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亚男
理想的肌松药应该是①作用迅速、可靠;②阻滞时间和肌松强度可预估;③逆转容易;④无副作用;⑤价格低廉[1].目前还没有一种药物完全符合这些要求,因而伍用两种肌松药以期达到上述的目的是一种很好的探索方式,本研究旨在观察罗库溴铵合用阿曲库铵的临床效应,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胡四平 刊期: 2002年第12期
1 病例报告男,37岁.因发热、咳嗽5 d入院.5 d前劳累后出现全身不适、畏寒、发热.4 d前出现咽部发痒、咳嗽,有少量白色泡沫痰,痰中带血.按上呼吸道感染给予静脉滴注青霉素、氧氟沙星治疗5 d无效.畏寒、发热加重、全身酸痛,t39.1℃,血常规WBC15.8×109/L,RBC4.07×1012/L,Hb135 g/L,PLT225×109/L,N0.88,L0.12.胸片提示:肺部感染.遂收住院.查体:t39.1℃,P80次/min,R20次/min,BP120/80 mmHg.消瘦,全身皮肤无黄染,淤斑、淤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胸廓扁平,双肺呼吸动度一致,左侧语颤稍增强,扣诊清音,双肺呼吸音粗,右下肺可闻及少量细湿罗音.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实验室检查:冷凝集试验1∶4.ESR26 mm/h.结核抗体:TB-IgG(+).痰培养:甲链、四连球菌、奈瑟氏菌,药敏:菌必治20 mm,头孢噻肟20 mm,庆大15 mm,优力欣10 mm.痰涂片找抗酸杆菌(-).肝、肾功能正常,血培养(-).胸片:双侧肺炎、右下斜裂积液.B超:右胸腔第4肋区见液性暗区2.9 cm,示右胸包裹性积液.CT:双肺多发炎性病灶.经使用头孢三秦、复达欣、替硝唑、阿奇霉素等治疗均无效.20 d后行纤维支气管镜:涂片未找到癌细胞;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脑膜脓毒金黄杆菌.药敏仅对哌拉西林、培氟沙星敏感.给予培氟沙星0.2 g,每日静滴2次,1周后,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复查胸片正常,住院41 d,痊愈出院.
作者:鲁远彪 刊期: 2002年第12期
先天性肺囊肿是较为常见的肺发育异常疾病,但目前在儿科仍为少见病,由于对本病认识不足,易造成误诊、漏诊.现将我院1980-01~2001-12收治的14例中误诊10例分析如下.
作者:杨淑荣;刘桂荣 刊期: 2002年第12期
在学校体育运动中,由于学生动作技术不正确,外来力量的冲撞,自我保护意识淡薄等,这时就容易造成运动损伤.由于学生、老师对运动损伤知识了解较少,就容易对伤势伤情做出误判,耽误了佳治疗时间,甚至留下损伤后遗症.因此尽量避免损伤的发生或发生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至关重要.
作者:牛辉 刊期: 2002年第12期
我院急诊科近2 a收治急性CO中毒247例,其中28例在院内外首诊时误诊,占11.3%,分析如下.
作者:于红俊;姜红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肺叶切除加肺动脉侧壁切除治疗肺癌的效果.方法采取肺叶切除加肺动脉侧壁切除治疗肺癌28例,其中肺动脉完全阻断血管部分切除19例,非完全阻断肺动脉侧壁夹闭切除9例.结果无手术后早期(手术后30 d内)死亡,患者均顺利出院,术后1、3、5 a生存率分别为92.86%、41.18%、20%.结论肺叶切除加肺动脉侧壁切除术方便、有效、安全性较高,易于掌握,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张辉;王化勇;王雷;李勇;杨英祥;韩锡林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现报告对40例自发性脑内血肿患者采用CT血管造影(CTA)进行诊断的初步经验,着重讨论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卫斌;胡锦清;凌华威 刊期: 2002年第12期
农村诊疗室是医疗机构中基础设施和卫生管理薄弱的环节,亦是贯彻<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严防医源性感染的工作重点.为了解邹城市农村诊疗室卫生状况,我们对1999年和2001年市辖区内114个农村诊疗室调查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如下.
