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氟中毒诱发大鼠肾脏损伤机制的研究

蒙光义;王冬晓;王缉义;庞家莲;彭评志;唐华斌;陈靖辉

关键词:氟化钠, 慢性氟中毒, 肾脏, 自由基, 脂质过氧化, 大鼠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氟化钠中毒大鼠肾脏损伤的作用机理。方法通过给大鼠自由饮用含有不同剂量氟化钠煮沸冷却自来水4个月,制备慢性氟中毒模型,测定其血清中尿素氮(BUN)和肌酐(Cr)水平,同时检测各组大鼠肾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谷胱甘肽(GSH)的活力含量。结果氟化钠慢性中毒各组尿氟和血氟含量均比正常对照组增高(P<0.01),并且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BUN、Cr活性增高(P<0.01);氟化钠各剂量组大鼠肾脏MDA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S0D和T-AOC活性显著下降(P<0.01),同样中、高剂量组GSH含量活性显著下降(P<0.01)。结论自由基水平增高诱发脂质过氧化可能是氟致大鼠肾脏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噻托溴铵治疗中重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噻托溴铵治疗中重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2月~2012年11月收治的80例中重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噻托溴铵粉吸入剂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肺功能指标、SGRQ得分及6min步行距离变化状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显著优于治疗前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 FEV1、SGRQ得分及6min步行距离变化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噻托溴铵在治疗中重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魏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临床治疗题

    目的:探究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2008年1月~2013年6月接诊的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31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采用保护性机械通气治疗,观察分析临床治疗效果,同时对比分析患者通气前与通气1w后的HR(心率)、SPO2(血氧饱和度)、PaO2(动脉血氧分压)、CVP(中心静脉压)及Pa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的变化。结果通气后,患者的SPO2、HR、PaO2、PaCO2同通气前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 CVP通气治疗前后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本次研究31例患者,经治疗后,患者的缺氧情况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其中1例患者因为家庭经济因素无法继续住院治疗而出院,后因感染而并发MODS(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而死亡,剩余30例患者皆痊愈出院,治愈率高达96.77%,此外,所有患者在本次研究治疗中并未出现相关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论大面积烧伤患者并发吸入性损伤建议采用保护性机械通气进行治疗,临床结果显示可以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除了可以改善患者缺氧状态外,还能有效避免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等并发症,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韦多;彭昌永;欧强;兰玉宝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121例妊娠高血压疾病的护理体会

    目的: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121例妊娠高血压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专业的产前、产时和产后护理。结果121例孕妇中,剖宫产46例(38.02%);阴道自然分娩分娩75例(61.98%);孕产妇全部救治成功,无1例死亡,救治成功率99.17%,围产儿死亡1例。死亡率0.83%。结论加强孕产妇管理,做好孕期保健和健康宣教工作,配合专业细致的护理措施,对降低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段玉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肺结节的CT诊断研究

    肺结节的医学定义为在胸片和CT诊断图像上、肺野内直径<30mm的圆形或者是不规则形的密度增高影,其图像的边界的清晰程度不确定,这就给胸部影像学诊断造成了不小的难,也是目前研究肺结节CT诊断研究的重点。肺结节的良性和恶性诊断对于患者的诊断后的治疗以及预后都有着很大的意义。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临床CT设备都有了相应的不断改进,检测的准确率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在本次研究中主要对肺结节的形态特征、血流动力学、肺结节生长、新技术在肺结节的诊断应用这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多层螺旋CT能够使得结节的形态显现更为清晰。

    作者:邓信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高血压并高脂血症的研究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6例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3例,两组均采取常规降压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1次/d,5mg/次,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血压和血脂改善情况、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血压改善降程度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血脂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降压、降脂效果显著,适合临床推广。

    作者:莫代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骨科卧床患者的护理体会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药物不合理的应用,交通事故及其他原因导致的骨科创伤呈逐年增多的趋势,不仅给患者的心理增加了痛苦,同时加重了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据我院统计,针对自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80例骨科卧床患者,采取适时心理干预、相应的护理对策,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促进了功能恢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艳芳;于丽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围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快,护理人员通过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严密观察护理,无因护理不当而出现并发症。患者均于术后5~7d痊愈出院。结论实施良好的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是保证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成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因素之一。

