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全程健康教育对流动人口结核病控制的作用

顾春霞;陈俊林;顾欣荣;王小平

关键词:结核, 肺/预防和控制, 健康教育, 流动人口
摘要:目的:分析全程健康教育在城市流动人口结核病控制中的作用,为完善城市流动人口结核病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市区流动人口结核病患者32例进行多层次、互动的全程健康教育.结果:85%以上的流动人口结核病患者留在本地区接受了全程督导治疗,且达到同期登记的本市区常住人口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效果.结论:全程健康教育是城市流动人口结核病控制策略关键因素,可大限度保证城市流动人口结核病控制工作得到顺利实施.
现代医药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VSD应用于上肢术后感染创面的护理体会

    VSD是外科引流技术的革新,能够彻底去除腔隙或疮面的分秘物和坏死组织,促进伤口愈合是一种理想的引流方法[1].感染创面不及时处理,并发症不控制好,往往会带来很多后遗症.

    作者:李玲钰;洪婷婷;谢小婷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痰培养病原菌及其对抗菌药物耐药率的分析

    目的:了解我市市级医院痰培养病原菌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734例痰标本检出的病原菌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共检出细菌127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94株(15.26%),革兰阴性菌1077株(84.74%),金黄色葡萄球菌出现多重耐药性,肺炎链球菌对包括左氧氟沙星在内的新喹诺酮类都出现了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小于25%,鲍曼不动杆菌对除米诺霉素外的所有抗菌药物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酶抑制剂敏感,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耐药.结论:抗菌药物选择的压力还是比较大,对抗菌药物的控制还需努力.

    作者:赵凯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食品安全法背景下合成色素的问题及对策

    本文从食用合成色素入手,研读现行食品安全法的相关政策,结合已实际曝光的食品安全问题,探讨相关法律条文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研究对策.

    作者:朱海英;黄万琪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新生儿抚触的临床实践与体会

    目的:探讨新生儿抚触的作用.方法:将20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抚触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抚触组在对照组养育基础上增加抚触.结果:抚触组新生儿在睡眠时间、生长发育、机体免疫力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新生儿抚触能改善睡眠,促进其生长发育,增加免疫力,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文芳;陈玲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挤压综合征的护理

    当出现意外或建筑物倒塌、坑道塌方等突发灾祸发生时,由于身体肌肉丰富的部位如大腿臀部或腰背部受到重物的挤压,使受压部分组织坏死,随之引起肢体肿胀,血液、尿液指标异常、休克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作者:王林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2009年某县煤工尘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目的:观察某县2009年煤工尘肺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煤工尘肺的患病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某县2009年煤工尘肺患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某县2009年煤工尘肺患病率3.89%,以Ⅰ期煤工尘肺为主.不同工种煤工尘肺患病率不同.掘进325.45%,采煤工3.53%,井下运输工1.19%,其他工种1.52%,各工种间煤工尘肺患病率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煤工尘肺患者的平均接尘工龄为10年,以接尘工龄5~15年患病率高,患病率与接尘工龄呈正相关(R=0.81,P<0.05);接尘工人各工龄段.主要以Ⅰ期煤工尘肺为主.但随着接尘工龄的增加Ⅲ期煤工尘肺的患病率也在增加(P<0.05).结论:某县2009年煤工尘肺患病率较低,以Ⅰ期煤工尘肺为主;不同的工种之间煤工尘肺的患病率不同,其中以掘进作业工人患病率高;接尘工龄越高,煤工尘肺患病率越高.病情也越严重.

    作者:朱红心;张青碧;甘仲霖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樟脑酚云南白药糊剂治疗口腔溃疡疗效观察

    口腔溃疡属口腔黏膜病之首,不论男女,任何年龄均可发生[1],本病具有自限性,一般病程7天左右,溃疡灼痛明显.妨碍饮食及言语,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聂萍萍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儿童矮小症的治疗进展

    矮小症足儿科常见病.是指与同地区、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比较,身高低于正常儿童生长曲线的第3百分位[1].本疾病种类多,病因复杂.不同的类型,其治疗方法也有差别.本文主要以近年来常见儿章矮小症治疗及新应用进展做一阐述.

    作者:杨旭;刘勇毅;阙隆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近亲婚配致视力残疾伴高血压一家系3例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32岁,因视力极度下降乃至影响生活,于2009年9月26日在我市光明医院眼病中心就诊. 主诉症状:患者1岁时,父母发现其有斜视症状,当一只眼睛直视目标时,另一只眼便斜向一侧.3岁时,发现有近视倾向,看远方的物体时眼睛吃力;8岁上小学开始,发现视力低下,从未治疗.

    作者:王艳鸽;刘红亮;董烁;赵昆朋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早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早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将我院临床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297例根据诊断年龄不同分为早发组101例(年龄≤40岁)和迟发组196例(年龄>40岁).对两组的BMI、肥胖率、HbA1C、FC-P、TG、HDI-C、FPG、P2hPG、TC、LDL-C、高血压率、收缩压及舒张压、糖尿病家族史阳性率、母亲糖尿病史阳性率、父亲糖尿病史阳性率进行对比.结果:两组的BMI、肥胖患者、高血压患者、HbA1C、FC-P、TG、HDI-C、糖尿病家族史阳性率、母亲糖尿病史阳性率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0.01);两组的FPG、P2hPG、TC、LDL-C、收缩压及舒张压、父亲糖尿病史阳性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早发T2DM患者存在严重的代谢紊乱,具有显著的家族性倾向.

