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戴雯雯
目的:分析并探讨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特点和临床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心肌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这100例患者分为有痛组(n=50)和无痛组(n=50)。观察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发病情况,总结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对无痛组患者的护理过程进行观察,总结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的护理要点。结果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的心电图的S-T波段出现明显的下移,休息状态和睡眠状态中患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有痛组(<0.05),其心率明显低于有痛组(<0.05)。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的护理措施主要分为心理护理、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结论在临床特点方面,与有痛性心肌缺血相比,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与其存在这明显差异,病情更为凶险。在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进行科学、合理的护理,对病情的突然恶化进行有效的预防。通过对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护理,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江玲玲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分析并探讨房角关闭程度对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治疗术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眼科收治的90例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房角关闭程度的不同将其分为三组:房角关闭程度<180o的为A组,给予超声乳化晶体吸出与人工晶体植入治疗方法,房角关闭程度为180o~270o的为B组,给予A组治疗联合房角分离术的治疗方法,房角关闭程度>270o的为C组,给予A组治疗联合小梁切除术的治疗方法。结果与手术前相比,三组患者在术后的视力水平、眼压以及前方深度均有所好转,治疗前后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针对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要根据其房角关闭程度选择有针对性的手术方法,对患者恢复视力、降低眼压以及提升前房深度具有显著的意义。
作者:李俊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探究左乙拉西坦用于预防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2013年7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60例小儿热性惊厥患儿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儿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接受左乙拉西坦治疗,观察两组疗效、不良反应、满意度等。结果对照组患儿的不良反应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0.05);观察组疗效、家属预防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0.05)。结论左乙拉西坦对预防小儿热性惊厥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率低,安全可靠,可在临床中使用。
作者:董茂田 刊期: 2015年第41期
肠道准备是指口服泻剂或灌肠清洁肠道的方法,广泛用于肠道外科手术前、结肠镜、小肠镜、胶囊内镜诊疗和影像学(如肠道CT等)检查前。结肠镜检查术是目前在全球广泛使用的一种检查方法。它是诊断和筛查结直肠病变的重要手段,其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安全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肠道准备的质量。不充分的肠道准备可能会遗漏黏膜的损伤、延长检查的时间、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患者的痛苦。肠道准备的方法需要医护人员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诊疗需求及检查时间等综合因素进行分析而决定,进而予以针对性的指导。
作者:许玲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探讨胆囊息肉疾病的手术治疗方式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88例胆囊息肉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胆囊息肉疾病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术后病例诊断,炎症性息肉45例,胆固醇性息肉19例,腺瘤性息肉8例,腺肌瘤4例,胆囊腺癌2例。除2例胆囊腺癌外,8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胆管损伤、腹腔积液、出血及胰腺炎等并发症。随访12个月,未发现息肉复发及癌变病例,本组全部患者均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手术治疗胆囊息肉疾病效果显著,术中需明确辨认病变组织,严格操作手法,避免伤害邻近器官,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曾方泽;马真荣;李文乾 刊期: 2015年第41期
总结了218例老年性白内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护理经验。包括术前心理护理、安全护理和术前准备,术后病情观察、一般护理、眼部护理及出院指导等。认为精心细致的综合护理,是手术顺利进行及手术成功的保障。
作者:陈会芹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情况,初步确定可能被污染的食品,为食源性疾病的控制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按照《2014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手册》的要求,随机抽取了7类139份样品进行食源性致病菌的监测。结果在139份样品中检出食源性致病菌23株,总检出率为16.12%,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高,检出率为28.12%,其次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出率为5.06%。结论乌鲁木齐市市售食品已有不同程度的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其中肉与肉制品类别中的调理肉制品和冷冻肉糜制品是主要的污染食品,提示需加强调理肉制品和冷冻肉糜制品的监督管理,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作者:宋霞;芮宝玲;何华;谢晋;吴亚英;茹建国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分析并研究拇指并用托肛法和传统托肛法两种会阴保护法在阴道分娩顺产接生时的临床效果,为阴道分娩顺产接生提供指导和依据。