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哲;王珍;刘宇虎;刘贵莲;张侃
颅内动脉瘤为颅内动脉内腔局限性异常扩张引起的动脉壁瘤状突起,属于临床上常见的血管性疾病,患者多出现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症状。现阶段关于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以手术和介入栓塞治疗为主,其疗效与预后效果已经得到了证实。本文出于对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方式进展进行探讨的目的,从手术治疗进展、介入栓塞治疗进展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作者:姜洪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急诊室滞留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80例急诊室滞留患者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为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结果①根据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对照组护理前后SAS及SDS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前后SAS及SDS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护理后上述两种得分差异也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5.00%,显著低于观察组(92.50%)(P<0.05)。结论急诊室滞留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显著,患者不良心理情绪显著改善,且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邱巧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高职护理专业实训教学要求强化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及创新意识,培养能在医疗卫生保健和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工作和卫生保健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护理人才。本文针对高职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积极有效的改革措施,完善实训教学环节,旨在为培养技能型、应用型护理人才提出有效的方法。
作者:齐秀桂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的患病率,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的危险因素,提高临床医护对糖尿病抑郁共患疾病的认识。方法选取100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 Zung 氏抑郁自评量表( SDS)测评,计算 SDS得分,评价糖尿病患者的抑郁患病情况,并从不同性别、年龄、经济状况、治疗方式、并发症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抑郁的患病率为46%;SDS 评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男女之间,不同年龄段,经济状况,治疗方式,并发症情况患者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患者易合并抑郁,且受性别、年龄、经济状况、治疗方式、并发症情况的影响。
作者:熊玲;刘晓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暴发性1型糖尿病(FT1DM)中极高血糖病例的临床动态观察,提高临床医师对暴发性1型糖尿病的认识。方法对2012年1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例暴发性1型糖尿病患者的多个临床实验室指标进行动态观察。结果患者入院静脉血糖示:104.4mmol/L,血气分析及尿常规提示酮症酸中毒,伴有淀粉酶、肌酸激酶、肌红蛋白明显升高及肾功能不全,病情危重,立即给予降糖、补液、抗感染、持续血液透析等治疗,3d后实验室各项指标亦逐渐好转,病情稳定。结论暴发性1型糖尿病发病急骤,导致体内严重代谢紊乱及胰腺外分泌腺的破坏,并可继发横纹肌溶解从而引起急性肾功能不全,直接威胁生命安全,需给予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来挽救生命。
作者:刘君静;艾智华;游志清;郭蔚;程莹;郎红梅;万勇;邢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医院执行力是医院发展的动力,是医院行使职责、完成医疗任务的的必要保障,医院有着良好的执行力,不仅能够使医院更加规范化,还会使医院更健康的发展,更好的实行人道主义的神圣职责。通过分析医院执行力方面表现出来的问题,从医院执行力不足的现状出发,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以及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和目标绩效管理以促进和提高医院的执行力。
作者:张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格列吡嗪与二甲双胍合用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测量其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h血糖,肾功能,血脂,体重指数。方法把3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9个病例。治疗组使用格列吡嗪和二甲双胍,对照组采用格列吡嗪,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餐后2h血糖,肾功能,血脂和体重指数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格列吡嗪与二甲双胍合用可以更好的使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下降,并能引起血脂和体重指数下降。
作者:刘力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本文从课程定位、师资力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讨论了医学文献检索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作者提出了自己建议。
作者:包海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围手术期的应激反应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一定范围内的应激反应可以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对体内的内环境起到稳定作用,而由于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恐惧、各种麻醉及手术操作以及术后疼痛等一系列刺激容易导致机体造成强烈的应激反应[1,2]。应激反应的强度评定尚没有统一的标准,但临床普遍认为C反应蛋白主要是机体对组织损伤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机制。当有组织创伤和炎症反应刺激时,激活单核细胞释放白细胞介素-2,从而刺激肝细胞加速合成C反应蛋白并使其上升并迅速达到峰值,随后随着损伤组织的愈合则迅速下降。大量研究表明C反应蛋白的水平与组织损伤后应激状态程度成正比,相同部位、相同损伤的手术后CRP变化时相曲线基本相似,组织破坏越重,C反应蛋白峰值越高,即C反应蛋白浓度变化只与组织损伤大小和损伤部位有关,,不同损伤部位及创伤、手术造成骨与软组织损伤的比例决定了C反应蛋白值,与麻醉方式、出血量、手术时间、投药、年龄以及性别等无相关性[3]。较多研究证明:术后感染发生时,血CRP会持续升高或先下降后再升高。若CRP恢复正常预示着疾病的康复。因此C反应蛋白值是反映麻醉及手术应激程度的可靠指标,其测定已广泛应用于目前临床疾病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已广泛应用[4-6]。