    作者:黄玉梅;赵艺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降钙素原在危重患者败血症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在诊断危重患者败血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ICU住院怀疑患有败血症的危重患者113例,应用免疫乳增强透射比浊法,测定其血清中的PCT(降钙素原)和CRP(C-反应蛋白),并施以血培养。结果在明显感染组(n=53)中,PCT平均含量(1.78±0.53),阳性患者20例(37.74%),CRP平均含量为(16.12±2.29),阳性患者11例(20.75%);无明显感染组(n=37)中,PCT平均含量(0.85±0.31),阳性患者10例(27.03%),CRP平均含量为(9.43±0.41),阳性患者4例(10.81%)。两组PCT和CRP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伴有多脏器功能障碍组(n=23)中,PCT平均含量为(2.73±0.61),阳性患者22例(95.65%),CRP平均含量(20.31±3.81),阳性患者19例(82.61%),两项指标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过与有明显感染组相比,PCT 阳性率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能够作为ICU危重患者早期感染的指标;PCT的水平变化是败血症的预测和预后指标。针对有发生败血症可能的危重患者应当及时检测其血清中的 PCT,能够为早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同时也能以此获知治疗效果。

    作者:陈长地;梁世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小儿尿路感染7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本地区小儿尿路感染病原菌颁布及耐药性变化,从而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分析78例尿培养阳性的尿路感染患儿致病菌分布和耐药情况。结果小儿尿路感染的病原菌仍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占85.29%,又以大肠埃希菌为首,在尿路感染病原体中占59.56%,其次是肺炎克雷伯杆菌、奇异变形杆菌、粪肠球菌。泰能(亚胺培南)是各种药物中对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敏感性高的药物,但价格昂贵;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西丁、头孢他啶耐药性较低。对复杂性尿路感染,在细菌学检查结果出来前,用药首选头孢西丁、头孢哌酮/舒巴坦或呋喃妥英为佳。结论小儿尿路感染发病率高,需及早进行尿培养和药敏试验,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合理用药。

    作者:曾玉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规范专项药疗管理以及合理用药

    专项药疗在临床医学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得到了极大的关注,然而由于某些专项药疗没有实现规范化,导致产生了较多的医疗问题,因此,规范专项药疗管理,实现合理用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磊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的调查分析

    糖尿病是内科系统中常见的疾病,受现代快节奏的高紧张、高强度的生活方式的影响,该病的新发患者数和患者总数均越来越高。2000年全球的糖尿病患者总数约1.71亿,预计到2030年这一数值可能会蹿升到3.66亿以上。我国目前现有糖尿病患者仅次于印度[1],居第二位,约有4000万,且以2型糖尿病为主。有研究表明糖代谢紊乱可能与认知功能下降[2]有关。本研究旨在研究60岁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对应的干预措施,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尽可能的延缓认知功能障碍提供理论指导。

    作者:李贤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产时会阴侧切皮内缝合的方法及护理

    目的:探讨会阴侧切伤口皮内缝合的方法,伤口疼痛轻、愈合快、美观,促进产后康复。方法采用我院阴道分娩530例行会阴侧切皮内缝合。结果产时会阴侧切伤口皮内缝合无需拆线,平均住院时间也明显缩短,减轻了产妇的经济和精神负担。结论产时会阴侧切伤口皮内缝合伤口疼痛轻、愈合快、美观。

    作者:贺晓会;董金燕;李文颖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多巴酚丁胺与米力农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多巴酚丁胺与米力农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将本院已确诊 CHF的患者7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常规治疗+多巴酚丁胺微泵入持续7d)和治疗组37例(常规治疗+米力农微泵入持续7d),并观察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治疗前后心电图、心脏彩超、心功能测定及脑钠肽(BNP)的改变。结果米力农组治疗CHF显效率86.49%、有效率10.82%、无效率0,总有效率达97.31%;多巴酚丁胺组治疗 CHF显效率为72.22%、有效率13.89%、无效率8.33%,总有效率达86.11%。米力农组在治疗 CHF上疗效明显优于多巴酚丁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治疗均未见严重的肝肾功能损害及恶性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力农组药物在治疗 CHF上疗效优于多巴酚丁胺组药物,临床上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米力农微泵入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心肌功能、提高左室射血分数且不良反应少,疗效确切,有助于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是 CHF患者理想的临床用药。

