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感染控制技术在新生儿PICC中的应用

周燕

关键词:感染控制技术, PICC, 新生儿护理
摘要:目的:探索感染控制技术在新生儿科患儿使用 PICC进行治疗过程的应用影响。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的80例PICC患儿,全面实施感染控制技术。结果80例置管成功的患儿,平均留管时间20.13d,经摄片确认导管位置78例位于上腔静脉,2例位于右心房,其中3例放弃治疗后拔管,仅1例发生导管感染后拔管。结论通过严格的无菌技术操作,对PICC导管的正确护理,延长了导管使用寿命的同时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门诊393例无痛人流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布托菲诺静脉麻醉行无痛人流术的护理。方法选择门诊无痛人流患者393例进行调查。结果无1例麻醉意外及人流综合症的发生。结论加强无痛人流的护理配合,有利于人流手术的顺利进行,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并可预防手术及麻醉并发症。

    作者:陆建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肢体黑色素瘤患者行隔离肢体热灌注化疗术后的护理体会

    总结1例肢端恶性黑色素瘤患者行隔离肢体热灌注(ILI)化疗术后出现急性皮肤反应、疼痛反应的护理。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指导,局部药物治疗,止痛治疗,预防血栓及功能锻炼指导。患者不良反应得到控制,顺利出院。

    作者:赵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优质护理对缓解手术室患者紧张情绪影响研究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对缓解手术室患者紧张情绪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接受手术室常规护理及优质护理,比较护理前后患者的SAS焦虑评分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SAS评分(52.17±5.37)、严重焦虑患者比例(11.83%)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缓解手术室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有助于手术的顺利实施。

    作者:倪文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我院近3年针对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的对比性临床护理报道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的的护理措施。方法将117例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60例与57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与患者与家属的总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更科学地止血、加强病情观察以及从心理与饮食方面给予必要干预是此类患者获得良好护理结局的关键。

    作者:赖显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腹腔巨大肿物合并消化道出血1例临床报道

    1临床资料患者,女,82岁,腹部进行性增大肿物3个月,2013年2月18日入院,查体:贫血貌,睑结膜苍白,心肺无明显异常,腹部左侧略膨隆,无压痛反跳痛,腹部左侧可触及巨大不规则肿物,质中等,约20×15cm大小,下界达脐下3cm,右边界达腹正中线,左边界达腋前线,上界达肋下,无法触及,无明显触压痛,肝肾区无触压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4次/min,双下肢无水肿。化验指标:RBC:2.63×109/L,Hb:68g/L,便潜血:+,胃镜检查未发现明显病变,影像学检查:超声提示(见图1)左侧腹部不均质回声肿物,约225×155mm,边界清,形态欠规整,内可见不规则液性暗区,内可见血流信号。 CT成像:腹腔内巨大肿块影,密度欠均匀,边界模糊,增强可见不均匀强化,高CT值81Hu,内见液体密度区,大径22.8cm,周围血管、肠管、左肾、胰腺及脾脏均受压移位或变形。术前诊断:腹腔巨大肿物-胃间质瘤?术中所见:肿物位于胃大弯处,约23×17×15cm大小,表面不光滑,无明显破溃,探查与胰尾部及脾脏粘连严重,距肿物边缘3cm完整切除部分胃、肿物、胰尾部及脾脏。病理所见:胃肿物大小约22×15×12cm,切面囊实性,可见广泛出血、坏死,囊性、实性区比例3:7,实性区切面灰白,质脆。病理诊断:胃恶性间质瘤,核分裂像/50HPF>10,免疫组化:CD117(+),CD34(+),,SMA (-),S-100(-),c-kit野生型。

    作者:武变荣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妇科腹腔镜手术护理体会

    在外科手术向微创方向发展的今天,腹腔镜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在妇科的应用范围也日益扩展。其中有宫外孕、子宫肌瘤、畸胎瘤、多囊卵巢综合征节育环异位等疾病。这种技术具有不开腹、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疼痛轻等优点,而且缩短了住院天数,腹部不留瘢痕,有美容效果等[1],充分体现了腹腔镜手术微创的优越性,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欧阳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浅谈院前急救护理风险的分析及防范对策

    目的:分析医院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风险,为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120急救中心自2010年1月~2012年12月共收治患者242例,对就诊患者的院前急救工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有效的医患沟通,急救物品及药品的充分准备,过硬的急救操作技术,医患的密切配合抢救,保证了正常的院前急救工作。结论通过制定防范对策,降低了急救护理风险的发生,保证了护理安全。

    作者:张艳;肖梅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护理语言艺术在体检中心工作中的应用

    护理语言艺术是沟通护士与服务对象思想情感的重要桥梁,护士的语言除具有一般语言沟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属性外,还是获得工作伙伴和服务对象信任与合作的有效手段。健康体检作为保障人们身体健康、预防和发现疾病的有效措施,逐渐受到重视。由于健康体检者来源广泛,年龄及知识层次不一,在体检中心停留时间短,护理人员与体检者有效沟通并建立良好的关系难度更大,护理人员应用专业的语言艺术与体检者进行良好的沟通是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发生纠纷重要方法,本文结合健康体检护理工作实际情况,对护理语言艺术的重要性及具体应用技巧等问题进行分析与阐述。

    作者:朱亚男;李慧;崔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风湿免疫疾病患者肺部并发症的防治与护理要点分析

