嘉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神经内科老年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老年患者的临床特点,针对性的改进护理方法,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选取患者400例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400例为观察组行针对性护理,对比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并发率、死亡率、瘫痪率分别为21.00%、5.25%和10.25%,优于对照组的28.25%、8.50%和23.25%,护理差错率、投诉率、意外事故率分别为0.25%、0.00%和1.25%,优于对照组的3.00%、1.25%和5.75%,住院时间、基护次数、患者满意度分别为(15.30依3.15)d、(94.75依28.36)次/人、(93.28依20.03)分优于对照组(18.31依5.23)d、(73.16依26.19)次/人、(81.40依21.4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约0.05)。结论于神经内科行老年病临床特点针对性护理,可有效抑制并发,控制风险,促进患者转归。

    作者:秦少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浅谈老年患者的护理危机及防范

    目的探讨老年病的护理危机,总结防范应对措施。方法据医院开展老年病护理危机防范工作前后选取老年患者1035例为对照组,974例为实验组,对比护理效用、安全事故发生等指标。结果实验组住院时间、并发例次分别为(14.45依6.1)d、(1.03依0.81)例次低于对照组(16.51依4.20)d、(1.41依0.55)例次,实验组安全事故发生率、死亡率、医患纠纷发生率分别为1.23%、1.54%和1.75%,低于对照组8.70%、2.80%和3.67%,差异显著(约0.05)。结论医院开展老年患者护理管理,成立护理危机应对小组,有效的抑制了安全事故的发生,抑制并发,减少医患纠纷。

    作者:张利萍;张利珍;黄丽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气管插管全麻术后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全麻术后患者在麻醉复苏的护理需求。方法对我科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20例气管插管全麻患者术后在麻醉恢复室的情况进行观察总结,针对患者情况给予相应的护理,以帮助患者在恢复室的平稳过渡。结果本组患者120例经过治疗与有效地护理119例痊愈。结论针对患者情况预见性地给予相应的预防处理措施,可较好地预防或减轻麻醉恢复期间相应的并发症。

    作者:罗明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105例食道癌根治术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食道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对58例食道癌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105例患者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15~28d,发生吻合口瘘2例,切口感染3例,肺不张伴肺部感染3例,无其他并发症。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手段。

    作者:付欢欢;红英;陈辉;张武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额叶辅助感觉运动区癫痫1例脑电图分析及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额叶辅助感觉运动区癫痫的临床特点、脑电图分析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经临床确诊额叶辅助感觉运动区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主要临床特征为反复发作性四肢过度自动症、意识障碍;视频脑电图( VEEG)监测发作过程,脑电图显示有痫样放电;通过给予口服拉莫三嗪治疗能有效控制癫痫发作。结论额叶癫痫表现多样,容易误诊,结合视频脑电图检查有助于提高对额叶癫痫的诊断,拉莫三嗪对控制额叶辅助感觉运动区癫痫发作有一定疗效。

    作者:李晓泉;曾国勇;黄静茹;曾祥俊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的困难分析及对策研究

    目的观察手术室感染控制的困难,探讨其对策,解决手术室医院感染存在的问题,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和水平。方法阅读相关文献,罗列手术室感染管理在日常工作中的难点,对各项感染措施以及各项制度的执行等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有效控制了手术室医院感染局势,避免了手术室医院感染现象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结论控制手术室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是有效采取手术室消毒隔离措施。

    作者:冯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营养支持治疗的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营养支持治疗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COPD患者50例,参照营养不良评估标准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符合营养不良者,在实施营养支持治疗时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结果50例实施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通过心理护理、肠外营养、肠内营养治疗的护理,49例患者好转或治愈出院。结论营养支持的治疗护理简便安全,对COPD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李连萍;张艳锟;王燕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