    作者:王远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门诊不同年龄段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门诊不同年龄段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为临床上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我院2005年10月~2013年10月接收的1437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青年组(<45岁)298例、中年组(45~59岁)465例、老年组(>59岁)674例。回顾性分析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三组患者危险因素的差异性。结果三组间在肥胖、吸烟、饮酒等危险因素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青年冠心病患者肥胖、吸烟的出现率明显高于中年组和老年组(P<0.05),中年组患者饮酒、高舒张压的出现率明显高于青年组和老年组(P<0.05),老年组高收缩压、糖尿病发生率明显高于青年组和中年组(P<0.05)。三组患者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家族史出现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有既往家族史的中青年组冠心病患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老年组,而三组患者高脂血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好发冠心病的类型不相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心肌梗死在青年组中所占比例大,中年组次之,老年组少。结论不同年龄段冠心病患者在危险因素、家族史、冠心病类型均存在差异,对于不同年龄段冠心病患者,在日常生活和临床治疗中既要对多种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干预,亦应有针对性地干预。

    作者:崔焕俊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不同献血体位与献血反应的关系

    目的:探讨不同献血体位与献血反应的关系,为献血者提供科学的献血体位,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方法将2011年1月~10月无偿献血者23222人分为坐位和卧位两组,统计分析两组献血体位的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坐位献血组献血反应发生率为2.26%,卧位献血组献血反应发生率为1.17%,两组献血反应发生率有显著差异(χ2=41.25,P=0.000)。结论卧位献血体位献血反应率低,是较为理想的献血体位。

    作者:刘涛;汤传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肝衰竭患者甲胎蛋白早期动态变化观察及在预后判断中的价值

    目的:观察肝衰竭患者甲胎蛋白的早期动态变化,判断其在肝衰竭中的预后价值。方法收集106例肝衰竭患者,分别检测入院后第1、3、10d的血清甲胎蛋白含量,观察其在1、3、12个月的生存情况,比较肝衰竭患者不同生存期内各个时间点的血清甲胎蛋白水平。结果106例肝衰竭患者入院时第1、3、10d甲胎蛋白值同期存活组较死亡组有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随访期两组患者入院初始甲胎蛋白值均明显高于正常值水平,但存活组甲胎蛋白值水平在第1、3、10d检测值是逐渐递增的,而死亡组则升高不明显或呈下降趋势。结论血清甲胎蛋白的早期动态变化可以较好地预测肝衰竭的预后,是临床上方法简单、易于检测的预后判断指标,适合基层医院应用。

    作者:罗一钧;刘春文;许飞;王利勤;朱俊芳;杨沛华;周观林;蔡志诚;曾敬科;梁斌;罗颖敏;姜曼蕾;叶建敏;温蕾;黄慧;黄云秀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本草纲目》中外来药物的研究

    本文旨在研究中国古代百科全书《本草纲目》中的外来药物。《本草纲目》中记载了不少外来药物。本文梳理了其中由张骞出使西域而带回的域外药物,共计12种。这12种植物被李时珍分别记录在草部、谷部、菜部和果部。这些从西域外土带回的药物丰富了中土的药物宝库。本文对这12种药物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张骞出使西域带回的药物主要为药食两用的植物,而今已经成为中原地区十分常见的植物了,体现了古代中外交流的成果。

    作者:孙晓燕;徐丽莉;邸若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脑梗死后长期卧床患者褥疮的治疗和护理

    目的:对脑梗死后长期卧床患者所发生的褥疮进行积极治疗和护理,探讨和分析其治疗和护理效果。方法对我院此次所收治的60例脑梗死后长期卧床患者所发生的褥疮采用红外线照射和针灸以及西药等治疗,同时给患者进行必要的针对性护理。观察其治疗和护理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和护理之后,在这60例褥疮患者中,其中痊愈:I期40处、II期52处、III期2处;有效:III期4处;无效:III期2处。结论对临床上脑梗死后长期卧床患者所发生的褥疮情况,对其采用红外线照射等治疗,同时对患者进行积极地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地治疗患者的褥疮情况,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其康复。

    作者:刘友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间歇性压力仪在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的应用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的护理方法。方法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患者,除了采用功能康复锻炼、抬高、向心性按摩外,加用间歇性压力仪治疗。结果有效地缓解了乳腺癌术后术侧的上肢水肿。结论为了减轻和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疾病的康复。

    作者:熊玉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手术患者大量快速输血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干预

    目的:通过对手术患者快速大量输血并发症的观察,及时给予护理干预,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通过对76例手术患者快速大量输血的所出现的并发症,临床观察分析总结。结果快速大量输血过程中发生心力衰竭3例,出血倾向3例,低钾血症5例,低体温12例。死亡3例,2例死于多功能脏器衰竭,1例死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其余73例全愈。结论对手术快速大量输血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进行密切的观察与相应的专科护理干预,对并发症患者的提高了治愈和生存率。

    作者:张慧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