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志勇(综述);张爱东(审校)
本文通过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子宫肉瘤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得出结论:NLR与子宫肉瘤有相关性,可作为一种术前辅助诊断的指标,其比值4.24可作为诊断的cut-of 值。
作者:曲淑明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对手术麻醉后患者出现的应激反应进行分析,并探讨围麻醉期有效的并发症防治措施。方法抽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接诊的150例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的手术类型、麻醉方式、麻醉应激反应以及围麻醉期的并发症。结果在不同的手术部位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其中发生率高的麻醉应激反应为心律失常、低血压以及寒战,分别占比54.0%、50.0%、38.7%;在>70岁以及0~9岁的麻醉应激反应以及围麻醉期并发症发生率较其他年龄段更高,分别占比32.7%以及27.3%。结论手术麻醉应激反应是较为常见的一类临床反应,需重点加强儿童及老年患者的监护,做好术前的评估及药物预防工作。
作者:李卫星;叶西就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治疗的临床方法和效果。方法收集我院心血管内科60例急性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氯吡格雷组(30例)与消心痛组(30例),消心痛组患者采用口服消心痛治疗,氯吡格雷组采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患者的总体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改善情况。结果氯吡格雷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消心痛组(<0.05),且氯吡格雷组血脂水平改善情况明显优于消心痛组(<0.05)。结论在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治疗中应用氯吡格雷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叶堂;甘旭军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探讨小潮气量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8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潮气量通气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小潮气量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PaCO2、PaO2以及pH值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0.05),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PaCO2、PaO2水平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小潮气量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可靠。
作者:孙润前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分析并研究拇指并用托肛法和传统托肛法两种会阴保护法在阴道分娩顺产接生时的临床效果,为阴道分娩顺产接生提供指导和依据。方法依据纳入排除标准,随机抽取采取阴道分娩顺产方式的产妇共1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30例产妇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拇指并用托肛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托肛法。对两组的临床效果和生产后恢复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并比较。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8.46%,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92%,试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距较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试验组应用拇指并用托肛法保护会阴的产妇在生产后的不良情况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在生产后恢复时间短,综上所述,采用拇指并用托肛法对产妇进行会阴保护的方法更为适用。
作者:张婧;郑恩凤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分析并探讨联合用药治疗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可行性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胃肠科进行治疗的150例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双盲法,将患者分为兰索拉唑组(n=50)、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所有患者均使用兰索拉唑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加用克拉霉素、甲硝唑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进行治疗。三组患者均进行为期4w的治疗,观察对比兰索拉唑组患者、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疗效均明显优于兰索拉唑组(<0.05)。三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对胃炎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进行联合用药治疗,其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其中尤以兰索拉唑、克拉霉素以及阿莫西林的联合使用的疗效为显著。
作者:陈燕萍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分析臭氧自血疗法治疗心肌炎后心律失常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2例臭氧自血疗法治疗心肌炎后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方式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则采用舒适护理,并对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采用舒适护理后总的不良反应率16.12%低于对照组的58.06%,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后,总满意率为74.20%。研究组护理后总满意率为96.77%,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臭氧自血疗法治疗心肌炎后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舒适护理后,满意率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曲昂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观察对甲状腺术后出血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近期内实施甲状腺全切术治疗的87例患者并分为A、B两组,其中A组43例实施常规护理,B组44例患者在A组患者基础上增加护理干预,两组间护理满意度、出血率等情况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B组患者术后出血率明显低于A组患者(<0.05);护理满意度方面,B组也明显优于A组(<0.05)。结论护理干预的实施可以有效的降低甲状腺术后出血的发生,这对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美珍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观测膻中穴位注射对哮喘豚鼠的对肺组织中白三烯B4(LTB4)的影响,探讨穴位注射防治支气管哮喘的作用途径和机制,为支气管哮喘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较好的方法,并为进一步研究穴位注射方法治疗哮喘的作用机理奠定一定的基础。方法50只荷兰种雄性豚鼠随机分成5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鱼腥草穴位注射组、鱼腥草非穴位注射组和生理盐水穴位注射组。采用卵蛋白致敏和激发建立哮喘豚鼠模型,通过穴位注射治疗后,肉眼观察豚鼠哮喘症状发作程度,记录引喘潜伏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测试肺组织中LTB4浓度的变化。结果穴位注射可有效延长哮喘豚鼠的引喘潜伏期,减轻哮喘急性发作期的症状;通过对豚鼠肺组织中LTB4检测发现,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经膻中穴穴位注射后豚鼠肺组织中LTB4浓度的表达量明显下降。结论膻中穴位注射治疗哮喘豚鼠可以明显改善哮喘症状发作程度,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穴位注射治疗哮喘豚鼠可抑制气道炎症,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哮喘豚鼠肺组织中LTB4浓度及其对炎性细胞趋化、激活的能力,从而减轻气道炎症而实现的。