作者:术洪英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现将我科于1997~1999年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初诊误诊为小儿慢性病毒性肝炎14例分析如下.
作者:张光文;王昕红 刊期: 2002年第12期
全头皮撕脱伤在创伤疾病中虽不常见,但撕脱头皮再植术的成败将间接影响患者康复后的生活质量.2000-06,我院神经外科为1例全头皮撕脱伤女患者行自体头皮再植术获得成功,再植头皮成活率达90%.护理过程如下.
作者:余招銮;李翠晴 刊期: 2002年第12期
1 病例报告女,28岁.于1999-01-20因停经35周,在乡镇医院B超检查报告胎儿畸形,而来市人民医院就诊.患者孕期无妊娠反应,食欲好,睡眠可.查体:t36.5℃,P76 次/min,R18 次/min,BP150/105 mmHg,精神好,无消瘦及贫血貌,心肺正常,腹部膨隆,肝脾未触及.宫高27 cm,先露头部,可触及大而圆的胎体,胎心148 次/min.辅助检查:血Hb11 g/L,WBC8.4×109/L,N0.68,L0.32.B超示:胎儿畸形,肝实质病变.于1999-01-21羊膜腔注射利凡诺100 mg,1999-01-22晚顺利娩出一死男婴,头颅正常,胸廓略短,腹部膨隆,脊柱、四肢、生殖器均正常.剖开胎儿腹部后,其他脏器均正常,但肝脏肿大9 cm×10 cm大小,质硬,表面不光滑,即切部分肝脏送病理,病理报告:恶性肝混合瘤.
作者:谢刚;于顺梅;王秀娟 刊期: 2002年第12期
1 病例报告男,70岁.发现左侧季肋部及腰部肿块4a,逐渐增大并局部胀痛.在多家医院就诊均诊断为:恶性淋巴瘤,放弃治疗.2000-08-16来我院就诊.查体:左季肋部及腰腹部有一30cm×28cm×15cm肿块,结节状,质地中等,固定有压痛,基底不清;超声示:左腰部低回声肿块声像图;X线示:左季肋部有软组织包块影,有不规则钙化影,左第10肋骨腋缘骨质破坏,左肋膈角密度较高圆形块影.肿块穿刺为淡黄色粘稠物,病检提示,少量层状角化物.全麻插管,左腰腹部S形切口,切除肿块,呈多束状;内容物为黄色粘稠物约1500ml,包膜完整,与侧腹膜、膈肌粘连,第10肋骨前1/3骨质完全破坏,完整切除肿块,第10天拆线,治愈出院.病理切片检查报告:左侧第10肋骨软骨粘液样纤维瘤.随访2a体质健康,无复发.
作者:杨发青;傅于元 刊期: 2002年第12期
一般认为8月龄内婴儿带有母体的抗体,很少患麻疹,1997~2000年我院共收治麻疹并发症患儿150例,其中8月龄内婴儿20例,占总数13.3%,分析如下.
作者:闫永省;赵庆轩;梁春景 刊期: 2002年第12期
双J管具有内引流和支架双重作用,可避免尿路手术后外引流的不便和减少感染、尿漏、狭窄、梗阻等并发症 ,但如果留置操作失误,处理不当,也可引起严重后果.我院自1990-10~2001-10收治双J管留置失误8例,分析如下.
