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52例临床分析

李仕娟;石围;王存德

关键词:合并肺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临床分析
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慢性常见病,因气道长期慢性炎症,纤维组织增生,呈进行性发展,致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与肺部对有害颗粒或有害气体异常炎症有关.论文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癌52例患者进行临床表现、影像学多方面的临床分析.旨在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合并肺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非典型急性阑尾炎的MSCT诊断价值

    目的 分析非典型急性阑尾炎的MSCT检查结果,探讨MSCT对非典型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本院23例经MSCT诊断、手术病理证实的非典型急性阑尾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MSCT诊断非典型急性阑尾炎符合率为91.3%.结论 MSCT在非鼻型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中有明确意义,能为临床提供有力依据.

    作者:周雄 刊期: 2015年第51期

  • 盐酸氨溴索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效果分析

    目的 了解盐酸氨溴索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4~2015年就诊我院诊断为支气管肺炎的患儿40例,分两组,单使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为对照组;盐酸氨溴索联合市地奈德雾化为治疗组,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差异有显著差异.结论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联合布地奈德雾霉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确切,作用迅速,且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王晶 刊期: 2015年第51期

  • 肠镜双人插镜缓解患者痛苦的方法

    浅谈肠镜双人插镜缓解患者痛苦的方法.通过改良的方法,术前饮食准备,心理护理,熟悉病史做好解释工作,操作过程中尽量减少对患者的刺激,保暖,各项护理措施,结果在肠镜操作中改良的方法与传统的方法相比,改良的方法更能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痛苦.

    作者:高英 刊期: 2015年第51期

  • 妊娠剧吐的针灸治疗及护理

    目的 探讨妊娠剧吐的针灸治疗及护理临床疗效.方法 将3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7例和针灸组1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针灸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取穴上脘、中脘、内关、足三里行针灸治疗及配合相应护理,治疗5d.结果 比较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重复住院率针灸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治疗配合针灸治疗妊娠剧吐,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作者:徐艳红 刊期: 2015年第51期

  • 凭祥市2011年~2014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微生物结果分析

    目的 调查凭祥市食品安全情况,探究凭祥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微生物结果.方法 选取2011年~2014年凭祥市超市、农贸市场、餐饮等场所的食品作为研究对象,检测采集回来样品中阪畸肠杆菌、志贺菌等微生物检验情况,对比超市、农贸市场、餐饮等不同来源样品合格率.结果 2011年~2014年凭祥市共抽检1163份食品,合格的样品达到1124份,合格率达到96.65100%.其中水产品的合格率为100%.餐饮行业、超市、农贸市场的样品合格率分别为89.610%、98.980%、96.078%,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凭祥市食品安全问题较多,受到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金斯等致病菌污染,有关管理部门应当重视降低微生物对食品的污染,确保人们吃到放心食品.

    作者:陈春茂 刊期: 2015年第51期

  •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观察及护理体会

    目的 探析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观察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静脉溶栓治疗.按入院时间,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临床护理,对比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均成功,治疗成功率为100%;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79%,优于对照组的8.93%(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8.21%,优于对照组的82.14%(P<0.05).结论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同时实施针对性临床护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丽 刊期: 2015年第51期

  • 辛伐他汀治疗心血管内科疾病应用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应用辛伐他汀治疗心血管内科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128例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将其随机均分作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4例.均给予心力衰竭常规治疗,观察组另外增加辛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血脂指标与心功能指标改善状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与血清三酰甘油(TG)水平均比对照组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左心房内径(LDH)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ED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均较低,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辛伐他汀具备改善血脂与心功能的显著疗效,较适用于治疗心力衰竭等心血管内科疾病.

    作者:李金生 刊期: 2015年第51期

  • 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研究并探讨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患者施行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段为2014年1月1日~2015年6月30日.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施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施行康复护理.护理结束后,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患者的康复效果进行评价,并使用脑年中影响量表对患者的功能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疗效总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脑卒中功能评分明显更高(P<0.05).结论 在神经内科的临床护理中,对脑卒中患者施行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有效提高患者的机体功能和生活能力.