方法依据纳入排除标准,随机抽取采取阴道分娩顺产方式的产妇共1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30例产妇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拇指并用托肛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托肛法。对两组的临床效果和生产后恢复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并比较。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8.46%,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92%,试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距较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试验组应用拇指并用托肛法保护会阴的产妇在生产后的不良情况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在生产后恢复时间短,综上所述,采用拇指并用托肛法对产妇进行会阴保护的方法更为适用。
作者:张婧;郑恩凤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通过对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数据的统计分析,对比文拉法辛与氟西汀两种药物对抑郁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确诊为抑郁症的患者90例。随机将90例的抑郁症患者分成两组,每组各45例。一组抑郁症患者通过口服文拉法辛进行抑郁症治疗,另一组抑郁症患者则服用氟西汀进行对比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抑郁症疗效总有效率以及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两组抑郁症患者在这两项数据上并无统计学意义(即>0.05)。但通过对两组抑郁症患者的抑郁评分情况进行比较,文法拉辛比之氟西汀在患者抑郁程度的缓解上更具疗效,通过统计学软件分析,抑郁程度差异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文拉法辛与氟西汀在治疗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上,没有太大的差距。但是文拉法辛在治疗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程度上,有着更显著的疗效。
作者:黄二苟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探讨小儿门诊输液期间出现热性惊厥的急救与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小儿门诊输液期间出现热性惊厥患儿45例,将本组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2例,观察组2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吸氧、降温、保持呼吸道通畅、监护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治疗与护理,对比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63.64%,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0.05)。结论小儿门诊输液期间出现热性惊厥的患儿,要及时控制患儿的惊厥,及时降温,加强患儿综合护理,能够有效地控制患者病情的发展,这也是治疗小儿门诊输液期间出现热性惊厥的关键。
作者:吴寿美 刊期: 2015年第41期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因素研究中,认为胃肠道消化、吸收、动力、免疫功能不成熟是关键因素之一,还有胃出血、宫内窘迫、使用氨茶碱、胎盘异常、开奶时间为危险因素,喂养时间、喂养方式、感染疾病和环境刺激为相关因素。
作者:李静 刊期: 2015年第41期
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减轻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穿刺的次数和不良反应,保证了患者治疗的舒适性,减轻了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适感和疼痛感,本文通过对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防护与处理的分析与探讨,对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临床护理要点进行分析。
作者:林山梅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实习生带教体会。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实习的100例实习生,根据带教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带教方式,试验组给予新型带教方式,对比两组实习生的临床基础护理操作及理论考核情况。结果试验组实习生临床护理操作总合格率(98.00%)、护理理论合格率(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实习生临床护理操作总合格率(62.00%)、护理理论合格率(72.00%),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临床带教过程中,开展新型带教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临床护理基础操作水平,使学生受益匪浅,值得推广。
作者:孙慧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ICU综合征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ICU综合征患者62例,给予患者优质护理服务,并对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62例患者中,死亡4例,占6.5%;剩余58例患者生命体征逐渐稳定,恢复正常。结论对老年ICU综合征患者行优质护理服务临床意义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朱飞燕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研究对比微创穿刺术与开颅术治疗小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42例小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n=21)和观察组(n=21)。对照组患者采取开颅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微创穿刺术进行治疗。手术完成后,观察对比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待患者出院时,评测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72.8±15.7)min,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48.9±9.4)min,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5.9853,=0.0000)。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恢复优良率为23.81%,重残率为42.86%;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恢复优良率为57.14%,重残率为14.27%,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4.8424,=0.028),重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2000,=0.040)。结论与开颅术相比,微创穿刺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操作便利的优势,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患者的重残率,促进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
