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玉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的方法、效果及手术配合的技巧。方法回顾总结全麻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手术,术前、术中配合过程。结果55例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1例并发症发生,患者及家属均对手术及手术室护理满意。结论手术室护士对手术前物品设备准备充分,术中配合娴熟,熟练掌握特殊仪器设备及器械的使用方法。
作者:陈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健康是生命的本钱,如今人们越来越关注身体健康问题,对医疗服务需求也越来越高,而社区医疗服务不仅能降低人们的看病成本,还能优化医疗配置节省卫生资源,使民众能就近、及时地获得医疗服务。超声影像诊断是计生服务中心为社区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临床治疗、手术方式的选择、术后随访、疗效评价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诊断质量对医疗质量有很大的影响。计生服务中心担负着为社区群众提供医疗服务的重要职责,超声影像室应为提高社区计生工作及群众的健康水平做出贡献。
作者:王爱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调查我院肿瘤病房一起嗜麦芽寡养食单胞菌引起的血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暴发的原因,为预防和控制感染提供依据[1]。方法我科于2012年7月~2013年11月有1例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发生CRBSI,立即采取措施,并拔出PICC导管。结果并经抗感染治疗后症状好转。 PICC导管并予送检导管末端化验,结果示嗜麦芽寡养食单胞菌。结论院在临床护理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严格操作规程,才能有效控制和预防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拔出导管后症状好转就该提高警惕CRBSI发生,及早作相关检查,得出诊断,就可以避免CRBSI案例发生。
作者:李张;李满娥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产科护理实习是护理教育中后的临床教学阶段,是护理技能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医学教育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带教管理模式已经不太适应现阶段临床教学的发展,针对护理实习生在临床实习时出现的问题,如何提高护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使其具备进一步发展的潜力,提出和采取相应的带教对策,取得良好的带教和实习效果。
作者:江丽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在现代医学认为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不完全可逆并呈进行性发展的慢性呼吸系统炎症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气道重塑和气流阻塞为主要特征,气道重塑是发生气流阻塞的主要病理基础,在COPD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有重要地位。在气道重塑的过程当中有许多的细胞因子的参与与作用。本文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在气道重塑的作用和在COPD气道重塑中的取得的研究进展进行论述。
作者:潘晶晶;嘉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大量失血可引起失血性休克,临床上外伤引起的失血多见于大血管破裂、四肢骨折、肝脾破裂等。休克的发生与失血量和失血速度相关,患者在快速、大量失血超过总血量的20%~40豫时,得不到及时补充的情况下发生失血性休克;失血超过全身总血量的50%可导致死亡。失血性休克在临床抢救过程中,护理人员早期观察、详细了解患者症状配合治疗施护,对患者生命转归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将在失血性休克护理工作中的几点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胡雪伟;黄隆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s complicating pregnancy)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以及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发病率为5%~12%[1]。近年来调查发现,我国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病孕周提前,重度妊娠高血压疾病的患病率有升高趋势,而乡村人口的比例升高,严重患者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可发生抽搐、昏迷、脑出血、心肾衰竭、胎盘早剥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2],严重影响母婴健康。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造成的孕产妇死亡率为412/10万,占死亡总数的9.3%,位居孕产妇死亡原因的第二位[2]。虽然国内外对本病已进行大量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但到目前为止,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明确,但引起妊娠高血压疾病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3]。针对本病的危险因素及病因,做好孕期保健工作,积极预防,早诊断,早治疗,才能有效预防本病的发生,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这对促进母婴健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危险因素与病因、预防和治疗综述如下。
作者:黄凤暖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在常规护理质量管理中引入精细化管理理念,强化和提升新上岗护士综合职业能力。方法分析新上岗护士的护理风险因素,制定新上岗护士精细化管理方案应用到各个护理工作环节,执行科学的规范化管理,并实施监测反馈效果。结果采集2008年6月~2012年10月共计38人次新上岗护士理论考试、实践考试、问卷调查及群众满意度调查等数据,各项成绩指标均达到了规定要求。结论通过精细化质量管理的引入实践,为新上岗护士树立了爱岗敬业的思想,使短时间内快速适应和胜任新的工作岗位,强化了礼仪和安全意识,终提高了我院整体护理质量。
作者:沈秀娟;韩丽安;郑文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营养支持治疗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COPD患者50例,参照营养不良评估标准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符合营养不良者,在实施营养支持治疗时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结果50例实施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通过心理护理、肠外营养、肠内营养治疗的护理,49例患者好转或治愈出院。结论营养支持的治疗护理简便安全,对COPD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李连萍;张艳锟;王燕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 disease,HSCR)是一种先天性神经嵴细胞源性疾病和多基因遗传病,特征是下消化道缺少神经节细胞发育。神经节细胞缺乏症归因于肠神经系统(enteric nervous system,ENS )紊乱,因此在胚胎发育时下消化道无神经节细胞分布。该病的发病率有显著的种族差异,亚洲人高。HSCR具有复杂的遗传模式,表现为低的,性别依赖的外显率和无神经节细胞段长度的变异性。