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娟(综述);赵成玉(审校)
目的:观察后腹腔镜下实施无功能肾切除术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230例需行肾脏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采用后腹腔镜进行手术切除;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对比没有显著性差异(>0.05),而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则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对比有显著性差异(<0.05)。结论采用后腹腔镜下进行无功能肾切除术能够取得与开腹手术切除治疗的效果,并且可减少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提高术后患者的恢复效果。
作者:李凯;谢龙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评价ELISA法与CLIA法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的临床价值。方法分别用以上2种方法检测150例乙肝患者血清中的标志物院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前S1抗原(Pre-S1),然后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LIA法的敏感性、精密度和特异性强于ELISA法(<0.05)。结论CLIA法操作更简单,能检测出低浓度的标本,提供精确的定量检测,还降低了医护人员被污染的概率,所以可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陈秀荣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探讨中重型颅脑损伤继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收治的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00例,其中有30例患者继发脑梗死,分析中重颅脑损伤继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并谈谈护理措施。结果通过本次研究结果表示,年龄<14岁或>60岁、GCS昏迷评分3~分,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疝,低血压以及大剂量使用脱水剂均为继发性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在临床上应当保持积极且高度重视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继发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并且需要给予必要的预防对策,以减少继发脑梗死的发生率。
作者:颜珂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研究探讨雷贝拉唑联合胃康胶囊治疗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胃炎患者120例按照统计学原理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分别为6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雷贝拉唑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胃康胶囊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8.3%,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0.05);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0.05)。结论在胃炎患者治疗的过程中,相较于单纯应用雷贝拉唑进行治疗,联合使用胃康胶囊效果更确切,能够有效减小复发概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小军;郑艳群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探讨口服锌制剂对小儿急性腹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腹泻患儿84例进行观察,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进行静脉补液和口服盐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葡萄糖酸锌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症状消失快,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3个月内复发率为19.05%,对照组症状消失慢,治疗总有效率为71.43%,复发率达42.86%。观察组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0.05。结论口服锌制剂对小儿急性腹泻的治疗效果明显,症状消失快,治疗总有效率高,3个月内复发率低。
作者:刘钰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对多西他赛化疗联合放疗治疗食管癌的疗效进行评价和研究。方法选取未接受过任何治疗的食管癌患者6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32例)与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放疗治疗,而实验组除了放疗,联合多西他赛进行化疗,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前后,实验组患者的各种指标包括血清C反应蛋白、IL-6、IL-8及可溶性MHC-I分子链相关基因A(sMICA)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0.05);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0.05),而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无明显差别(>0.05)。结论单一放疗对食管癌的临床疗效不如多西他赛化疗联合放疗效果显著,推荐临床使用。
作者:胡冬根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临床运用效果。方法2014年7月~12月,选取我院的56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的对象,对其予以人性化管理模式,然后再与未实施人性化管理前相比较,以观察该模式的运用效果。结果护理管理后,护理人员在工作环境、薪资待遇、人际关系以及整体满足感等各方面,与护理管理前相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0.05);护理管理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4.3%)显著高于护理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对护理人员实施人性化管理模式,可有效提升护理人员对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刘娇;陈虹;陈增萍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对脑卒中后抑郁与神经功能缺损及的关系进行分析。方法选择于2011年6月~2013年6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20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其入院的第1w、第4w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F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估。结果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在入院后第1w为32.5%,第4w为38.5%;而且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其抑郁程度也越严重,相应的日常生活能力也越差;卒中后抑郁能够加重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以及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结论患者脑卒中后抑郁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受损程度有密切关系,而且相互影响。
作者:邹勇;胡爱民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观察急诊我抢救护理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86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生命体征稳定的情况下对照组患者由救护车直接送至ICU病房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由救护车直接送至急诊室接受抢救护理后送至ICU病房接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实施急诊抢救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抢救效果,为后续治疗提供良好的基础,有效降低死亡率,建议临床广泛应用急诊抢救护理措施。
作者:肖金宏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总结孕妇生产前后的心理护理方法,观察对预防产后抑郁的改善效果。方法收集68例产妇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并随机划分为心理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对常规护理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对心理护理组产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结果产后6w常规护理组产妇的EPDS(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评分平均为(10.8±1.2)分,8例发生产后抑郁,发生率23.52%,心理护理组产妇的EPDS评分平均为(8.2±0.8)分,2例发生产后抑郁,发生率5.88%,两组产后抑郁发生率对比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产妇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以预防产后抑郁,有效降低产后抑郁发生率。
