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减重步态训练提高1例大面积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平衡功能的分析

於来康;赵丽

关键词:减重, 步态训练, 训练提高, 大面积脑梗死, 恢复期患者, 步行能力, 脑卒中偏瘫, 平衡训练, 重心, 下肢运动, 康复方法, 身体, 平衡能力, 平衡功能, 能力提高, 控制训练, 技术, 负重, 摆动幅度, 支撑面
摘要:目前国内有关脑卒中偏瘫平衡训练以Bobath技术及Brunnstrom技术为主,包括站立平衡训练和下肢运动控制训练[1]。然而脑卒中偏瘫后身体摆动幅度大,使重心偏离支撑面,双下肢重心对称性受到破坏,患肢负重能力下降,这既增加健肢的负担又加大重心转移的难度,影响其平衡的维持和行走的质量[2]。减重步态训练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康复方法之一,它主要是用减重吊带将患者身体部分悬吊,使患者步行时下肢的负重减少,步行能力提高。患者平衡能力的提高是其步行能力改善的前提。笔者现报道1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康复期减重步态训练对提高其平衡功能的作用,为促进后期步行能力康复提供支持。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肠息肉的护理

    对247例肠息肉的患者在内镜下行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有效率为100%,提出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除肠息肉是安全、有效、微创、实用的治疗方法,而术前的充分准备、术中积极有效配合、术后有效预防治疗及健康教育则是治疗成功的保证。

    作者:郭小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西药联合治疗耳鼻咽喉炎症的研究

    目的:探讨中西药联合治疗耳鼻咽喉炎症的效果,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将我院耳鼻喉科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耳鼻咽喉炎症患者133例纳入本研究,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西药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中西药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性。结果与对照组对比,我们发现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较高,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结论中西药联合治疗耳鼻咽喉炎症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茅金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超声造影技术在妇产科领域的应用现状

    妇产科疾病已经成为全世界女性的一大杀手之一,为了提高早期患病妇女的生活质量,所以探索新的诊疗技术势在必行。

    作者:彭雪芳;黄梅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康复护理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康复护理。方法选择本院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者15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8例,实验组采用自创功能锻炼体操的方法,而对照组则未采用此种方法。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7%。结论更为重要的是早期及时、正确的康复指导是手术成功和患者顺利康复的有力保障。

    作者:黄俊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6 min步行距离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与稳定期的比较分析

    目的:探讨6 min步行距离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与稳定期的比较分析。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5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炎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分为急性加重组39例和稳定组41例。结果经研究比较,急性加重组和稳定组呼吸困难程度及6 min步行距离差异显著,P均<0.05。结论6 min步行距离在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有重要意义,且患者广为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魏琴;赵磊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探讨中美2种护理方式对唇腭裂患儿的护理效果

    目的:对于进行唇腭裂手术的患儿采用中美的2种护理方法,将其进行比较,分析护理结果。方法对于114例唇腭裂患儿进行记录,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7例,分别采用美国的护理办法和我院传统的护理办法进行护理,分别命名为美护理组和中护理组,后将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率和治愈率进行对比。结果中护理组患儿的满意率要低于美护理组患儿的满意率。中护理组患儿的治愈率要低于美护理组。结论美护理组的满意率和治愈率都高于中护理组,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可以采用两者相互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效果会更好。

    作者:陈玉华;汪德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米索用于晚期妊娠引产

    目的:探究晚期妊娠患者引产中采用米索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300例对象,皆为我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接诊,全部经临床及病理确诊为晚期妊娠患者,随机将患者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引产方式为催产素引产,研究组患者引产方式为米索引产,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引产效果及相关指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分娩后进行新生儿评分与产后出血统计,结果显示两组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引产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依次为93.33%(140/150)、1.33%(2/150),对照组则为66.00%(99/150)、22.00%(33/150),两组引产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性显著(P<0.01),有统计学意义;此外,从用药至有效宫缩时间上来看,研究组也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性显著(P<0.01),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米索应用在晚期妊娠患者中可以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引产成功率较高,而且药物不良反应很少,值得晚期妊娠患者应用。