HSCR是多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现就目前国内外对HSCR相关致病基因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彭微(综述);李树根(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就剖宫产率增高的原因及护理对策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12月所进行的1486例分娩手术,产妇年龄18~30岁,平均年龄23.9岁,同时在分娩期间对其进行人性化护理。结果本组共行686例自然分娩,800例剖宫产术,剖宫产术占到了53.83%,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剖宫产术目标值<15%相差甚远,且剖宫产率较我院前几年情况来看,有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结论剖宫产率不断增高的主要原因来自于非医学因素影响,孕妇对自然分娩的恐惧、医源性因素、产妇对剖宫产的信任是剖宫产的主要原因。人性化护理可以大幅度减少服务经费,使得护理、诊疗有序,也能够让患者获得较佳的医疗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陈生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将76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入院时和手术前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表明,治疗组患者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眼压下降时间比对照组提前,住院时间相比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极易产生诸多负面心理状态,临床给予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以有效促进治疗进程,加快康复,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吴美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实施健康教育与慢性病管理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社区中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中抽取1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对所选对象开展健康教育及慢性病管理护理,观察并对比实施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及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的变化。结果经过相关干预后,120例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实施干预前,且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较实施干预前明显提高。结论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和慢性病管理护理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高血压控制程度和认知水平,值得进一步普及和推广。
作者:刘喜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术后尿潴留是指膀胱内充满尿液但不能自行排出的症状,是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如手术后8h内患者不能排尿而膀胱尿量大于600ml,或者患者不能自行有效排空膀胱而残余尿量大于100ml ,即诊断为术后尿潴留研究发现39%的术后患者不能自行排尿,手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0%~44%。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术后尿潴留进行大量的研究,现就发生术后尿潴留的危险因素、预防及护理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葛群;马登越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它具有解除疼痛、纠正畸形、恢复功能的效果。使患者重获髋关节生理功能,达到稳定无痛、腰体等长的疗效,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术后疗效肯定,得到患者好评。我院于2012年1月~6月共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25例,在实践中笔者体会到术后患者的护理观察与指导在临床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罗义萍;刘燕南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提高普外科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2012年1月~12月对普外科实施常规性护理,2013年1月~12月对骨科实施预见性护理,对比分析实施预见性护理前后的普外科护理质量。结果与实施前相比,实施后实施后护理人员主动服务意识、工作责任心、风险管理能力、与医生配合度、与患者沟通能力等护理质量评分均得到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提高普外科护理人员护理责任心,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意外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医生及患者满意度。
作者:张小辉;罗芳;陈慧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和安全教育不仅是为了保护劳动者,也是我国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劳动者职业健康和职业安全意识薄弱,劳动者应了解职业健康的重要性,并了解职业健康与安全得基本知识理解其重要性。通过系统专业的职业健康与安全培训,让劳动者掌握职业防护相关知识和方法,降低职业危害的发生率。
作者:杨玲;王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胆结石患者行胆囊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采用数字表法将60例胆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有效的优质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52.24依4.65)min、术中出血量(179.42依42.26)ml、术后排气时间(2.09依0.66)d、住院时间(6.92依3.13)d、术后并发症(6.6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满意度(100%)明显高于对照组(<0.05、0.01)。结论对于行胆囊切除术的胆结石患者,围手术期给予有效的优质护理对于患者健康观念的建立、对手术的依从性、疾病的康复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菊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1肿瘤标志物的概念肿瘤标志物(TM)仅存在于胚胎组织中,或在肿瘤组织中的含量大大超过在正常组织里的含量,它是肿瘤细胞本身所产生的或者是由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的,是反映肿瘤性质的生物类物质[1]。患者的各组织中都可能存在肿瘤标志物,测定肿瘤标志物对肿瘤的辅助治疗及预后评价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何向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老年病的护理危机,总结防范应对措施。方法据医院开展老年病护理危机防范工作前后选取老年患者1035例为对照组,974例为实验组,对比护理效用、安全事故发生等指标。结果实验组住院时间、并发例次分别为(14.45依6.1)d、(1.03依0.81)例次低于对照组(16.51依4.20)d、(1.41依0.55)例次,实验组安全事故发生率、死亡率、医患纠纷发生率分别为1.23%、1.54%和1.75%,低于对照组8.70%、2.80%和3.67%,差异显著(约0.05)。结论医院开展老年患者护理管理,成立护理危机应对小组,有效的抑制了安全事故的发生,抑制并发,减少医患纠纷。
作者:张利萍;张利珍;黄丽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