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护理路径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付宗霞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 病毒性肝炎, 肝硬化, 消化道出血患者
摘要:目的:深入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患者,对照组44例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组44例接受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之间、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以及健康指导达标率等指标。结果干预组患者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等方面指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效减少了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极大的提高了患者将抗指导合格率与患者满意度。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高血压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分析及社区护理探讨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卒中危险因素,探讨其社区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择社区于2013年5月~2014年6月新增高血压脑卒中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针对体重指数、治疗依从性两方面进行单因素分析,随后给予患者社区护理干预,分析护理前后各指标的变化。结果高血压脑卒中患者中院BMI≥25患者的构成比显著高于BMI<25(<0.05);治疗依从性良好患者构成比显著低于治疗依从性较差构成比(<0.05)。经过6个月社区护理干预后,在BMI≥25、BMI<25、治疗依从性良好、治疗依从性较差三个方面,差异显著均<0.05。结论治疗依从性、BMI与高血压脑卒中发病存在正相关性,应针对性给予社区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减少患者肥胖发生率,以改善预后。

    作者:顾燕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118例高龄冠心病合并焦虑情绪患者分析

    目的:探讨118例高龄冠心病合并焦虑情绪患者分析。方法选取驻地4个军队干休所,共计118例80岁以上冠心病合并焦虑情绪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措施基础上给予特殊心理干预及护理。对比两组前后冠心病控制总有效率。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3%,明显优于对照组(83%),具有统计学的意义(<0.05)。结论采取特殊心理干预可有效管理患者心理消极状态,同时加强了他们对治疗的依从性、改善预后。

    作者:张鹏勇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宫腔镜治疗宫腔内病变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手术治疗子宫腔内良性病变的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新余市妇幼保健院132例有子宫腔内病变患者对其进行宫腔镜电切术,宫颈管赘生物切除术,单个小息肉或子宫内膜病变局限者直接在宫腔镜检查后行病灶刮除术,节育器异位或嵌顿、断裂在宫腔镜下定位取出,术后随访,分析其疗效。结果132例均行宫腔镜手术,手术经过顺利,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均痊愈出院。有月经改变者术后月经基本恢复正常,宫腔粘连有生育要求者20例,术后妊娠率70%。结论宫腔镜下手术治疗宫腔内良性病变损伤小,疗效高,对治疗宫腔内病变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作者:黄琴;吴闽君;邵军晖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研究外固定架在54例骨科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研究外固定架应用于骨科创伤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2年所收治的骨科创伤患者5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27例,应用常规治疗,实验组27例,采用外固定架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及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愈合时间及切口长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经卡方检验后发现有统计学意义(<0.05)。并且实验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愈合时间及切口长度方面上均小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经卡方检验后发现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应用外固定架治疗骨科创伤与传统的骨科治疗方式相比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罗毅;郭景泉;高宇;肖强;郭子龙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ICU预防CRRT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干预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作为一种连续性血液净化新技术,近年来成为危重症领域脏器功能支持治疗的一项重大突破。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1],是危重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全身主干静脉均可发生,多发生于下肢。ICU患者通常存在多种DVT发生的危险因素,如长期卧床、创伤、手术、高龄、脱水,机械通气、中心静脉置管等。而对于CRRT患者,血透临时置管一般选择股静脉。在血透治疗期间,为维持血透管路通畅,通常会制动约束患者治疗的单侧下肢甚至双下肢,更加大了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高危人群如果没有预防措施,患小腿深静脉血栓的几率为40%~80%,患下肢近侧深静脉血栓的几率为10%~20%,患者致命性的肺栓塞的机会为1%~5%[2]。针对CRRT患者预防DVT,实施早期积极护理干预,现综述如下。

    作者:许丽平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健康教育应用于慢支肺气肿及其并发症防治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慢支肺气肿及其并发症防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5例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患者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综合基础治疗,观察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介入健康教育,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肺功能指标、健康知识知晓率、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积分及肺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健康知识知晓率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健康教育能显著提高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

