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玲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患者术前术后的心理护理对病情康复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总结2010年~2011年154例外科手术患者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结果154例外科手术患者均安全早日康复出院。结论做好外科手术患者术前术后的心理护理,对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风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静脉血栓(venous thrombosis)是指在静脉血流迟缓,血液高凝状态及血管内膜损伤条件下,静脉发生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并继发血栓形成的疾病。深静脉血栓形成主要发生于下肢,上肢较少发生。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upp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UEDVT)指的是上肢深静脉系统、颈内静脉、头臂干和上腔静脉的血栓形成,早Von Schroet er(1884年)和Paget(1885年)对UEDVT进行报道,因此UEDVT一度被称为Paget- Schroet er综合征,国外部分文献中仍沿用此命名[1]。以往认为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病率低,近年来文献报道增多。我科室出现1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发生患侧上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现汇报如下。
作者:宋婷婷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围术期的护理。方法对32例垂体瘤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术后及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结果32例患者病体组织都得到切除。术后除2例出现脑脊液鼻漏外,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术,术后易出现的并发症及早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严密观察病情,积极防治并发症是提高成功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丛美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小儿脑瘫是指小儿因多种原因引起的脑实质损害,出现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而发展为瘫痪的疾病,是以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致残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惊厥、心理行为异常、感知觉障碍及其他异常,主要影响儿童生长发育,也很影响心理社会和情绪成熟[1]。值得注意的是,脑性瘫痪与弱者是不同的,虽然有些脑性瘫痪儿童有智能上的缺陷,但相当一部分脑性瘫痪儿童的智力和正常儿童并无区别,有的智力甚至高过一般的儿童。在评定时不要只注意患儿手的抓握能力还要注意手的自发运动功能[2]。
作者:欧阳春;敬柏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产妇护理的心理是十分必要的,由于产妇处于分娩时期心情特别复杂,不良的心理情绪可以影响神经系统功能稳乱。使分娩不能正常进行,因此、做好产妇心理护理工作十分必要,它关系到生产能否正常进行。如果不了解产妇的心理状况,那么心理护理工作不到位,可导致难产、剖宫产、产后出血等情况。为了减少上述情况的发生。我科近几年来加强对产妇的心理护理,了解产妇的心理活动状况。对产妇进行正确的心理护理。使她们在分娩过程中保持佳心理状况,提高分娩成功率,确保母子平安。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国晓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以CNKI为检索工具,对国内发表的有关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研究主题进行文献计量分析,描述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研究现状,从论文时间、作者、期刊、关键词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了几点思考和建议。
作者:张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置管感染的原因,探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降低感染率延长导管的使用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将4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及改进的护理方法,对两种患者发生感染率和使用置管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感染率是59.09%,对照组的感染率是9.09%,P<0.01。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延长深静脉留置导管的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喻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情景教学法在急救医学临床见习带教中的应用。方法随机将73名学生分成两组。对照组38名学生在教学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法,观察组35名学生在教学中采用情景教学法。两组学生参加急救医学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调查学生对情景教学法的评价。结果观察组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的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情景教学法更受到学生的好评。结论情景教学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急救医学课程,值得在急救医学临床教学中推广应用。
作者:钱义明;夏一春;钱风华;奚耀;郭健;赵雷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总结1例先天性新生儿乳糜胸护理要点维持患儿有效的呼吸,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胸腔穿刺或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加强抗感染及营养支持治疗,做好饮食及基础护理,防治并发症。
作者:贾慧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已成为静脉输液的主要工具。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一方面能够减少患者由于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保护血管,减少液体外渗,尤其是给危重患者抢救和休克患者输血、补液提供了有效治疗通道。另一方面也大为减轻临床护士的工作量。现将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护理体会简要总结如下。
作者:宁红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为提高我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效果,发现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制度完善、日常管理等几个方面的内涵建设,实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邓晓南;余莲;陈隆天;张强;吴芬芬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颅底骨折致脑脊液漏患者的保守治疗及护理。方法回顾33例颅底骨折致脑脊液漏患者,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从颅内压观察、脑脊液漏的观察、预防感染、合理体位、心理及饮食护理等方面详细分析。结果33例患者皆有效治愈,均未出现颅内感染情况,脑脊液漏于2~14d停止,平均5.9d。结论脑脊液漏是脑外伤致颅底骨折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积极预防感染,合理的体位,精心的观察及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浦强;江水;高春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电子结肠镜检查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诊断技术,是肠道疾病目前佳诊断方法。但检查过程中常因紧张、恐惧、疼痛致镜检难以完成。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注重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加强术中术后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谢杏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为了降低多发伤伤残率和病死率,提高其正确的诊断率和抢救成功率,预防并发症发生,作者在抢救、分析典型病例基础上,总结临床工作,制定和实施了对多发伤患者的急救系列护理。即初步评估伤情A、B、C、D、E5个步骤及实施急救护理V、I、G、C、F5项措施,发展完善了抢救措施,使多发伤患者的伤情得以迅速、准确地判断,及时解除了威胁患者生命的症状,保证了患者呼吸循环的稳定,为急救医师的诊断、治疗提供了很好的基本保证,对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及残废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作者:赵景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总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停用小剂量胰岛素后应用胰岛素泵治疗取代传统的间隙性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的护理要点。方法给予3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首先使用小剂量胰岛素(按0.1u/小时每公斤体重胰岛素加生理盐水250ml)治疗,待血糖降至13.9mmol/L时停用小剂量胰岛素改为安装胰岛素泵持续输注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结果患者使用胰岛素泵后0.5~2d酮体消失,3~5 d 血糖控制达标,未发生并发症、缩短了住院时间。结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安装胰岛素泵治疗要选择恰当的时机,置泵前应加强患者心理护理及健康知识指导,置泵后应密切监测患者血糖,及时处理胰岛素泵的故障情况,是确保酮症酸中毒患者胰岛素泵治疗顺利进行的主要措施。
作者:杨列婵;李洁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胃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效果,并总结相关的心得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2年3月诊治的80例胃癌患者,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对照组实施普通护理,干预组在普通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后并发症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围手术期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对于患者的术后预后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孙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总结小儿麻疹并肺炎心衰的病情观察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0例小儿麻疹并肺炎心衰的病情观察和护理。结果治愈19例,转院1例,总有效率95%。结论通过对患儿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心衰症状及体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并给予相应的临床及心理护理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余海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产后出血是产科中的严重并发症,是造成产妇死亡四大原因之一,不及时抢救随时都可危及产妇的生命。助产士在助娩过程中一旦发现产妇出血较多,一定要提高警惕、严密观察,发现病情变化即要沉着冷静、急而不乱,高效率地进行抢救,争取在短的时间内使产妇转危为安,以确保产妇的生命安全。
作者:艾玉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分娩过程中对产程、产妇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正常足月初产妇随机分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护理。结果观察组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产妇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分娩过程中的应用可缩短产程及提高产妇满意度,不断提升优质护理服务的质量。
作者:张征玲;刘秋兰;李菁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总结1例肢端恶性黑色素瘤患者行隔离肢体热灌注(ILI)化疗术后出现急性皮肤反应、疼痛反应的护理。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指导,局部药物治疗,止痛治疗,预防血栓及功能锻炼指导。患者不良反应得到控制,顺利出院。
作者:赵霞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