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思琴;金素霜;钱俊涛;李孟丽
目的:探讨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化脓性中耳炎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按照1:1的比例均分为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0),分别采用氯霉素与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①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0.05);②两组治疗后生活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0.05~0.01),且观察组治疗后量表各维度评分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0.05)。结论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化脓性中耳炎的疗效确切,应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李柄君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探讨经尿道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中上段结石手术的护理配合及体会。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输尿管中上段结石患者30例,回顾分析患者的手术与护理方法,总结经尿道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中上段结石手术的护理体会。结果本次调查中,一次性结石清除率达96.7%(29/30)。剩余1例留置双J管,并于3个月后再次行钬激光碎石术取得较好效果。术后对患者行3~6个月随访,其中结石复发1例,以ESWL术进行治疗后取得成功;输尿管狭窄1例,输尿管镜下狭窄段球囊扩张术获得了成功。结论经尿道输尿管钬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中上段结石效果显著,给予优质的临床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作者:邹江燕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分析并探讨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特点和临床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心肌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这100例患者分为有痛组(n=50)和无痛组(n=50)。观察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发病情况,总结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对无痛组患者的护理过程进行观察,总结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的护理要点。结果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的心电图的S-T波段出现明显的下移,休息状态和睡眠状态中患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有痛组(<0.05),其心率明显低于有痛组(<0.05)。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的护理措施主要分为心理护理、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结论在临床特点方面,与有痛性心肌缺血相比,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与其存在这明显差异,病情更为凶险。在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进行科学、合理的护理,对病情的突然恶化进行有效的预防。通过对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护理,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江玲玲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探讨分析局部糖皮质激素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过程中的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共30例,使用局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并进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情况。结果患者护理质量较好,满意度较高。结论护理干预对于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的恢复有很大的意义,有助于临床的疗效更加可靠,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钱蓉;师雪菠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本试验通过对ACS患者外周血中的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Lp-PLA2)、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检测,探讨该炎性指标在急性冠脉综合症的诊断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1月~2010年2月在湘雅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85例作为实验对象,分为三组,其中对照组20例(排除慢性炎症、急性感染、肾病、肿瘤、肝功能异常、结缔组织病等疾病),年龄为40~72岁,不稳定心绞痛组(UAP组)41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具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年龄在40~83岁,心肌梗死组(MI组)24例,均为发生心肌梗死后1~10d,年龄在43~82岁。所有研究对象均于入院后第2d清晨空腹时用真空生化采血管抽血3ml,提取血清。hs-CRP由湘雅二医院检验科测定,Lp-PLA2及IL-1用ELISA法测定,并将三组结果分别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不稳定心绞痛组和心肌梗死组外周血中Lp-PLA2、hs-CRP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其中心肌梗死组血清水平高。结论 Lp-PLA2、hs-CRP作为炎症标志物,与ACS有密切联系,均可作为ACS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
作者:季竹君;李旭东 刊期: 2015年第41期
医学影像专业的学习是临床实习生轮转的重要阶段,是临床医学生学习诊断学的基础。伴随医疗影像设备和技术的快速发展,临床医学生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的影像科学习,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本科室的教学管理模式,总结相关教学经验,探讨如何提高临床医学生在影像科实习质量。
作者:李勇;张伟;金丹;潘仕文;龚建平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研究银杏叶制剂对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分析。方法选择我院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共有176例。以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88例)和对照组(8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的治疗方法,观察组则另给予舒血宁辅助治疗。4w后检测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以及神经功能缺损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浆粘度、全血粘度分别较对照组血液粘度下降更快;治疗后观察组的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但观察组的下降幅度更大;治疗后,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常规方法下辅以银杏叶制剂不仅能明显减低患者血液粘度和血细胞聚集率,还能有效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疗效好,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郭荣杰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对照分析不同手术切口在乳腺纤维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12月收治的80例手术治疗的乳腺纤维瘤患者,根据手术切口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以环乳晕切口手术治疗,对照组以传统放射状切口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双乳基本对称率,切口瘢痕可接受率,伤口甲级愈合率,乳头乳晕感觉正常率,复发率。结果两组双乳基本对称率,切口瘢痕可接受率比较,<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环乳晕切口在乳腺纤维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孙钦国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深入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患者,对照组44例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组44例接受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之间、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以及健康指导达标率等指标。结果干预组患者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等方面指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效减少了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极大的提高了患者将抗指导合格率与患者满意度。
