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冬迪;付键;曾春燕;吴伟松;余耀鸣;龚银花
对我院近2 a来收治的腹腔内出血误诊36例分析如下.
作者:施玮;陈亚娜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现将我科于1997~1999年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初诊误诊为小儿慢性病毒性肝炎14例分析如下.
作者:张光文;王昕红 刊期: 2002年第12期
肝功能衰竭可导致严重的生理紊乱,毒性物质积聚,进而影响肝细胞的功能及再生,形成恶性循环.人工肝的研究是基于肝细胞的强大再生能力,通过一个体外的机械或理化装置,担负起暂时辅助或代替严重病变的肝脏的功能,清除各种有毒物质,代偿肝脏的代谢功能,为患者自身肝细胞的再生及功能修复创造一个良好的内环境,并提供宝贵的自身修复时间,从而使肝细胞得以再生,直至自体肝脏恢复或等待机会进行肝脏移植,为重型肝炎患者及外科肝移植等提供可靠的支持治疗手段.
作者:周汉 刊期: 2002年第12期
1 病例报告女,60岁.因上腹疼痛、恶心、呕吐1个月入院.查体:右上腹压痛,轻度肌卫,肝脾未扪及,未扪及包块.B超示:胆囊癌,CT示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钡餐示十二指肠癌,十二指肠憩室,临床诊断:十二指肠肿瘤,行手术治疗,术中发现:胆囊明显胀大,张力高,水肿充血,被网膜包裹,胰头及十二指肠未扪及包块,十二指肠球后前壁局部水肿,变硬,实施胆囊切除、十二指肠变硬处切除活检,病理报告为炎变,术后患者腹痛缓解,但仍感少量进食后饱胀,时有呕吐,半个月后症状减轻出院,术后1个月呕吐加重,突感腹痛而再次入院,查体有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表现,急诊手术发现空肠距起始段约20 cm有一约6 cm×4 cm×4 cm大小囊石,近端肠扩张充血,原十二指肠切除处破裂,切开空肠取出结石后,作十二指肠修补造瘘,但术后又出现十二指肠瘘,虽经积极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患者仍于术后45 d死亡.
作者:刘武;郑永 刊期: 2002年第12期
医院中心供应室是防止医源性院内感染发生的重要科室.必须重视与加强中心供应室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与建设.笔者在验收、评审医院中心供应室时,发现存在问题不少,有待解决.省厅派学会消毒专业组对此存在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查找原因、制定相应对策.经过实施,使其得到改观,收到较好效果.
作者:刘志红;曹永革 刊期: 2002年第12期
女,23岁.主诉:发现心脏杂音10 a余,体力活动受限,晕厥5~6次.既往史:2岁时患结核性脑膜炎.查体:t36.2℃,P76次/min,R18次/min,BP110/55 mmHg,NYHA Ⅲ.广泛心前区、左腋下、右胸、背部可闻及Ⅱ~Ⅲ级收缩期杂音,以胸骨左缘第3肋间响.
