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生梅
静脉输液是临床一项专业技术,利用大气压、液体挤压原理将药物摄入人体,从而达到治疗效果。然而药物外渗于血管周围组织,则会引起不良后果发生,轻则疼痛、肿胀,重则组织坏死,功能障碍受损。近年来为防治外周静脉输液外渗致肿胀,学者们纷纷进行了研究,其中应用外敷对其进行治疗,效果非常显著。本文就外敷治疗外周静脉输液外渗致肿胀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作者:黄钟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全麻术后患者在麻醉复苏的护理需求。方法对我科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20例气管插管全麻患者术后在麻醉恢复室的情况进行观察总结,针对患者情况给予相应的护理,以帮助患者在恢复室的平稳过渡。结果本组患者120例经过治疗与有效地护理119例痊愈。结论针对患者情况预见性地给予相应的预防处理措施,可较好地预防或减轻麻醉恢复期间相应的并发症。
作者:罗明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健康是生命的本钱,如今人们越来越关注身体健康问题,对医疗服务需求也越来越高,而社区医疗服务不仅能降低人们的看病成本,还能优化医疗配置节省卫生资源,使民众能就近、及时地获得医疗服务。超声影像诊断是计生服务中心为社区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临床治疗、手术方式的选择、术后随访、疗效评价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诊断质量对医疗质量有很大的影响。计生服务中心担负着为社区群众提供医疗服务的重要职责,超声影像室应为提高社区计生工作及群众的健康水平做出贡献。
作者:王爱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不断进步,脂肪肝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脂肪肝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流行病种之一。脂肪肝是由多种疾病和病因引起的肝脏脂肪变性,当肝脏对脂肪合成能力增加和(或)转运入血的能力下降时,脂类物质(主要为三酰甘油)在肝内蓄积过多,超过肝脏重量的5%,或组织学上50%以上的肝实质脂肪化时,即为脂肪肝[1]。我国脂肪肝的发病率已占平均人口的10%。因此,脂肪肝的防治对阻止慢性肝病进展和改善预后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白静;张子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近年来,国内医学职业专科学校医药营销专业正逐步建设和发展。在巨大的机遇和挑战面前,探讨如何进一步创新医药营销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以便满足市场及企业对医药营销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则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齐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产科护理实习是护理教育中后的临床教学阶段,是护理技能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医学教育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带教管理模式已经不太适应现阶段临床教学的发展,针对护理实习生在临床实习时出现的问题,如何提高护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使其具备进一步发展的潜力,提出和采取相应的带教对策,取得良好的带教和实习效果。
作者:江丽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了解本科护生实习前的专业自我概念水平并探讨培养积极专业自我该概念的方。方法采用护理专业自我概念量表对实习前83名护理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护生专业自我概念总分(85.61依10.02)分,均分(2.85依0.33)分,各因子均分均大于2.5,具有积极的专业态度。结论实习前本科护生具有积极的专业态度;教师应该加强专业自我概念的培养,使护生具有稳定的专业态度,成为合格的护理人才。
作者:饶玉霞;叶蕾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通过针对20例胃癌术后患者护理的回顾性记忆,对胃癌患者术后的护理措施及出院后的健康指导进行综述。
作者:郭璟;徐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它具有解除疼痛、纠正畸形、恢复功能的效果。使患者重获髋关节生理功能,达到稳定无痛、腰体等长的疗效,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术后疗效肯定,得到患者好评。我院于2012年1月~6月共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25例,在实践中笔者体会到术后患者的护理观察与指导在临床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罗义萍;刘燕南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法在脊柱结核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42例脊柱结核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骨科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法。观察两组患者双下肢感觉、运动度、肌力、肢体周径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平均住院时间(12.3依1.35、14.5依1.65)明显低于对照组;肢体周径明显(35.9依5.68)cm、术后1年观察组评分(89.5依12.4)明显高于对照组(<0.05、0.01)。结论综合护理法应用于脊柱结核手术患者,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彭凤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82例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单数)和对照组(双数)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生活能力评分(95.25依4.74)分、满意度(9.73依0.6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60依10)明显短于对照组;运动(71.8依4.5)、痛觉(76.8依3.4)、触觉(86.5依4.9)明显高于对照组(约0.05)。结论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促进各项功能恢复,并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曹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婴幼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抢救和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自2010年~2013年我科收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5例患儿立即组织抢救,快速补充血容量,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失衡,在严密监测下有计划降低血糖,控制感染治疗,同时配合综合护理。结果5例患儿均好转出院。结论及时有效的抢救和护理措施是挽救患儿生命,早期诊断、正确治疗和护理对降低病死率至关重要,才能提高生存质量的关键。
