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红梅;庄剑英
目的:评价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前臂血肿的原因和护理要点。方法对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右前臂血肿的1例患者,即予桡动脉穿刺内口以上2cm压迫、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抬高患肢、间断冰敷、硫酸镁湿敷,局部水疱用碘伏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进行抽吸、磺胺嘧啶银软膏外敷、积极换药、抗生素静脉滴注等对症处理。结果经过治疗和护理,患者右前臂疼痛消失、无红肿、皮温正常,水疱结痂愈合。结论对年龄大、应用抗凝药的患者在行PCI治疗时,术者手术操作时应小心谨慎,选择合适的鞘管及导丝,正确的穿刺和压迫止血方法。术后护理应严密观察患者术后穿刺部位压迫止血的效果和生命体征。
作者:王秋池;屠艳梅;李惠 刊期: 2015年第41期
建立起自己特有的医院文化,促进医院积极进取的氛围。把优良传统与现代理念相结合,制定医院发展规划,提高医院整体素质,从而优质高效地服务于社会和患者。
作者:严于兰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研究常规血脂检验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40例无冠心病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血脂检验,观察两组的血脂水平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红细胞(RBC)聚集、血浆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RBC变形性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常规血脂检验给冠心病诊断提供了准确的临床依据。
作者:吴贤宏 刊期: 2015年第41期
本文分析了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身心特征,为治疗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为根本,以提供优质医疗服务为目标[1],探讨了门诊护士与患者的沟通技巧,力求大程度减轻患者病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周雪梅;黎明;万潇潇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研讨口服大承气汤加八珍汤对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后病情康复的疗效。方法选取120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在抗感染、补液治疗的同时于术后8小时开始口服大承气汤加八珍汤,对比术后病情康复时间。结果治疗组下床活动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或排便时间、进食时间、精神状态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血常规正常比率、切口感染数8个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术后口服大承气汤加八珍汤能活血化瘀、补益气血、清热解毒,提高机体免疫力,抗炎抗毒,改善术后精神状态,促进肠道蠕动,改善食欲,促进患者病情快速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值得推广。
作者:张龙;陈代林;张春高;李克平;刘永寿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观测膻中穴位注射对哮喘豚鼠的对肺组织中白三烯B4(LTB4)的影响,探讨穴位注射防治支气管哮喘的作用途径和机制,为支气管哮喘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较好的方法,并为进一步研究穴位注射方法治疗哮喘的作用机理奠定一定的基础。方法50只荷兰种雄性豚鼠随机分成5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鱼腥草穴位注射组、鱼腥草非穴位注射组和生理盐水穴位注射组。采用卵蛋白致敏和激发建立哮喘豚鼠模型,通过穴位注射治疗后,肉眼观察豚鼠哮喘症状发作程度,记录引喘潜伏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测试肺组织中LTB4浓度的变化。结果穴位注射可有效延长哮喘豚鼠的引喘潜伏期,减轻哮喘急性发作期的症状;通过对豚鼠肺组织中LTB4检测发现,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经膻中穴穴位注射后豚鼠肺组织中LTB4浓度的表达量明显下降。结论膻中穴位注射治疗哮喘豚鼠可以明显改善哮喘症状发作程度,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穴位注射治疗哮喘豚鼠可抑制气道炎症,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哮喘豚鼠肺组织中LTB4浓度及其对炎性细胞趋化、激活的能力,从而减轻气道炎症而实现的。
作者:肖广显;丁素银;丁素静;杜顺其;程英俊;佟丽华;刘国欣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TGF-β2对HLEC发生内质网应激及凋亡的影响,为探讨白内障发生的机制及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应用MTT方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asepase-3以及ERS标志性分子GRP78和Hrd1的表达量的变化。结果随TGF-β2浓度升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各组HLEC的存活率降低,caspase-3和GRP78的表达升高,Hrd1的表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TGF-β2对HLEC存活率有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显著增强。TGF-β2通过升高HLEC中caspase-3的表达,导致HLEC发生凋亡。 TGF-β2通过升高HLEC中GRP78,降低Hrd1的表达,诱发ERS的产生。
作者:王尧;宁宏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探讨彩超诊断肝脏实质性病变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5年4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258例肝脏实质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彩超组)32例和对照组(CT扫描组)32例,观察组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照组行强化CT。两组均记录诊断结果,所有患者均行病理检测,以验证诊断结果的准确性。从而评价彩超对诊断肝脏实质性病变的临床价值。结果经研究比较,观察组总诊断符合率为88.8%(229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总诊断符合率为79.8%(206例),其中原发性肝癌诊断符合率为85.4%,转移性肝癌诊断符合率为96.2%,肝血管瘤诊断符合率为95.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05)均有显著性差异,肝硬化结节诊断符合率为82.6%,炎性假瘤诊断符合率为87.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0.05),脂肪肝诊断符合率为81.8%,(<0.05)。结论彩超对于肝脏实质性病变具有极高的诊断率,对采取合理治疗起到积极的作用,可作为肝实质性病变检查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手段,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指导,适于临床推广和普及。
作者:王月华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短期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观察,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单因素分析结果:既往TIA/缺血性脑卒中史、服药依从性差、ESRS得分、ESRS≥3分为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服药依从性差、ESRS≥3分是脑卒中复发的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为预防脑梗死的复发,必须做好上述危险因素的二级预防,提高依从性。
作者:马娟娟;谭迎春;耿德勤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探讨阑尾炎手术时机选择对预后的影响及其重要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5年1月收治、手术治疗的阑尾炎患者100例,根据阑尾炎手术距发病时间分为A组、B组和C组,观察并记录三组患者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肠道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1);其中两两比较时,A组患者肠道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B组与C组,手术时间越迟,患者康复时间越长(<0.01)。三组患者切口感染与肠粘连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0.05),其中两两比较时A组明显低于其他两组(<0.05)。结论阑尾炎手术时机选择对促进患者痊愈、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手术风险和并发症发生率及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德利;王正力;何黔义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对我院骨科I类切口手术使用抗菌药物运用药学干预的研究效果进行评价分析,规范医院骨科I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管理。方法抽取在我院接受骨科I类切口手术治疗的临床患者150例作为观察组,另抽取前期不接受干预的骨科I类切口手术患者150例作为对照组,对这两组患者选用的抗菌药物品种、用程、用药频度、联合用药等方面展开统计、对比与评价。结果通过对比发现,观察组硝基咪唑类、林可酰胺类、第3代头孢的使用频度较对照组发生显著降低(<0.05);大环内酯类、第1代头孢使用频度较对照组发生明显升高(<0.05);观察组患者单用药频度高,联合用药频度低(<0.05);观察组非限制级抗菌药物使用频度升高,限制级、特殊级抗菌药物频次降低(<0.05)。结论在开展骨科I类切口手术围术期开展科学的药学服务措施可有效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水平,临床价值显著。
