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华;汪德清
目的:探讨MRI在骨科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骨科在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6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应用MRI技术进行检查诊断,通过与膝关节镜诊断结果比较,评估MRI诊断膝关节损伤的特异度、灵敏度。结果经MRI检查,46例诊断为半月板损伤,经关节镜检查,44例诊断为半月板损伤,MRI的诊断灵敏度为95.7%,在MRI诊断为阴性的患者中,经关节镜诊断出4例为阳性,特异度为71.4%;经 MRI检查,27例诊断为交叉韧带损伤,经关节镜检查,23例诊断为交叉韧带损伤,MRI的诊断灵敏度为85.2%,在MRI诊断为阴性的患者中,经关节镜诊断出3例为阳性,特异度为81.1%。结论在骨科膝关节损伤的临床诊断中,MRI技术的诊断正确率较高,是较为理想的诊断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政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总结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LVKDB)患儿。回顾性分析3例(LVKDB)颅内出血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均为3个月以下患儿,经治疗1例好转,死亡2例。
作者:蒲青;孜依丹;刘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提高对HIV/AIDS的认识,减少误诊、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以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肺部感染患者的诊治。结果按嗜酸性肺炎治疗痊愈,后再次反复,合并真菌感染,治疗好转出院2月后确诊艾滋病。结论对老年男性流动人群,如反复发生间质性肺炎伴嗜酸性细胞增高、伴结核、真菌感染者应主动筛查HIV,防止误诊、漏诊。
作者:刘宇;化莉;赵卫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麦默通真空微创旋切术用于乳腺肿块的微创治疗或活检的护理。方法对20例乳腺肿块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心理护理,专科护理、出院指导等护理措施。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实施手术,切口愈合良好,无疤痕。结论通过对患者实施术前、通过术前、术中、术后的相关专科护理,增加了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度及手术的依从性,有效规避了乳腺疾病患者的危害度。
作者:张运铃;张三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妇科急腹症的临床热点,探讨相应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采用回顾资料法,随机选择2009年1月~2012年就诊我院妇科治疗急腹症的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疾病的临床特点,对护理措施进行探讨。结果临床诊断中多的为出血性疾病,40例(占47.6%),其中异位妊娠29例(占34.5%),黄体破裂9例(占10.7%),子宫穿孔2例(占2.4%);其次为感染性疾病,35例占41.7%,其中急性盆腔炎26例(占30.95),盆腔囊肿6例(占7.14%),输卵管积脓或血性输卵管炎3例(占3.57%);肿瘤并发症10例(占11.90%),其他类4例(占76%)。84例中手术治疗68例(占80.96%),保守治疗16例(占19.04%),病死率为0。护理总有效率为97.6%(82/84)。结论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急救能降低妇科急腹症患者的病死率,适宜有效的护理能提高患者的治疗疗效,保证患者的早日康复。
作者:陈荣;黄丽葵;徐静;葛琪;胡结敏;薛伟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随着制药企业QC实验室自动化程度高,构造复杂的分析仪器应用日益增加,实验室设备及仪器的确认越来越重要。本文根据实践操作,对QC实验室仪器运行确认的对象、标准及项目的确定做总结,并以色谱类和光谱类仪器为例,分析介绍C类仪器的运行确认的方法和手段。
作者:王建纲;吴芳;郑忠祥;傅弋馨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老年住院患者对骨质疏松危险因素及其临床表现的认知程度,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对骨质疏松危险因素及其临床表现认知度增加,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方法选取某三级医院住院患者190例进行调查,年龄≥60岁,将患者基本信息、骨质疏松危险因素及骨质疏松主要临床表现共19项以问卷形式列出,在入院后第1d进行第1次调查,通过入院后进行骨质疏松专题讲座,2w后重复一次调查,总结老年患者对骨质疏松危险因素及临床表现的认知情况,及健康教育后认知的改善程度。结果健康教育前后老年患者对骨质疏松危险因素认知明显改善:年龄对骨质疏松影响:受教育前为40.3%(73例),受教育后59.7%(108例);吸烟、饮酒及咖啡其中一项或以上对骨质疏松影响:受教育前为34.8%(63例),受教育后56.4%(102例);体力活动对骨质疏松影响:受教育前为45.9%(83例),受教育后55.8%(101例);制动对骨质疏松影响:受教育前为37.6%(68例),受教育后51.4%(93例);缺钙对骨质疏松影响:受教育前为45.9%(83例),受教育后75.1%(136例);骨质疏松表现为疼痛:受教育前为37.6%(68例),受教育后52.5%(95例);骨质疏松表现为驼背、身材变矮等:受教育前为33.7%(61例),受教育后59.1%(107例);骨质疏松表现为骨折:受教育前为34.3%(62例),受教育后56.9%(103例)。结论住院老年患者对骨质疏松危险因素及临床表现认知程度不足,通过入院后的健康宣教,其认知度明显提高。可以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医疗费用支出。