作者:吴华民;崔少鹏;张羽;王恩玉 刊期: 2002年第12期
作者:李昌雨;杨永君;朱秀红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理想的肌松药应该是①作用迅速、可靠;②阻滞时间和肌松强度可预估;③逆转容易;④无副作用;⑤价格低廉[1].目前还没有一种药物完全符合这些要求,因而伍用两种肌松药以期达到上述的目的是一种很好的探索方式,本研究旨在观察罗库溴铵合用阿曲库铵的临床效应,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胡四平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早期宫颈癌血管生成与癌细胞增殖及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5例早期宫颈癌、18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15例癌旁正常宫颈上皮中微血管密度(MVD,CD34标记)及Ki-67抗原的表达情况,探讨宫颈癌血管生成与癌细胞增殖及浸润转移的关系.结果 CD34主要表达于宫颈癌巢间质血管内皮细胞,而Ki-67主要表达于宫颈癌细胞核.从正常宫颈上皮→CIN→宫颈浸润癌,MVD和Ki-67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宫颈癌MVD与盆腔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间质浸润和Ki-67表达有关(P<0.05);而与年龄、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和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有盆腔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深层间质浸润及Ki-67呈高度表达者,其MVD分别显著高于无盆腔淋巴结转移、无脉管浸润、<深层间质浸润及Ki-67<高度表达者(P<0.05).结论肿瘤血管生成可能在宫颈癌发生发展、癌细胞增殖和浸润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宫颈癌伴MVD显著升高者,其癌细胞增殖活跃,易发生浸润转移,但并非唯一决定因素.检测宫颈癌MVD对进一步了解宫颈癌生物学行为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林岷;江忠清;游彩玲 刊期: 2002年第12期
1 病例报告男,82岁.术前诊断前列腺增生.准备行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一般情况尚可,无明显心、脑、肾、肺功能异常.麻醉处理:术前30 min肌注阿托品0.5 mg,苯巴比妥钠0.1.入手术室常规开放静脉通路,行ECG、SPO2及桡动脉置管血压.选L3~4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因韧带钙化,正入法无法穿入改测入法,穿刺入皮下约2.5 cm时拔硬膜外穿刺针蕊,针尾接盛有少量生理盐水及空气的5 ml注射器,边穿刺边试阻力.硬膜外穿刺针进入约4.0 cm时有突破感但无阻力消失感,再进入约1.5 cm,也无阻力消失感.置入针蕊,针蕊不能完全置入.即拔硬膜外穿刺针,见穿刺针针口被钙化组织堵塞,接注射器用力冲不掉,强行置入针蕊,才把堵塞物通出.以原穿刺口,同一方向穿刺针进入2.5 cm时针尾接注射器试阻力,再次进针约2 mm时,即置入针蕊,如此反复,穿入约4.0 cm时有突破感且有阻力消失感,但见脑脊液流出.证实第一次穿刺已穿破硬膜及蛛网膜进入蛛网膜下腔.拔掉硬膜外针,选L2~3间隙,侧入法穿刺.穿刺针进入至4.0 cm有突破感及阻力消失感.无脑脊液流出.向上置管3.0 cm.常规回抽无血无脑脊液,以1.5%利多卡因硬膜外腔注入维持麻醉.术顺,术中生命平稳.术后嘱去枕平卧72 h,随访无麻醉并发症.
作者:何荷番;刘炜烽;黄珍治 刊期: 2002年第12期
1 病例报告女,28岁.于1999-01-20因停经35周,在乡镇医院B超检查报告胎儿畸形,而来市人民医院就诊.患者孕期无妊娠反应,食欲好,睡眠可.查体:t36.5℃,P76 次/min,R18 次/min,BP150/105 mmHg,精神好,无消瘦及贫血貌,心肺正常,腹部膨隆,肝脾未触及.宫高27 cm,先露头部,可触及大而圆的胎体,胎心148 次/min.辅助检查:血Hb11 g/L,WBC8.4×109/L,N0.68,L0.32.B超示:胎儿畸形,肝实质病变.于1999-01-21羊膜腔注射利凡诺100 mg,1999-01-22晚顺利娩出一死男婴,头颅正常,胸廓略短,腹部膨隆,脊柱、四肢、生殖器均正常.剖开胎儿腹部后,其他脏器均正常,但肝脏肿大9 cm×10 cm大小,质硬,表面不光滑,即切部分肝脏送病理,病理报告:恶性肝混合瘤.
