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雷贝拉唑联合胃康胶囊治疗胃炎的疗效观察

朱小军;郑艳群

关键词:雷贝拉唑, 胃康胶囊胃炎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雷贝拉唑联合胃康胶囊治疗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胃炎患者120例按照统计学原理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分别为6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雷贝拉唑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胃康胶囊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8.3%,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0.05);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0.05)。结论在胃炎患者治疗的过程中,相较于单纯应用雷贝拉唑进行治疗,联合使用胃康胶囊效果更确切,能够有效减小复发概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急症动脉栓塞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疗效评价

    目的:对急症动脉栓塞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疗效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90例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动脉栓塞术进行临床治疗,治疗结束后,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患者治疗前的血红蛋白和心率分别为5.21~7.20g/L和95~127次/min;患者治疗后的血红蛋白和心率分别为8.91~11.32g/L和71~84次/min(<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②所有患者的插管成功率为98.89%,止血成功率为97.78%,平均手术时间为(42.51±4.62)min。结论急症动脉栓塞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具有显著的疗效,具有较高的止血率,故值得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大力借鉴和推广。

    作者:金顺安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picco导管在icu危重患者的临床应用与护理

    目的:观察picco导管在icu危重患者临床中的应用与护理效果。方法选自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icu危重患者56例,将其随机分两组,每组各28例。给两组icu危重患者,都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再联合picco导管针对性的护理,测评icu危重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icu危重患者家属的总满意程度是92.86%,高于对照组icu危重患者家属的总满意程度71.43%(<0.05)。结论将picco导管应用于icu危重患者中,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对治疗起到有效的辅助作用,还能获得患者家属对护理较高的满意程度评价,从而有效减少了护患纠纷。

    作者:李英;戴雯雯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关于肝胆外科手术后引流管的护理及并发症的防治

    目的:探讨肝胆外科手术后引流管的护理方法及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月~12月在我院行肝胆外科手术患者80例,回顾分析患者术后留置引流管的护理措施及并发症防治对策。结果发生并发症患者共3例,其中胆漏1例、胆道出血2例,本次并发症发生率为3.75%,给予患者对症处理后患者好转,本次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结论加强肝胆外科手术后引流管的护理科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徐静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新疆民丰县某中学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流行病学研究

    流行性腮腺炎( Mumps,以下简称流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典型症状为单侧或双侧腮腺肿大,可伴有睾丸、卵巢、中枢神经系统的并发症[1]。流腮的传染性很强,容易在学校引起聚集性暴发疫情[2]。本研究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丰县1所暴发流腮疫情的中学作为现场,对流腮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作者:杭莹;王丽娜;李托第;阿布杜维力·阿吾拉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腹腔镜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胆结石的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自2012年3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胆结石患者11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5例患者,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外科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苏醒时间、痊愈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腹腔镜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术中安全性更高,治疗更为彻底,能够提高患者远期生活质量,该种手术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黄志明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直肠前壁闭式缝合加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前突28例

    目的:探讨直肠前壁闭式缝合配合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前突的疗效分析。方法选择28例均为女性,采用骶管阻滞麻醉,直肠前壁闭式缝合配合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前突。结果随访3个月~2年,25例症状完全缓解,排便1~2次/d,排便不超过5 min/次;3例症状明显好转,2~3 d排便1次。结论直肠前壁闭式缝合配合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前突的方法,疗效满意。

    作者:宋晓荣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治疗术式受到房角关闭程度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并探讨房角关闭程度对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治疗术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眼科收治的90例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房角关闭程度的不同将其分为三组:房角关闭程度<180o的为A组,给予超声乳化晶体吸出与人工晶体植入治疗方法,房角关闭程度为180o~270o的为B组,给予A组治疗联合房角分离术的治疗方法,房角关闭程度>270o的为C组,给予A组治疗联合小梁切除术的治疗方法。结果与手术前相比,三组患者在术后的视力水平、眼压以及前方深度均有所好转,治疗前后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针对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要根据其房角关闭程度选择有针对性的手术方法,对患者恢复视力、降低眼压以及提升前房深度具有显著的意义。

    作者:李俊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小儿腹痛病因分析(附182例)

