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秀桂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动脉血气分析已普遍应用于临床。动脉血气分析是检测血中参与气体交换及与呼吸有关的氧和二氧化碳,是临床上判断急性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的慢性呼吸衰竭、酸碱失衡类型疾病救治中常用、可靠的重要指标,对指导氧疗、机械通气调节参数等均有重要的意义。这就对血气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血气分析对分析前标本的误差很敏感。所以,如何快速、正确、高效的采集动脉血气标本,使标本的误差降到低,是保证动脉血气结果准确性的重要保证。
作者:施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无痛人工流产术是指在静脉麻醉下进行的人工流产,也就是在吸官流产手术的基础上,加上静脉全身麻醉。在手术过程中没有痛感。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在全麻下进行无痛人工流产术并加强舒适护理。特别是在术前进行心理护理。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减少麻醉药物的使用量,结合本人多年经验,现浅谈一下围术期护理体会。
作者:赵聪慧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评价有创贯机械通气对急性左心衰的治疗价值。方法选择60例患者,随机分为有创机械通气(IPPV)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吸氧、强心、利尿、扩血管处理。有创机械通气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随病情好转调整参数。结果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有效率、住院时间、死亡率均低于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效果显著,可显著降低住院时间、死亡率。
作者:郝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和总结上消化道出血的抢救观察和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的抢救过程,总结急救护理体会。结果56例患者均好转出院,抢救成功率100%。患者呕血持续(26.62±1.53)h,黑便持续(1.31±0.44)d,血压波动(2.14±1.05)d,平均住院时间(5.57±1.62)d。结论通过加强对上消化道出血的抢救、观察和护理,可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防止并发症,使患者的住院时间缩短,康复快,治疗效果好,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者:李秀芬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老龄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围手术期护理方法进行总结。方法对55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个体化的护理和早期康复训练。结果通过个体化的围手术期的治疗及护理,患者心理状态稳定、均顺利完成置换手术。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对老龄患者的治疗要给予重视,尤其要做好老龄患者术前及术后的心理护理,专科护理;术后早期康复训练是保证和巩固手术效果、促进功能恢复的重要方法。
作者:程晓妹;张国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重症患者在不能肠内营养或肠内营养不足情况下营养支持的护理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9月52例重症患者实施经静脉切开中心静脉置管(CVC)和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 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进行肠外营养治疗,并给予精心护理。结果52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生导管相关并发症,也未发生代谢并发症,有效的肠外营养支持为患者的康复提供了保障,使其顺利出院。结论经 CVC和 PICC置管肠外营养的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可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钟方萍;潘旅平;陈映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门诊不同年龄段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为临床上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我院2005年10月~2013年10月接收的1437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青年组(<45岁)298例、中年组(45~59岁)465例、老年组(>59岁)674例。回顾性分析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三组患者危险因素的差异性。结果三组间在肥胖、吸烟、饮酒等危险因素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青年冠心病患者肥胖、吸烟的出现率明显高于中年组和老年组(P<0.05),中年组患者饮酒、高舒张压的出现率明显高于青年组和老年组(P<0.05),老年组高收缩压、糖尿病发生率明显高于青年组和中年组(P<0.05)。三组患者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家族史出现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有既往家族史的中青年组冠心病患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老年组,而三组患者高脂血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好发冠心病的类型不相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心肌梗死在青年组中所占比例大,中年组次之,老年组少。结论不同年龄段冠心病患者在危险因素、家族史、冠心病类型均存在差异,对于不同年龄段冠心病患者,在日常生活和临床治疗中既要对多种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干预,亦应有针对性地干预。
作者:崔焕俊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02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诊断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患者102例,发病率为7.72%。其中:妊娠期高血压19例,子痫前期72例(轻度41例,重度31例),子痫6例,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5例,102例产妇痊愈出院,无孕产妇死亡。结论做好围生期护理,是降低孕产妇及围生儿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刘慧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围术期护理干预对内镜下高频电切直肠息肉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1月~6月共23例在我院行内镜下高频电切除直肠息肉手术治疗的患者以系统的围术期护理干预,并对该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及术后的情况进行跟踪随访。结果21例患者直肠息肉顺利切除,其中病检结果10例增生性息肉,7例炎性息肉。1例轻度不典型增生,1例绒毛状腺瘤,家族息肉病4例,除1例轻度不典型增生及1例绒毛腺瘤患者转外科治疗外,余21例患者均于术后出院。结论系统性的围术期护理干预是内镜下高频电直肠息肉切除术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成功关键。
作者:周君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对247例肠息肉的患者在内镜下行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有效率为100%,提出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除肠息肉是安全、有效、微创、实用的治疗方法,而术前的充分准备、术中积极有效配合、术后有效预防治疗及健康教育则是治疗成功的保证。
作者:郭小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不孕不育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方式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采取回顾性的方法对护理不孕不育患者的方式进行分析。结果不同的患者具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在采取了相应的心理护理后,增加了患者的治疗信心,降低了患者心里的压力,从而使患者能够更加主动的配合院方治疗。结论不孕不育患者的心理问题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对患者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以使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缓解,有利于治疗的进行。