作者:周素艳;姜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微创外科是21世纪外科的发展趋势,经多年发展,腔镜手术向普外科的各个领域渗透。本文就普外科的腹腔镜进展作一综述。1腹腔镜胃肠手术在胃癌诊治中的应用腹腔镜是近年开展的一项新技术,随着腹腔镜应用的日益增多,逐步成为胃肠外科的发展趋势[1]。腹腔镜超声内镜可以对患者进行术前检查以及对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分期,帮助手术决策制定和有利于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防止进行不必要的剖腹探查。日本胃癌学会颁布的2004年胃癌治疗指南推荐,腹腔镜胃切除术作为一种研究性治疗,应用于早期胃癌,如I a、I b或者Ⅱ期癌,疗效确切,而对于进展期胃癌,达到清扫D2、D3的要求。因为国内早期胃癌诊断率相对较低,进展期胃癌占有较大比重,所以主要是以腹腔镜下的D2、D1+d或+B淋巴清扫技术为主,其应用也逐渐得到普及。
作者:李鸿燕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我院358例子宫肌瘤患者3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完成的3种手术方式治疗子宫肌瘤共358例,分别是经腹、经阴道和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剜除术及次全子宫切除术,比较观察各组手术方式的手术效果。结果子宫肌瘤剜除术:经腹组手术时间(90.8±11.6)min,术中出血量(174.5±19.4)ml。经阴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小于经腹组(P=0.007,P=0.008)。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大于经腹组(P=0.02),术中出血量小于经腹组(P=0.004)。次全子宫切除术:经腹手术时间(96.2±11.5)min,术中出血量(381.5±26.9)ml。经阴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小于经腹组(P=0.009, P=0.015)。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大于经腹组(P=0.007),术中出血量小于经腹组(P=0.016)。结论子宫肌瘤的手术治疗应注意个体化,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合理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徐卫朵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不规范的标本采集过程对临床标本质量的影响,探讨如何提高临床标本质量,以确保检验结果真实可靠,利于临床医师合理选用抗生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集的2111例血液标本,1989例尿液标本,4002例痰液标本,1321例创伤组织标本,1315例脓肿标本,1418例生殖道的分泌物标本及826例粪便标本,统计标本合格率,并分析标本不合格的原因。结果12982例细菌标本,总合格率为92.82%,其中,创伤组织标本合格率高,为98.79%;其次为血液标本,生殖道的分泌物标本,脓肿标本,尿液标本及粪便标本;痰液标本合格率低,仅为83.66%(P<0.05)。无菌操作,采集部位,采集量,标本容器的正确选择,正确处理标本和及时送检是影响标本质量的重要因素。结论护理人员应重视标本采集过程,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标本采集,才能提高标本质量,提升检验结果准确性,利于临床医师合理选用抗生素。
作者:王宇超;姜红;李利军;张鲁磊;赵玉德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综合治疗模式已成为现代肿瘤治疗的基本模式,包括手术、放化疗,介入治疗,靶向治疗等,是综合各临床肿瘤学各亚专科发展的必然结果。而是肿瘤心理学(Psycho-Oncology)是肿瘤学、心理学及社会学相交叉的一门边缘学科,涉及到肿瘤的临床诊治、心理行为及社会因素等多个方面。起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经过近40年的发展,它已发展成一相对较独立的学科。主要目的在以下三个方面:运用到肿瘤临床治疗;肿瘤学教育;肿瘤医护人员培训,是的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的重要方面。
作者:程怀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为了探讨健康教育对新生儿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我院收集2008年~2010年在我科住院的430例新生儿母亲,其中正常顺产母亲256例,剖腹产母亲174例。对所有新生儿母亲进行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430例新生儿母亲中有306例自愿进行母乳喂养,其余124例中101例进行母乳喂养健康教育后在院内接受母乳喂养,16例在出院后在进行电话随访以及参加家长学校学习后接受母乳喂养,7例因为身体疾病和其他特殊原因没有母乳喂养。经过健康教育后母乳喂养成功率由原来的71.16%提高到98.37%。结论对新生儿母亲进行母乳喂养健康教育,可提高母乳喂养率。
作者:梅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异常时血涂片的重要性。方法 SYSMEX XT-1800i血细胞计数仪检测血小板异常结果(增高>500×109/L,减少<50×109/L),其中增高100例,减少150例,对血小板增高和减少的患者重新采血测试,并血涂片染色观察血小板形态及分布情况。结果100例血小板增高者,有30例血小板与仪器计数结果不相符,占30%。150例血小板减少者,其中20例血小板数与涂片明显不相符,占13%。可见血小板聚集成堆,大血小板,微小血小板等。结论当血细胞分析仪计数异常血小板结果时,必需要进行血涂片染色用显微镜进行人工复检。
