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超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应用于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诊治的9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方法,研究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中药穴位贴敷及火罐疗法,治疗结束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经治疗,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对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法进行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翟长根;王丹丹 刊期: 2015年第51期
医学院校学生实习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巩固和丰富所学理论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如何加强骨科临床实习教学进行探讨.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①重视门诊常见病的带教.②强调骨科查体和基本操作的重要性.③侧重临床能力的培养.④加强医德医风的教育.
作者:范德刚;武明媚 刊期: 2015年第51期
目的 探讨肿瘤化疗患者在中心静脉置管(CVC)治疗中,感染的发生因素,以及采用PDCA管理模式的效果确认.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肿瘤化疗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一般资料,总结感染因素实施PDCA管理模式,比较实施前后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年龄大、留置时间长、存在合并症、联合使用激素的患者感染发生率高;实施PDCA管理后感染率(2.0%)明显低于实施前(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瘤化疗患者CVC感染因素较多,采用PDCA管理模式能够预防和减少感染,为病情恢复提供有利条件.
作者:冯梅;杨桃 刊期: 2015年第51期
目的 分析细节护理在门诊儿童输液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门诊输液的78例儿童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9例儿童.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输液护理,治疗组患儿给予细节护理,对比两组儿童输液护理质量.结果 治疗组儿童及家属满意度为97.43%,对照组儿童及家属满意度为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节护理在门诊儿童输液中的有效应用,减少了不安全因素,提高了输液质量,确保了门诊儿童输液安全,并且进一步提高了医院门诊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龙敏 刊期: 2015年第51期
目的 探讨紫杉醇与顺铂化疗方案在晚期食道癌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晚期食道癌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顺铂联合氟尿嘧啶的化疗方案;观察组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的化疗方案,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紫杉醇与顺铂化疗方案在晚期食道癌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曹琳;黄晓娟 刊期: 2015年第51期
目的 探讨经输尿管镜直观下气压弹道碎石术的手术配合.方法 对例经输尿管镜直观下气压弹道碎石术的手术配合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手术护士配合熟练,掌握泌尿外科腔镜手术器械的维护,缩短手术时间,保证手术安全.结论 输尿管镜直视下气压弹道碎石术进展顺利,效果满意.
作者:王玉春;赵玉芳 刊期: 2015年第51期
目的 探讨开展人文关怀护理病房的方法,提高病房护理服务质量.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1月起心内科开展人文关怀护理病房的方法,提供以人为本,关爱生命价值的护理服务.结果 开展人文关怀护理病房后,患者满意度由91.24%上升至97.22%,护理管理质量评分由(89.26±2.75)分上升至(94.45± 1.85)分,开展人文关怀护理病房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013年医院收到患者投诉2起,2014年无投诉.结论 开展人文关怀护理病房,极大地提高了临床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服务患者主动意识增强,提升了护理服务品质.
作者:雷志香 刊期: 2015年第51期
目的 采用中医辨证疗法对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并对患者治疗后的复发情况进行跟踪,以研究变应性皮肤血管炎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某院2011年10月~2014年10月的112例变应性皮肤血管炎患者,并将其分为治疗组(56例),对照组(56例)两组,分别采用中医辨证疗法和西医治疗方法进行临床治疗,并对治疗结果和复发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1个月后,中医辨证疗法的治疗组疗效明显由于西医治疗的观察组.以1、2、3个月为节点进行复发情况跟踪分析,中医辨证疗法的治疗组复发病例少于西医治疗组.结论 中医辨证疗法在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的临床应用能够极大的提升患者治愈率并降低复发风险.
作者:熊学平 刊期: 2015年第51期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冠脉搭桥(CABG)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方法 对60例CABG患者,术前经CT诊断脑梗死病史患者进行术后护理.结果 58例患者完全恢复,1例患者死亡,1例患者放弃治疗.结论 通过严密观察及监测可有效预防并早期发现神经系统并发症,通过护理干预的措施,可促进大部分患者的康复并能协助患者顺利度过危险期.
作者:王晓蕙;王誉霖 刊期: 2015年第51期
对医院临床药学服务的模式构建与实施渠道进行讨论,分析药学服务模式的内容与重要性,并归纳和总结医院中临床药学的服务模式中存在的关键性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发展建议,从而推动医院中临床药学的服务,促进药学服务的高效发展.
