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讨胃溃疡手术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王其光

关键词:胃溃疡, 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疗效对比
摘要:目的:整理胃溃疡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探讨手术治疗胃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200例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手术组和药物组,每组各100例患者。对手术组患者进行胃溃疡的手术方法治疗,主要有Bil roth I式胃大部切除术和Bil roth I 式胃大部切除术两种,对药物组患者进行保守的药物治疗,以1个月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胃溃疡治疗效果。结果手术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100%,药物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0%,手术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药物组,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通过手术方法治疗胃溃疡,能够有效的治疗患者的胃溃疡病症,对患者的病灶部位进行有效切除,且患者在治疗后不易产生胃溃疡复发。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取自于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126例乳腺癌患者,全体患者均接受包含蒽环类与紫衫类药物方案辅助化疗。对患者临床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临床特点,检测孕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等生物学标志物,分析辅助化疗方式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126例患者中辅助化疗总有效率为77.8%,病情稳定(SD)21.4%,疾病持续恶化(PD)0.8%。ER阴性、PR阴性、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经新辅助化疗,pCP率明显提升。结论 Her-2阳性、高Ki-67指数、非乳腺腔内A型患者采用新辅助化疗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临床可将Her-2阳性作为乳腺癌患者经新辅助化疗后pCR的独立预测因子。

    作者:赖寒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下腔静脉滤器介入术临床应用体会

    目的:研究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放置下腔静脉滤器防止肺栓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对6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诊疗前置放下腔静脉滤器,其中Simon Nitiol滤器(SNF)32例,Trap Ease滤器(TEF)8例,Anlhenr remporal滤器(ATF)26例。14例抗凝溶栓治疗,52例实施手术和腔内治疗,临床观察有无再现肺栓塞症状和体症,定期透视SN、TEF的形态与位置。结果下腔静脉滤器放置全部成功,经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症状及体征消失,无肺栓塞发生。结论下腔静脉滤器置放预防肺动脉栓塞简捷安全实效,长期并发症需引起重视待进一步深入探讨。

    作者:张建军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消毒供应中心对外来器械及植入物规范化管理

    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医疗水平和技术日新月异,外来手术器械已经在诸多医院的临床科室广泛使用,主要包括:专科特殊器械、动力系统、各种植入物等。这类器械由厂家提供,在医院与医院的多科室间频繁流动,且均由厂商人员负责提供和跟台使用。其清洁及灭菌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加大了手术感染的风险因素。我们相关规定明确要求:由CSSD统一对外来器械的清洗灭菌采用全程无盲区管理和器械追溯控制。确保各环节质量,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外来手术器械的管理将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科学的管理手段是护理质量提高的重要保证。

    作者:林秀平;许雅雅;秋兰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急诊内科昏迷患者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诊内科患者昏迷原因,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急诊内科接受治疗的200例昏迷患者,总结昏迷患者的临床表现、诊疗特点、及方法。结果200例患者12 h诊断正确率为81.00%,36 h内诊断正确率95.50%,抢救成功率为87.50%。200例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发病原因主要为脑血栓、脑出血、药物中毒及有机磷中毒。导致死亡率较高的的发病原因为CO中毒、心肺功能衰竭、脑出血、脑血栓、药物中毒及有机磷中毒。结论快速正确的诊断发病原因,缩短治疗时间,是降低死亡率,提高预后的关键。

    作者:李久胜;武静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204例急性腹痛急诊诊治临床体会

    目的:通过对急诊科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提高患者的急诊诊治水平。方法对2014年1月~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就诊的204例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4例急性腹痛患者中,腹腔内脏器疾病所致急性腹痛190例(93.14%);腹腔外脏器疾病所致急性腹痛8例(3.92%);全身性疾病所致急性腹痛5例(2.45%),内科疾101病例(49.51%),外科疾病97例(47.55%),妇科疾病5例(2.45%),不明原因1例(0.49%)。结论急性腹痛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部分病例症状、体征不典型导致诊断困难,急诊科医师应掌握全面的临床知识,高度重视疾病的鉴别诊断,以减少误诊、漏诊,减轻患者的痛苦。

