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消旋卡多曲联合无乳糖奶粉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疗效观察

曾兴

关键词:消旋卡多曲, 无乳糖奶粉, 小儿秋季腹泻
摘要:目的:分析消旋卡多曲联合无乳糖奶粉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4例小儿秋季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儿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常规综合治疗,对照组同时加行消旋卡多曲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消旋卡多曲联合无乳糖奶粉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采用联合治疗后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6.8%,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加单纯消旋卡多曲治疗后其治疗总有效率为85.5%,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需意义(<0.05);两组患儿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消旋卡多曲联合无乳糖奶粉方式对小儿秋季腹泻患儿实施治疗可显著提高患儿治疗效果。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学习处方点评工作的一点体会

    目的:总结一段时间以来学习处方点评工作的体会。方法按照《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国家制定的各项药物使用管理规范和药品使用说明书[1],对我院处方点评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改进的措施进行分析总结,提出自己的建议。结论处方点评是医院促进合理用药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牛慧敏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特点与护理要点分析

    目的:分析并探讨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特点和临床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心肌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这100例患者分为有痛组(n=50)和无痛组(n=50)。观察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发病情况,总结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对无痛组患者的护理过程进行观察,总结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的护理要点。结果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的心电图的S-T波段出现明显的下移,休息状态和睡眠状态中患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有痛组(<0.05),其心率明显低于有痛组(<0.05)。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的护理措施主要分为心理护理、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结论在临床特点方面,与有痛性心肌缺血相比,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与其存在这明显差异,病情更为凶险。在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进行科学、合理的护理,对病情的突然恶化进行有效的预防。通过对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护理,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江玲玲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辛伐他汀在脑血栓临床治疗中的效果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在脑血栓病的治疗中是否具有较好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80例患有脑血栓疾病的患者,将他们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40例,对参照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进行常规的治疗,实验组除了常规治疗外,还配合使用辛伐他汀,治疗时间为9个月,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治愈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9个月的治疗后发现,实验组的总体治愈有效率为95.0%,参照组的总体治愈有效率为82.5%,实验组明显要高于参照组,<0.05,因此其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结论辛伐他汀在脑血栓疾病的治疗中有着很好的疗效,因此值得在未来的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作者:沈英杰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31例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13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并结合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结果患者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分数明显低于术前分数,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且患者术后VAS评分的优良率为90.84%。结论护理措施在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效果明显,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作者:张婷婷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云南省医院2008~2014年工作负荷分析

    目的:了解云南省各医院诊疗人次、出院人数以及医师每日担负的诊疗人次和住院床日的动态变化,发现存在的问题,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相关制度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2014年云南省各医院的诊疗人次、出院人数以及医师每日担负的诊疗人次和住院床日进行分析。结果云南省各医院2008~2014年诊疗人次年平均增长9.68%,出院人数年平均增长14.71%;每日担负诊疗人次年平均增长2.84%,每日担负住院床日年平均增长4.16%。结论2008~2014年云南省各医院医师的工作负荷逐年增加。

    作者:罗艳丰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超乳人工晶体植入合并房角分离术对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眼压观察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同时联合房角分离术对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房角粘连关闭<270o)的眼压控制情况。方法慢性闭角型青光眼48眼,均合并不同程度晶体混浊,房角粘连关闭<270o,眼压26 mmHg,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观察术后眼压、房角、视力的变化。结果48眼术后不用任何降眼压药物,眼压均降至正常,其中12眼术后曾出现眼压过度性升高,经局部降眼压处理,1w后,眼压均恢复正常。术后房角均增宽,房角关闭象限术后重新开放或部分重新开放,术后佳矫正视力均提高。术后,9眼发生轻度角膜内皮水肿,予以重组牛碱性纤维细胞眼水点眼,1w后均恢复正常,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房角粘连关闭<270o且眼压26 mmHg的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疗效确切,且并发症少。

    作者:朱若晖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生物薄片法在检测婴幼儿呼吸道病毒中的应用

    目的:应用生物薄片法检测婴幼儿呼吸道病毒,探究婴幼儿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病原学概况。方法采用生物薄片法对附院2013~2014年993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体内流感病毒A(FluA)、副流感病毒(PIV)、腺病毒(ADV)、EB病毒(EB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柯萨奇病毒(CBV)抗原进行检测,来了解病原学分布情况。结果从993例患儿中检出病毒阳性606例,总阳性率为61.0%。病毒构成比院FluA为31.2%,PIV为15.7%,ADV为16.7%,EBV为7.9%、RSV为25.2%,CBV为3.3%。单项病毒感染率为66.4%,混合病毒感染率为33.6%。结论上述6种病毒在本地区呼吸道感染患儿中皆有出现,其中FluA、PIV、ADV、RSV感染率较高,应用生物薄片技术可以对患儿呼吸道病毒进行有效检测,能够快速、准确的作出病原学诊断。

    作者:王彦锋;高祝慧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关于高血压的社区用药相关思考

    目的:探讨高血压的社区用药方案效果。方法选取本院A、B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挂号高血压患者各50例,A区位单一用药组,B区位联合用药组,其中单一组应用利尿剂开展治疗,联合用药组应用利尿剂与β受体阻滞剂联合开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满意率。结果联合用药组的患者总有效率与满意率明显大于单一用药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通过对高血压社区用药进行分析,发现联合用药组的用药方案明显高于单一用药组,不仅能够保证治疗效果,还可提高患者的满意率。

