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干预在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董蕊

关键词:护理干预, 急诊科, 护理风险管理
摘要:目的:分析在急诊科风险管理中应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12月来我院急诊科室就诊的患者10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n=500),观察组(n=500)。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科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基于两组患者护理投诉、护理工作缺陷以及急救护理事故发生率,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0.01;对比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及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明显,<0.01。结论在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中应用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强化护理工作质量。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浆细胞性乳腺炎95例诊治分析

    浆细胞性乳腺炎主要发生在围绝经期前后的妇女,近年来又称乳腺导管扩张症,是一种以乳腺导管扩张伴浆细胞浸润为基础的乳腺良性感染性疾病,占乳腺疾病的4%~5%[1]。浆细胞性乳腺炎在临床多表现为乳头溢液、乳腺肿块及乳腺炎症,其在临床治疗上处理不当易复发,出现乳管瘘因长期不愈合,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2]。现将我科2012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95例浆细胞乳腺炎患者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付明刚;刘莎;郭丽英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严重度和并发症的关系研究

    目的:评估肝硬化患者多普勒超声(DUS)的检查结果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严重程度和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10月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85例肝硬化患者行多普勒超声(DUS)结果的评估,研究DUS测量的门静脉内径和血流峰值速度(PVV)与有无相关性腹水,静脉曲张及Child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门静脉峰值流速(PVV)及门静脉血流方向与Child分级之间显著关联。PVV和脾静脉曲张和腹水显著关联,而PVV与食管静脉曲张无关。结论门静脉主干血流速度、血流方向与Child-Pugh系统、腹水高度一致性。脾静脉曲张和腹水与门静脉血流速度相关,食管静脉曲张则无关。

    作者:陈霞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超声检查对不同病理类型阑尾炎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不同病理类型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8例阑尾炎的术前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超声检查对阑尾炎诊断的价值。结果病理诊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9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59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伴周围炎70例,阑尾穿孔、坏死25例;慢性阑尾炎5例;漏诊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伴右侧输卵管妊娠1例,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及阑尾炎63例(考虑病理分型困难),急性化脓性阑尾炎42例,阑尾炎伴周围炎45例,阑尾穿孔18例,阑尾炎诊断符合率<100%,但病理诊断符合率分别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71%,阑尾炎伴周围炎64%,阑尾穿孔72%,其余数据因分型困难无法统计。结论超声对辅助临床诊断阑尾炎有较高价值,但对不同病理类型阑尾炎声像图缺乏特异性。

    作者:戴卫清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输液室护士针刺伤的原因分析及防范

    目的:分析输液室护士针刺伤的原因,降低针刺伤的发生率。方法对2014年30名护士采取问卷式调查,就针刺伤的原因,护士的工作年限和发生时间等内容进行调查,提出防范措施。结果针刺伤的发生与护士操作规范、防范意识、环境因素、患者配合和利器盒处理有关,采取措施后针刺伤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加强对年轻护士针刺伤的防护培训、严格执行规范操作流程、加强重点时间段管理,可降低针刺伤的发生率。

    作者:王娟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全髋置换术后采用普拉提康复与传统康复的疗效对比观察

    目的:探讨普拉提康复法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64例于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将入选患者按照术后康复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分别采取普拉提康复及传统康复方法,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的Har is评分与RMQ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0.05),同时并发症少于对照组(<0.05)。结论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取普拉提训练法进行术后康复训练,疗效明显。

    作者:马坤;黄丽钦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罗哌卡因和利多卡因表面麻醉在清醒气管拔管应用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和利多卡因表面麻醉在清醒气管拔管应用效果差异。方法以颌骨骨折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25例)和B组(25例),分别在鼻气管插管前给予1%罗哌卡因和2%利多卡因行环甲膜表面麻醉;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拔管时呛咳发生率及拔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观察组患者T0(入手术室时)和T1(插管时)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但A组患者T2(清醒时),T3(拔管时)及T4(拔管后5 min)时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A组患者拔管时呛咳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患者拔管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罗哌卡因表面麻醉用于清醒气管拔管可有效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缓解气管拔管刺激所致呛咳,效果优于利多卡因。