    作者:张豫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我区近5年征兵体检实验室检验结果的回顾与思考

    目的:回顾分析广州市越秀区近5年来兵检实验室检查情况,为今后兵检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按照国防部征兵体检标准,使用广州军区配发专用试剂,对广州市越秀区市区应征青年进行(抗-HIV)、(HBsAg)、(ALT)、尿常规及吗啡/甲基安非他明(MOR/MAMP)进行严格检测。结果5年内参加征兵体检,其中抗-HIV均为阴性,HBsAg阳性率为2%,ALT异常率为9%,尿常规不合格率为20%,MOR/MAMP阳性率为0.6%。结论广州市越秀区应征男青年 HBsAg携带率较低,ALT及尿常规是实验室检查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取决于检测全过程,即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的质量控制。

    作者:陈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消化内镜金属夹在小儿外科疾病中的应用及护理分析

    目的:研究消化内镜金属夹在小儿外科疾病中的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82例外科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消化内镜金属夹的应用与护理效果。结果在82例患儿中,一共被放放置了326枚消化内镜金属夹。以内镜为辅助工具,检查患者的大肠组织,发现有9例患者为先天性巨结肠。经治疗后,尚未发现患者存在严重并发症,术后3d内,有2例患者发生金属夹脱落现象,2例患者发生消化道再出血症状,出血率为0.2%。结论利用消化内镜金属夹能够对多种类型的小儿外科疾病进行诊治,使确诊率大大提升。

    作者:敖春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成都市成华区19040例学龄前儿童视力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成都市成华区所属幼儿园2.5~6岁儿童屈光现状,尽早发现屈光异常儿童,积极治疗,早期干预特别是弱视的矫治,可使儿童的视觉异常在敏感期得到纠正,降低学龄前儿童视力低常发生率。方法应用美国伟伦公司生产的Suresight手持式视力筛查仪,随机抽取成都市成华区所属幼儿园19040例学龄前儿童进行视力筛查。对视力筛查结果异常的儿童进行常规眼部检查并散瞳验光,明确诊断,并统计分析筛查结果。结果在接受视力筛查的19040例儿童中,共检出屈光异常儿童1307例,占总筛查例数的6.86%。其中散光有565例(50.45%),远视380例(33.93%),近视53例(4.73%),弱视36例(3.21%)。结论通过视力筛查仪检查,对幼儿园学龄前儿童中屈光异常者进一步检查、确诊,特别是弱视儿童,根据临床类型,早期矫治,可以防止视力的进一步下降和单眼盲,对集体儿童眼保健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贾明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氟比洛芬酯用于中耳手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氟比洛芬酯在中耳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在全身麻醉下行中耳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三组。Ⅰ组患者术前5min静脉缓慢注射氟比洛芬酯(1mg/Kg);Ⅱ组于术后患者苏醒,拔除气管导管后缓注氟比洛芬酯(1mg/Kg);Ⅲ组不注射氟比洛芬酯。分别观察术中的出血量,血糖的变化,及血小板的聚集功能,记录术后2、6、12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麻醉与镇痛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术中出血量Ⅰ组和Ⅲ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三组术前血糖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Ⅰ、Ⅱ组均低于Ⅲ组(P<0.05),但Ⅰ、Ⅱ组术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Ⅰ、Ⅱ组血小板聚集率术前和术后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2、6hVAS评分Ⅰ、Ⅱ组均低于Ⅲ组(P<0.05),但Ⅰ、Ⅱ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12hVAS三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观察中均未发现不良的并发症。结论研究结果提示了氟比洛芬酯可用于中耳手术的术后镇痛。

    作者:陶维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

    通过对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病因及临床表现而采取的相应的治疗及护理体会。加强基础护理,正确指导患者功能锻练,积极进行健康教育,积极预防并发症,才能促进患者早日愈合。