    作者:苗桂凤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浅析医院文化的构建

    建立起自己特有的医院文化,促进医院积极进取的氛围。把优良传统与现代理念相结合,制定医院发展规划,提高医院整体素质,从而优质高效地服务于社会和患者。

    作者:严于兰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老年内科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究对老年内科疾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后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88例2014年1月1日~12月31日在我院治疗的老年内科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实施心理护理的手段和方法的差异性将其分为观察组(注重心理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只常规护理),两组人数分为48例和40例,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疾病恢复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注重心理护理干预后,在病程恢复、情绪改善。社会实践能力上都要明显比对照组占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内科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及其预后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王秋萍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我院13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通过病例调查分析,了解医院临床用药过程中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3月上报的133例ADR主要从可疑药物类别、涉及的器官系统、给药途径及患者年龄、性别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3例ADR中,主要与抗感染药物使用、静脉给药方式、患者年龄偏大等有关,ADR常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临床用药应注意抗感染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静脉给药,关注女性用药与老年患者用药,以减少ADR的发生。

    作者:张瑞霞;史波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中重型颅脑损伤继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

    目的:探讨中重型颅脑损伤继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收治的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00例,其中有30例患者继发脑梗死,分析中重颅脑损伤继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并谈谈护理措施。结果通过本次研究结果表示,年龄<14岁或>60岁、GCS昏迷评分3~分,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疝,低血压以及大剂量使用脱水剂均为继发性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在临床上应当保持积极且高度重视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继发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并且需要给予必要的预防对策,以减少继发脑梗死的发生率。

    作者:颜珂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及控制策略研究

    目的:探讨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及控制策略研究。方法随机选取68例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探讨分析所有68例患者血液检查标本产生误差因素并提出有效减少误差的针对性策略。结果目前临床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因素院相关工作人员工作态度不严谨,患者自身因素,耽误血液标本送检佳时间,血液标本运送差错等。结论血液标本误差因素呈现多样性特征,因此有关部门为了大程度减少血液标本误差几率,务必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责任制,工作合理分配到个人,提高血液标本包括标本采集、存放、运送和检验项目在内的工作质量,增强血站工作人员安全意识与责任心。利用全方位手段提升操作者工作积极性,从而降低差错频率,充分发挥血液作用。

    作者:吴雪琴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腹腔镜下胆囊及阑尾联合切除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及阑尾联合切除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26例,行腹腔镜单纯阑尾切除术(阑尾组),另收集急性阑尾炎合并慢性结石性胆囊炎者22例,行腹腔镜胆囊联合阑尾切除(联合组),比较两组术后是否使用止痛剂、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白细胞计数比较。结果行48次手术,均顺利完成,无1例中转开腹,两组从手术时间相比有统计学差异,<0.05,从术后是否使用止痛剂、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白细胞计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0.05。结论腹腔镜下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白建华;陈刚;朱新锋;赵英鹏;刘其雨;李立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心脏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原因分析及防护对策

    目的:针对心脏外科手术切口造成伤口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及以对于其预防措施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50例进行心脏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观察,患者的临床资料完整,对于进行手术后伤口感染的患者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将伤口感染的比例使用的方式进行因素分析,并对于造成心脏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进行相对应的防护对策。结果在50例心脏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中共有5例发生切口感染的现象。对于进行心脏外科手术患者的年龄、伴随疾病、手术时间、切口类型、住院时间、切口长度、切口引流都与引起心脏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有关。结论对于进行心脏外科手术患者的年龄、伴随疾病、手术时间、切口类型、住院时间、切口长度、切口引流都与引起心脏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有关。医护人员需要正确掌握导致引起心脏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原因,为切口感染的患着提供有针对性的防护对策,减少患者出现切口感染的几率。

    作者:刘月芳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的护理。方法对本院2010年~2013年食管癌术后发生胸内吻合口瘘患者的治疗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患者治愈出院,随访6个月无异常。结论护理人员的严密观察和正确护理对食管癌根治术后的预后至关重要。

    作者:徐志娟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脑梗塞患者的早期综合护理干预的疗效观察

    目的:对综合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早期患者中的临床护理效果予以探讨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2月~2014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2例脑梗塞早期患者,对其实施有效分组,分别作为对照组(56例)与观察组(56例),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对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7.9%,<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到脑梗塞早期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明显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作者:张晋芳;李太武;孟激英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加强医保投诉对医疗质量的促进作用

    分析医保投诉案例,总结其产生原因:医保政策理解有误;职责制度执行不到位;不合理收费;告知、沟通不到位等。同时针对投诉产生的原因提出防范措施:开展医保政策的宣传和培训;加强医保执行力认真执行医保考核标准;加强医患沟通;创新医保管理模式等。结论转变观念,在医保管理工作中不断摸索经验,宣传政策、加强培训、强化管理、健全制度,努力为参保患者提供价廉质优的服务[1]。

    作者:李静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无肌松TCI的瑞芬太尼与有肌松药在麻醉中插管的比较

    目的:对无肌松TCI瑞芬太尼与有肌松药在麻醉插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与观察。方法从我院收治的需要进行全麻气管插管的患者中选取80例并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在无肌松TCI条件下进行瑞芬太尼的麻醉插管,对照组则进行有肌松药琥珀胆碱的麻醉插管。对两组患者的插管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麻醉之前相比,两组患者在麻醉后2min的血压和心率具有较为显著的降低,<0.05;但是在插管后的1min内出现升高现象,不过和基础值的差异不明显,在插管后的3min和5min,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归于平稳状态,两组之间所具有的差异并不明显。结论与麻醉插管中肌松药琥珀胆碱的应用相比,在无肌松TCI条件下应用瑞芬太尼同样可以为其提供良好的插管条件。

    作者:乔兴;柳锐;张爱军;何仁虎;张晓辉;周磊 刊期: 2015年第41期

  • 眼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眼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58例我院眼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常见眼病的手术操作的糖尿病患者术前及术后综合护理,能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眼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翠芳 刊期: 2015年第41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