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奥沙拉秦钠联合参苓白术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马鹏;谢明

关键词:奥沙拉秦钠, 参苓白术散, 溃疡性结肠炎
摘要:目的:观察奥沙拉秦钠联合参苓白术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观察组采用奥沙拉秦钠联合参苓白术散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奥沙拉秦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腹泻、腹痛、黏液血便等症状,评价并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腹泻、腹痛、黏液血便评分均优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腹泻、腹痛、黏液血便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00%,优于对照组的7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奥沙拉秦钠联合参苓白术散治疗UC临床疗效优于只口服奥沙拉秦钠。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心脏超声医学带教中的实践与思考

    超声医学是一门重要的新兴学科,目前在带教中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文章结合实践分析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增强对该学科的认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等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

    作者:张雄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应用品管圈活动提高冠心病患者冠脉介入术健康教育知晓率

    目的:提高冠心病患者冠脉介入知识的知晓率。方法将100例冠心病行冠脉介入患者按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教育,观察组通过品管圈的方式对5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冠脉介入知识的现状调查、原因分析、制定和落实改进措施。结果冠心病患者冠脉介入健康教育知晓率由65%提高至93.3%,目标达成率为165%,进步率为80%,两组患者对冠脉介入知识的掌握情况、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圈员的综合素质得到培养与提升。结论应用品管圈活动能提高冠心病患者冠脉介入知识的知晓率和护士的综合素质。

    作者:马萍;郑金华;刘晶晶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PICCO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

    PICCO血液动力学监测是一项全新的脉波连续心排出量与经肺温度稀释心排出量联合应用技术,其创伤与危险性小,仅用一中心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就能简单、精确、连续监测心排量、外周血管阻力、心搏量等变化,使危重患者血液动力学监测与处理得到进一步提高[1]。我科2012年5月开展了该项技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施云兰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关于医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情感教学的研究

    针对医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情感教学的研究是建立在对情感因素进行理性分析基础之上的。情感因素在结构上则可被解构为心理结构、认知结构和情绪等三个层面。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医学生一门必修课程,其平台作用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具体指在课堂上对学生在理性之外的精神世界施加影响的教育,重在教学方式的运用,并努力塑造医学生的完整人格。

    作者:张晓荣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院前急救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及应对措施

    文章对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风险进行列举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通过健全制度;加强护理质量监控;加强护理人员急救知识及急救技能的培训等对策,确保院前急救护理准确、及时、安全、有效,提高院前急救护理质量。

    作者:何利清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两种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研究并分析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治疗中,应用两种不同内固定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的10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我院2012~2014年确诊收治。随机分成两组,均采用内固定术,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治疗;试验组采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结果经过不同的内固定法治疗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24/25,98%)显著高于对照组(20/25,80%)(<0.05);通过对比患者的手术治愈情况,试验组的变化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0.05)。结论在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法疗效显著,应广泛推广。

    作者:代卫平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微创穿刺术与开颅术治疗小脑出血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研究对比微创穿刺术与开颅术治疗小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42例小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n=21)和观察组(n=21)。对照组患者采取开颅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微创穿刺术进行治疗。手术完成后,观察对比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待患者出院时,评测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72.8±15.7)min,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48.9±9.4)min,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5.9853,=0.0000)。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恢复优良率为23.81%,重残率为42.86%;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恢复优良率为57.14%,重残率为14.27%,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4.8424,=0.028),重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2000,=0.040)。结论与开颅术相比,微创穿刺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操作便利的优势,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患者的重残率,促进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

    作者:杨志杰;陈宏宝;胡庆华;董智勇;沈建昀;陈建元;杨立君;田少华;贾清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护理干预对青光眼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青光眼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4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和对照组(单纯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发现,观察组的情绪状况93.75(30/32)明显较对照组56.25%(18/32)好,另外遵医行为、眼压控制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0.05);结论护理干预能降低患者的焦虑程度,改善患者的情绪状况,有利于患者积极配合疾病的治疗,降低了并发症,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喜凤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超声在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在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CSP)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2例超声诊断为CS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诊断为CSP的52例患者中,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为CSP的48例,超声诊断CSP准确率92.31%(48/52)。结论 CSP的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超声能在早期发现并准确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范宇;葛郁荣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比较

    目的:对比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2年6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AD患者94例分为利培酮组和奥氮平组各47例。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8 w进行阿尔茨海默病病理行为评分表(BEHAVE-AD)评分表和良反应量表(TESS)评价,以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显效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患者治疗后BEHAVE-AD评分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0.05),而两组治疗后统计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奥氮平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利培酮组(<0.05)。结论奥氮平和利培酮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奥氮平起效更快,且临床安全性更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陈彦;刘小军;孙蔚华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公共卫生功能的策略

    在城市卫生中社区卫生服务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社区居民的身体健康以及社区的整体卫生情况都需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公共卫生功能来实现,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应该根据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使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公共卫生功能更好的发挥作用。

