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
目的:分析个性化护理对痔疮术后排尿排便困难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89例痔疮术后排尿排便困难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护理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行常规护理,研究组46例在其基础上行个性化护理,观察两组疗效、SAS及SDS评分、生活质量。结果对照组首次排便及排尿时间、住院时间及切口愈合时间均长于研究组,SAS及SDS评分均多于研究组,且生活质量评分低于研究组,均具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痔疮术后排尿排便困难予个性化护理的效果显著。
作者:邓佳静 刊期: 2015年第41期
当前,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速率愈加迅速,各种技术类型的兴起正推动各个行业进行深入改革,医院信息系统改革尤其突出。文章选择二维码技术在医院信息系统中的应用为本次研究的重点内容,首先介绍二维码技术在患者身份识别程序中的应用,其次介绍二维码技术在用药管理环节中的使用,后从二维码技术在检验资料管理中的应用及二维码技术在手术患者管理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期待通过完善二维码技术在医院信息系统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对日后医院信息系统的优化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作者:刘盈 刊期: 2015年第41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肝胆胰患者也越来越多。如何及早发现并治疗肝胆胰问题已成为越来越热门的话题,肝胆胰患者术后的营养补充问题也得到更广泛的关注。术后营养支持对于患者尽早恢复身体机能,重新开始健康的生活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术后营养支持有许多方式,也有许多值得注意的地方。本文就肝胆胰患者术后如何更合理更有效地补充营养展开论述,并提出合理意见。
作者:任卫国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对宫外孕的保守疗法的临床疗效进行系统探讨。方法将2012年4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46例宫外孕患者随机分成常研究组和对照组,均为23例,对照组单纯应用甲氨蝶呤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用米非司酮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通过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显著有统计意义(<0.05);研究组患者的盆腔包块消失、血β-HCG恢复正常及尿妊娠转阴等用时明显短于对照组,存在差异有统计意义(<0.05);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0.05)。结论在宫外孕保守治疗中,采取联合用药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恢复时间较短,安全性较高,临床应用价值重大。
作者:贺冬琴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分析研究针对四肢骨折患者实施微创接骨板技术的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的86例四肢骨折患者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43例,对照组患者通过传统内固定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通过微创接骨板技术治疗,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平均为(59.2±4.1)ml,手术时间平均为(58.7±3.2)min,住院时间平均为(8.5±1.2)d,对照组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平均为(211.0±3.2)ml,手术时间平均为(89.4±1.1)min,住院时间平均为(13.1±0.9)d,两组比较存在明显的差异(<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手术之后发生肘关节功能障碍的几率为4.65%,对照组患者手术之后发生肩关节功能障碍的几率为9.30%,两组比较存在明显的差异(<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优良率比较存在明显的差异(<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四肢骨折患者通过微创接骨板治疗的并发症比较少,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好,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丁敬邦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探讨浅针山根穴治疗原发性失眠症(PI)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原发性失眠症患者中随机性抽取4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研究组患者给予浅针山根穴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针刺治疗,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定患者治疗前后1个月的评分和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1个月后PSQI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0.05),研究组治疗后的PSQI评分、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0.05)。结论浅针山根穴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疗效与常规针刺治疗方法相当,具有无创性、疼痛点低、操作简单的优点;但是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的方法可以有效缩短入睡时间、改善患者睡眠效率。
作者:代丽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治疗中,应用两种不同内固定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的10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我院2012~2014年确诊收治。随机分成两组,均采用内固定术,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治疗;试验组采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结果经过不同的内固定法治疗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24/25,98%)显著高于对照组(20/25,80%)(<0.05);通过对比患者的手术治愈情况,试验组的变化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0.05)。结论在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法疗效显著,应广泛推广。
作者:代卫平 刊期: 2015年第41期
《应用写作》是医学生的公共基础课程。为突出应用写作的实用性,探讨改进和优化教学方法,笔者从教学实践出发,阐述了采用比较教学、案例教学、文学陶冶教学、实践教学等方法,使《应用写作》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提高医学生应用写作水平和学业目标的达成打下良好基础。
