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豆状核变性误诊为小儿慢性肝炎14例分析

张光文;王昕红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诊断, 误诊, 肝炎, 慢性/诊断
摘要:现将我科于1997~1999年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初诊误诊为小儿慢性病毒性肝炎14例分析如下.
中国误诊学杂志相关文献
  • 十二指肠结石梗阻1例

    1 病例报告女,60岁.因上腹疼痛、恶心、呕吐1个月入院.查体:右上腹压痛,轻度肌卫,肝脾未扪及,未扪及包块.B超示:胆囊癌,CT示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钡餐示十二指肠癌,十二指肠憩室,临床诊断:十二指肠肿瘤,行手术治疗,术中发现:胆囊明显胀大,张力高,水肿充血,被网膜包裹,胰头及十二指肠未扪及包块,十二指肠球后前壁局部水肿,变硬,实施胆囊切除、十二指肠变硬处切除活检,病理报告为炎变,术后患者腹痛缓解,但仍感少量进食后饱胀,时有呕吐,半个月后症状减轻出院,术后1个月呕吐加重,突感腹痛而再次入院,查体有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表现,急诊手术发现空肠距起始段约20 cm有一约6 cm×4 cm×4 cm大小囊石,近端肠扩张充血,原十二指肠切除处破裂,切开空肠取出结石后,作十二指肠修补造瘘,但术后又出现十二指肠瘘,虽经积极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患者仍于术后45 d死亡.

    作者:刘武;郑永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高频电灼与克疣汤治疗尖锐湿疣48例疗效观察

    笔者采用高频电灼与克疣汤干扰素综合治疗尖锐湿疣48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香娇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学校体育运动损伤与误诊预防

    在学校体育运动中,由于学生动作技术不正确,外来力量的冲撞,自我保护意识淡薄等,这时就容易造成运动损伤.由于学生、老师对运动损伤知识了解较少,就容易对伤势伤情做出误判,耽误了佳治疗时间,甚至留下损伤后遗症.因此尽量避免损伤的发生或发生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至关重要.

    作者:牛辉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婴幼儿结核性脑膜炎误诊8例分析

    我院1990~1999年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为其它疾病8例,分析如下.

    作者:金秀梅;王立杰;杨莉;王立忠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Bm亚型1例

    1 病例报告男,19岁.血型正定为O型,但血清中含有抗-A,而无抗-B,经北京市血液中心血型室进一步鉴定为Bm亚型.血型正反定型结果见表1.

    作者:史衍席;李明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硬膜外穿刺穿破硬膜1例

    1 病例报告男,82岁.术前诊断前列腺增生.准备行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一般情况尚可,无明显心、脑、肾、肺功能异常.麻醉处理:术前30 min肌注阿托品0.5 mg,苯巴比妥钠0.1.入手术室常规开放静脉通路,行ECG、SPO2及桡动脉置管血压.选L3~4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因韧带钙化,正入法无法穿入改测入法,穿刺入皮下约2.5 cm时拔硬膜外穿刺针蕊,针尾接盛有少量生理盐水及空气的5 ml注射器,边穿刺边试阻力.硬膜外穿刺针进入约4.0 cm时有突破感但无阻力消失感,再进入约1.5 cm,也无阻力消失感.置入针蕊,针蕊不能完全置入.即拔硬膜外穿刺针,见穿刺针针口被钙化组织堵塞,接注射器用力冲不掉,强行置入针蕊,才把堵塞物通出.以原穿刺口,同一方向穿刺针进入2.5 cm时针尾接注射器试阻力,再次进针约2 mm时,即置入针蕊,如此反复,穿入约4.0 cm时有突破感且有阻力消失感,但见脑脊液流出.证实第一次穿刺已穿破硬膜及蛛网膜进入蛛网膜下腔.拔掉硬膜外针,选L2~3间隙,侧入法穿刺.穿刺针进入至4.0 cm有突破感及阻力消失感.无脑脊液流出.向上置管3.0 cm.常规回抽无血无脑脊液,以1.5%利多卡因硬膜外腔注入维持麻醉.术顺,术中生命平稳.术后嘱去枕平卧72 h,随访无麻醉并发症.