作者:李绍棠 刊期: 2002年第12期
儿童先天性皮肤并指畸形是先天性手畸形中发生率较高和较常见的畸形,是由于胚胎发生7~8个月时,手指分化局部出现停顿所致[1].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加和患儿父母亲对此疾病的日益重视,对修复的要求亦愈来愈高,为避免给患儿造成身心发育障碍,多要求在早期实施手术.由于儿童手部解剖结构较细小,不易辨认,设计皮瓣及皮片移植等操作困难,术后不易固定,且儿童术后不能配合功能锻炼,而手术又牵涉到如何改善功能和外观等问题,因此多主张在学龄前实施手术,且手术多由小儿外科或整形外科医生或手外科医生实施.如果不能掌握这一原则,提高对此畸形的认识,极有可能影响手术效果,严重者甚至可导致手术失败[2].
作者:林立;顾立强;裴国献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大肠癌中一氧化氮合酶(iNOS)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8例结肠腺瘤、55例结肠癌患者手术标本的iNOS和VEGF的表达,用CD34单抗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计数和测定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iNOS在结肠腺瘤和Ⅰ期结肠癌中无表达,在Ⅱ、Ⅲ期结肠癌中表达率分别是68.4%和90.6%;VEGF在Ⅰ、Ⅱ、Ⅲ期结肠癌中表达率分别是25%、57.9%和84.4%;MVB在各期中的值分别是21.72±1.4、32.4±5.7、40.1±7.6.结论 iNOS和VEGF在结肠癌中能刺激血管形成,使肿瘤增殖、浸润并恶化.
作者:谢德金;赵行远;吴建平;刘运芳 刊期: 2002年第12期
频发室性早搏(频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多数患者无心脏器质性病变.
作者:彭冬迪;付键;曾春燕;吴伟松;余耀鸣;龚银花 刊期: 2002年第12期
1 病例报告男,45岁.因左眼前黑影3个月来院.眼底检查示:左眼视网膜全脱离,鼻上方灰白色实性隆起.眼部B超示:左眼底光带前探及一约1.72 cm×1.72 cm×0.88 cm大小半球型实性光团.故以左眼球内占位性病变、脉络膜黑色素瘤住院.在局麻下行左眼球摘除术,术后病理回报示(左眼)腺癌,视神经未见癌浸润,因而考虑为脉络膜转移癌.行上腹部CT检查示:胃窦部占位性病变;纤维胃镜示:胃窦、胃体部大弯侧有一约4 cm×5 cm大小肿物,肿物中央为一大的溃疡.病理活检示:胃腺癌.故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胃窦部大弯侧有一约直径5 cm肿物,业已侵出浆膜,腹主动脉旁无肿大的淋巴结,肝脏无转移性结节,故行胃癌根治术,即远端胃大部切除术(R2).术后恢复良好,1周拆线,伤口甲级愈合.病理回报示:胃低分化腺癌,淋巴转移(3/18).
作者:刘仲苍;刘亚男 刊期: 2002年第12期
女,23岁.主诉:发现心脏杂音10 a余,体力活动受限,晕厥5~6次.既往史:2岁时患结核性脑膜炎.查体:t36.2℃,P76次/min,R18次/min,BP110/55 mmHg,NYHA Ⅲ.广泛心前区、左腋下、右胸、背部可闻及Ⅱ~Ⅲ级收缩期杂音,以胸骨左缘第3肋间响.
作者:吴华民;崔少鹏;张羽;王恩玉 刊期: 2002年第12期
肝功能衰竭可导致严重的生理紊乱,毒性物质积聚,进而影响肝细胞的功能及再生,形成恶性循环.人工肝的研究是基于肝细胞的强大再生能力,通过一个体外的机械或理化装置,担负起暂时辅助或代替严重病变的肝脏的功能,清除各种有毒物质,代偿肝脏的代谢功能,为患者自身肝细胞的再生及功能修复创造一个良好的内环境,并提供宝贵的自身修复时间,从而使肝细胞得以再生,直至自体肝脏恢复或等待机会进行肝脏移植,为重型肝炎患者及外科肝移植等提供可靠的支持治疗手段.
作者:周汉 刊期: 200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