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缩窄性心包炎48例手术的麻醉处理

高元兴

关键词:心包炎, 缩窄性/外科学, 麻醉
摘要:缩窄性心包炎的治疗主要手段是施行心包剥脱术,但由于缩窄性心包炎病期长,心功能差,麻醉处理时具有特殊性.我院从1988~2001实施缩窄性心包炎部分剥脱术48例,现就其麻醉手术中的处理报告如下.
中国误诊学杂志相关文献
  • 婴幼儿结核性脑膜炎误诊8例分析

    我院1990~1999年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为其它疾病8例,分析如下.

    作者:金秀梅;王立杰;杨莉;王立忠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传染病,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CHB的HBsAg携带率为9.57%.CHB是HBV感染的一种严重后果,估计约5%~25%CHB患者将过早地死于肝硬化和肝癌.全球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的有关疾病,占疾病死因的第9位[1].治疗CHB的基本目标就是要清除或永久抑制HBV的复制,从而终止或减轻肝脏炎症和坏死.迄今尚无一种可靠的治疗方法能完全达到以上目标,故对CHB的短期治疗目标是力图减轻肝炎活动性、预防肝功能失代偿和促使HBeAg消失、HBVDNA阴转、ALT复常;长期治疗目标是预防肝炎复发、预防进展为肝硬化、肝癌,延长患者的生存期.目前公认有效的CHB的治疗药物仍然是干扰素α、胸腺肽α-L、拉米夫定.综述如下.

    作者:刘永刚;甘道容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郑州与北京地区HCV5′-非编码区酶切基因分型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郑州与北京地区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分布情况.方法分别对郑州地区的90例抗-HCV阳性献血员及北京地区269例肝炎患者血清采用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RT-nested-PCR)进行HCV RNA检测,其中郑州地区80例呈HCV RNA阳性,北京地区56例呈HCV RNA阳性,并对两地区病例的阳性PCR产物进行5′-非编码区(5′-NCR)酶切基因分型.结果郑州地区HCV Ⅱ型感染55例(68.8%),HCV Ⅲ型感染21例(26.2%),HCV Ⅱ/Ⅲ型混合感染4例(5.0%).北京地区HCV Ⅱ型感染49例(87.5%),HCV Ⅲ型感染7例(12.5%),无HCV Ⅱ/Ⅲ型混合感染.结论 HCV Ⅱ型感染是郑州地区的优势株,其次是HCV Ⅲ型,Ⅱ/Ⅲ型混合感染较少见.而北京地区主要以HCV Ⅱ型为主,HCV Ⅲ型感染少见.

    作者:许青田;李新月;熊飞升;杜绍财;陶其敏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子宫多发性血管平滑肌瘤1例

    1 病例报告女,50岁,G4P2.因月经量增多1a,B超提示多发性子宫肌瘤于2000-05-25收入院.患者既往月经规律,1a来月经量进行性增多.周期及经期无改变,无痛经史.入院后检查:一般情况好.妇科检查:子宫如3+月妊娠大小,表现凹凸不平,质软、活动尚可,双侧附件未扪及明显异常.2000-06-06行子宫全切术.术中见腹腔有淡黄色清亮液体,约200 ml,子宫如孕3个月大小,质软,淡红色,表面凹凸不平.膀胱子宫腹膜反折下及双侧阔韧带内有成群直径在0.5~3cm大小不等椭圆形、质软结节,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双侧附件未见明显异常.取一结节剖开呈质软灰白色组织,内有胶质样物及暗红色血液、快速冰冻切片病理报告为平滑肌组织.因考虑肿瘤形态,不符合平滑肌瘤,且患者年龄50岁.故决定行全子宫双附件+盆腔肿瘤切除术.术中因子宫峡部,宫旁结节密集并向盆底延伸,为避免损伤输尿管,剪开阔韧带前后叶及后腹膜逐一剔除小结节后断扎,未见明显子宫动静脉.术后剖开子宫肌层见多个大小不等灰白色结节内均有暗红色血液.术后病理:子宫肌壁间海绵状血管瘤,子宫峡部浆膜下双侧阔韧带多发性血管平滑肌瘤.术后经过良好,7d拆线痊愈出院.术后2a复查,无明显异常发现.

