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前列腺增生症电气化手术的护理干预

王爱云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症, 电气化手术, 护理
摘要:目的:分析47例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行电气化术常见的护理问题,并总结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9年1月行电气化手术47例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对患者进行评估和评价。结果本组47例中有21例有膀胱促进症状,占45%;术后失禁12例,占26%;勃起功能障碍8例,占17%;逆行射精6例,占13%。除2例患者术后并发出血再次手术止血外,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根据患者围手术期常见问题,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整体性护理对促进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术后康复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做好整体护理工作,就能够为患者减少各并发症,减少痛苦,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他们早日康复。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康复新液治疗小儿口腔溃疡148例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康复新液治疗儿童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在昆明市官渡区妇幼保健中心就诊符合条件的患儿148例,随机分成两组各74例,试验组采用康复新液治疗,对照组采用碘甘油治疗,疗程5 d,观察两组的疗效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6%,对照组62.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康复新液治疗儿童口腔溃疡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罗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浅谈高危孕产妇管理体会

    目的:为了进一步加强高危孕产妇管理,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总结分析近3年来对我院高危孕产妇管理。结论高危孕产妇的规范化管理对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黄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急性左心衰患者120例院前急救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和分析120例急性左心衰患者的院前急救特点。方法对我院在2011年2月~2013年11月自行住院的120例急性左心衰患者(对照组)和出车接诊抢救的120例急性左心衰(试验组)的临床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试验组治疗时间(45.2±12.9)min明显低于对照组(60.2±13.7)min)(P<0.05);此外,试验组发生并发症几率和死亡几率以及平均住院时间为12.5%(15/120)、2.5%(3/120)、(10.5±1.5)d明显低于对照组54.2%(65/120)、8.3%(10/120)、(22.3±3.6)d,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高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降低死亡的关键是加强对一些重点人群健康教育、保证绿色通道的完善、实行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和院内院外急救的网络对接。

    作者:熊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多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胰腺癌的诊断和胰周血管侵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胰腺癌诊断和正确评估胰腺周围血管侵犯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例胰腺癌患者行8排16层螺旋 CT双期增强扫描,扫描延迟时间分别为30s和65s,对比剂用量100ml,注射速度3ml/s。观察并比较正常胰腺与肿瘤在两期增强中的对比情况,以及胰腺周围血管的受侵情况。根据胰周血管CT征象对肿瘤可切除性进行评价,并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肿瘤胰腺明显对比在胰腺期明显优于门脉期(19/20,5/20,P<0.01)。胰腺期扫描能清晰显示胰周血管,其中胰周血管中断5例,包绕4例,部分包绕2例。20例肿瘤患者中,术前认为可以切除9例,术中切除8例。结论多排螺旋CT胰腺期增强扫描比门脉期增强扫描更清晰地显示胰腺癌,有利于胰腺癌周围血管侵犯和可切除性的临床评估。

    作者:黎孝勇;费红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目的:筛选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膜腔镜手术患者350例,年龄≥18岁,ASA分级1级或Ⅱ级,手术类型为普外科或妇科腹腔镜手术。根据患者术毕或术后第1w是否发生,将其分为血栓组和非血栓组。记录患者年龄、体重指数、性别、合并疾病、手术体位、气腹针穿刺次数、手术时间、气腹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的危险因素。结果350例患者中8例因手术原因中转开腹手术,术后13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2%。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4 h、气腹压≥20mmHg、头高脚低位为腔镜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手术时间≥4 h、气腹压≥20mmHg、头高脚低位为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作者:马红滔;常晓健;赵相军;梁思重;张良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肝内胆管黏液性肿瘤(MPIBT)的临床特点、诊断及不同术式的疗效研究

    目的:分析探讨肝内胆管粘液性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方式,评价肝内胆管粘液性肿瘤不同术式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05年9月~2013年6月收治的5例肝内胆管粘液性肿瘤行手术治疗,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例既往有胆囊切除史行再次手术的患者,行左半肝根治性切除;2例左肝出现不规则形状软组织密度的囊性病灶,病理组织学诊断为左肝管黏液性囊腺瘤的患者中,1例行左肝叶切除,1例行囊肿部位切除加内壁毁损术;1例表现为胆总管扩张的患者行囊肿加周围组织切除;1例行右肝叶切除术。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检查显示,1例为左肝胆管高分化黏液性囊腺肿瘤,1例左肝囊腺瘤,1例左肝粘液性囊腺瘤,1例表现为胆总管扩张;1例为肝右叶囊腺瘤。仅有1例与手术前的诊断一致,误诊率为80%,术后进行为期2~120个月随访,对术后复发患者进行再次根除性手术,长无瘤存活时间为5年。结论诊断医师对少见病的学习和认知,减少误诊,术中对病变部位有清晰的把握以采取佳术式是根除肝内胆管粘液性肿瘤的关键。

