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柄君
目的:观察奥沙拉秦钠联合参苓白术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观察组采用奥沙拉秦钠联合参苓白术散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奥沙拉秦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腹泻、腹痛、黏液血便等症状,评价并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腹泻、腹痛、黏液血便评分均优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腹泻、腹痛、黏液血便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00%,优于对照组的7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奥沙拉秦钠联合参苓白术散治疗UC临床疗效优于只口服奥沙拉秦钠。
作者:马鹏;谢明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通过检测GIST组织中Cortactin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GIST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为预测该肿瘤的侵袭转移潜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①采用免疫组化技术ELIVISION二步法检测42例GIST组织和10例正常胃组织中Cortactin蛋白表达情况;比较GIST组织中Cortactin蛋白的表达水平与其本身侵袭程度之间的关系;使用SPSS17.0软件对免疫组化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ortactin在GIST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GIST组织中Cortactin表达增高与GIST的肿瘤核分裂相、侵袭转移和高的NIH分级有关。Cortactin表达与GIST的NIH分级成正相关,即越高的NIH分级预示着Cortactin的表达越多(<0.01)。结论 Cortactin异常表达的程度可能与GIST的侵袭与转移有关,可能成为预测、评估GIST恶性潜能及肿瘤进展的重要指标,有望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作者:曹翔;马利林;朱建伟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与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方法收集2014年4月~2015年4月我院诊断并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和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15例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定义为脑梗死组。15例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定义为心肌梗死组。观察并对比心肌梗死组和脑梗死组治疗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①心肌梗死组和脑梗死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6.7%、60%,两组结果比较有差异(<0.05)。②心肌梗死组和脑梗死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40%,两组结果比较有差异(<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效果明显好于急性脑梗死,而且溶栓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敏 刊期: 2015年第41期
分析研究医院收治的48例急性心梗患者,对患者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死亡率,促使患者身体健康早日恢复。
作者:何艳丽;安萍;董姝;王娜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观察急诊我抢救护理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86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生命体征稳定的情况下对照组患者由救护车直接送至ICU病房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由救护车直接送至急诊室接受抢救护理后送至ICU病房接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实施急诊抢救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抢救效果,为后续治疗提供良好的基础,有效降低死亡率,建议临床广泛应用急诊抢救护理措施。
作者:肖金宏 刊期: 2015年第41期
浆细胞性乳腺炎主要发生在围绝经期前后的妇女,近年来又称乳腺导管扩张症,是一种以乳腺导管扩张伴浆细胞浸润为基础的乳腺良性感染性疾病,占乳腺疾病的4%~5%[1]。浆细胞性乳腺炎在临床多表现为乳头溢液、乳腺肿块及乳腺炎症,其在临床治疗上处理不当易复发,出现乳管瘘因长期不愈合,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2]。现将我科2012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95例浆细胞乳腺炎患者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付明刚;刘莎;郭丽英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专业学生整体护理能力强化中护理个案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护理专业的56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教学中应用护理个案,比较分析护理个案应用前后所选对象关于护理程序方面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和未应用护理个案比较,在教学中应用护理个案以后,91.1%的学生均可根据护理程序模式考虑和思考问题,学生整体护理意识和能力明显提高。结论对于护理专业学生,在整体护理能力强化中应用护理个案,可强化其整体护理意识,便于学生对护理程序模式的认识,继而进一步提高其整体护理能力。
作者:方煜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探究新型护理模式对提高消化性溃疡疗效和满意度的价值并进行评价。方法抽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4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新型护理干预模式,对照组患者则接受常规护理,观察比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经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0.05);比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0.05)。结论新型护理干预模式注重对患者全方面的护理,包括心理、饮食、用药等方面,对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具有显著意义,可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白芸;丁惠芬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对比及分析利培酮与阿立哌唑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50例,随机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利培酮进行治疗,观察组则给予阿立哌唑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简易精神状态评价(MMSE)与日常生活能力(ADL)的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MMSE评分、ADL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0.05);在患者不良反应比较上,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0.05)。结论利培酮与阿立哌唑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均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能力以及健康状况,但阿立哌唑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率更低。