    作者:朱伟民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三向瓣膜式PICC置管在老年重症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观察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 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穿刺在老年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2年开始对一些住院时间在15d以上的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PICC穿刺技术留置PICC管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深静脉穿刺术留置深静脉管的老年患者。结果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PICC穿刺技术留置PICC管使用时间、不良反应等低于对照组(均<0.01)。结论 PICC置管在老年重症患者中使用时间长,不良反应少,是一条确保抢救通畅的静脉通路。

    作者:秦静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1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前臂血肿的护理

    目的:评价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前臂血肿的原因和护理要点。方法对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右前臂血肿的1例患者,即予桡动脉穿刺内口以上2cm压迫、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抬高患肢、间断冰敷、硫酸镁湿敷,局部水疱用碘伏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进行抽吸、磺胺嘧啶银软膏外敷、积极换药、抗生素静脉滴注等对症处理。结果经过治疗和护理,患者右前臂疼痛消失、无红肿、皮温正常,水疱结痂愈合。结论对年龄大、应用抗凝药的患者在行PCI治疗时,术者手术操作时应小心谨慎,选择合适的鞘管及导丝,正确的穿刺和压迫止血方法。术后护理应严密观察患者术后穿刺部位压迫止血的效果和生命体征。

    作者:王秋池;屠艳梅;李惠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颅脑损伤患者并发低钠血症的护理体会

    目的:讨论神经外科颅脑损伤患者并发低钠血症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2010年10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3例颅脑损伤并发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结果13例出现低血钠均在2~11d,血钠浓度为112~133mmol/L,经治疗,12例经补钠等综合治疗及护理后治愈,1例放弃治疗。结论随着对神经外科颅脑损伤患者并发低钠血症的危险性认识的不断提高,护理人员应该针对患者出现低钠血症的原因制订相应护理对策,应重视观察神志、生化指标、尿量等,低钠时应合理补钠,尽早纠正低钠血症,只有提高对低钠血症的认识,才能提高颅脑损伤并发低钠血症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

    作者:胡亚娟;乔红然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高血压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分析及社区护理探讨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卒中危险因素,探讨其社区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择社区于2013年5月~2014年6月新增高血压脑卒中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针对体重指数、治疗依从性两方面进行单因素分析,随后给予患者社区护理干预,分析护理前后各指标的变化。结果高血压脑卒中患者中院BMI≥25患者的构成比显著高于BMI<25(<0.05);治疗依从性良好患者构成比显著低于治疗依从性较差构成比(<0.05)。经过6个月社区护理干预后,在BMI≥25、BMI<25、治疗依从性良好、治疗依从性较差三个方面,差异显著均<0.05。结论治疗依从性、BMI与高血压脑卒中发病存在正相关性,应针对性给予社区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减少患者肥胖发生率,以改善预后。

    作者:顾燕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循证护理在胃肠外科管道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在胃肠外科管道护理中运用循证护理,并观察分析其对于患者精神状态的影响以及管道的影响。方法从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胃肠外科患者中选取9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运用常规的护理办法,对照组则进行循证护理,在护理过程中,观察两组患者的精神状态和非计划性拔管情况,并将两组情况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精神状态,护理满意度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情况对比,观察组有3例患者为非计划性拔管,占比6.67%,对照组有8例患者为非计划性拔管,占比17.78%,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胃肠外科管道护理中运用循证护理,能够有效改善缓解患者的病情,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且护理满意度较高。

    作者:刘献芳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注射用奥美拉唑的配伍禁忌

    奥美拉唑为质子泵抑制剂,能特异性地作用于胃粘膜壁细胞,抑制胃酸分泌,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粘膜及溃疡急性出血,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在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在不断的临床应用过程中发现注射用奥美拉唑与多种药物存在配伍禁忌。现整理如下。

    作者:莘燕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孕产妇贫血原因调查与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我院分娩孕产妇缺铁性贫血发生状况、相关因素,提出干预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200例孕产妇进行血红蛋白测定。结果分娩孕产妇缺铁性贫血患病率46%,孕产妇饮食习惯、对贫血防治知识了解程度及血红蛋白测定的重视程度与孕产妇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有关。结论对孕产妇的系统管理和宣教指导,严格手术指征,针对贫血的原因进行干预可有效地降低孕产妇贫血的发病率,孕期膳食指导的科学性,对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的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岩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重症烧伤患者全麻苏醒期的护理