作者:吴燕琳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分析在急诊科风险管理中应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12月来我院急诊科室就诊的患者10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n=500),观察组(n=500)。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科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基于两组患者护理投诉、护理工作缺陷以及急救护理事故发生率,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0.01;对比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及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明显,<0.01。结论在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中应用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强化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董蕊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研究银杏叶制剂对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分析。方法选择我院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共有176例。以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88例)和对照组(8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的治疗方法,观察组则另给予舒血宁辅助治疗。4w后检测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以及神经功能缺损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浆粘度、全血粘度分别较对照组血液粘度下降更快;治疗后观察组的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但观察组的下降幅度更大;治疗后,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常规方法下辅以银杏叶制剂不仅能明显减低患者血液粘度和血细胞聚集率,还能有效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疗效好,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郭荣杰 刊期: 2015年第41期
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与IgA肾病(immunoglobulin A nephropathy, IgAN)共同发生于同一患者极为少见,其发病率[1]约占肾脏穿刺病例的0.1%。本文通过对1例原发性膜性肾病合并IgA肾病患者的表现、病理特点分析及文献复习,探讨其临床特点。
作者:刘昌盛;宋仪利;李永贤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对64层螺旋CT数字减影血管成像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作用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次采用64层螺旋CT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CTA)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患者进行检查,并结合手术或者介入栓塞治疗结果对诊断结果进行评估。结果 DSCTA检出共有54个动脉瘤,其中有40例患者为单个动脉瘤,3例患者为两个动脉瘤,2例为多发动脉瘤。手术与DSA造影栓塞治疗检出共56个动脉瘤,以手术与DSA造影栓塞治疗的检出结果为金标准,DSCTA的诊断符合率为96.4%。结论DSA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精确性较高,能够局部取代DS造影,值得普及和应用。
作者:张昊 刊期: 2015年第41期
蛋白Z(Protein Z,PZ)是一种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蛋白,蛋白Z依赖的蛋白酶抑制剂(protein Z-dependent protease inhibitor,ZPI)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在磷脂和钙离子存在的条件下,蛋白Z依赖的蛋白酶抑制剂(ZPI)抑制活化的因子X(FXa),而PZ可使ZPI的作用增强1000倍,PZ通过增强ZPI的功能而发挥抗凝作用。 PZ与ZPI水平的变化与多种疾病有关,本文就PZ和ZPI在动静脉血栓形成、癌症、糖尿病、不良妊娠、慢性肾病、血友病A等临床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孙霞(综述);柴克霞(审校)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的护理。方法对本院2010年~2013年食管癌术后发生胸内吻合口瘘患者的治疗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患者治愈出院,随访6个月无异常。结论护理人员的严密观察和正确护理对食管癌根治术后的预后至关重要。
作者:徐志娟 刊期: 2015年第41期
建立起自己特有的医院文化,促进医院积极进取的氛围。把优良传统与现代理念相结合,制定医院发展规划,提高医院整体素质,从而优质高效地服务于社会和患者。
作者:严于兰 刊期: 2015年第41期
分析研究医院收治的48例急性心梗患者,对患者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死亡率,促使患者身体健康早日恢复。
作者:何艳丽;安萍;董姝;王娜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探讨PDCA循环对机械通气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0例机械通气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和PDCA组,采取不同护理方法护理,分别判断护理效果。结果 PDCA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结论 PDCA循环在机械通气日常护理中的应用是可行和有效的,能提高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效果。
作者:盖淑文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分析循证护理胸乳径路腔镜甲状腺手术并发症的作用观察。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应用胸乳径路行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实行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各方面指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0.05。结论循证护理对胸乳径路腔镜甲状腺手术并发症有一定的作用,且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管婧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对10例母胎输血综合征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对其综合征的相关因素以及诊治情况进行探索,为提高患儿生存率提供借鉴。方法选择我院10例母胎输血综合征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对母胎输血综合征进行诊断时较为困难,临床多表现为胎儿贫血及窒息等不良征状,其中有4例患儿在分娩前产妇出现前置胎盘,有4例为胎盘粘连,有1例为妊娠高血压,1例为羊水过多。其中前置胎盘占40%,胎盘粘连占40%,妊娠高血压及羊水过多均占10%。可见,前置胎盘以及胎盘粘连是导致母胎输血综合征的两大主要因素。对新生儿进行吸氧以及输血治疗后,有5例患者治愈且有4例患者有所好转,1例新生儿死亡,抢救成功率为90%,死亡率10%。对患儿后期观察发现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胎盘因素同母胎输血综合征存在一定的联系,其导致新生儿死亡率可达10%,需认真对待。为提高新生儿生存率,可通过给予其吸氧和一定量的输血处理。总而言之,胎输血综合征在临床妇科中是一种少见的疾病,此疾病易由前置胎盘及胎盘粘连等不良现象引起,严重威胁患儿健康,对此类患儿进行缺氧纠正和血容量补充治疗利于改善病情。
作者:肖诚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探讨普拉提康复法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64例于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将入选患者按照术后康复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分别采取普拉提康复及传统康复方法,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的Har is评分与RMQ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0.05),同时并发症少于对照组(<0.05)。结论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取普拉提训练法进行术后康复训练,疗效明显。
作者:马坤;黄丽钦 刊期: 2015年第4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