    作者:章高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以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回顾总结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所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孕妇的270例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孕妇270例,有45例(17%)为再次分娩时选择直接行剖宫产的产妇;接受进行阴道试产的产妇为225例(83%);在接受阴道试产的产妇225例中,有产妇159例(70.5%)终试产成功,阴道试产失败的其他66例产妇,对其改行再次剖宫产手术。结论只要具备技术和设备可靠保障条件,在对符合阴道试产条件的孕产妇,其需要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可以把阴道分娩作为安全、有效和经济的一种分娩方式。

    作者:朱静芳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心理护理干预在胆囊癌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胆囊癌患者的治疗用药过程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有何效果。方法对我院近期收治的70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知情同意原则,将这些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仅进行常规护理,而实验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应用了心理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患者经过护理后,其服药依从性较高,患者的焦虑、抑郁等情绪的发生率较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胆囊癌患者应用心理护理进行干预,可取得较满意的效果,提高患者治疗和用药的依从性,负面情绪的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段绍丽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腭咽成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改良悬雍垂咽成形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在手术期间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5例OSAHS患者实施术前心理护理技术的充分准备,注意生命体征及术后护理的血氧饱和度监测,密切观察伤口出血,保持呼吸道通畅,术后饮食指导及出院指导。结果45例患者效果明显,恢复良好。无护理并发症。结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后。并给予围手术期的护理周到细致,保证手术顺利进行,促进术后恢复。

    作者:温娴松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Discopo观察用内窥镜在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的麻醉体会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的Discopo观察用内窥镜引导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于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手术麻醉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择期胸科手术麻醉的患者ASAI-Ⅲ级,年龄16~67岁,随机将40例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患者麻醉时应用双腔管插管单肺通气。麻醉后插双腔管,改变体位(侧卧位),用Discopo观察用内窥镜检查法判断双腔管的位置,然后对导管进行调整。结果40例开胸手术患者双腔管插管满意率达100%。结论肺大泡患者在胸腔镜下行切除术患者麻醉时应用Discopo观察用内窥镜引导双腔管插管,能为术中保持良好的双肺隔离,创造佳的手术条件,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手术成功地率。

    作者:余翠娥;胡雅怡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X线和螺旋CT应用于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X线及螺旋CT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周围型肺癌的诊断提供借鉴。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5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分别使用X线及螺旋CT进行诊断,对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CT检查显示边缘不规则分叶、锯齿状或毛刺状、细支气管充气及胸膜凹陷征均高于X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螺旋CT扫描诊可对周围型肺癌的内部结构等进行显示,各征象的扫描检出率较高;X线胸片扫描简单方便,适用于常规肺部检查可采用X线胸片联合螺旋CT扫描的方式对周围型肺癌进行诊断,以提高准确性,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白书霞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经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6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经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腹股沟疝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4例均行经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4例患者手术时间35~95min。术后低热2例。切口均无感染,甲级愈合。阴囊水肿1例,尿潴留2例,术后疼痛较轻,均未使用止痛药。术后下床8~24h。住院时间5~11d。术后电话及门诊随访1年,64例患者均未出现伤口疼痛,异物排异反应及异物感,无复发。结论经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具有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恢复快、复发率低的优势。

    作者:金冬林;汪刘华;王威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试论创伤骨科肺栓塞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目的:通过对创伤骨科发生肺栓塞病例的分析,探讨骨创伤科肺栓塞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4例创伤骨科围手术期,并发肺栓塞的患者,分析肺栓塞高危因素、致病原因、诊治流程及治疗结果,评价临床实用的早期诊断及治疗策略。结果本组14例中,1例术前发生肺栓塞者死亡。术后13例发生肺栓塞患者中,诊断及时,给予溶栓及抗凝治疗后,12例痊愈出院,1例死亡。结论创伤骨科围手术期肺栓塞的特点是发病急、症状重,必须提高认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才能改善预后、减少病死率。

    作者:张佳凯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手术室安全管理中护理安全干预机制的应用探析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应用于手术室安全管理的效果。方法把2011年2月~2012年的12月作为对照阶段,该阶段未实施护理安全干预机制,从中抽取手术室接收的80例患者;把2013年2月~2014年12月作为观察阶段,该阶段实施护理安全干预机制,抽取手术室接收的80例患者,观察和比较两阶段满意度、医疗差错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阶段患者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阶段,且医疗差错发生率也明显少于对照阶段,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应用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可避免和减少医疗差错的发生,便于护患良好关系的构建,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孙慧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肾炎康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疗效评估报道

    目的:分析探讨对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只要肾炎康和依那普利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68例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患者给药肾炎康联合依那普利;对照组患者则单独给药依那普利。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生化指标的结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实施治疗之后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的含量得到明显的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GFR)、肾有效血流量(ERPF)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应用肾炎康联合依那普利对于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减轻对肾脏的伤害、保护肾功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周波 刊期: 2015年第41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