    目的:探讨风湿免疫疾病患者肺部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干预要点。方法以2008年8月~2013年8月的87例风湿免疫疾病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所有患者接受治疗后进行常规基础护理,外加针对肺部并发症预防性治疗和护理干预。针对性护理包括病房管理,超声雾化吸入,口腔护理,咳痰护理及心理干预。对照组只行常规基础护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实施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后,观察组47例患者发生肺部并发症共计2例,发生率仅为4.26%,而对照组40例患者发生肺部并发症共计8例,发生率为20.00%。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66,P=0.024<0.05)。结论风湿免疫疾病患者较易发生肺部并发症,进行肺部并发症针对的预防治疗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李权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小儿麻疹合并肺炎心衰的病情观察及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小儿麻疹并肺炎心衰的病情观察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0例小儿麻疹并肺炎心衰的病情观察和护理。结果治愈19例,转院1例,总有效率95%。结论通过对患儿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心衰症状及体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并给予相应的临床及心理护理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余海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重症监护病房药品的使用及管理

    目的:加强医护人员的药学知识及提高重症监护病房药物存放和使用的安全性,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加强对病区各类药品的管理,尤其是对特殊药品的管理。加强对医护人员药物知识的培训与考核,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结果保证药品的安全性,保证用药的安全性,未发生不良事件。结论应加强科室护理人员对科室常用药品、特殊药品的学习,不断改善、提高质量,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王西宁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脑瘫患儿干预及护理进展

    小儿脑瘫是指小儿因多种原因引起的脑实质损害,出现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而发展为瘫痪的疾病,是以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致残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惊厥、心理行为异常、感知觉障碍及其他异常,主要影响儿童生长发育,也很影响心理社会和情绪成熟[1]。值得注意的是,脑性瘫痪与弱者是不同的,虽然有些脑性瘫痪儿童有智能上的缺陷,但相当一部分脑性瘫痪儿童的智力和正常儿童并无区别,有的智力甚至高过一般的儿童。在评定时不要只注意患儿手的抓握能力还要注意手的自发运动功能[2]。

    作者:欧阳春;敬柏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23例颅底骨折致脑脊液漏患者的保守治疗及护理

    目的:探讨颅底骨折致脑脊液漏患者的保守治疗及护理。方法回顾33例颅底骨折致脑脊液漏患者,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从颅内压观察、脑脊液漏的观察、预防感染、合理体位、心理及饮食护理等方面详细分析。结果33例患者皆有效治愈,均未出现颅内感染情况,脑脊液漏于2~14d停止,平均5.9d。结论脑脊液漏是脑外伤致颅底骨折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积极预防感染,合理的体位,精心的观察及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浦强;江水;高春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脊柱骨科患者的心理特点与护理

    目的:探讨脊柱骨科住院患者患者的心理特点以及护理对策。方法从入院、受伤的部位、手术时间、不同的年龄段、文化背景、经济支持等诸多方面进行分析,发现患者的心理特点,容易引发的相关问题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结果通过认真地观察和分析,把握好脊柱骨科住院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了有针对性的共性和个性的心理护理,营造了温馨的住院氛围。结论掌握脊柱骨科患者的心理特点,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保障手术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树立医院和科室的良好形象。

    作者:王宁;张楠;谢婷;李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显微支撑喉镜下激光治疗早期声带癌手术中的护理探讨

    目的:探讨CO2激光在显微支撑喉镜下治疗早期声带癌手术中的护理。方法对30例患者采用显微支撑喉镜下行 CO2激光治疗早期声带癌手术中的护理要点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29例手术均安全顺利完成,其中1例中转行全喉切除术。结论显微支撑喉镜下激光治疗早期声带癌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程缩短等优点,同时完善的术前准备、CO2激光机、显微镜的使用以及术中护理操作技巧的娴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王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电子结肠镜检查患者的护理

    电子结肠镜检查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诊断技术,是肠道疾病目前佳诊断方法。但检查过程中常因紧张、恐惧、疼痛致镜检难以完成。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注重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加强术中术后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谢杏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1例大咯血行肺叶切除术患者的护理体会

    报道1例大咯血行肺叶切除术患者的护理体会。本例患者护理重点为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特别是血压、CVP、心率的变化;并做好机械通气的护理,正确有效吸痰。认为护士要做好围手术期各环节护理,严密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血压、CVP、心率的平稳。通过医护协作共同努力抢救了患者的生命。

    作者:鞠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PICC置管患者的舒适护理

    目的:探讨PICC置管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行PICC置管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置管前、置管中、置管后的舒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舒适度和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对PICC置管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生理及心理舒适度,提高了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梁沣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内镜诊治中传染患者的心理护理

    目的:探讨内镜诊治中传染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对200例传染病患者,根据疾病程度所表现的心理反应,大致归纳为3类,即病情较轻或一般带菌者90例,病情较重的肝病患者81例,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26例、艾滋病3例。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反应,应用心理学技能,对患者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使患者积极配合诊治,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结果凡情绪良好的患者,诊治效果显著,各项指标及机体免疫力恢复良好,而有紧张、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心理状态的患者诊治效果差、康复较慢。结论心理护理对传染病患者的诊治和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陶利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CARTO指导下室早射频消融中西医结合术后护理

    目的:探讨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室性早搏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方法针对36例室早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的护理。结果本组成功治疗36例,术中无并发症。结论 CARTO 指导下行室早射频消融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方法,术后运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是取得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障。

    作者:肖明珠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