作者:谢刚;于顺梅;王秀娟 刊期: 2002年第12期
1 病例报告男,37岁.因发热、咳嗽5 d入院.5 d前劳累后出现全身不适、畏寒、发热.4 d前出现咽部发痒、咳嗽,有少量白色泡沫痰,痰中带血.按上呼吸道感染给予静脉滴注青霉素、氧氟沙星治疗5 d无效.畏寒、发热加重、全身酸痛,t39.1℃,血常规WBC15.8×109/L,RBC4.07×1012/L,Hb135 g/L,PLT225×109/L,N0.88,L0.12.胸片提示:肺部感染.遂收住院.查体:t39.1℃,P80次/min,R20次/min,BP120/80 mmHg.消瘦,全身皮肤无黄染,淤斑、淤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胸廓扁平,双肺呼吸动度一致,左侧语颤稍增强,扣诊清音,双肺呼吸音粗,右下肺可闻及少量细湿罗音.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实验室检查:冷凝集试验1∶4.ESR26 mm/h.结核抗体:TB-IgG(+).痰培养:甲链、四连球菌、奈瑟氏菌,药敏:菌必治20 mm,头孢噻肟20 mm,庆大15 mm,优力欣10 mm.痰涂片找抗酸杆菌(-).肝、肾功能正常,血培养(-).胸片:双侧肺炎、右下斜裂积液.B超:右胸腔第4肋区见液性暗区2.9 cm,示右胸包裹性积液.CT:双肺多发炎性病灶.经使用头孢三秦、复达欣、替硝唑、阿奇霉素等治疗均无效.20 d后行纤维支气管镜:涂片未找到癌细胞;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脑膜脓毒金黄杆菌.药敏仅对哌拉西林、培氟沙星敏感.给予培氟沙星0.2 g,每日静滴2次,1周后,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复查胸片正常,住院41 d,痊愈出院.
作者:鲁远彪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rickets of vitamin D deficiency)是由于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致钙磷代谢失常的一种慢性营养性疾病,已正在生长的骨骺端软骨板不能正常钙化,造成骨骺病变为其特征.维生素D不足促使成熟骨骺化不全,则表现为骨质软化症(ostemalacia)[1].婴幼儿特别是小婴儿生长快,户外活动少,容易发生维生素D缺乏.目前维生素D与骨发育关系较明确,但钙与骨发育关系存在不少误解.本文就高钙-D3与低钙-D3治疗初期佝偻病进行了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雪梅 刊期: 2002年第12期
Q-Td是代表心室肌复极不均一性和电不稳定性的程度,其和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功能不全、猝死等之间的关系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
作者:欧小玲;卓杨 刊期: 2002年第12期
十二指肠憩室一般无症状,即使出现亦缺乏特征,诊断较困难.乳头旁憩室因其解剖位置的特殊性,常引起乳头旁综合征(lemmel综合征),易误诊为胆胰疾病.我院自1989-10~2001-11误诊5例,分析如下.
作者:庞广新;杨宁伟;平海江;王海军;郑成德 刊期: 2002年第12期
部分急性白血病患者可因其骨髓外浸润而累及中枢神经系统.脑脊液(CSF)的细胞学检查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主要方法之一.我们对40例(次)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脑脊液用FMU-5微型脑脊液细胞玻片离心器收集细胞(玻片离心法)和常规的离心后沉渣涂片(常规法)两种方法同时查CSF中的白血病细胞.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欣;王和平;窦洪涛;王力 刊期: 2002年第12期
为了了解目前郑州市青年学生的口腔卫生状况,我们从2000-01~2001-04对河南省郑州市405名在校医科大学学生进行了口腔疾病的调查研究.
作者:刘爱莲 刊期: 2002年第12期
在急性脑梗塞(ICVD)发病6h内进行积极的溶栓治疗,使阻塞的血管再通,从而挽救缺血的脑组织是多年来ICVD治疗领域一直探讨的方法之一.现将我院在1999-01~2001-12的38例溶栓治疗报道如下.
作者:魏广宽;石春林;段延吉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误诊、漏诊的原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32例误漏诊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进行分析.结果 32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中,漏诊为玻璃体混浊15例;误诊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6例;漏诊为老年性白内障5例;漏诊为外伤性前房出血3例;漏诊为外伤性虹睫炎3例.32例均行视网膜复位手术,总有效率为93.75%.结论没有充分散大瞳孔以及检查眼底不仔细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误诊、漏诊的主要原因.
作者:张炜;李贺敏;吴丽娅 刊期: 2002年第12期
1 病例报告男,19岁.血型正定为O型,但血清中含有抗-A,而无抗-B,经北京市血液中心血型室进一步鉴定为Bm亚型.血型正反定型结果见表1.
作者:史衍席;李明 刊期: 200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