作者:徐秀林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护理对策与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共收治的68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给予非手术治疗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腹胀消失时间、胃肠减压引流液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给予非手术治疗,并实施有效的护理,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李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对外科术后微量泵经静脉补钾的临床监测及护理进行分析,探讨循证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我院90例重症加强护理病房、普外科以及心脏外科患者术后进行微量泵经静脉补钾处理,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对照组中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而对观察组中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循证护理。对两组患者对于护理满意程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对于护理均较为满意,且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中的患者对于护理满意程度更高,(88.89%VS 97.78%,P<0.05)。结论对外科术后微量泵经静脉补钾的患者进行严密的临床监测及护理,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循证护理模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孙平惠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判断切口感染,比较切口感染组与无切口感染患者可能影响因素的差异,相关影响因素的选择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营养状态、骨折类型、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卧床时间等。结果500例患者中发生手术切口感染20例,感染率为4.0%。感染相关因素感染年龄(54.5±13.2)岁、BMI23.5±1.2、营养不良占33.4%、开放性骨折占73.6%、手术时间(12.3±4.2)h、卧床时间(14.2±3.2)d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大、BMI高、营养不良、开放性骨折、手术时间及卧床时间长,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加强病区管理,做好营养状况评估,加强BMI高患者切口管理,做好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后伤口观察与护理,严格规范化操作,加强基础护理管理是主要的护理对策。
作者:李娴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地特胰岛素作为新型的基础胰岛素类似物,能够模拟人体生理胰岛素分泌模式,持久平稳地发挥降血糖作用。临床应用中地特胰岛素常常联合门冬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治疗T2DM,能够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减少低血糖风险和控制体重的增加,使T2DM患者得到更好的临床治疗。因其具有血糖变异性更小、低血糖发生率更低等临床优势,随着临床的深入研究和应用,地特胰岛素已成为T2DM患者基础胰岛素治疗时优先考虑和选择的理想方案。
作者:庞家莲;蒙光义;王冬晓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B-Lynch子宫压迫缝合术对防治宫缩乏力性产后大量出血的影响。方法3年来,本院产科80例产后出血的患者按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实验组、对照组各40例分别采用独特B-Lynch子宫压迫缝合术或常规治疗,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在减少术中术后出血量以及子宫保留率和再次妊娠率等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并免子宫切除。结论在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大出血用B-Lynch子宫压迫缝合术可防治大出血。
作者:魏红;戴哲凡;黄修治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的相关危险因素、早期诊断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于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300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52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一般资料及相关疾病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与颅脑损伤合并消化道出血发生率等关系。结果颅脑损伤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与年龄及性别无明显相关,但与患者颅脑损伤严重程度、中线移位程度、是否合并低氧血症、低蛋白血症及低血压等疾病因素有显著相关性。结论颅脑损伤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有多种,临床早期诊断、及时合理正确地对症支持治疗,消除各种危险因素,可获得理想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陈初亮;杨靖;顾贵业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本文旨在建立一个既能节省时间和空间,又提高科室规范化运行水平的信息与实物相结合的科室资料管理方法,介绍借助计算机与实物资料相结合的科室资料管理新模式;该模式强化了科室资料的整理、分析及信息化管理,使科室运作更为规范化、制度化,对医疗工作质量的提高起到了十分主要的作用。
作者:胡冬渝;储伟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