作者:付玉芳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讨论扁平化排班模式在优质护理工作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月~6月及2013年7月~10月两段时间,观察我科同一组护理人员在常规排班模式和扁平化排班模式下的各项指标,并对指标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扁平化排班的模式下,护士的月度考核成绩有了明显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评分也明显高于常规排班模式,护理差错率比常规排班模式低,差异明显,<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扁平化排班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护士考核成绩,降低护理差错率,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评分。
作者:邓晓红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探讨社区慢性疾病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掌握及不良生活习惯控制情况分析。方法选择辖区内2012年1月~2014年2月的高血压患者2000例为调查对象,了解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年龄及社会支持度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不良生活习惯控制情况分析。结果大专以上学历程度、41~55岁及高社会支持度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率明显较高(<0.05);高文化程度、年龄>65岁、高社会支持度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控制率明显较其他患者好(<0.05)。结论不同文化程度、年龄、社会支持度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不良生活习惯控制有明显差异,应该给予针对性干预。
作者:鄢廷栋;刘淑琼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对患者在痔瘘术后肛门水肿的成因,并对相应的护理要求进行总结。方法采用药液擦拭、坐浴、饮食及心理调节等手段,对一痔瘘术后肛门水肿患者进行治疗。结果药液擦拭及坐浴有效缓解肛门水肿症状;饮食及心理调节明显改善患者排便状况。患者经15d治疗痊愈。结论在术前应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让患者知晓术后并发症,使患者对术后需要在饮食、起居等需要注意的方面有所了解。严格执行术后管理措施,达到减轻肛门水肿的效果。
作者:黄小瑜;覃勤;陈琳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探讨并分析骨科患者术后夜间疼痛的原因,并根据患者疼痛的性质给予恰当的护理方法,观察效果,为提高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4月创伤骨科收治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制定合理护理方案,改善病房环境,止痛技巧和心理安慰等方式,加强疼痛护理,并以VAS四级评分系统作为护理效果的指标。结果和护理前相比,护理后疼痛I级患者显著增多,疼痛Ⅲ级患者显著减少。其中,47例Ⅲ级患者36例转为Ⅱ级,7例转为I级,45例Ⅱ级患者有25例转为I级,2例转为Ⅲ级。结论创伤骨科患者夜间疼痛主要是生理方面客观存在的疼痛感以及心理方面的放大效果,骨科患者夜间疼痛护理干预是必要的,综合的护理干预减轻了患者组织修复过程中的疼痛反应,对康复锻炼和患肢的功能恢复,降低患者住院期间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满意度有实际意义。
作者:赵爱梅;麦丽亚·艾合买提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应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64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均为我院收治,其中3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主要给予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其余3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骨瓣减压术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恢复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0.05);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0.05)。结论治疗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应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能够有效减压,彻底清除血肿,可将其作为治疗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首选术式。
作者:朱光彩;巢少辉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分析探讨护理干预对于真菌性阴道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12月收治的74例真菌性阴道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只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取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患有真菌性阴道炎的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手段能够提高治疗成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作者:曹金荣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是否与高同型半胱氨酸(Hhcy)的水平有关。方法将2011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7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组,脑梗死67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1例)和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70例(对照组)作为观察对象,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浆Hhcy浓度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组组血浆Hhcy水平为(21.2土3.2)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10.2土5.6)mol/L的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缺血性脑血管病组Hhcy血症检出率达85.3%,显著高于对照组7.6%的Hhcy血症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1)。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血浆Hhcy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
作者:杨秀堂;陈伟明;彭慧群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研究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放置下腔静脉滤器防止肺栓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对6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诊疗前置放下腔静脉滤器,其中Simon Nitiol滤器(SNF)32例,Trap Ease滤器(TEF)8例,Anlhenr remporal滤器(ATF)26例。14例抗凝溶栓治疗,52例实施手术和腔内治疗,临床观察有无再现肺栓塞症状和体症,定期透视SN、TEF的形态与位置。结果下腔静脉滤器放置全部成功,经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症状及体征消失,无肺栓塞发生。结论下腔静脉滤器置放预防肺动脉栓塞简捷安全实效,长期并发症需引起重视待进一步深入探讨。
作者:张建军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在胃肠外科管道护理中运用循证护理,并观察分析其对于患者精神状态的影响以及管道的影响。方法从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胃肠外科患者中选取9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运用常规的护理办法,对照组则进行循证护理,在护理过程中,观察两组患者的精神状态和非计划性拔管情况,并将两组情况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精神状态,护理满意度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情况对比,观察组有3例患者为非计划性拔管,占比6.67%,对照组有8例患者为非计划性拔管,占比17.78%,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胃肠外科管道护理中运用循证护理,能够有效改善缓解患者的病情,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且护理满意度较高。
作者:刘献芳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骨伤科疼痛性疾病患者采取中医外治法进行临床治疗的疗效与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6月~2015年6月所收治的骨伤科疼痛性患者共计7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取的方式将其划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计38例。治疗组患者采取中医外治法临床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治疗期间为2个月。针对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性进行详细比较与分析。结果经过2个月的治疗,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9.47%,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8.42%,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伤科疼痛性疾病患者采取中医外治法治疗有着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等特点,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蒋金华 刊期: 2015年第4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