    作者:陈燕;曹开群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肺叶切除加肺动脉侧壁切除治疗原发性肺癌

    目的探讨肺叶切除加肺动脉侧壁切除治疗肺癌的效果.方法采取肺叶切除加肺动脉侧壁切除治疗肺癌28例,其中肺动脉完全阻断血管部分切除19例,非完全阻断肺动脉侧壁夹闭切除9例.结果无手术后早期(手术后30 d内)死亡,患者均顺利出院,术后1、3、5 a生存率分别为92.86%、41.18%、20%.结论肺叶切除加肺动脉侧壁切除术方便、有效、安全性较高,易于掌握,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张辉;王化勇;王雷;李勇;杨英祥;韩锡林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三腔二囊管牵拉器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昌雨;杨永君;朱秀红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学校体育运动损伤与误诊预防

    在学校体育运动中,由于学生动作技术不正确,外来力量的冲撞,自我保护意识淡薄等,这时就容易造成运动损伤.由于学生、老师对运动损伤知识了解较少,就容易对伤势伤情做出误判,耽误了佳治疗时间,甚至留下损伤后遗症.因此尽量避免损伤的发生或发生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至关重要.

    作者:牛辉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流行性出血热多脏器衰竭的诱因干预

    流行性出血热(EHF)极易发生MOF,且病死率很高,文献已有报道.但在阻断MOF发生发展及早期预防方面的研究较少,我们通过临床观察结果提示,针对MOF的诱因进行干预,可明显减少MOF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实用价值较大.

    作者:吴孝田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检验工作人员医疗纠纷预防

    从事临床实验室检验,在医疗纠纷中有其特殊性,就检验人员的医疗纠纷预防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赵炳辉;任庆远;王朝民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脉络膜转移癌1例

    1 病例报告男,45岁.因左眼前黑影3个月来院.眼底检查示:左眼视网膜全脱离,鼻上方灰白色实性隆起.眼部B超示:左眼底光带前探及一约1.72 cm×1.72 cm×0.88 cm大小半球型实性光团.故以左眼球内占位性病变、脉络膜黑色素瘤住院.在局麻下行左眼球摘除术,术后病理回报示(左眼)腺癌,视神经未见癌浸润,因而考虑为脉络膜转移癌.行上腹部CT检查示:胃窦部占位性病变;纤维胃镜示:胃窦、胃体部大弯侧有一约4 cm×5 cm大小肿物,肿物中央为一大的溃疡.病理活检示:胃腺癌.故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胃窦部大弯侧有一约直径5 cm肿物,业已侵出浆膜,腹主动脉旁无肿大的淋巴结,肝脏无转移性结节,故行胃癌根治术,即远端胃大部切除术(R2).术后恢复良好,1周拆线,伤口甲级愈合.病理回报示:胃低分化腺癌,淋巴转移(3/18).

    作者:刘仲苍;刘亚男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综合管法分离鉴定医院污水中气单胞菌的应用

    综合生化培养管法(以下简称综合管法)是我们在工作中对气单胞菌的生化特征研制出的一种简易、快速诊鉴此菌的检验方法.气单胞菌分布广泛,可引起人和动物腹泻或其他多种疾患,日趋引起人们的重视.为此,我们于2001年对45份医院污水(包括处理前医院污水、处理后医院污水)进行了气单胞菌的检验工作.其中检出的气单胞菌14株,检出率31.1%.现将此法与此次医院污水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李源;吕力伟;杜俊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硬膜外穿刺穿破硬膜1例