    作者:陈淑娟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右旋美托咪定和咪哒唑仑在喉癌患者气管切开插管过程中镇静效果的比较

    目的:比较右旋美托咪定和咪哒唑仑在喉癌患者气管切开插管过程中的镇静效果。方法全麻下择期行喉癌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右旋美托咪定组(A组)和咪哒唑仑组(B组),每组20例。A组泵入右旋美托咪定1.0μg/kg,20min泵注完后行气管切开。B组给予咪哒唑仑0.1mg/kg静脉注射,1min注完,5min后行气管切开。所有患者在气管切开前用1%丁卡因2ml行气管内表面麻醉,之后在1%利多卡因局麻下行气管切开插管。记录入手术室后平静时(T0)、气管插管前即刻(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和SpO2变化,以及整个操作过程中躁动、呛咳、呼吸抑制、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的发生情况及血压变化。结果 T2时两组血压和心率均明显增高,但B组明显高于A组(<0.05);A组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呛咳、呼吸抑制、心动过速及高血压的发生率较B组显著降低,心动过缓发生率较B组显著升高(<0.05)。结论与咪哒唑仑比较,右旋美托咪定用于气管切开插管镇静、镇痛效果好,应激反应轻。

    作者:邬娇;孙辉平;孙永军;杨金凤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可吸引下MPCNL术中肾盂内压变化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研究

    目的:探讨MPCNL术联合负压吸引装置术中肾盂压力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关系。方法可吸引组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共153例,无吸引组的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共121例,监测两组患者术中肾盂压力变化,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发热、疼痛、肾周积液等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共274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监测可吸引组肾盂内压平均1.9mmHg,无吸引组平均肾盂内压力为10.6mmHg,两组肾盂内压进行对比,<0.05。有吸引组患者术后1~3d平均体温低于无吸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且无吸引组术后有较重的腰痛症状出现率及肾周积液发生率高于可吸引组(<0.05)。结论有负压吸引装置的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中肾盂内压力低,可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朱伦锋;刘泰荣;宋乐明;杜传策;彭光华;朱贤鑫;刘生锋;陈华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肺动脉血管成像检查中应用64排128层螺旋CT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观察和分析64排128层螺旋CT在肺动脉成像检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接受肺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的100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列表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n=50例)和对照组(n=50例)。对对照组患者使用64层40 mm容积数据采集,z轴方向通过0.625 mm重建间隔获得64层轴位图像;对研究组患者使用128层40 mm容积层数据采集,z轴方向通过0.312 mm重建间隔获得128层轴位图像。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获得的肺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结果。结果两组患者的图像质量评分、血管噪声值及软组织噪声值对比,<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ED值对比,>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64排128层螺旋CT在肺动脉成像检查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梁晓宏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陕西省大荔县2009~2013年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动态分析与控制策略

    目的:探讨和分析陕西省大荔县布鲁氏菌病的疫情现状及流行病学特征为探索有效的防治对策制定科学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传染病网络系统导出陕西省大荔县2009~2013年布病病例数据库,用描述性流行病方法和Excel2003软件整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2013年共报告布病病例363例,年均发病率为9.81/10万,无死亡病例。结论我县布病发病率由2009年的讨论院从2009~2013年7.7/10万上升到2013年的20.7/10万。布病疫情逐年呈上升趋势,25岁~55岁为该病特征人群,严重影响农村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经济发展,是今后防控工作的重点,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疫情蔓延。

    作者:严虹;冀碧琴;何满义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慢性胃溃疡患者的临床治疗观察

    目的:对慢性胃溃疡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于2013年2月~2015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慢性胃溃疡患者,并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进行对照研究,观察单纯西医治疗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6.7%;治疗组患者的腹痛、胀气、嗳气、恶心、黑便等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治疗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溃疡的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吴玲;梁成军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浅谈新生儿黄疸干预标准