作者:杨志杰;陈宏宝;胡庆华;董智勇;沈建昀;陈建元;杨立君;田少华;贾清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检测贵港地区2180对地中海贫血初筛阳性夫妇地中海贫血基因情况,为本地区地贫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血常规三分类或五分类、血红蛋白电泳等方法进行初步筛查,血常规:MCV<82fl和/或MCH<27pg为地中海贫血筛查阳性。Hb电泳:HbA2>3.5%,HbA2<2.5%,和/或HbF增高,或出现异常血红蛋白区带为地中海贫血筛查阳性。地贫基因检测α原地贫的3种缺失型突变(裂口PCR法)和3种点突变(PCR-RDB法),β原地贫的17种点突变(PCR-RDB法)。结果2180对夫妇行地贫基因诊断,检出地中海贫血基因同型夫妇1060对(占48.62%),其中双方α地贫基因同型710对(占32.57%),双方β地贫基因同型350对(占16.06%),需要进行产前诊断的基因同型夫妇960对(占44.04%)。结论贵港地区地贫发病率高,在婚检、孕检中做好地贫防治筛查工作,对高危地贫儿的孕妇实施产前诊断是防止重型地贫儿出生,降低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的有效途径。
作者:张惠清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探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应用小儿喘息性肺炎的护理。方法7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所有患者采用常规综合治疗和抗生素控制感染,抗病毒,镇静,平喘,化痰等对症治疗,对氧气雾化吸入治疗的基础。氧气驱动雾化液的制备院沙丁胺醇0.2mg/L,地塞米松5mg,病毒唑100mg/次,金喉健剂,生理盐水稀释雾化吸入,20min/次,1~2次/d。两组均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全系统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减轻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呼吸频率下降,观察组,显效23例,占60.52%,有效12例(31.58%,临床改善率92.1l%,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息型肺炎的,正确有效的氧气雾化吸入的护理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喘憋性肺炎患儿临床改善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饶萍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9月在我院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老年患者2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给予莫西沙星治疗,对照组给予头孢曲松钠注射液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细菌清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1.4%、92.1%、2.1%,对照组治疗有效率、细菌清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0%、82.1%、8.5%,两组治疗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莫西沙星是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黄良;余伟;敖红丽;戴华龙;高洁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对新生儿脓疱疮感染进行早期干预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3月产科出生的新生儿,产妇有胎膜早破或生殖道感染的为A组,无胎膜早破或生殖道感染因素的为B组,按照随机原则分别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新生儿护理常规进护理,实验组予尽早进行新生儿沐浴,给予油浴、游泳和抚触。结果 A组感染率明显高于B组;A组中,通过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实验组新生儿脓疱疹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均<0.05)。 A、B两组通过采取早期护理干预,实验组在体质量、身高、头围、摄奶量及满意度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通过早期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合并胎膜早破或生殖道感染新生儿的皮肤疱疹感染发生率,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提高家属满意度,提升了新生儿护理质量,应在临床加以推广。
作者:徐峰;陈祖云;高春新;张群英;吕晓平;周芬;朱霖竑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本试验通过对ACS患者外周血中的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Lp-PLA2)、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检测,探讨该炎性指标在急性冠脉综合症的诊断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1月~2010年2月在湘雅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85例作为实验对象,分为三组,其中对照组20例(排除慢性炎症、急性感染、肾病、肿瘤、肝功能异常、结缔组织病等疾病),年龄为40~72岁,不稳定心绞痛组(UAP组)41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具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年龄在40~83岁,心肌梗死组(MI组)24例,均为发生心肌梗死后1~10d,年龄在43~82岁。所有研究对象均于入院后第2d清晨空腹时用真空生化采血管抽血3ml,提取血清。hs-CRP由湘雅二医院检验科测定,Lp-PLA2及IL-1用ELISA法测定,并将三组结果分别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不稳定心绞痛组和心肌梗死组外周血中Lp-PLA2、hs-CRP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其中心肌梗死组血清水平高。结论 Lp-PLA2、hs-CRP作为炎症标志物,与ACS有密切联系,均可作为ACS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
作者:季竹君;李旭东 刊期: 2015年第4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