    作者:吴梅;陈芝薇 刊期: 2015年第51期

  • 单次激素封闭治疗腕管综合征对预后的影响

    腕管综合症是上肢常见的周围神经病变,发病率从2.7%到5.8%不等[1].常用的治疗方法有休息夹板制动、激素注射封闭和手术松解[2].根据文献报道,激素注射的有效性在0%-63%不等,造成如此大的差异原因,主要是患者的随访时间、注射次数、严重程度、判断复发或评估疗效的标准不同.

    作者:屈秉成 刊期: 2015年第51期

  • 针对性护理干预减轻剖宫产术后产妇疼痛度及促进康复的临床观察

    目的 分析观察护理干预减轻剖宫产术后疼痛度及促进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130例剖宫产术后产妇临床资料,其中术后采用常规护理的65例(常规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的65例(干预组),比较两组剖宫产术后疼痛度以及康复时间.结果 干预组产妇疼痛度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产妇住院时间、睡眠时间、住院费用明显短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剖宫产产妇术后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降低产妇术后疼痛度,并且加快产妇的康复时间,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吴婷 刊期: 2015年第51期

  • TST手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TST(开环式微创痔吻合器)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混合痔的100例患者的临床疗效,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TST组56例;对照组44例,采用传统Milligan-Morgan术.观察两组住院天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狭窄、尿潴留、术后疼痛、等情况.结果 两组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未出现严重的术后并发症,术后满意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天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狭窄、尿潴留等方面TST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ST术治疗混合痔,是一种较理想、安全、疗效确切的治疗手段.

    作者:艾山江·乌买尔江;王辉 刊期: 2015年第51期

  • 中医四项在ICU的应用

    通过艾灸、穴位按摩、敷药、耳穴埋籽四项中医在危重患者预防及恢复的作用,探讨中医四项在ICU的应用情况.

    作者:王洁 刊期: 2015年第51期

  • 老年急性阑尾炎169例的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阑尾炎的诊治.方法 对169例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的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行阑尾切除术151例,阑尾脓肿引流术5例,保守治疗13例.术后病理结果:单鲍性阑尾炎12例(占手术例数7.7%),化脓性阑尾炎96例(占手术例数61.5%),坏疽性阑尾炎48例(占手术例数30.8%).除2例患者死亡,其他均痊愈,其中1例死于术后肺部感染,另1例死于感染性休克(未手术).结论 老年急性阑尾炎因其病史与体征不典型,在诊断及治疗上都比较困难.一经诊断,应及时手术治疗.

    作者:刘宗凤 刊期: 2015年第51期

  • 螺旋CT在输尿管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螺旋CT在输尿管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在医院就诊的90例患者应用螺旋CT机进行双肾、双输尿管以及膀胱区进行扫描,采用平扫、增强后多期扫描,采用在多平面内重建以及三维重建,然后对图像进行处理.结果 在这90例患者中发现输尿管结石的患者有33例,输尿管狭窄的有20例,腹腔镜后输尿管损伤的有15例,输尿管肿瘤的患者有10例,输尿管畸形的有10例,输尿管结核的有2例.结论 运用螺旋CT能够清楚的看到输尿管中发生的病变,重建图像能够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显示病变的情况,为诊断提供丰富的信息.

    作者:解丰卫 刊期: 2015年第51期

  • 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分析

    目的 探究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4月收治的50例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胺碘酮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综合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0%,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 通过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护理效果较佳,同时可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方面应用和推广.