作者:肖广显;丁素银;丁素静;杜顺其;程英俊;佟丽华;刘国欣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应用于手术室安全管理的效果。方法把2011年2月~2012年的12月作为对照阶段,该阶段未实施护理安全干预机制,从中抽取手术室接收的80例患者;把2013年2月~2014年12月作为观察阶段,该阶段实施护理安全干预机制,抽取手术室接收的80例患者,观察和比较两阶段满意度、医疗差错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阶段患者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阶段,且医疗差错发生率也明显少于对照阶段,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应用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可避免和减少医疗差错的发生,便于护患良好关系的构建,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孙慧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探讨miR-128在乳腺癌患者血清中表达量及其潜在的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miR-128在87例乳腺癌患者和25例正常人血清中的表达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miR-128在乳腺癌患者血清中显著低表达(=0.003),且miR-128的表达量与乳腺癌患者化疗敏感性相关。结论乳腺癌血清中miR-128表达下调,miR-128的表达与乳腺癌的化疗敏感性密切相关,miR-128可能是临床评价乳腺癌化疗敏感性的重要指标。
作者:彭聪;贾小婷;贺智敏;郑国沛 刊期: 2015年第41期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向全院提供各种无菌器材、敷料和其他无菌物品的重要部门,是医院消毒灭菌的集中场所。随着卫生部2009年新标准的颁布与实施,我院消毒供应室严格执行新的质量监测标准,建立以护士长管理和质检员协作,各组组长根据工作流程负责把关,关关检查,质检员定时和不定时抽检。通过质量监测,灭菌的合格率达到了100%,并保证及时供应,满足临床需求,确保了医疗安全质量,现报告总结如下。
作者:张榆英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在甲状腺肿块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甲状腺肿块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其进行扫描;并将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超声诊断发现结节性甲状腺肿32例、甲状腺腺瘤13例、甲状腺囊肿11例、甲状腺癌4例。超声诊断以上4种甲状腺肿块疾病的准确率分别为院93.75%、92.31%、100.00%、75.00%。结论高频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甲状腺肿块诊断鉴别工作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谈才荣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对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32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介入治疗,主要应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法,于术前3d、术后2d以及术后28d对患者分别实施常规平扫和磁共振加权成像,对比ADC与肿瘤体积的变化情况。结果肝癌病灶的平均ADC值较治疗前高(<0.05);肿瘤体积显著小于治疗前(<0.05)。结论在肝癌患者介入治疗过程中应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作者:付水平;阮玖根;胡春梅;杨秋娟 刊期: 2015年第41期
颅脑损伤是一个外部暴力的直接或间接影响的脑损伤造成的。由于脑损伤的严重损伤,病情变化快,除了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早期治疗的关键。可以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了有利条件。作为一个ICU护理人员要快速反应,技术,对患者的整体状况给予同样的时间,在呼吸道的护理工作做好,为成功创造条件的救援,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建华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对无肌松TCI瑞芬太尼与有肌松药在麻醉插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与观察。方法从我院收治的需要进行全麻气管插管的患者中选取80例并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在无肌松TCI条件下进行瑞芬太尼的麻醉插管,对照组则进行有肌松药琥珀胆碱的麻醉插管。对两组患者的插管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麻醉之前相比,两组患者在麻醉后2min的血压和心率具有较为显著的降低,<0.05;但是在插管后的1min内出现升高现象,不过和基础值的差异不明显,在插管后的3min和5min,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归于平稳状态,两组之间所具有的差异并不明显。结论与麻醉插管中肌松药琥珀胆碱的应用相比,在无肌松TCI条件下应用瑞芬太尼同样可以为其提供良好的插管条件。
作者:乔兴;柳锐;张爱军;何仁虎;张晓辉;周磊 刊期: 2015年第41期
1影响乳腺钼靶X线效果的原因乳腺钼靶X线检查是迄今为止诊断乳腺疾病准确率高的影像方法,尤其是数字化摄影技术的应用使放射剂量明显减少,乳腺摄影质量得到很大提高,对于早期诊断乳腺癌有着很重要的临床意义,不但降低了乳腺癌患者的死亡率,还缩小了手术范围,对于1~2cm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可行单纯癌肿切除等保乳手术,改善了乳腺癌患者的愈后生存质量,提高了生活品质,因此,如何获取对诊断结果起着决定性因素的标准摄影图像是非常重要的,现就对影响拍摄图像效果的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霍建秋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运用全程护理干预方法,对肿瘤患者在化疗中引起的恶心、呕吐进行预防和护理,减轻患者的不适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化疗前做好护理评估,了解化疗经历,熟悉化疗方案,掌握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化疗期间,创造良好的环境,掌握用药的时间,给予饮食指导;化疗后严密观察化疗副反应的发生。结果通过以上护理措施的实施,有效预防及减少了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结论采用全程护理干预,通过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从而有利于患者治疗的继续,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侯晓丽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应用生物薄片法检测婴幼儿呼吸道病毒,探究婴幼儿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病原学概况。方法采用生物薄片法对附院2013~2014年993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体内流感病毒A(FluA)、副流感病毒(PIV)、腺病毒(ADV)、EB病毒(EB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柯萨奇病毒(CBV)抗原进行检测,来了解病原学分布情况。结果从993例患儿中检出病毒阳性606例,总阳性率为61.0%。病毒构成比院FluA为31.2%,PIV为15.7%,ADV为16.7%,EBV为7.9%、RSV为25.2%,CBV为3.3%。单项病毒感染率为66.4%,混合病毒感染率为33.6%。结论上述6种病毒在本地区呼吸道感染患儿中皆有出现,其中FluA、PIV、ADV、RSV感染率较高,应用生物薄片技术可以对患儿呼吸道病毒进行有效检测,能够快速、准确的作出病原学诊断。
作者:王彦锋;高祝慧 刊期: 2015年第41期
目的:分析输液室护士针刺伤的原因,降低针刺伤的发生率。方法对2014年30名护士采取问卷式调查,就针刺伤的原因,护士的工作年限和发生时间等内容进行调查,提出防范措施。结果针刺伤的发生与护士操作规范、防范意识、环境因素、患者配合和利器盒处理有关,采取措施后针刺伤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加强对年轻护士针刺伤的防护培训、严格执行规范操作流程、加强重点时间段管理,可降低针刺伤的发生率。
作者:王娟 刊期: 2015年第4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