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茂田
目的:通过病例调查分析,了解医院临床用药过程中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3月上报的133例ADR主要从可疑药物类别、涉及的器官系统、给药途径及患者年龄、性别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3例ADR中,主要与抗感染药物使用、静脉给药方式、患者年龄偏大等有关,ADR常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临床用药应注意抗感染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静脉给药,关注女性用药与老年患者用药,以减少ADR的发生。
作者:张瑞霞;史波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68例脑梗死老年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护理意愿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护理,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治疗1个疗程(6w为1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运动功能、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抑郁程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的效果较为理想,可以有效地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能力、运动功能以及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
作者:陈晨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了解漳州市某三级甲等教学医院的护理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对自己的生活质量及健康情况的总体满意度,间接了解该人群对护理行业的职业认同感。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法抽取该医院的111名护理实习生,采用《护生生活质量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资料和日常生活情况两部分。结果该三甲医院实习护生的生活质量总体评分为77.60±9.24,生理领Ⅱ评分为15.85±3.13,心理领Ⅱ评分为31.96±4.25,社会支持领Ⅱ评分为13.08±1.97,环境领Ⅱ评分为9.80±1.69。结论该医院的护生在实习期间对自身的生活质量水平相对比较满意,自我满足感中等偏高。
作者:欧梅辉;陈燕红;陈秋鸿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探讨导乐陪伴分娩配合应用分娩镇痛仪在产程中的临床效果和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将100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的腹部按摩、指导呼吸镇痛,观察组使用导乐陪伴分娩配合应用分娩镇痛仪,比较两组的产痛、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率、产妇会阴损伤程度、新生儿窒息率。结果两组产妇的在减轻产痛、产程时间、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的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而新生儿窒息率、会阴侧切率、产妇会阴Ⅱ裂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导乐陪伴分娩配合应用分娩镇痛仪能有效减轻产痛、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是一种理想的非药物分娩镇痛适宜技术,产妇乐于接受,对母婴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廖梅玲;姚月良;黄慧春;庞启容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探究慢性胃溃疡患者临床治疗有效性分析。方法随机方式抽取我院68例慢性胃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34例与对照组34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检查,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中西药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变化情况,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性、不良反应几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慢性胃溃疡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在传统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中西药联合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阿力日吉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探究针刺联合麦粒灸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顽固性面瘫患者34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组均17例,对照组患者均单纯采用针刺治疗,治疗组患者均采用针刺+麦粒灸治疗,治疗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4.7%,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0.05),数据比较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顽固性面瘫采用针刺联合麦粒灸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金林生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探讨康复护卫理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方法根据86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不同病情对患者及照顾者采用不同的康复健康教育,并指导其进行吞咽功能训练。随机分两组,康复组采用特定的康复治疗与护理。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治疗与护理。用洼田氏试验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比较患者康复健康教育前后吞咽功能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第30d吞咽障碍分级的比较结果双侧检验(<0.05),差异有显著意义(即康复护理组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优于常规护理组)。结论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中有促进吞咽功能的重建与恢复。
作者:邹静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is 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I)是一种生理性抗凝物,其与组织因子(tis ue factor,TF)的平衡对于维持血流的正常流动状态具有重要意义,且TFPI与肿瘤血管生成及肿瘤的转移,胚胎发育,细胞内外信号传导,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创伤修复等具有一定相关性。本文就TFPI的结构、功能及在临床疾病中的研究做一综述。
作者:张莉;柴克霞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观察氯胺酮、盐酸右美托咪定预防性镇痛对结肠癌手术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对血清IL1-β、TNF-α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结肠癌手术ASAI-I 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三组:空白对照组(C组)、氯胺酮组(K组)、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定组(K+D组),各10例。三组均采用相同的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方式。记录患者拔管后(T1)以及术后镇痛6 h(T2)、24 h(T3)和48 h(T4)的生命体征、NRS评分。并分别于麻醉前(T0)、T2以及T3、T4采集外周静脉血3ml,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IL1-β和TNF-α,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8+的计数以及CD4+/CD8+比值。结果①NRS评分院两预防性镇痛组在T1和T2时均明显的低于C组(<0.05);T3时K+D组明显低于K组和C组(<0.05)。②血清TNF-α:两预防性镇痛组在T1和T3时均明显的低于C组(P<0.05),其中T3时K+D组又明显低于K组(<0.05);T4时间点K+D组明显低于C组和K组(<0.05)。③血清IL-1β:K组和K+D组T1、T3、T4时间点均明显的低于C组(<0.05),其中在T3和T4时K+D组又明显低于K组(<0.05)。④外周血T淋巴细胞:T3时间点时,K组和K+D组CD4+/CD8+比值明显高于C组(<0.05);T4时,K+D组CD4+/CD8+比值明显高于K组和C组(<0.05)。结论结肠癌手术患者,氯胺酮预防性镇痛能降低患者术后免疫抑制,但持续时间短且免疫优化效应有限。而氯胺酮与盐酸右美托咪定联合应用于预防性镇痛,持续时间更长,并且能够显著降低患者术后的免疫抑制。