    作者:宋鹏;袁伟;马松;石学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院内感染新生儿败血症的原因分析与护理体会

    目的:通过对院内感染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原因分析,采取积极的临床护理,消除患儿的临床症状,减轻其病痛,以达到尽快恢复健康的目的。方法采取的常规护理方法,主要有维持正常体温的护理,保护性隔离,保证营养供给,清除局部病灶的护理。在对新生儿家长的心理护理方面,为了能使对新生儿的救助能够顺利的开展,在对患儿治疗的同时,必须去除患儿父母的恐惧心理,使其能够积极的配合医护人员对新生儿的救治。结果经过1~2w的精心护理,除病情特别严重的患儿外,90例院内感染新生儿败血症的患儿均健康出院,治疗的效果和护理方法,患儿家属均感到满意。结论对院内感染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进行早期的常规护理,以及对其父母进行心理护理显得非常有必要,以便让父母对其患儿病症能够能有正确的认识,对院内感染新生儿败血症的实事能够坦然面对,这对院内感染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恢复显得极其重要。

    作者:刘小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对急诊外伤患者开展循环护理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讨论在急诊外伤中应用循环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2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急诊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干预的不同方法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其中对照组患者40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60例给予循环护理。结果在急诊外伤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对急诊护士的理解程度级对急诊外伤问题的判别能力方面,干预组明显好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质量满意程度87.5%,干预组护理质量满意程度98.3%,相比较干预组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外伤患者采用循环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护理的质量,具有应用价值。

    作者:周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产时标准输注法应用缩宫素2289例分析

    目的:探讨产时应用缩宫素标准输注法催产在预防母婴并发症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比较法,对两组不同输注法进行观察,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结果此输注法可明显降低母婴并发症。增加起始浓度,缩短给药间隔时间,只能增加子宫过度刺激的发生和剖宫产率(P<0.01),而不能缩短产程。用0.9%氯化钠溶液替代5%的葡萄糖溶液,可有效地预防胎儿窘迫、低钠血症和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P<0.01)。结论缩宫素标准输注法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有效降低母婴并发症和剖宫产率。

    作者:王树东;张秋菊;唐瑞金;李云香;张中云;赵金云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1例溺水并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急救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有效抢救溺水并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ASOPP)的方法。方法尽早复温,积极彻底洗胃,合理、有效地应用解毒剂及复能剂,及时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防治并发症,同时进行密切观察与护理。结果该例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由家人接回当地医院治疗。结论系统的内科治疗可提高溺水并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严密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心理护理更为重要。

    作者:刘青竹;黄雪诚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卡介菌多糖核酸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进展

    卡介菌多糖核酸具有提高细胞免疫功能、调节体液免疫水平的作用。临床应用广泛,可用于过敏性疾病、病毒感染性疾病等多种免疫功能失调疾病的治疗。本文就卡介菌多糖核酸的药理作用及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谢乃集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探讨在牙槽突裂植骨修复术中护理因素对植骨效果的影响

    目的:观察护士对于患者进行牙槽突裂植骨修复术后的护理工作,其中护理因素对于植骨效果所产生的影响来进行探讨。方法将78例进行该修复术的患者根据患者的满意度分三组,一组二组和三组,每组的患者为26例,根据患者的满意度进行分组,记录恢复率。结果在进行三组的对比之后,研究发现,在护士的精心照料下,三组的患者对于手术的恢复率高于二组,二组患者对于手术的满意程度高于一组,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科学的护理工作,直接决定了患者对于手术的满意,对于植骨效果也有好影响。

    作者:陈玉华;汪德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浅析护士心理健康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护理事业也在不断提高。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大都是一些高危儿。作为一名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护士,承受了巨大的工作压力,面对重症监护室的患儿,心理健康对护士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如何把健康带给新生儿是医护人员必须考虑的。根据护士的自身情况采取有效措施,使护士的心理得到改善,提升我科的护理质量。本文将针对护士的心理健康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护理工作重要性进行研究。