作者:余旭红 刊期: 2015年第51期
目的 探讨慢性泪囊炎患者行鼻腔泪囊吻合术的护理.方法 对45例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5例慢性泪囊炎患者鼻腔泪囊吻合术后效果显著,泪道冲洗通畅,感染症状和泪溢症状消失,均无复发.结论 针对鼻腔泪囊吻合术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及详细的术前检查、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重点开展健康教育和加强术后随诊,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贾莹 刊期: 2015年第51期
目的 本次研究主要是观察丹参酮对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了2014年3月~2015年3月内的24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了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2例,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上了丹参酮ⅡA璜酸钠注射液进行了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SOD活性要明显优干对照组,且观察组的LPO水平与MDA水平也要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丹参酮对脑梗死患者具有非常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
作者:刘军 刊期: 2015年第51期
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是一种导管置管技术,是措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导管一般由肘前部的外周静脉穿刺置入,沿血管走向到达上腔静脉,现如今PICC导管成功率很高,留置时间长,可以减少化疗药物对血管的损伤,减轻肿瘤患者的痛苦与经济上的负担,在肿瘤科应用得越来越广泛.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推荐PICC的尖端位置为上腔静脉下段1/3段到上腔静脉与右心房口连接处,因导管在静脉中走行较长,需途经几处静脉会合处后到达上腔静脉,且若患者过度活动、胸腔压力改变等有时易导致导管异位,即导管进入无名静脉或颈静脉等.
作者:解伟亚 刊期: 2015年第51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卵巢癌MRI平扫及LAVA多期增强扫描的影像表现,提高对卵巢癌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搜集25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卵巢癌,MRI的影像表现.结果 25例患者中,15例为浆液性囊腺瘤,10例为粘液性囊腺癌.平扫T1WI上表现为低信号为主,或部分病灶内少许高信号,而T2WI为不均匀高信号,DWI为高信号;增强扫描后见,病变实性部分不均匀强化,而囊性部分无强化.结论 MRI平扫及LAVA增强扫描,对卵巢癌的定性诊断有较高准确性,其分期与手术病理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术前行MRI可以初步确定卵巢癌分期,估计手术范围及是否具有手术的可能性,术后可以评价手术或其他治疗的效果及检测复发.
作者:任永梅 刊期: 2015年第51期
间质性膀胱炎(IC)常发生于中年妇女,其特点主要是膀胱壁的纤维化.并伴有膀胱容量的减少,以尿频(通常1次/10 min)、尿急、膀胱区或骨盆区域感到压力或胀痛为其主要症状.目前,大量的证据认为间质性膀胱炎是一种自体免疫胶原性疾病.对肥大细胞和膀胱表面氨基酸糖甙在间质性膀胱炎中的作用受到注意,一些研究人员正着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患者常有长期进行性尿频、尿急和夜尿增多,在膀胱充盈时耻骨上区疼痛明显,有时亦可出现尿道及会阴部疼痛,在排尿后得到缓解,血尿偶可出现,在膀胱过克充盈扩张时明显,有的患者在病史中可能有过敏性疾患.
作者:田平 刊期: 2015年第51期
目的 探究分析高通量血液透析在慢性肾脏病(CKD)临床治疗中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68例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n=34例)和对照组(n=3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血液透析器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观察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β2-微球蛋白水平、贫血状况及心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β2、微球蛋白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贫血状况及心功能较对照组出现显著改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对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治疗中,对其应用高通量血液透析器治疗,临床疗效好,对促进患者临床病情恢复发挥积极影响.
作者:王啸 刊期: 2015年第51期
1988年我国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标志着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开始,改革的重点是控制持续上涨的不合理医疗保险费用.由于我国医疗保险涉及的主体之间利益很难一致,导致医疗保险费用不断上涨.本文以德国医疗保险费用的控制为研究对象,结合我国实际,通过供方、需方、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以及政府共同努力来控制医疗保险费用的过快上涨.
作者:黄飞;刘媛;刘禹 刊期: 2015年第51期
老年患者器官功能差,尤其是肺脏易出现肺不张、肺感染等并发症,全麻能增加这种危险性,与全麻相比椎管内麻醉有利于患者器官功能的恢复[1].椎管内麻醉对全身生理状况干忧小,呼吸循环抑制轻,能改善血液循环,减少静脉血栓形成,而且术后恶心呕吐几率低,有利于术后镇痛的实施[2].腰硬联合麻醉(CSEA)利用蛛网膜下腔阻滞和硬膜外腔阻滞的双重优点,麻醉效果更加完善,但是同时增加了操作技术的难度,并发症相对增多,两种麻醉技术的联合应用为麻醉管理增加了复杂性、困难性和风险性[3].
作者:段丽 刊期: 2015年第51期
目的 研究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修补术的综合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40例具有完整病历资料的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手术患者,随机分配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护理.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效果.结果 经过综合护理,观察组20例患者,均康复出院,未有严重并发症发生,对照组住院天数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患者舒适度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积极的综合护理干预是减轻患者术后痛苦,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刘瑰 刊期: 2015年第51期
目的 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探讨,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方法 从2014年3月~2015年3月选取60例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使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发病人群的性别和年龄、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发生时间和恢复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共发现6种引起不良反应的氟喹诺酮类药物,男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女性高(P<0.05),38~57岁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发生时间、恢复时间均比其他年龄段高(P<0.05),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神经系统为主(30%).结论 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使用的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药物种类和给药方式,在使用的过程中要对不良反应进行严密的监测,以保证药物的使用安全.
作者:李晓红 刊期: 2015年第5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