作者:周佳男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探讨肝源性糖尿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护理过程。结果45例患者空腹血糖稳定,病情好转,2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1例合并肝肾综合征死亡。结论对肝源性糖尿病患者采取针对性规范化护理措施,促进了患者早日康复,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胥晓玲;苏婷;欧春蓉 刊期: 2015年第41期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作为一种连续性血液净化新技术,近年来成为危重症领域脏器功能支持治疗的一项重大突破。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1],是危重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全身主干静脉均可发生,多发生于下肢。ICU患者通常存在多种DVT发生的危险因素,如长期卧床、创伤、手术、高龄、脱水,机械通气、中心静脉置管等。而对于CRRT患者,血透临时置管一般选择股静脉。在血透治疗期间,为维持血透管路通畅,通常会制动约束患者治疗的单侧下肢甚至双下肢,更加大了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高危人群如果没有预防措施,患小腿深静脉血栓的几率为40%~80%,患下肢近侧深静脉血栓的几率为10%~20%,患者致命性的肺栓塞的机会为1%~5%[2]。针对CRRT患者预防DVT,实施早期积极护理干预,现综述如下。
作者:许丽平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性McDonald法宫颈环扎术联合宫缩抑制剂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总结孕期管理经验。方法对2013年10月~2014年12月住院的11例孕14~25+5w宫颈机能不全患者进行治疗,其中10例择期行宫颈环扎术,1例进行紧急宫颈环扎术,随访其妊娠结局。结果11例患者10例经阴分娩,1例剖宫产,均分娩活婴,治疗效果好。结论采用改良性McDonald法宫颈环扎术联合宫缩抑制剂能有效治疗宫颈机能不全,延长孕周,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姜玲;张文英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64排128层螺旋CT在肺动脉成像检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接受肺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的100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列表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n=50例)和对照组(n=50例)。对对照组患者使用64层40 mm容积数据采集,z轴方向通过0.625 mm重建间隔获得64层轴位图像;对研究组患者使用128层40 mm容积层数据采集,z轴方向通过0.312 mm重建间隔获得128层轴位图像。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获得的肺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结果。结果两组患者的图像质量评分、血管噪声值及软组织噪声值对比,<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ED值对比,>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64排128层螺旋CT在肺动脉成像检查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梁晓宏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探讨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洗胃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对15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进行彻底洗胃,同时辅以其它治疗、护理措施,并就洗胃过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经及时彻底洗胃和其它治疗后,15例患者中,10例愈后良好,占66.66%,5例死亡,占33.33%。结论及时彻底洗胃是救治重度有机磷中毒的关键环节。
作者:杜文雅;吕振琪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方法分析回顾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2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总结患者手术过后的切口感染情况,比较同时进行普外手术本组患者的差异,得出结论。结果120例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为9例,占7.5%。患者的年龄、身体素质、手术时间、手术类型以及医院的环境是导致患者切口感染的重要因素。结论普外科术后应加强对患者的护理,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要求,医院应对手术后患者予以特殊护理,优化患者病房环境,选择适当的手术切口类型。
作者:王小明 刊期: 2015年第41期
慢性盆腔疼痛是妇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隐匿,病因涉及妇科、泌尿、消化、神经、外科等多门学科,表现形式多样,诊断困难,且易受心理因素的干扰,临床上以药物、手术及盆底康复治疗为主,但尚无确切的治疗方案,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了很大的挑战。随着慢性盆腔疼痛发病率的逐年上升,它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因此,明确慢性盆腔疼痛诊断、有效地进行治疗已成为广大患者的迫切需要,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吕剑萍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探讨血脂四项、转氨酶检测在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脂肪肝患者60例,选取同期到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对照60例,对两组进行血脂四项、转氨酶检测,并分析脂肪肝患者与健康对照间的数据差别。结果脂肪肝患者的TG、TC、ALT、AST的结果均高于健康者的指标(<0.05);而HDL-C、LDL-C的差异无明显区别(>0.05)。结论通过血脂四项、转氨酶检测检测可以对脂肪肝的诊断提供诊断依据。
作者:尹万贵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讨论研究接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原因以及解决措施。方法随机选取54例于2013年4月~2014年10月来我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这54例患者的实际临床资料,整理讨论后得出接受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原因,并根据原因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及护理措施,从而得出对于发生动静脉内瘘闭塞的血液透析患者的一般经验。结果在这54例患者中,有11例患者(20.4%)通过接受瘘口的按压调节以及溶栓措施的应用其闭塞状况有所缓解,有15例患者(27.8%)因为其血管条件不良而导致的动静脉内瘘闭塞,故改为永久性的动脉置管,有13例患者(24.1%)接受了在原内漏闭塞处的内漏修补术,还有15例患者(27.8%)重新建立了动静脉内漏。结论原动静脉内瘘在发生闭塞后通过一系列措施而恢复畅通的可能性相对较小,大多需要手术措施予以补救或是重建动静脉内瘘,因此医务人员应着眼于有效提高动静脉内瘘的使用性的提高,因此要探究其闭塞原因并总结制定出合理有效的应对措施。
作者:段书众;胡桂才;赵亚娟;郭风玲;张宝红 刊期: 2015年第41期
金梦贤(1921~1998),原天津市和平区中医医院院长,主任医师,曾任中华全国中医妇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天津市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兼任妇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市中医学会和平区分会理事长,天津市和平康复医学研究会副理事长,1990年被推选为全国五百名培养继承人的老中医专家之一。
作者:葛立君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探讨盐酸丁咯诺地尔与糖尿病治疗仪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将68例DP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34例每组。对照组应用盐酸丁咯诺地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糖尿病治疗仪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6.7%,较对照组的68.3%显著提高(<0.05);治疗后观察组的SCV及MCV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0.05)。结论盐酸丁咯诺地尔与糖尿病治疗仪联合治疗DPN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临床预后,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张丽 刊期: 2015年第4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