作者:曾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慢性氟化钠中毒大鼠肾脏损伤的作用机理。方法通过给大鼠自由饮用含有不同剂量氟化钠煮沸冷却自来水4个月,制备慢性氟中毒模型,测定其血清中尿素氮(BUN)和肌酐(Cr)水平,同时检测各组大鼠肾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谷胱甘肽(GSH)的活力含量。结果氟化钠慢性中毒各组尿氟和血氟含量均比正常对照组增高(P<0.01),并且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BUN、Cr活性增高(P<0.01);氟化钠各剂量组大鼠肾脏MDA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S0D和T-AOC活性显著下降(P<0.01),同样中、高剂量组GSH含量活性显著下降(P<0.01)。结论自由基水平增高诱发脂质过氧化可能是氟致大鼠肾脏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蒙光义;王冬晓;王缉义;庞家莲;彭评志;唐华斌;陈靖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脑梗死后长期卧床患者所发生的褥疮进行积极治疗和护理,探讨和分析其治疗和护理效果。方法对我院此次所收治的60例脑梗死后长期卧床患者所发生的褥疮采用红外线照射和针灸以及西药等治疗,同时给患者进行必要的针对性护理。观察其治疗和护理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和护理之后,在这60例褥疮患者中,其中痊愈:I期40处、II期52处、III期2处;有效:III期4处;无效:III期2处。结论对临床上脑梗死后长期卧床患者所发生的褥疮情况,对其采用红外线照射等治疗,同时对患者进行积极地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地治疗患者的褥疮情况,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其康复。
作者:刘友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6 min步行距离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与稳定期的比较分析。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5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炎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分为急性加重组39例和稳定组41例。结果经研究比较,急性加重组和稳定组呼吸困难程度及6 min步行距离差异显著,P均<0.05。结论6 min步行距离在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有重要意义,且患者广为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魏琴;赵磊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总结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PFN)内固定治疗股骨骨折的手术配合要点。方法选取5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加强手术室消毒、备好物品及器械准备;术中熟悉手术过程、密切配合手术医师,使手术顺利完成。结果5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4.12±0.63)h,术中平均出血(135.9±12.58)mL,无压疮发生,患者满意度为94.12%。结论加强手术护理,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素质,积极配合医生,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刘贺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本研究主要就精神病抑郁患者的临床治疗以及护理展开分析讨论,以此来为此类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所收治的87例精神病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采用相同的药物以及方式来进行治疗,同时对患者给予精心护理,对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效果进行全面观察。结果所有患者在经过相应的治疗以及护理后,其病情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有效地改善,在所有患者中有9例患者处于发作期,25例患者处于波动期,53例患者处于稳定期,本研究中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为89.3%,其护理满意度为90.8%。结论在对精神病抑郁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通过对患者给予精心护理,患者的病情得到了较大的改善,由此可见,对于精神病抑郁患者,精心护理对患者的病情康复有着十分大的帮助,可以在临床中对其进行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作者:白潇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状态分析及护理措施。方法产后抑郁患者120例根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在产后给予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积极地心理护理干预。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干预前的SD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评分在组内与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干预后治疗组的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和功能状况评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抑郁在临床比较常见,心理护理干预的参与能有效缓解抑郁情绪,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姚桂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究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观察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3月~9月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30例,对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治疗过程中治愈21例、好转7例、未愈2例,治疗时间2~58d、平均时间19.5d。结论通过临床护理可以提高心肌梗死控制质量,降低心肌梗死扩张状况,具有非常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作者:于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前国内有关脑卒中偏瘫平衡训练以Bobath技术及Brunnstrom技术为主,包括站立平衡训练和下肢运动控制训练[1]。然而脑卒中偏瘫后身体摆动幅度大,使重心偏离支撑面,双下肢重心对称性受到破坏,患肢负重能力下降,这既增加健肢的负担又加大重心转移的难度,影响其平衡的维持和行走的质量[2]。减重步态训练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康复方法之一,它主要是用减重吊带将患者身体部分悬吊,使患者步行时下肢的负重减少,步行能力提高。患者平衡能力的提高是其步行能力改善的前提。笔者现报道1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康复期减重步态训练对提高其平衡功能的作用,为促进后期步行能力康复提供支持。
作者:於来康;赵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在艾滋病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一步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方法收集400例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时间为2010年1月3日~2013年10月30日。随机抽取200例作为实验组进行优质心理护理,其余200例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心理护理,对优质心理护理应用方法及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实验组通过优质心理护理,有效改善和制止了患者悲观放任心理和自杀倾向,出现1例患者不配合治疗,患者及其家属护理满意度调查95%;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理护理,则出现2例不配合治疗,1例自杀患者,患者及其家属护理满意度调查70%。结论在艾滋病患者心理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给予其足够的尊重、理解、人性化关怀,可以有效改善艾滋病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茹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