作者:关开华;卢寒冬;黄雄庆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烧伤后很多原因会引起较为顽固的低钙血症。而钙是人体内重要的元素之一,是机体各项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离子,参与一切生命活动过程,维系着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本文对钙的生理功能,缺钙的严重后果以及烧伤后低钙血症的病因进行分析总结,以求引起重视并提示临床需要进行综合性治疗。
作者:朱永翠;汪虹;胡东升;李德隆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血液成分输注在救治外科患者手术中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大量输注血液成分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患者输注悬浮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机采血小板等血液成分的种类和剂量以及输注后的不良反应。结果32例大出血患者经及时、恰当的输注血液成分救治后出血症状均得到有效控制,并取得满意的效果;输注量大的血液成分是悬浮红细胞。结论成分输血在外科患者手术中大出血时及时、合理应用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为手术顺利进行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但在各种血液成分用量上有较大差异,应根据患者的出血状况及检查指标输注不同的血液成分。
作者:姜学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通过对孕产妇产前/产后母乳喂养及乳房护理的相关知识宣教,使孕产妇对母乳喂养的益处有所了解、对产后乳房胀痛的预防措施有所掌握。达到了产妇顺利哺乳的目的。
作者:杨秀芬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单胎头足月分娩的产力测定情况,为分娩期提供正常与异常产力的诊断指标。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2年11月产科住院分娩的单胎头位足月初产妇13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方式把产妇分为经阴分娩组及剖宫分娩组,应用数字化推拉力计对两组产妇的分娩产力进行测定,并做对比分析。结果剖宫分娩组的胎头下降推力、子宫收缩力UAI、子宫收缩力MU均低于阴道分娩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化推拉力计的应用克服了目前产力测定方法存在的主观化、间接化及有创性等局限性或弊端,能够客观准确的监护产程中的重要指标,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和较好的临床实用性。
作者:李彬;李志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和总结肠癌低位保肛术围术期的护理措施和体会。方法选取84例于2011年12月~2013年7月在我院接受肠癌低位保肛手术进行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数据标记法将上述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析上述对象的临床资料,对照组给予一般围术期护理和术后护理,观察组依据新时期护理新理念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对比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接受上述手术治疗,无1例死亡,观察组术后在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生存率等指标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接受肠癌低位保肛术治疗患者实施具备新时期护理服务理念的围术期护理,有助于缩短患者康复进程,改善预后,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
作者:卢湘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老年性痴呆患者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3月入住我院老年科的老年性痴呆患者40例,进行住院护理,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性痴呆患者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做好老年性痴呆患者的住院护理,可以延缓疾病的进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作者:余姚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急诊,伴有皮肤干燥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甚至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对机体造成广泛的损伤,其病死率较高。因此,早期诊断、快速降温及各脏器的对症治疗、护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卉;宋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麻醉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及对新生儿影响。方法对我院妇产科择期剖宫产孕妇100例进行研究,观察其分娩后不同时间段镇痛满意度、给药后60min后双下肢运动神经阻滞程度、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及新生儿情况。结果两组术后24h内各时间点均存在显著差异,A组明显优于B组,P<0.05;运动神经阻滞分级(Bromage分级)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 B组,P<0.05;两组新生儿1min、5min Apgar 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罗哌卡因符合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麻醉,具有满意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少、不影响胎儿,符合剖宫产麻醉要求,值得推广。
作者:朱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晚期肝癌往往侵犯重要血管、远处肝外转移,同时还存在肝硬化基础,这增加了临床合理化治疗的选择的难度。根据BCLC分期指导治疗,晚期肝癌患者仅选择药物性全身治疗措施。然而,随着外科手术及分子靶向药物等发展,肝切除、TACE等在晚期肝癌的应用上有所突破,延长了晚期肝癌患者生存期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潘浩;李德卫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从事护理工作30多年。深知交谈礼仪在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而且有时至关到医疗成败。当前随着社会卫生改革的深化发展,人们对健康要求的日益提高。在护理工作中,交谈礼仪越来越是新的挑战。它表示着我们从业人员的心理素质、思想水平、文化修养、道德行为的体现。
作者:段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真菌球性鼻窦炎的临床表现、诊断以及治疗。方法总结本科2003年5月~2011年4月收治的52例真菌球性鼻窦炎的临床资料,进而研究其临床现象、CT现象、手术方法及疗效。结果调查了所有病例术后6个月情况,数据表明治愈50例,没有作用2例。这些病例都随访了1年以上,且没有复发。结论真菌球性鼻窦炎上面的颌窦容易发病,筛窦和蝶窦不容易发病,额窦少见;主要发病在单窦,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就会出现一侧多窦的现象,难以见到双侧累及。鼻窦CT便于早期诊断,手术完全清除窦内病变组织,建立通畅的长期引流通道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邢光海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