    作者:刘剑锋;马凤亚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因素分析

    目的:总结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因素、临床治疗以及处理经验。方法回顾2012年3月~2015年3月我科收治的75例脑出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结果75例脑出血患者行急诊手术治疗后出现肺部感染。其中治愈56例,好转11例,有效率占89.3%;加重8例,占10.7%。结论对于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过程中,保持呼吸道通畅,适时更换气管套管,及时化痰、排痰,针对性选用抗生素,有效降低死亡率,减少脑出血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作者:吴祥奎;冒惠;宋艳妮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不同体位护理对早产儿的影响

    近年来,大量临床实践表明,要想提升早产儿身体质量,保证早产儿生命安全,必须加强对早产儿的体位护理,通过体位护理,改善新生儿的身心舒适程度,降低新生儿临床并发症发生率。只有根据早产儿的实际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体位护理方法,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早产儿身体舒适度。本文主要探讨不同体位护理对早产儿的影响。

    作者:贺亚楠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59例并发症研究

    目的:研究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术的并发症出现主要原因及其预防的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术患者59例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研究,分析其出现并发症的原因和预防治疗的方法。结果6例手术实施过程中出现并发症,2例患者出现手术之后的并发症,3例患者出现切口积液感染。结论明确好泌尿外科后腹腔镜的手术并发症的出现原因,大限度的提升腹腔镜手术的操作方法与手术水平,能够有效降低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术并发症的出现率。

    作者:万能文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中西医结合护理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影响观察

    目的:探讨在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旨在促进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痊愈。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4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42例,对照组患者42例,对照组患者主要进行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主要进行中西医结合护理,研究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和患者后期病情改善情况。结果经过两组临床护理,在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上,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在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在患者护理满意度上,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结论在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治疗和护理过程中,进行中西医结合护理是比较可行的,不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提升患者临床护理有效率,还能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基础上优化患者护理满意情况,护理效果相对来说是比较明显的。

    作者:荆玲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改良VAC法应用于急诊急慢性感染伤口中的护理对策

    目的:探究改良后封闭式负压引流对急慢性感染的护理方法,以及其疗效。方法选取近年来入住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慢性伤口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参考组与治疗组,对参考组进行临床无菌治疗,对治疗组进行封闭式负压引流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换药次数,疼痛以及愈合时间。结果在治疗3个月后,发现治疗组患者在各方面均优于参照组,明显看出VAC较临床无菌治疗更加有效,且对两组患者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改良后的VAC能够减少换药次数,减轻患者疼痛并且可以缩短愈合时间,较常规无菌治疗更加方便有效。

    作者:胡思琴;金素霜;钱俊涛;李孟丽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治疗术式受到房角关闭程度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并探讨房角关闭程度对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治疗术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眼科收治的90例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房角关闭程度的不同将其分为三组:房角关闭程度<180o的为A组,给予超声乳化晶体吸出与人工晶体植入治疗方法,房角关闭程度为180o~270o的为B组,给予A组治疗联合房角分离术的治疗方法,房角关闭程度>270o的为C组,给予A组治疗联合小梁切除术的治疗方法。结果与手术前相比,三组患者在术后的视力水平、眼压以及前方深度均有所好转,治疗前后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针对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要根据其房角关闭程度选择有针对性的手术方法,对患者恢复视力、降低眼压以及提升前房深度具有显著的意义。

    作者:李俊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牙周干预治疗对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牙周干预治疗对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治疗的意义。方法选择糜烂性口腔扁平苔癣伴牙周炎患者31例,分成两组,牙周治疗组16例,采用牙周基础治疗联合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组15例,采用药物治疗。两组均采用相同的药物治疗。结果牙周治疗组有效率达87.5%,药物治疗组有效率66.6%,两者有统计学差异(<0.05)。结论牙周干预治疗对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胡勇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三臂卡环作用于金属冠的循环疲劳性能对比