    病理性黄疸诊断有5条,新生儿黄疸的防治目标是防止出现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和预防胆红素脑病,干预原则是对新生儿黄疸进行干预带来的优点大于治疗带来的缺点。

    作者:雷琳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探讨基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目前,基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在各级领导、部门的关注下,获得了较大的进步,然而依旧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对基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提出相应的对策予以参考。

    作者:漆尚文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临床护理实习生带教体会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实习生带教体会。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实习的100例实习生,根据带教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带教方式,试验组给予新型带教方式,对比两组实习生的临床基础护理操作及理论考核情况。结果试验组实习生临床护理操作总合格率(98.00%)、护理理论合格率(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实习生临床护理操作总合格率(62.00%)、护理理论合格率(72.00%),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临床带教过程中,开展新型带教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临床护理基础操作水平,使学生受益匪浅,值得推广。

    作者:孙慧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新型护理干预模式对提高消化性溃疡患者疗效和满意度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究新型护理模式对提高消化性溃疡疗效和满意度的价值并进行评价。方法抽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4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新型护理干预模式,对照组患者则接受常规护理,观察比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经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0.05);比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0.05)。结论新型护理干预模式注重对患者全方面的护理,包括心理、饮食、用药等方面,对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具有显著意义,可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白芸;丁惠芬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循证护理在胃肠外科管道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在胃肠外科管道护理中运用循证护理,并观察分析其对于患者精神状态的影响以及管道的影响。方法从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胃肠外科患者中选取9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运用常规的护理办法,对照组则进行循证护理,在护理过程中,观察两组患者的精神状态和非计划性拔管情况,并将两组情况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精神状态,护理满意度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情况对比,观察组有3例患者为非计划性拔管,占比6.67%,对照组有8例患者为非计划性拔管,占比17.78%,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胃肠外科管道护理中运用循证护理,能够有效改善缓解患者的病情,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且护理满意度较高。

    作者:刘献芳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腰硬联合麻醉两点法在子宫全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体会

    目的:研究腰硬联合麻醉两点法对进行子宫全切除术的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抽选我院56例接受子宫全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28例)。对照组采取腰硬联合麻醉一点法,观察组采取腰硬联合麻醉两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和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血压和心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0.05;观察组的麻醉总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的麻醉总有效率为75.00%,两组差异显著,<0.05。结论对行子宫全切除术患者采取腰硬联合麻醉两点法进行麻醉,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王永辉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抢救与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分析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抢救、护理配合。方法迅速有效的建立抢救小组,加强子宫收缩,积极进行抗休克治疗。结果通过上述方法,术中有效的护理配合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结论剖宫产术中大出血具有病情急骤、凶险等特点,严重危害产妇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而及时准确的判断大出血并迅速有效的进行抢救和系统全面的护理配合是降低产妇死亡率的关键[1]。

    作者:王巧珍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探讨胃溃疡手术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整理胃溃疡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探讨手术治疗胃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200例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手术组和药物组,每组各100例患者。对手术组患者进行胃溃疡的手术方法治疗,主要有Bil roth I式胃大部切除术和Bil roth I 式胃大部切除术两种,对药物组患者进行保守的药物治疗,以1个月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胃溃疡治疗效果。结果手术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100%,药物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0%,手术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药物组,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通过手术方法治疗胃溃疡,能够有效的治疗患者的胃溃疡病症,对患者的病灶部位进行有效切除,且患者在治疗后不易产生胃溃疡复发。

    作者:王其光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患者胃肠道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患者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普外科自2010年10月~2014年10月实行的50例胆囊切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5例与对照组25例,治疗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照组给予常规开腹手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治疗组无中转开腹情况,同时治疗组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与进食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腹痛腹胀的发生率分别为12.0%和40.0%,治疗组的术后腹痛腹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05)。结论相对于开腹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于患者胃肠运动功能干扰小,术后恢复快,有利于机体早日康复。

    作者:洪港;于福芳 刊期: 2015年第41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