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翔;马利林;朱建伟
目的:观察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的因素,探讨总结相应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近期内接诊的43例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分析引发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发生因素,并总结相应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经过分析显示,胰岛素、降糖药物等的使用不当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主要因素,其次还包括饮食因素、运动因素等。针对低血糖的诱发因素进行干预护理,可以有效的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结论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诱发因素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如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合理用药、指导患者正确认识低血糖等护理措施,对于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红蓉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研究分析术前介入治疗法在手术困难的中晚期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性。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中晚期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共79例,并以此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在手术进行之前给予介入治疗法,而对照组则不予以实施。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中晚期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数据差异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即<0.05。结论对手术困难的中晚期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实施术前介入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率,改善患者的手术耐受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胡海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内毒素、C反应蛋白与菌血症早期诊断治疗的相关性、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12月于我院明确诊断为菌血症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观察PCT、C-RP、LPS的情况。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分别比较组间、组内差异(组间比较采用检验,组内比较采用2检验,<0.05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①血细菌培养阳性的患者共45例,其中其中G-组28/45,G+组17/45,分别进行血细菌培养、降钙素原、CRP、内毒素的检测,比较两组降钙素原、CRP、内毒素的差异。病例主要细菌分布:大肠埃希菌感染例数15/45,肺炎克雷伯杆菌6/45,肺炎链球菌2/45,人葡萄球菌2/45,表皮葡萄球菌2/45。②两组PCT、CRP、LIP水平比较,G-组PCT[17(2.03;60.11)ng/ml]高于G+组[0.45(0.14;2.27)ng/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001)。G-组CRP[101(48.2;157.8)mg/l]同G+组76.95(35.6;113.4)mg/l]无统计学意义(>0.05)。G-组LPS[0.45(0.37;1.05EU/ml]显著高于G+组[0.02(0.01;0.14)EU/ml]。③两组PCT、CRP、LPS的ROC曲线分析,使用PCT鉴别G-、G+感染时,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AUC)为0.821[95%CI:0.735-0.907],其中AUC与AUC=0.5比较有统计学意义(<0.001),当截断值取1.67ng/ml时,Youden指数大,为0.5351,灵敏度为83.05%,特异度为70.45%。使用CRP鉴别G-、G+感染组时,根据ROC曲线,AUC=0.608[95%CI:0.498-0.718],其中AUC与AUC=0.5比较无统计学意义(>0.05)。LIP鉴别G-、G+感染时,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AUC)为0.734[95%CI:0.368-0.615],其中AUC与AUC=0.5比较有统计学意义(<0.001)。结论①PCT在G-菌感染时升高明显,对区分G+、G-感染有一定价值;②LPS可作为G-菌感染的特异性指标;③CRP与血培养结果无关,且不能作为区分G-、G+菌感染;④引起血液感染的G-菌常见菌属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G+菌感染常见致病菌为肺炎链球菌及葡萄球菌菌属。
作者:顾国忠;王春媛;才立萍;白艳玲;侯衍修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对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不同类型肠梗阻疗效进行相关探讨。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接收的100例不同类型的肠梗阻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胃鼻管方式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经鼻型肠管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要远远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不同类型肠梗阻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徐晓梅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分析ICU医生申请换岗原因,找出相应对策。方法对我院ICU近三年来要求换岗以及已经换岗的医生进行调查,分析换岗的原因。结果当前ICU医生要求换岗的原因依次为长期精神的高度紧张;不良的工作环境;超重的工作负荷;复杂的人际关系;悬殊的劳动付出与报酬。结论建议管理者采取提高医生待遇和心理素质,减轻ICU医生换岗意识,缓解ICU医生职业压力,稳定医疗队伍。
作者:钱骏 刊期: 2015年第41期
临床医学检验准确性的高低,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医院的整体形象都会有直接影响,但是在当前的临床医学检验中,仍然有很多影响因素以及严重问题,所以应该采取有效的方法提高医院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了给患者的临床有效诊治提供可靠、准确以及及时的临床医学检验报告,本文就对在医学检验中存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制定有效期的完善措施,以提升临床医学检验结果准确率,提高检验报告的完整性。
作者:何克钢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探讨四维超声在诊断子宫内膜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11月4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二维超声和四维超声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率,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四维超声检出率明显高于二维超声诊断检出率,<0.05。结论与二维超声诊断相比,四维超声检查可以更加准确的识别子宫内膜癌,能够实现对立体观察病变位置,并且能够对准确对子宫内膜癌手术进行分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妮妮;薛红红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评估稳心颗粒治疗慢性肺心病合并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68例慢性肺心病合并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把6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应用倍他乐克、双克、通心络等常规用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增加稳心颗粒治疗,两组患者均以30 d作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室性期前收缩的次数降低明显,临床症状明显少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4.1%,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70.6%,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0.05);观察组用药期间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应用稳心颗粒联合常规用药治疗肺心病合并频发室性期前收缩临床治疗效果理想。