作者:查红群;胡春霞;范鲁华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工业文明的不断深入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不断满足的同时,对精神和健康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对健康密切的医疗服务行业的质量的期盼也越来越大,如何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也成了每个医院领导者及每个医务人员深思的话题。通过提高医护人员之间的良性沟通率来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促进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方法通过对医院的几种不同的沟通方法的对比及医院几种常见的沟通场景的比较,证实使用职业对话语的重要性。结果职业对话语可降低医务工作者彼此的防御心理,营造一个更轻松的氛围,有利于护理工作。结论规范化的职业沟通与更能够提高护理质量,配合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
作者:李晨晨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探讨环乳晕切口与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在2012年1月26日~2013年1月26日从我院选取120例乳腺纤维瘤患者,由计算机随机分取,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患者。对照组中60例乳腺纤维瘤患者的治疗方法采用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组的60例乳腺纤维瘤患者则实施环乳晕切口手术。将治疗组和对照组乳腺纤维瘤患者在不同方法治疗后的效果相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在经过手术治疗后,其中治疗组的治疗效果和患者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0.05,数据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环乳晕切口在乳腺纤维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治疗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延宾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综合康复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根治术患者10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行综合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手术切口I期愈合率、肩关节功能恢复率等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行综合康复护理可有利于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蒋莉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研究通辽地区蒙古族患者血胆红素、血尿酸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因胸痛就诊患者207人,入选患者均行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水平检测,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计算Gensini积分,根据积分分为4组(0~1分,2~20分,21~40分,大于40分),分析不同积分的胆红素与尿酸的差别。结果随Gensini积分增加,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下降,而尿酸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通辽地区蒙古族患者胆红素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有明显相关性,尿酸检测与冠脉病变程度无相关性,在蒙古族患者中胆红素对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吴哲;宝云龙;洪英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对本地区人群大力宣传麻风病的危害并给予患者社会支持,探究分析其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2014年本地区3322例人员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采用社会干预的方法进行防治,探究分析其对畸残患者生活、劳动、心理的改善情况。结果防治后患者各项指标均优于防治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社会干预可以有效的防治麻风病,改善畸残患者的生活与心理状况,建议广泛应用。
作者:吴芙蓉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观察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在慢性鼻窦炎功能性内窥镜手术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在我院行功能性内窥镜手术治疗的76例慢性鼻窦炎患者分成临床路径组和普通组,采用临床路径模式对临床路径组患者实施护理,采用一般护理模式对普通组患者实施护理。结果普通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临床路径组患者(<0.05),护理满意度低于临床路径组患者(<0.05),实施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不存在明显差异(>0.05),实施护理后临床路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普通组患者(<0.05)。结论将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应用于慢性鼻窦炎功能性内窥镜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欧海珍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探讨口服锌制剂对小儿急性腹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腹泻患儿84例进行观察,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进行静脉补液和口服盐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葡萄糖酸锌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症状消失快,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3个月内复发率为19.05%,对照组症状消失慢,治疗总有效率为71.43%,复发率达42.86%。观察组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0.05。结论口服锌制剂对小儿急性腹泻的治疗效果明显,症状消失快,治疗总有效率高,3个月内复发率低。
作者:刘钰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探讨四维超声在诊断子宫内膜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11月4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二维超声和四维超声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率,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四维超声检出率明显高于二维超声诊断检出率,<0.05。结论与二维超声诊断相比,四维超声检查可以更加准确的识别子宫内膜癌,能够实现对立体观察病变位置,并且能够对准确对子宫内膜癌手术进行分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妮妮;薛红红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探讨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洗胃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对15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进行彻底洗胃,同时辅以其它治疗、护理措施,并就洗胃过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经及时彻底洗胃和其它治疗后,15例患者中,10例愈后良好,占66.66%,5例死亡,占33.33%。结论及时彻底洗胃是救治重度有机磷中毒的关键环节。
作者:杜文雅;吕振琪 刊期: 2015年第4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