    目的:探讨小儿腹痛的常见病因,以助于在临床工作中能做出准确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82例小儿腹痛病例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小儿腹痛病因多种多样,症状有轻有重,持续时间有长有短。结论腹痛病因复杂多变,需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逐步排除、分析,后作出诊断,以防漏诊和误诊。

    作者:王敏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辅助用于Ⅱ度烧伤创面修复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辅助用Ⅱ度烧伤创面修复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Ⅱ度烧伤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紫花烧伤膏单用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7d、14d、21d及28d创面愈合率、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患者治疗后7d创面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4d、21d及28d创面愈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患者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辅助用于Ⅱ度烧伤患者可有效预防感染发生,加快创面修复进程,并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作者:闫君;曹海艳;王菲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心理护理在胎膜早破产妇分娩方式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心理护理对于胎膜早破产妇分娩方式的使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确诊2014年5月~2015年5月确诊收治的200例宫内胎膜早破产妇,以随机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患者实施基础护理,观察组100例患者自入院以后直至分娩结束,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80.0%,助产10.0%,剖宫产10.0%;对照组产妇自然分娩率65.0%,助产14.0%,剖宫产21.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心理护理可有效减少胎膜早破产妇剖宫产率,提高自然分娩率,改善负面情绪,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作者:吴丽芸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针对严重多发伤时损伤控制骨科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

    目的:针对严重多发伤骨科患者采用损伤控制治疗,并分析探讨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4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作为观察组来进行研究分析,全部患者采用了损伤控制骨科治疗,另选取同期间我院接收的40例一般多发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4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中共有6例死亡,占15%,死亡原因主要为休克与合并症。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手术前APTT、PT等指标相比较,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患者术后在体温、PH等指标相比较无明显差异(>0.05)。结论在治疗严重多发伤的时候,损伤控制骨科治疗较为有效,且安全可靠,因此患者接受度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董涛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经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6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经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腹股沟疝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4例均行经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4例患者手术时间35~95min。术后低热2例。切口均无感染,甲级愈合。阴囊水肿1例,尿潴留2例,术后疼痛较轻,均未使用止痛药。术后下床8~24h。住院时间5~11d。术后电话及门诊随访1年,64例患者均未出现伤口疼痛,异物排异反应及异物感,无复发。结论经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具有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恢复快、复发率低的优势。

    作者:金冬林;汪刘华;王威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在制备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实验中DSA图像的质量控制

    目的:探讨在制备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实验中对DSA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图像的质量控制。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雄性滇南小耳猪12头运用介入法PTCA球囊堵闭LAD前后98个序列的图像资料,以优、良、差三个等级,分析操作环节对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图像质量优79序列,占80.7%;良12序列.占12.2%;差7序列,占7.1%。结论在动物实验的血管造影中影响图象质量主要是成像参数(图象采集频率、造影剂的量等)选择,动物的术前准备与体位,饱和性伪影的预防,噪声及技术人员(导管位置、图象后处理)的内在因数等都对保证动物实验过程中的DSA图像质量有控制作用。

    作者:杨维新;吕梁;李文佳;宋巍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研究外固定架在54例骨科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研究外固定架应用于骨科创伤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2年所收治的骨科创伤患者5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27例,应用常规治疗,实验组27例,采用外固定架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及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愈合时间及切口长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经卡方检验后发现有统计学意义(<0.05)。并且实验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愈合时间及切口长度方面上均小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经卡方检验后发现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应用外固定架治疗骨科创伤与传统的骨科治疗方式相比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罗毅;郭景泉;高宇;肖强;郭子龙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218例老年白内障手术的护理体会

    总结了218例老年性白内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护理经验。包括术前心理护理、安全护理和术前准备,术后病情观察、一般护理、眼部护理及出院指导等。认为精心细致的综合护理,是手术顺利进行及手术成功的保障。

    作者:陈会芹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乙肝病毒基因型、变异、P53与HCC相关性研究