作者:周剑;董蜀华;朱涤非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研究分析多种不同种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水平的差异,揭示TNF-α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接收的6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37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1例,21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研究中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不同种类冠心病患者的血清中TNF-α的浓度。结果实验结果表明ACS患者和SAP患者血清中TNF-α浓度分别为(1.71±0.51)ng/ml和(1.34±0.48)ng/mL都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69±0.34)ng/ml。并且组间统计学分析,均<0.05,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根据本实验发现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有着密切关系,通过对血清中TNF-α浓度进行监测,可以预知ACS的发生发展。
作者:陈景燕;黄斌;马胜超;姜怡邓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在脑血栓病的治疗中是否具有较好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80例患有脑血栓疾病的患者,将他们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40例,对参照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进行常规的治疗,实验组除了常规治疗外,还配合使用辛伐他汀,治疗时间为9个月,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治愈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9个月的治疗后发现,实验组的总体治愈有效率为95.0%,参照组的总体治愈有效率为82.5%,实验组明显要高于参照组,<0.05,因此其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结论辛伐他汀在脑血栓疾病的治疗中有着很好的疗效,因此值得在未来的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作者:沈英杰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讨论脑出血忠者并发症的护理干预方法在预防该并发症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随机抽样把我院2010~2014年收治的114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8例。分析114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并发应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观察组采用预见护理干预,对照组只接受一般护理。分析114例脑出血患者并发应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脑出血忠者114例中出现并发症62例(占54.38%),死亡23例(占20.17)。观察组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0.05,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并发症对脑出血死亡率有较大影响。护理干预方法在抢救脑出血患者方面效果优于一般护理方法。
作者:宋磊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7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治疗方式,观察组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预后疗效、FVC、PEF与FEV1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优于丙酸氟替卡松。
作者:左德兴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前,基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在各级领导、部门的关注下,获得了较大的进步,然而依旧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对基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提出相应的对策予以参考。
作者:漆尚文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分析在急诊科风险管理中应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12月来我院急诊科室就诊的患者10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n=500),观察组(n=500)。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科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基于两组患者护理投诉、护理工作缺陷以及急救护理事故发生率,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0.01;对比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及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明显,<0.01。结论在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中应用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强化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董蕊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研究和观察治疗胸椎多椎体结核患者时使用经肋椎关节手术入路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胸椎多椎体结核患者共51例,均采用经肋椎关节手术入路的治疗方式,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并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结果通过1年随访发现,48例患者在6个月内植骨完全融合,其余3例均在1年内完全愈合。后凸畸形的矫正状况为后一次随访时患者平均的Cobb角为9.4o。结论在胸椎多椎体结核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经肋椎关节手术入路的方式,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蓝文珂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探讨在单腔镜下荷包缝合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和术中穿孔的护理配合技巧。方法自2013年1月~2014年12月,对内镜下发生术中穿孔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中较大创面行单腔镜下荷包缝合,备好手术所需各种器械,术中积极配合术者进行操作。结果56例患者在进行单腔镜下荷包缝合后创面和穿孔点恢复良好,未出现腹痛、腹膜刺激征等并发症,1例患者由于之前钛夹夹入不牢,继发出血,再行单腔镜下荷包缝合后由于创面周围粘膜溃烂,效果不佳,转入外科继续治疗。结论护士在单腔镜下行荷包缝合手术中的娴熟紧密配合关系到整个手术的成功。
作者:张勋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分析目前在临床上肿瘤内科患者出现跌倒症状的原因,并分析出相关护理方法。方法收集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肿瘤内科患者48例,对于所有患者在临床实施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跌倒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护理方法。结果对于肿瘤内科住院患者,在临床出现跌倒的原因主要有患者自身因素、疾病因素以及药物的相关因素等。结论对于肿瘤内科的住院患者,可以对于患者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这对于患者在手术完成后的正常护理以及身体恢复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作者:于丹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采用养阴活胃合剂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CAG患者12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列表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n=60例)和对照组(n=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养阴活胃合剂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接受为期8 w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68.33%),(<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CAG患者采用养阴活胃合剂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王艳姿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现代医学对中风病的治疗依然受到诸多限制。通过总结近20年来水蛭、僵蚕、地龙、蜈蚣等7味常用虫类药物治疗中风病的临床应用和药理学研究,提出了安全选择、应用虫类药物治疗中风病的原则。
作者:彭昱轩;陈卫银 刊期: 2015年第4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