作者:高琴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椎管内腰硬联合麻醉(CSEA)在腹部手术中效果观察及护理配合。方法对CSEA麻醉的中上腹部手术的患者82例进行护理观察。结果 CSEA在腹部手术中麻醉效果得到改善、术后并发症少,提高术后镇痛效果,便于术后护理,费用低等优点。结论充分地了解麻醉操作程序、麻醉药理及手术对患者产生的影响是麻醉护理配合的重要内容。
作者:魏蓝;肖石;田瑶瑶;张文凤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心源性脑栓塞起病急骤,其脑梗死面积较大,神经功能损害通常较重,治疗较棘手,预后较差。虽然心源性脑栓塞具有较强的可预防性,然而一旦发病,其预后效果往往较差,所以通过对心源性脑栓塞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辅助检查、临床治疗与预后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早期诊断心源性脑栓塞,并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为提高心源性脑栓塞患者的临床诊断率和治疗效果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高艳玲;赵世刚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方法对51例颅脑外伤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亚低温治疗。结果51例患者在亚低温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早期即得到及时控制,未发生冻伤,压疮。结论有效的亚低温治疗,严密的观察和精心的护理,是达到预期疗效,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保证,是患者恢复健康的关键。
作者:冯素雪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究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对64例婴幼儿腹泻的临床护理。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9月前来儿科就诊的64例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选用随机分组的形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的患儿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的患儿应用中、西医联合护理,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护理后,观察组患儿护理有效率和家长满意率分别为93.75%、96.87%。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和家长的满意率分别为84.37%、87.7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0.05)。结论对腹泻患儿进行合理的中、西医联合护理治疗,两者各取所需,保证患儿肠胃功能的恢复,加快整体治疗时间,减少医疗费用,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
作者:李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尿路感染情况,探讨治疗和预防护理对策以降低尿路感染率,提高透析治疗效果。方法收集血液透析患者489例资料,分析其中尿路感染患者的感染表现、感染因素、病原菌种类,实施相应的预防、治疗、护理。结果血液透析患者489例,发生尿路感染者34例,占6.95%。病原菌依次为常见的是大肠杆菌18例(52.9%),金黄色葡萄球菌6例(17.7%),鲍曼杆菌5例(14.7%),不动铜绿假单胞菌3例(8.8%),其它2例(5.9%)。结论预防血液透析患者尿路感染要采取积极护理措施,控制感染源,强化无菌操作,改善营养以提高免疫力,感染后选择有效抗生素治疗以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死亡率。
作者:罗诗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乳腺增生患者心理健康状态的影响。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取心理干预配合物理因子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物理因子治疗。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疗效及躯体化症状和心理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干预配合物理因子可以改善乳腺增生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王敬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对阿坝州壤塘县检验现状的调查,为建立壤塘县检验中心的可行性提供依据,从而提高壤塘县检验流程的标准化及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方法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壤塘县县城医疗机构及其十一个乡卫生院检验医疗资源的现状,提出建立壤塘县检验中心的决策方案及具体实施细则。结果检验中心成立后,检测标本量增大,仪器运行成本降低,可开展的项目增多。结论在壤塘县现有检验条件下,整合并大程度地发挥现有人才、设备、房屋等资源的作用,使检验科向规模化、集约化、自动化、标准化发展,在资金投入不多的情况下,可有效提高检验质量,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更好地为藏牧民服务。
作者:杨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医疗、教学和科研是大学附属医院的三项中心任务。其中,医学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充分发挥医学生的潜能。在21世纪医学教育模式中,教育工作者充分发挥好教师在素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将有益于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对学生今后成为一名优秀医生的培养至关重要。本文结合附属医院学生教学工作情况,从教师人格魅力、教育观念、德育教育、第二课堂设置等4个方面进行讨论,探讨在大学附属医院的医学素质教育中临床教师的主导作用。
作者:张梦;张静;高源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