    作者:王琴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大剂量阿糖胞苷在急性白血病强化治疗中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以大剂量阿糖胞苷(HD-Ara-C)为主联合化疗急性白血病强化治疗中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本院对18例急性白血病应用此方案的患者,共给予67例次HD-Ara-C化疗,结合消毒隔离措施的实施,合理饮食,精神支持等全方位护理.结果:应用HD-Ara-C为主的联合化疗18例例急性白血病,3年预期生成率为56.8%.结论:应用HD-Ara-C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及配合相应的护理可延长无病生存期甚至达到治愈.有效的减少了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孙波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氟尿嘧啶缓释剂联合腹腔内低渗化疗在胃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降低中晚期胃癌病人术后局部复发及提高长期生存率的方法.方法:对123例Ⅲb期胃癌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62例进行术中即时低渗温热腹腔化疗联合腹腔内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植入组),61例未行任何腹腔化疗(对照组).结果:植入组与对照组术后5年肿瘤生存率分别为64.5%和45.9%(P<0.01),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晚期胃癌病人术中腹腔内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腹腔化疗方法.

    作者:张少波;解乃昌;李武军;方世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综合康复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110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60例,两组均采用超短波加中频脉冲电治疗,治疗组再追加自我康复治疗,自我康复治疗需要长期进行.两组20次为1疗程,1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评分:疼痛(治疗组vs对照组P<0.01)、关节肿胀(治疗组vs对照组P<0.01)、关节活动度(治疗组vs对照组P<0.01)、治愈例数(治疗组vs对照组P<0.01)及治疗结束后半年复发率(8.30%vs 24.00%P<0.01),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康复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有明显的疗效,自我康复治疗能降低远期复发率.

    作者:张晓学;彭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手外伤带蒂皮瓣修复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带蒂皮瓣修复手外伤的技术和效果.方法:对我院90例手部缺损带蒂皮瓣修复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显示修复手术总体优良率为79%(71/90),指固有神经血管岛状皮瓣修复优良率为78%(42,54),远位皮瓣移植修复优良率81%(29/36).结论:带蒂皮瓣修复操简单、成活率高;手指缺损修复应选择食指侧方、第一掌骨皮瓣等指固有神经血管岛状皮瓣.手背缺损和虎口处缺损应选择腹股沟、腹部S型皮瓣较佳;手损部位与不同供区带蒂皮瓣的对应匹配是决定术后功能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

    作者:吕长虹;陈健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颈髓损伤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创伤,是指脊髓由于外伤、肿瘤、感染等因素造成脊髓内出血、水肿、炎性反应,导致脊髓细胞坏死、轴突崩解,临床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截瘫或四肢瘫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所致的尿潴留、大小便失禁等,颈髓损伤常常因病情突然、伤情严重、治疗复杂、护理难度大、并发症多等导致终身残疾,但脊髓损伤也有一定的康复潜力,如能进行全面的康复治疗和护理则可以降低死亡率,防止并发症发生,大限度地恢复自理能力.

    作者:李兰芹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咪达唑仑给药剂量与OPRM1基因型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给药的剂量是否与OPRM1 A118G基因型相关.方法:对90例病人抽取外周静脉血2 mL做OPRM1A118G基因型的测定.在全麻开始前给予咪达唑仑静脉注射,观察病人的镇静程度,按照Ramsay评分逐渐增加咪达唑仑的剂量直至病人入睡(Ramsay评分为6分时),记录该病人所需的咪达唑仑剂量及从给药到病人入睡所需的时间.结果:OPRM1A118G的3个基因型之间在年龄、体质量,身高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PRM1A118G的3个基因型之间在咪达唑仑剂量和入睡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AG型和AA型在咪达唑仑剂量和入睡时间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G型和GG型、AA型和GG型在咪达唑仑剂量和入睡时间上均有显著差别.CG型患者所需咪达唑仑剂量和入睡时间明显大于AA型和AG型患者,结论:咪达唑仑的用药剂量和达到人睡所需要的时间的差异性与OPRM1基因型相关.

    作者:孙铭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病原生物学教学在成人教育的改革尝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调整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正确处理好能力培养与传授知识之间的关系,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以及知识综合应用能力明显提高.改革后的病原生物学教学更符合培养高素质实用性医学人才的需要.

    作者:陆合;陈清凤;涂增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呼吸道真菌感染4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呼吸道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矽肺多见.结论:合理使用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早期诊断和及时抗真菌治疗是降低呼吸道真菌感染和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刘印红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术的临床比较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和经股动脉两种途径行复杂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成功率和并发症及两种途径的利弊.方法:选择100例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介入治疗(A组)、100例有相似病变特征患者经股动脉途径行介入治疗(B组),观察两组治疗过程、手术成功率、术中、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A组穿刺时间明显长于B组,但穿刺成功率、完成造影时间及总手术时间无差异;A组完成手术更换途径显著高于B组;两组手术成功率、造影剂量、X线曝光时间无差异;术中、术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卧床时间A组明显少于B组.结论:冠状动脉复杂病变介入术,与经股动脉相比,经桡动脉途径具有较高的成功率,相似的临床效果,但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桡动脉途径行复杂病变有可行性和安全性.

    作者:钱志宏;何国平;杨丽萍;周惠芬;李银福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胰岛素与拜糖平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胰岛索与拜糖平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胰岛素早、晚餐前皮下注射,剂量初为0.5 U/(kg·d),并联合应用拜糖平每次50 mg,每日3次,每隔1天监测血糖,根据血糖高低调整胰岛素和拜糖平剂量,空腹血糖控制在4-7 mmol/L,餐后2h血搪控制在8~10mmol/L.疗程4周,对照组30例,单用胰岛素治疗,用法用量同治疗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血糖控制情况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胰岛素与拜糖平联合应用,有效降低血糖,减少空腹低血糖,减少胰岛素用量.

    作者:王如容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现代医药卫生杂志

现代医药卫生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