    作者:何荷番;刘炜烽;黄珍治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甲亢伴高热的鉴别与误诊分析

    甲亢伴高热为内分泌病严重征象,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快.其发热原因多样.现将我院内分泌科26例甲亢伴高热病案分析如下.

    作者:高佳麟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儿童多发性抽动症误诊12例分析

    我科于1999-05~2002-05收治门诊误诊小儿多发性抽动症12例,分析如下.

    作者:郑屏生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尿亚硝酸盐对泌尿系感染的诊断价值

    泌尿系感染的特点是出现菌尿症,尿的细菌培养费时,操作复杂.为提高其诊断水平,我们使用韩国盈东YD-URISCAN-s300型电脑尿液快速分析仪,能准确、快速、简便检测尿中的亚硝酸盐.本文就尿液中亚硝酸盐的检测对泌尿系感染的诊断价值及晨尿与随时尿亚硝酸盐检查结果比较,观察分析如下.

    作者:李玉芳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肺叶切除加肺动脉侧壁切除治疗原发性肺癌

    目的探讨肺叶切除加肺动脉侧壁切除治疗肺癌的效果.方法采取肺叶切除加肺动脉侧壁切除治疗肺癌28例,其中肺动脉完全阻断血管部分切除19例,非完全阻断肺动脉侧壁夹闭切除9例.结果无手术后早期(手术后30 d内)死亡,患者均顺利出院,术后1、3、5 a生存率分别为92.86%、41.18%、20%.结论肺叶切除加肺动脉侧壁切除术方便、有效、安全性较高,易于掌握,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张辉;王化勇;王雷;李勇;杨英祥;韩锡林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小儿先天性肺囊肿误诊10例分析

    先天性肺囊肿是较为常见的肺发育异常疾病,但目前在儿科仍为少见病,由于对本病认识不足,易造成误诊、漏诊.现将我院1980-01~2001-12收治的14例中误诊10例分析如下.

    作者:杨淑荣;刘桂荣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巨大肋骨软骨粘液样纤维瘤误诊1例

    1 病例报告男,70岁.发现左侧季肋部及腰部肿块4a,逐渐增大并局部胀痛.在多家医院就诊均诊断为:恶性淋巴瘤,放弃治疗.2000-08-16来我院就诊.查体:左季肋部及腰腹部有一30cm×28cm×15cm肿块,结节状,质地中等,固定有压痛,基底不清;超声示:左腰部低回声肿块声像图;X线示:左季肋部有软组织包块影,有不规则钙化影,左第10肋骨腋缘骨质破坏,左肋膈角密度较高圆形块影.肿块穿刺为淡黄色粘稠物,病检提示,少量层状角化物.全麻插管,左腰腹部S形切口,切除肿块,呈多束状;内容物为黄色粘稠物约1500ml,包膜完整,与侧腹膜、膈肌粘连,第10肋骨前1/3骨质完全破坏,完整切除肿块,第10天拆线,治愈出院.病理切片检查报告:左侧第10肋骨软骨粘液样纤维瘤.随访2a体质健康,无复发.