作者:陈芳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探究锌制剂在临床治疗小儿急性腹泻方面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小儿急性腹泻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综合治疗方法,实验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让患者口服葡萄糖酸锌溶液进行辅助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一般情况、症状消失所用时间,将两组的调查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在各项数据的比较上均明显好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0.05)。结论在临床治疗小儿急性腹泻方面,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同时让患者口服葡萄糖酸锌溶液进行辅助治疗,可以明显的缩短病程、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马玲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连续性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心绞痛发作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50)和对照组(n=50),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实验组患者连续性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出院后心绞痛发作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的心绞痛稳定评分、心绞痛发作评分、主观感受评分、活动受限评分、治疗满意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0.05),数据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心肌梗死患者,应用连续性护理可显著的改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情况,有效的提高生活质量水平,有效的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用。
作者:刘鑫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探讨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的临床。方法2010年1月~2015年12月,作者应用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31例。骨折按AO分型,A1院11例;A2院13例;A3院7例。术中通过牵引床闭合复位或切开复位,经股骨近端外侧切口放置钢板,术后常规使用CPM辅助功能锻炼,结果全组随访6~18个月,平均10个月。全组病例无切口感染,1例发生骨折移位,经再手术骨折愈合。髋关节功能按黄公怡[1]的治疗评价院优18例,良12例,差1例。结论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作者:倪前朝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他汀类药物短期治疗的降脂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诊断为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40例A组(服用辛伐他汀40mg/d)和40例B组(服用辛伐他汀20mg/d)。结果①A组和B组治疗前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结果无差异(>0.05);A组和B组治疗后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结果有差异(<0.05);②A组和B组治疗前及治疗后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结果无差异(>0.05);③A组和B组均无1例患者发生横纹肌溶解,提示两组患者横纹肌溶解副作用发生率为0%、0%,结果无差异(>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服用辛伐他汀40mg/d能够明显降低血脂浓度,而且使用安全。
作者:谭幼红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连续康复护理临床效果,为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8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护理组(43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及连续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先后Barthel指数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无明显差异(>0.05);经护理干预,护理组患者Barthel指数显著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连续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各项功能。
作者:胡红梅;庄剑英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分析目前在临床上肿瘤内科患者出现跌倒症状的原因,并分析出相关护理方法。方法收集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肿瘤内科患者48例,对于所有患者在临床实施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跌倒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护理方法。结果对于肿瘤内科住院患者,在临床出现跌倒的原因主要有患者自身因素、疾病因素以及药物的相关因素等。结论对于肿瘤内科的住院患者,可以对于患者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这对于患者在手术完成后的正常护理以及身体恢复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作者:于丹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不同病理类型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8例阑尾炎的术前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超声检查对阑尾炎诊断的价值。结果病理诊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9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59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伴周围炎70例,阑尾穿孔、坏死25例;慢性阑尾炎5例;漏诊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伴右侧输卵管妊娠1例,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及阑尾炎63例(考虑病理分型困难),急性化脓性阑尾炎42例,阑尾炎伴周围炎45例,阑尾穿孔18例,阑尾炎诊断符合率<100%,但病理诊断符合率分别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71%,阑尾炎伴周围炎64%,阑尾穿孔72%,其余数据因分型困难无法统计。结论超声对辅助临床诊断阑尾炎有较高价值,但对不同病理类型阑尾炎声像图缺乏特异性。
作者:戴卫清 刊期: 2015年第41期
恶性肿瘤的侵袭与转移机制研究越来越受到大家关注,肿瘤干细胞是被认为使肿瘤的转移复发以及耐药的根源。现在有许多的研究显示Hedgehog信号的通路在肿瘤的侵袭和转移等生物学行为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本文通过对Hedgehog在维持肿瘤细胞包括肿瘤干细胞的生物学特征所具有的一些作用进行了综述,期望为临床研究提供一条思路。
作者:秦洪真;陈凛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研究爱母环与元宫环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自愿放置节育器的女性120例,利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原则,将女性分为两组,分别为爱母环组与元宫环组,每组各60例女性,通过1年的随访,了解两组女性的副作用发生率、脱落、带器妊娠、因症取出、续用的具体情况。结果①爱母环组的白带带血丝、腹痛发生率均低于元宫环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女性在不规则阴道流血发生率上对比无统计学意义(>0.05)。于爱母环组的脱落率低于元宫环组,带器妊娠、因症取出率、续用率高于元宫环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两种环型均有一定优势,都在临床中应用,不过在置环前,需考虑到女性的具体情况,对环形进行选择,控制副作用发生率。
作者:林向贞;邓国云;裴孔霞 刊期: 2015年第41期
高血压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具有多发性,近年来其发病率逐渐呈上升趋势[1]。高血压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临床上为有效治疗此类患者,对其心血管危险性进行分层是非常有必要的[2]。本文研究当中,旨在分析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性分层后的治疗效果,现将详情报告如下文所示。
作者:沈锋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判定97例受检者心电图ST-T改变是功能性还是心脏器质性改变,为临床诊断、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试验前3 d停用影响神经及血管的药物。服药前先描记十八导心电图,然后口服心得安30 mg,体型较胖者可加服20 mg,于服药后60 min,90 min、120 min各描记一份十八导心电图,进行药物前后心电图比较。结果口服心得安药物后,女性55例实验结果为阳性,阳性率为80%。男性13例实验结果为阳性,阳性率为45%。结论心得安药物试验对鉴别器质性或功能性ST-T改变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高。
作者:李聪聪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观察对甲状腺术后出血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近期内实施甲状腺全切术治疗的87例患者并分为A、B两组,其中A组43例实施常规护理,B组44例患者在A组患者基础上增加护理干预,两组间护理满意度、出血率等情况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B组患者术后出血率明显低于A组患者(<0.05);护理满意度方面,B组也明显优于A组(<0.05)。结论护理干预的实施可以有效的降低甲状腺术后出血的发生,这对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美珍 刊期: 2015年第4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