    目的:探讨重症烧伤患者全麻苏醒期的护理。方法对46例重症烧伤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进行密切的观察和护理,预防和早期发现并处理并发症。结果46例重症烧伤患者平稳度过苏醒期。结论 PACU护士必须熟悉重症烧伤患者的病理、心理特点,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给予正确的治疗和护理,保证患者平安渡过全麻苏醒期。

    作者:洪黎霞;万菁菁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胸部肿瘤放射性肺炎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讨胸部肿瘤患者放射性肺炎的病情观察和临床护理。方法总结2013年8月~2015年3月胸部肿瘤患者放射性肺炎的治疗和护理措施。结果45例患者经积极治疗好转36例,有效率80%;有4例患者治疗后症状未能明显改善,未控率(8.9%);有5例患者死亡(11.1%)。结论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有助于减轻患者放射性肺炎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方晓燕;陈长芳;刘扣英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环乳晕切口与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环乳晕切口与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在2012年1月26日~2013年1月26日从我院选取120例乳腺纤维瘤患者,由计算机随机分取,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患者。对照组中60例乳腺纤维瘤患者的治疗方法采用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组的60例乳腺纤维瘤患者则实施环乳晕切口手术。将治疗组和对照组乳腺纤维瘤患者在不同方法治疗后的效果相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在经过手术治疗后,其中治疗组的治疗效果和患者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0.05,数据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环乳晕切口在乳腺纤维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治疗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延宾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不同会阴保护法在阴道分娩顺产接生时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并研究拇指并用托肛法和传统托肛法两种会阴保护法在阴道分娩顺产接生时的临床效果,为阴道分娩顺产接生提供指导和依据。方法依据纳入排除标准,随机抽取采取阴道分娩顺产方式的产妇共1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30例产妇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拇指并用托肛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托肛法。对两组的临床效果和生产后恢复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并比较。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8.46%,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92%,试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距较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试验组应用拇指并用托肛法保护会阴的产妇在生产后的不良情况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在生产后恢复时间短,综上所述,采用拇指并用托肛法对产妇进行会阴保护的方法更为适用。

    作者:张婧;郑恩凤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老年左心衰竭52例漏误诊分析

    目的:分析老年人不典型左心衰竭的临床特点,以减少漏诊、误诊的发生。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2013年收治的52例老年不典型左心衰竭漏诊、误诊病例。结果老年人早期左心衰竭的临床症状多不典型,容易误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结核性胸膜炎,冠心病,神经官能症,胃肠炎,误诊率52.3%。结论临床医生只有牢固掌握不典型左心衰竭的临床表现,思路开阔,通过仔细询问病史、查体,及时做心电图、胸片、心脏彩超等检查,才能减少左心衰竭的漏诊、误诊。

    作者:刘勤;颜雪静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体外高频热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中西医护理探讨

    目的:分析研究体外高频热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中西医护理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9月在我院进行体外高频热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患者一共有31例,对31例患者采取中西医护理干预,对其临床干预效果给予对比分析。结果31例患者全部顺利进行体外高频热疗,同时相关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在体外高频热疗治疗原发性肝癌过程当中采取中西医护理干预,可以保证治疗顺利开展,并使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黎莎;彭冰冰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中西抗菌药联用对肺炎克雷伯菌释放的内毒素的影响

    目的:探讨分析不同中西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对于肺炎克雷伯菌的内毒素释放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一些参考。方法对比分析克雷伯菌分别单独应用不同浓度西药抗菌药物以及中西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效果,探讨中西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情况下对于内毒素释放的影响。结果单独采用西药抗菌药物下细菌释放内毒素的量大于中西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结论感染肺炎克雷伯菌后建议采用中西抗菌药物联用治疗,不仅可有效、快速杀菌,控制感染。同时也可以有效控制抗菌药物的作用时间以及给药剂量,将内毒素的释放量降低至低限度。而且中成药物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作者:穆尼孜亚·热克西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FLT3-ITD基因突变与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FLT3-ITD基因是Ⅲ型酪氨酸激酶(RTK)受体家族成员的原癌基因,在正常造血及免疫系统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 FLT3-ITD基因突变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发生、发展、临床特征及预后密切相关。本文就FLT3-ITD突变与AM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等的相关意义等作一综述。

    作者:朱明明;李占全;冀林华 刊期: 2015年第41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