作者:付宗霞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分析X线及螺旋CT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周围型肺癌的诊断提供借鉴。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5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分别使用X线及螺旋CT进行诊断,对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CT检查显示边缘不规则分叶、锯齿状或毛刺状、细支气管充气及胸膜凹陷征均高于X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螺旋CT扫描诊可对周围型肺癌的内部结构等进行显示,各征象的扫描检出率较高;X线胸片扫描简单方便,适用于常规肺部检查可采用X线胸片联合螺旋CT扫描的方式对周围型肺癌进行诊断,以提高准确性,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白书霞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对不同剂量血塞通粉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于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接受治疗的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血塞通粉针剂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200mg和400mg血塞通粉针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低切切变率、血浆粘度以及红细胞压积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采用400mg的血塞通粉针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江礼兴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对2011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3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对比患者护理前后的心力衰竭控制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总有效率与复发率。结果护理后患者各项指标均优于护理前,<0.05,具有统计学意义;15例患者在经过综合护理之后,治愈6例,有效8例,死亡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3%。随访3个月后,复发患者2例,复发率为13.3%。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心力衰竭控制时间与住院时间,并且减少了死亡病例,具有非常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作者:高红喜;杨小琴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探讨浅针山根穴治疗原发性失眠症(PI)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原发性失眠症患者中随机性抽取4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研究组患者给予浅针山根穴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针刺治疗,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定患者治疗前后1个月的评分和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1个月后PSQI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0.05),研究组治疗后的PSQI评分、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0.05)。结论浅针山根穴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疗效与常规针刺治疗方法相当,具有无创性、疼痛点低、操作简单的优点;但是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的方法可以有效缩短入睡时间、改善患者睡眠效率。
作者:代丽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探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辅助用Ⅱ度烧伤创面修复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Ⅱ度烧伤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紫花烧伤膏单用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7d、14d、21d及28d创面愈合率、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患者治疗后7d创面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4d、21d及28d创面愈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患者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辅助用于Ⅱ度烧伤患者可有效预防感染发生,加快创面修复进程,并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作者:闫君;曹海艳;王菲 刊期: 2015年第41期
近年来,随着医改的推进,深入持续推进优质护理、改善护理服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这就对我们护理同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护理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彦梅 刊期: 2015年第41期
本文从铁代谢特点、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铁超负荷对糖代谢影响、铁超载与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间的关系等多方面阐述了元素铁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相互关系。
作者:周娟(综述);赵成玉(审校)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分析并探讨房角关闭程度对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治疗术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眼科收治的90例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房角关闭程度的不同将其分为三组:房角关闭程度<180o的为A组,给予超声乳化晶体吸出与人工晶体植入治疗方法,房角关闭程度为180o~270o的为B组,给予A组治疗联合房角分离术的治疗方法,房角关闭程度>270o的为C组,给予A组治疗联合小梁切除术的治疗方法。结果与手术前相比,三组患者在术后的视力水平、眼压以及前方深度均有所好转,治疗前后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针对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要根据其房角关闭程度选择有针对性的手术方法,对患者恢复视力、降低眼压以及提升前房深度具有显著的意义。
作者:李俊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探讨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洗胃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对15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进行彻底洗胃,同时辅以其它治疗、护理措施,并就洗胃过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经及时彻底洗胃和其它治疗后,15例患者中,10例愈后良好,占66.66%,5例死亡,占33.33%。结论及时彻底洗胃是救治重度有机磷中毒的关键环节。
作者:杜文雅;吕振琪 刊期: 2015年第41期
在儿科,服务对象不仅是儿童,大多数治疗和护理需要家长的理解和配合,一旦孩子生病,其父母格外紧张焦虑,对医务人员提出过高要求,工作中稍有不慎,就会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
作者:杨欢红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探究妊娠合并乙肝分娩期行循证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本院分娩的妊娠合并乙肝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的将其分为两组,两组都进行常规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等循证护理。对两组缓和分娩期护理前后的SAS评分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有效的对比。结果观察组孕妇分娩后SAS评分明显比分娩前低,同时也比对照组均低(<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妊娠合并乙肝分娩期的孕妇进行循证护理,使孕妇围产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的降低。
作者:刘晓玲 刊期: 2015年第4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