    作者:魏琼 刊期: 2015年第51期

  • 超声恶性征像对三阴性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三阴性乳腺癌用超声恶性征像来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60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设为观察组,60例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三阴性乳腺癌与非三阴性乳腺癌在超声恶性征像中的不同.结果 腋窝淋巴结转移、血流分级为2~3级、高回声晕、边缘毛刺征、肿块的边缘模糊不清、病灶内有细微钙化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后方回声、纵横比≥1、血流阻力指数≥0.7方面无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恶性征对于三阴性乳腺癌的诊断有着非常有效的临床效果.

    作者:贾梨 刊期: 2015年第51期

  •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OPD疾病严重程度与动脉僵硬度的关系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OPD疾病严重程度与动脉僵硬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年龄大于65岁的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03例.收集患者身高、体质量、吸烟史、既往病史等基本资料,所有患者抽取血生化、糖化血红蛋白、血气分析,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按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2011综合评估方法对患者进行COPD疾病严重程度评估以颈动脉-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WV)作为评价动脉僵硬度指标,以PWV>14m/s为高动脉僵硬度高的诊断截点.分为PWV>14m/s组及PWV≤14m/s组,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并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①在103例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有61例患者PWV>14m/s,占59.22%.PWV>14m/s组及PWV≤14m/s组患者年龄、COPD疾病严重程度、氧分压、糖化血红蛋白、LDL-C、收缩压及脉压存在差异;②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OPD疾病严重程度是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动脉僵硬度增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动脉僵硬度增高患者比例高.COPD疾病严重程度是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动脉僵硬度增高的独立影响因素.

    作者:康昱;侯原平;陈清;陆玫;吴金玲;方向阳;高春英;孙倩美 刊期: 2015年第51期

  • 锥形束CT(CBCT)对颌下腺结石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锥形束CT(CBCD对颌下腺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01月-2014年09月本院诊治的68例颌下腺结石患者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已接受锥形束CT(CBCT)检查,观察并分析患者下颌下腺结石数量、形态、大小及大小与其水平位置的相关性.结果 本组胡例患者中颌下腺结石共检出98个,75.00%患者单发结石,25.00%患者为多发结石;结石形态主要可分为点状形、类圆形、椭圆形、长条形及不规则形,其中椭圆形常见占34.69%;导管前段结石占3531%,导管后段结石54.08%;结石大小与其水平位置具有紧密相关性(P<n05),即越靠后的结石,其大小具有增大的趋势.结论 CBCT对颌下腺结石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可确定结石的数目、形态、大小等情况.

    作者:邱展眉 刊期: 2015年第51期

  • 胆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护理

    目的 探究胆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11月~2015年7月收治的38例胆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都进行腹腔镜切除术,并对患者手术前与手术后进行护理干预.结果 全部患者在治疗期间与治疗后期产生胆汁漏出的有1例,腹腔内出血的2例,酮症酸中毒1例,全部患者经过针对性的治疗与护理后,均康复出院.结论 对胆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具有较好的护理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使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陈婷 刊期: 2015年第51期

  • 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DSA造影结果对中西医结合药物选择的指导作用

    目的 探讨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对中西医结合药物选择的指导作用.方法 对50例我院收治的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临床回顾分析,对其进行DSA检查后根据其结果选择治疗用药,作为此次讨论的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相同症状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对其进行经颅多普勒(TCD)检查,亦根据其结果选择用药.对比两组检查结果及相关治疗效果.结果 根据患者脑梗死发作至入院治疗时间可将其分别分为24h以内,24~48b,48~72h三组,24h内入院患者,DSA阳性检出率为87.5%,显著高于对照组检出率66.67%,P<0.01;其余两组检出率比较无较大差异,P>0.05;根据2mm为病灶体积分界点,对两组检出情况进行比较,明显看出,2mm以内病灶检出率观察组为87.5%,对熙组为58.82%,观察组更优,P<0.01;病灶体积大于2mm两组检出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NIHSS评分具有一定程度下降,观察组效果更佳,P<0.05.结论 DSA对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具有更准确的检出率,可准确暴露病灶情况,更利于中西医结合治疗药物的选择.

    作者:陈开琦 刊期: 2015年第51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