    作者:周金慧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线粒体、Mfn2与肿瘤及细胞周期关系的研究

    线粒体是真核细胞中的一类重要细胞器,除了作为能量产生的场所外,还参与包括肿瘤等多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线粒体融合蛋白2是定位于线粒体外膜并参与线粒体功能调节的一类高度保守的蛋白质。近年来对线粒体及相关因子的研究越来越成为学术界的热点话题。

    作者:董文岳;张景华;李玉凤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晚期食管鳞癌患者放化疗中Hb动态变化与预后关系

    目的:探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放化疗中Hb动态变化与预后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聊城市人民医院2008年1月~2011年8月收治的、经病理和/或细胞学确诊的86例初治晚期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患者均接受放化疗联合或单纯化疗治疗,分为血红蛋白下降显著组(≥2.5g)35例和血红蛋白无或轻度下降组(0~2.5g)51例。对可能影响生存因素的比较采用 log-rank 检验,死亡相对风险的比较采用 Cox 比例风险模型进行计算。结果全组中位生存时间10.5个月。血红蛋白下降显著组中位生存期(8个月)明显短于血红蛋白无或轻度下降组(21个月)(P<0.05)。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BMI、治疗过程中血红蛋白水平变化以及治疗手段与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表明,BMI、治疗手段、疗中血红蛋白水平是影响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均<0.05)。结论疗中血红蛋白水平变化与预后有相关性,对于评估预后或指导临床治疗等方面可能是一种很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作者:韩慧;狄曼曼;曹芳丽;王彦文;王宝中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排痰次数与疗效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排痰次数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8~2010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144例,根据机械振荡排痰的次数不同分为A、B两组,并比较出入院前后血气分析结果。结果2次排痰组的动脉氧分压升高程度明显低于3次排痰组,而2次排痰组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降低程度低于3次排痰组。结论提高排痰次数及时间点的选择可增强疗效,使患者受益。

    作者:柴恭敬;程义局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精细化护理在妇产科肥胖患者围术期护理中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精细化护理对妇产科肥胖患者的影响,探讨精细化护理的医学价值。方法随机将90例妇产科肥胖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45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使用一般护理,实验组使用精细化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①实验组切口愈合时间、疼痛评分及焦虑评分分别为(4.99±1.02)d、(1.78±0.97)分、(39.78±9.22)分,对照组对应为(6.71±1.13)d、(3.21±0.44)分、(45.18±8.39)分,实验组观察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②并发症:实验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明显(5例VS7例,P<0.05)。结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手术后切口愈合快,疼痛感轻,焦虑程度低,并发症发生情况少,使用精细化护理对妇产科肥胖患者的效果较好,可以降低并发症,提高患者舒适度。

    作者:董成惠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的研究进展

    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常常使治疗中断或方案更改,导致疗效降低和耐药等,直接影响结核病后的治疗和控制效果。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涉及肝、肾、皮肤、胃肠道、血液及神经系统等,其中药物性肝损害(drug-induccd liver injury,DILI)为常见,严重者可致肝坏死甚至危及生命,是历来关注的焦点[1]。如何减轻或避免肝损害,使抗结核治疗顺利进行,是非常关键的。本文就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概况、发病机制、影响因素、处置等问题进行综述,旨在提高对该问题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作者:杨伟荣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全白甲

    甲包括指甲和趾甲,属于皮肤的附属器,是覆盖在指(趾)末端伸侧的坚硬角质。甲的外露部分称为甲板,为甲的主要组成部分,呈外凸的长方形。正常的甲板为粉红色、有光泽,除了保护其下的皮肤不受外伤外,还起到美观、帮助手指完成精细动作的作用。甲板的颜色变化,常见的有白色、黑色、褐色、黄色、红色、蓝色、绿色、灰色等,这些颜色变化与遗传、疾病、环境等因素有关。本文着重从全白甲方面叙述。

    作者:董慧民;季永智;宋洋;钟沿风;张亚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系统评价

    目的:观察和评价原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及有无不良反应。方法52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及感觉症状和总体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感觉症状及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有改善,与对照组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使用硫辛酸和疏血通治疗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效果较为理想,无不良反应。

    作者:徐艳春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