    1 病例报告男,82岁.术前诊断前列腺增生.准备行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一般情况尚可,无明显心、脑、肾、肺功能异常.麻醉处理:术前30 min肌注阿托品0.5 mg,苯巴比妥钠0.1.入手术室常规开放静脉通路,行ECG、SPO2及桡动脉置管血压.选L3~4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因韧带钙化,正入法无法穿入改测入法,穿刺入皮下约2.5 cm时拔硬膜外穿刺针蕊,针尾接盛有少量生理盐水及空气的5 ml注射器,边穿刺边试阻力.硬膜外穿刺针进入约4.0 cm时有突破感但无阻力消失感,再进入约1.5 cm,也无阻力消失感.置入针蕊,针蕊不能完全置入.即拔硬膜外穿刺针,见穿刺针针口被钙化组织堵塞,接注射器用力冲不掉,强行置入针蕊,才把堵塞物通出.以原穿刺口,同一方向穿刺针进入2.5 cm时针尾接注射器试阻力,再次进针约2 mm时,即置入针蕊,如此反复,穿入约4.0 cm时有突破感且有阻力消失感,但见脑脊液流出.证实第一次穿刺已穿破硬膜及蛛网膜进入蛛网膜下腔.拔掉硬膜外针,选L2~3间隙,侧入法穿刺.穿刺针进入至4.0 cm有突破感及阻力消失感.无脑脊液流出.向上置管3.0 cm.常规回抽无血无脑脊液,以1.5%利多卡因硬膜外腔注入维持麻醉.术顺,术中生命平稳.术后嘱去枕平卧72 h,随访无麻醉并发症.

    作者:何荷番;刘炜烽;黄珍治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24例分析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而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临床上较少见,易导致误诊.现将我们遇到的24例分析如下.

    作者:李雪云;李运刚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大肠癌诱导一氧化氮合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目的研究大肠癌中一氧化氮合酶(iNOS)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8例结肠腺瘤、55例结肠癌患者手术标本的iNOS和VEGF的表达,用CD34单抗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计数和测定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iNOS在结肠腺瘤和Ⅰ期结肠癌中无表达,在Ⅱ、Ⅲ期结肠癌中表达率分别是68.4%和90.6%;VEGF在Ⅰ、Ⅱ、Ⅲ期结肠癌中表达率分别是25%、57.9%和84.4%;MVB在各期中的值分别是21.72±1.4、32.4±5.7、40.1±7.6.结论 iNOS和VEGF在结肠癌中能刺激血管形成,使肿瘤增殖、浸润并恶化.

    作者:谢德金;赵行远;吴建平;刘运芳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观察

    厄贝沙坦是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是一种新型抗高血压药,本文研究厄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效果和安全性.

    作者:周红漫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甲亢伴高热的鉴别与误诊分析

    甲亢伴高热为内分泌病严重征象,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快.其发热原因多样.现将我院内分泌科26例甲亢伴高热病案分析如下.

    作者:高佳麟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人工肝支持系统在重症肝炎中的应用与展望

    肝功能衰竭可导致严重的生理紊乱,毒性物质积聚,进而影响肝细胞的功能及再生,形成恶性循环.人工肝的研究是基于肝细胞的强大再生能力,通过一个体外的机械或理化装置,担负起暂时辅助或代替严重病变的肝脏的功能,清除各种有毒物质,代偿肝脏的代谢功能,为患者自身肝细胞的再生及功能修复创造一个良好的内环境,并提供宝贵的自身修复时间,从而使肝细胞得以再生,直至自体肝脏恢复或等待机会进行肝脏移植,为重型肝炎患者及外科肝移植等提供可靠的支持治疗手段.

    作者:周汉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硬膜外导管误入血管48例分析

    硬膜外导管误入血管是导致麻醉失败或局麻药中毒的常见原因.现将我科近年来发生的48例硬膜外导管误入血管的预防、诊断、处理及鉴别简述如下.

    作者:刘白莎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颅内占位病变误诊为老年性痴呆28例分析

    近年收治老年性痴呆1000例中,有28例以痴呆为首发症状的颅内占位病变误诊为老年性痴呆,分析如下.

    作者:刘明;刘莹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小儿先天性肺囊肿误诊10例分析

    先天性肺囊肿是较为常见的肺发育异常疾病,但目前在儿科仍为少见病,由于对本病认识不足,易造成误诊、漏诊.现将我院1980-01~2001-12收治的14例中误诊10例分析如下.

    作者:杨淑荣;刘桂荣 刊期: 2002年第12期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漯河市中心医院 重庆第九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