    作者:柯贵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尼莫地平对血管性认知功能减退预后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对血管性认知功能减退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64例2011年2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血管性认知功能减退患者,都采用尼莫地平片口服治疗。结果用药后第1个月与第3个月的MMSE评分明显高于用药前,而ADL评分明显低于用药前(P<0.05)。用药后第3个月发生不良反应8例,发生率为12.5%,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尼莫地平能有效改善血管性认知功能减退的预后,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蒲瑜;李新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颅内动脉瘤治疗方式的研究

    颅内动脉瘤为颅内动脉内腔局限性异常扩张引起的动脉壁瘤状突起,属于临床上常见的血管性疾病,患者多出现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症状。现阶段关于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以手术和介入栓塞治疗为主,其疗效与预后效果已经得到了证实。本文出于对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方式进展进行探讨的目的,从手术治疗进展、介入栓塞治疗进展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作者:姜洪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护理,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早日康复。方法分析老年股骨颈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生理、病理特点,给予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经临床精心诊疗和护理,患者均未发生术后并发症,顺利出院。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股骨颈骨折后合并症多,机体免疫力低,生活不能自理,术后极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充分的术前准备及周密的术后护理,减少手术并发症,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保证。

    作者:刘凤满;高健;宫少青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探讨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护理体会

    目的:对妇产科手术患者的腹部切口的护理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接收并诊治的妇产科手术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全部患者实行腹部切口护理。手术前对患者的饮食加以调节,并进行心理护理与健康指导,在手术过程中坚持无菌操作,在手术之后对患者的切口进行恢复指导与护理,促使患者身体早日恢复。结果98例实行妇产科手术患者经过护理干预之后,切口状况良好,且全部康复出院。结论对妇产科手术患者进行切口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手术的成功概率,且风险较小,值得大力推广与使用。

    作者:陈凯娣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老年精神病患者静脉输液的护理

    精神病患者、尤其是老年精神病患者大多对静脉输液治疗缺乏配合,甚至因疼痛等原因拒绝静脉穿刺,从而延误治疗和护理。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加强老年精神病患者的静脉输液护理,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刘玉兰;徐枝楼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CTU三维重建技术在输尿管梗阻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CTU)对输尿管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6月~2012年6月48例输尿管梗阻患者的 CTU影像资料,分析各类型梗阻图像特点;并于临床病理结果对比。结果48例患者中CTU影像中肾、膀胱立体像及输尿管行走路径及邻近结构显示良好,诊断结果与临床病理基本一致,诊断准确率达97.9%。结论 CTU在输尿管梗阻性病变中的显像清晰,可准确判断梗阻原因、性质,有助于指导临床工作。

    作者:伏红超;毛思鑫;郑琳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治概况

    通过回顾近年来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状况,概述出本病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法治则,提示中医疗法对本病治疗疗效显著,具有广阔的前景,并提出目前中医治疗本病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作者:郑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体外冲击波联合钻孔减压术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体外冲击波联合钻孔减压术治疗成人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方法60例均为ARCO分期Ⅰ-Ⅲ期患者,在冲击波治疗前均行患侧股骨头多孔道钻孔减压术,术后3d应用冲击波疗法治疗。所有病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行髋关节Harris评分(100分);并在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及12个月行MRI检查(同时测量坏死区域所占股骨头体积的百分比),期间做相关随访有无患者发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等。结果冲击波治疗后6个月及12个月时,Ⅰ-Ⅱ期,坏死区域所占股骨头体积的百分比与冲击波治疗前之间差异显著(P<0.05)。Ⅲ期:坏死区域所占股骨头体积的与冲击波治疗前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Ⅰ-Ⅲ期髋关节Harris评分(100分)与冲击波治疗前之间差异显著(P<0.05)。Ⅲ期发生6例股骨头置换。结论体外冲击波及联合钻孔减压术在治疗成人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Ⅰ-Ⅱ期)方面具有疗效显著、创伤小、治疗费用低等特点。

    作者:张强;邢更彦;郑晓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