    作者:杨发青;傅于元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脑膜脓毒金黄杆菌肺炎1例

    1 病例报告男,37岁.因发热、咳嗽5 d入院.5 d前劳累后出现全身不适、畏寒、发热.4 d前出现咽部发痒、咳嗽,有少量白色泡沫痰,痰中带血.按上呼吸道感染给予静脉滴注青霉素、氧氟沙星治疗5 d无效.畏寒、发热加重、全身酸痛,t39.1℃,血常规WBC15.8×109/L,RBC4.07×1012/L,Hb135 g/L,PLT225×109/L,N0.88,L0.12.胸片提示:肺部感染.遂收住院.查体:t39.1℃,P80次/min,R20次/min,BP120/80 mmHg.消瘦,全身皮肤无黄染,淤斑、淤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胸廓扁平,双肺呼吸动度一致,左侧语颤稍增强,扣诊清音,双肺呼吸音粗,右下肺可闻及少量细湿罗音.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实验室检查:冷凝集试验1∶4.ESR26 mm/h.结核抗体:TB-IgG(+).痰培养:甲链、四连球菌、奈瑟氏菌,药敏:菌必治20 mm,头孢噻肟20 mm,庆大15 mm,优力欣10 mm.痰涂片找抗酸杆菌(-).肝、肾功能正常,血培养(-).胸片:双侧肺炎、右下斜裂积液.B超:右胸腔第4肋区见液性暗区2.9 cm,示右胸包裹性积液.CT:双肺多发炎性病灶.经使用头孢三秦、复达欣、替硝唑、阿奇霉素等治疗均无效.20 d后行纤维支气管镜:涂片未找到癌细胞;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脑膜脓毒金黄杆菌.药敏仅对哌拉西林、培氟沙星敏感.给予培氟沙星0.2 g,每日静滴2次,1周后,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复查胸片正常,住院41 d,痊愈出院.

    作者:鲁远彪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误诊5例分析

    十二指肠憩室一般无症状,即使出现亦缺乏特征,诊断较困难.乳头旁憩室因其解剖位置的特殊性,常引起乳头旁综合征(lemmel综合征),易误诊为胆胰疾病.我院自1989-10~2001-11误诊5例,分析如下.

    作者:庞广新;杨宁伟;平海江;王海军;郑成德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漏误诊28例分析

    我院急诊科近2 a收治急性CO中毒247例,其中28例在院内外首诊时误诊,占11.3%,分析如下.

    作者:于红俊;姜红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缩窄性心包炎48例手术的麻醉处理

    缩窄性心包炎的治疗主要手段是施行心包剥脱术,但由于缩窄性心包炎病期长,心功能差,麻醉处理时具有特殊性.我院从1988~2001实施缩窄性心包炎部分剥脱术48例,现就其麻醉手术中的处理报告如下.

    作者:高元兴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邹城市农村诊疗室卫生状况调查

    农村诊疗室是医疗机构中基础设施和卫生管理薄弱的环节,亦是贯彻<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严防医源性感染的工作重点.为了解邹城市农村诊疗室卫生状况,我们对1999年和2001年市辖区内114个农村诊疗室调查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如下.

    作者:术洪英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医院中心供应室常见问题与对策

    医院中心供应室是防止医源性院内感染发生的重要科室.必须重视与加强中心供应室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与建设.笔者在验收、评审医院中心供应室时,发现存在问题不少,有待解决.省厅派学会消毒专业组对此存在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查找原因、制定相应对策.经过实施,使其得到改观,收到较好效果.

    作者:刘志红;曹永革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妇科腹腔内出血误诊36例分析

    对我院近2 a来收治的腹腔内出血误诊36例分析如下.

    作者:施玮;陈亚娜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动态监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血清CK-BB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血清脑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BB)和心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活性变化,以了解CK-BB和CK-MB对HIE患儿的检测价值.方法在出生后1~3 d检测HIE患儿CK、CK-BB、CK-MB活性,与正常新生儿作对比,分析各项指标与病情、转归、预后的关系.结果中度、重度HIE患儿血清CK-BB、CK与正常新生儿相比有显著性升高;重度组CK-MB比正常组显著升高.CK-BB活性迅速下降者,治疗有效,预后良好;CK-BB活力持续升高,患儿预后差, CK-MB升高患儿常伴有心肌功能损害.结论血清CK-BB是诊断HIE的可靠、特异性指标,动态监测新生儿CK-BB、CK-MB活性对病情估计、判断疗效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作者:郑红英 刊期: 2002年第12期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漯河市中心医院 重庆第九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