    可摘局部义齿是牙列缺损中普遍采用的修复方法之一。临床上常可见到可摘局部义齿卡环设计在金属全冠上。义齿在经过长期摘戴后,会引起磨损及卡环固位力的衰减。本实验在钴铬金属冠上设计钴铬合金三臂卡环和纯钛三臂卡环,在有无唾液浸泡于0.25mm倒凹深度,反复摘戴,对其趋势进行观察。并用电子显微镜观察金属冠在实验前后特定区域的磨损状况,从而为临床选择提供参考。

    作者:康小明;兰旭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论三七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及现代临床应用

    三七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其主要活性成分为三七总皂苷(PNS),三七素,三七多糖。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降低血压,增加血流量,预防和治疗心脑组织缺血缺氧症;止血;抗肿瘤。临床被广泛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骨科疾病,妇科肿瘤以及眼科等。

    作者:吕丽华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52例苹果酸舒尼替尼临床用药安全性评价

    目的:评价52例苹果酸舒尼替尼用药病例以期发现存在的安全性问题。方法整体纳入2010年1月~2013年11月52例苹果酸舒尼替尼病例,通过改良的计分推算法评价不良事件与药物的因果关系,并应用不良事件术语标准4.0版[对不良反应严重程度进行分级。结果使用舒尼替尼后92.5%的患者出现血常规的异常,其中发生严重(I I、IV级)Hb降低的患者有4例,占所有Hb降低的21.1%,严重白细胞降低的患者3例,占所有白细胞降低的10.7%,严重血小板抑制的患者有7例,占所有血小板降低的35%,严重中性粒细胞降低的患者有3例,占所有中性粒细胞降低的14.3%。结论使用舒尼替尼后严重血常规异常以血小板计数降低为主。

    作者:李加;杨勇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孕期足月妊娠羊水过少者不同分娩方式对分娩结局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孕期足月妊娠羊水过少者不同分娩方式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分娩的91例孕期足月妊娠羊水过少产妇(观察组)纳入研究,并依据羊水过少程度分为临界羊水过少组(58例)和绝对羊水过少组(33例)。另选取同期分娩的326例正常产妇进行对照研究,比较不同的分娩方式对分娩结局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新生儿体重、新生儿阿氏评分、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剖宫产率46.15%明显高于对照组25.77%(<0.05)。羊水临界过少组后羊水量高明显高于羊水绝对过活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羊水绝对过少组(<0.05)。结论孕期足月妊娠羊水过少者剖宫产率较高,但不同分娩方式之间新生儿结局无明显差异。

    作者:张庆梅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腹部手术患者全麻术后的呼吸道护理

    目的:探讨对腹部手术患者全麻术后的呼吸道护理措施,进一步为临床治疗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8月~2010年4月接受的全身麻醉上腹部手术和下腹部手术患者各30例,分别对两组患者行全麻腹部手术,术后均根据患者病情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比较分析患者全麻术后呼吸指标和临床症状的改善程度。结论比较分析后发现术前及术后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作者:邹萍;李小英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CCU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其心理问题改善效果以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探究CCU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其心理问题改善效果以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CCU临床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心理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结论对CCU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各种心理问题,并可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周维娟;张秀君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卡孕栓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无痛人工流产前阴道后穹窿放置卡孕栓终止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剖宫产术后不足1年且意外妊娠7~9 w,要求终止妊娠的妇女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在丙泊酚、芬太尼静脉麻醉前于阴道后穹隆放置卡孕栓1枚(1 mg),45 min后在超声引导下行无痛人工流产手术。对照组在丙泊酚、芬太尼静脉麻醉前未作任何处理,在超声引导下行无痛人工流产术。观察两组患者的宫颈松弛度、手术的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结果丙泊酚、芬太尼联合卡孕栓组比丙泊酚、芬太尼组宫颈松弛度明显增大、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早孕妇女在丙泊酚、芬太尼静脉麻醉前于阴道后穹隆放置卡孕栓后,行无痛人工流产手术,能明显扩张宫颈、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香柳 刊期: 2015年第41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