    目的:了解HBV病毒基因型、变异位点1762/1764和1896、p53基因突变与肝细胞癌的关系,进一步探讨肝癌的发病机理,为肝癌的防治及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核酸扩增荧光定量及测序法检测慢性HBV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和乙肝合并肝癌患者共78例血清标本的HBV基因型及变异位点,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上述4组肝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用半定量积分法进行结果判断。结果①在78例慢性HBV感染者中基因型B型为31例,占39.7%(31/78),基因型C型为47例,占60.3%(47/78),基因C型在ASC、CHB、LC、HCC四组中所占比例分别为42.9%(6/14),50.0%(15/30),64.3%(9/14),85.0%(1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96,p=0.038)。②在ASC、CHB、LC、HCC四组中,在ASC、CHB、LC、HCC四组中,基因C型HBV感染者发生BCP变异的病例数所占比例分别为57.1%(8/14),53.3%(16/30),57.1%(8/14),60.0%(12/20),发生PC变异的病例数所占比例分别为50.0%(7/14),43.3%(13/30),57.1%(8/14),55.0%(11/20),两种变异均多于基因B型感染者,且除ASC组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③p53蛋白的表达,以LC组高(阳性率100%),其次是HCC组(70.0%)、CHB组(70.0%)、ASC组(64.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将LC、HCC组相加(82.4%)与ASC、CHB组相加(68.2%)后比较发现,p53蛋白在二者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且p53蛋白在LC组、HCC组病例中强阳性表达多于CHB组和ASC组。4、ASC组、CHB组和HCC组基因C型HBV感染者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1%(8/14),56.7%(17/30),60.0%(12/20),大于基因B型感染组,即7.1%(1/14),13.3%(4/30),10%(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ASC、CHB、LC和HCC组中p53蛋白阳性表达的HBV感染者BCP变异阳性的比例分别为66.7%,71.4%,71.4%,85.7%,PC变异阳性的比例分别为66.7%,52.4%,64.3%,57.1%,均高于BCP、PC变异阴性感染组。结论 P53基因突变可能与HBV金银C型、BCP、PC变异有相关性,与肝细胞癌的发生与发展有关。

    作者:张禄;杨春霞;徐丽;杨微波;张艳梅;范晶华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ICU综合征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ICU综合征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ICU综合征患者62例,给予患者优质护理服务,并对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62例患者中,死亡4例,占6.5%;剩余58例患者生命体征逐渐稳定,恢复正常。结论对老年ICU综合征患者行优质护理服务临床意义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朱飞燕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因素分析

    目的:总结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因素、临床治疗以及处理经验。方法回顾2012年3月~2015年3月我科收治的75例脑出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结果75例脑出血患者行急诊手术治疗后出现肺部感染。其中治愈56例,好转11例,有效率占89.3%;加重8例,占10.7%。结论对于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过程中,保持呼吸道通畅,适时更换气管套管,及时化痰、排痰,针对性选用抗生素,有效降低死亡率,减少脑出血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作者:吴祥奎;冒惠;宋艳妮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健康体检者幽门螺杆菌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观察江苏宜兴市健康体检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江苏宜兴市第四人民医院体检科进行健康体检的312例体检者关于幽门螺杆菌检测的相关资料,根据其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段,使用统计软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12例体检者中,Hp感染阳性率为35.26%,其中男性及女性Hp感染阳性检测率分别是35.17%及35.33%,>0.05,性别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从低到高4个年龄段的Hp感染阳性率分别是24.62%、39.33%、41.46%和32.89%,其中41~60岁年龄段的阳性率高,各年龄段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江苏宜兴地区人们普遍易感幽门螺杆菌,且中年人感染率较高,Hp感染与性别无关。故定期健康体检能及早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并且进行有效控制,对预防消化性溃疡、胃癌等疾病有重要意义。

    作者:茅溢恒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心脏生化标志物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检查中的研究进展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主要临床特征为心肌缺血,故又称为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是一种发达国家中较为常见的致命性心脏病,近年来由于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独生子女制度的严格执行,导致我国社会结果老龄化严重,老年人群中冠心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1]。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发病特点较为特殊,主要在于老年患者发病时危险因素容易聚集,多种影响因素会相互影响,共同协作影响患者的心血管病变发展速度,导致患者的病情复杂多变,引起患者的多种脏器的功能性衰竭,甚至是死亡[2]。所以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在患者的住院期间对其进行精确的临床病情预测十分重要。目前临床诊治老年冠心病的主要方法包括如心电图、心脏彩超、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等指标检测等。其中采用心脏生化标志物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近几年兴起的一种预测价值较高的临床无创检测方法,本文现就心脏生化标志物在老年冠心病临床检查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郑志勇(综述);张爱东(审校) 刊期: 2015年第41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